新華社太原4月17日電(記者王菲菲)脫掉衣服,穿上防水紙尿褲,10個月大的多多被爸爸抱著進入了泳池。在教練的指導下,爸爸雙手託著寶寶腋下,讓他漂浮在水中,蹬腿、拍水、練習閉氣……半個小時後,多多在爸爸的輔助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遊泳體驗。
「多多平時不太愛動,大運動比同月齡寶寶發展要慢,所以想通過遊泳來促進大運動發展,增強孩子體質。」多多的爸爸告訴記者。
10個月的寶寶就上遊泳課?事實上,這並不算早。太原市一家親子遊泳館負責人陸女士告訴記者,他們這裡最小的寶寶是1個月。
近年來,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市場在中國蓬勃發展,而親子遊泳被宣傳作水中早教。這種方式不同於讓寶寶戴著脖圈在池中遊泳,而是由家長託著寶寶,讓其在水中活動。不少家長認為這種方式比「脖圈式」遊泳更有利於孩子健康,並且能夠增加親子互動,因此不斷流行起來。
「我們中心現在有接近200位會員,我們的原則是專注教育0—7歲嬰幼兒遊泳,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體格以及健全的人格。」陸女士說,來這裡遊泳的小月齡寶寶主要為了鍛鍊身體,大月齡寶寶主要是想在學會遊泳技能的同時培養一個固定的興趣愛好。
在太原市另一家親子遊泳館,儘管不是周末,但到了下午6點多,不斷有家長帶著孩子來遊泳。「白天上班沒時間,只能這會兒來了。」有家長告訴記者,多的時候,一個泳池能有十來個孩子。
太原市只是中國中部省份山西的省會,目前已有多家親子遊泳館,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親子遊泳館數量更多。
不少親子遊泳的教練告訴家長,遊泳是一個對於嬰幼兒特別好的運動,寶寶們在孕期就是在羊水中,所以他們天生就對水很熟悉。
記者看到一家親子遊泳館的宣傳頁上這樣寫著:遊泳可使新生兒得到自然的活動,水的靜水壓、浮力、衝擊會對新生兒的皮膚、骨骼產生輕柔的愛撫,促進新生兒各種感覺信息的傳遞和血液循環,引起全身包括神經、內分泌、消化系統等一系列的良性反應。
「宣傳中所說的一系列好處很難看出來,但也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1歲半的小茉莉從出生50多天就開始親子遊泳,她的爸爸說,每次遊完泳孩子都會吃得比平時多點,睡得也比較長,「醒來後感覺又長高了一截」。
「我家娃4個月的時候開始上遊泳課,現在已經快3歲半了,她的水性跟水感都要比同齡人優秀,並且在幼兒園爆發一些傳染性強的流行疾病時都可以逃過一劫,我相信這都是從小堅持鍛鍊的結果。」另一位帶寶寶前來遊泳的家長這樣說。
由於親子遊泳對場地和水質要求更高,目前收費較貴,一節課半個多小時就要200元左右。儘管價格不菲,但親子遊泳仍受到家長追捧。「一方面是因為家庭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另一方面也因為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讓孩子從小養成體育運動習慣的重要性。」陸女士這樣分析。
也有一些家長更看重在水中與孩子的親子互動。太原市民王先生說,之前感覺女兒更依賴媽媽,但自己帶孩子下了幾次水之後,明顯感覺孩子和自己更親暱了,「很享受每次半個小時的水中親子時光」。
然而,親子遊泳在中國仍然是一項新興行業,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應及時引導規範這一行業發展,在衛生消毒、人員資質、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明確標準,讓這一新興行業得到健康有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