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裡的塑料普通話最燙嘴?不服來戰!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Vista看天下 ,作者Zozo

Vista看天下

這裡有好看的新聞故事

最近的電視劇和綜藝看多了,總有一種現代社會早已人均央視主播的錯覺。

古裝玄幻劇裡好像只有丑角或者小嘍嘍才會蹦幾句方言。而現代背景的劇,即便有明確的地域設定,比如《親愛的麻洋街》設定為廣州,主角們也是一口字正腔圓的北方官話。

不過,現實世界裡,關於普通話的掙扎絕對不是過去式。

文 | Zozo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4日,原標題為《中國哪裡的塑料普通話最燙嘴?》,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或許是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舌頭構造,或許是對家鄉的語言愛的太深沉,普通話與方言因緣際會,孕育出了「塑普」這個愛恨糾葛的結晶。

塑普不是方言,更不是普通話,它是人民在與生活抗爭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的新的語言。

它的要義是:你不要逼我講普通話,如果你逼我,我就努力講塑普給你聽。

標準的普通話都是相似的,塑料的普通話各有各的塑料。

福州人委屈巴巴,我辛辛苦苦告給你指路,你卻問我是哪國人。

重慶人毫不示弱:我叫你名字一聲你敢答應嗎?

哪吒:敢啊。

越生活化的詞越是普通話的盲區,塑普的天堂,比如身體部位的描述。

而最讓四川人民頭疼的,莫過於分不清l和n。

via @京城拾玖

除了l和n,不區分平捲舌也是塑普語言的基本語音規則。

問出這個問題的家長估計是河北省灤平縣的(眾所周知普通話的發源地)。

畢竟方言裡平捲舌不分的現象,簡直不要太普遍。

某些地區的人,明明能區分清楚平捲舌,但偏偏不想區分,就感覺自己捋直舌頭說話的樣子特別豪橫。

「害在恁兒杵著嘎哈,趕緊上zuō兒」

也有不少地區人民是真誠的困惑:我再努力學普通話,總不能拿個小本子挨個記下來哪個是sh哪個是s?

比如這塊貴陽的路牌,噴水池三個方塊字偽裝的再好,也招架不住貴州人拼音使用的誠實。

塑普的江湖裡,前後鼻yīng不分必須榜上有mín。

圖來自微博

但是傻傻分不清n和ng的當事人,再怎麼努力也還是聽不出區別。就算新華電子詞典親自語音出馬,我還是堅信「隱」和「影」是同音不同形。

前後鼻音不分的讀者們,請和我一起重複練習吟誦「蹬蹬豆腐」50次。

不知道這本書現在還有沒有賣,應當每天清晨去樓下小公園晨讀一小時。

塑普人講普通話的努力,不僅體現在面對面說話,更體現在打字交流上。

四川人備忘錄:去乾洗店取孩子,hái子? 鞋子。

珍惜願意把方言翻譯成普通話再打字給你的人吧。畢竟和家人打字聊天的時候,他們一般是這樣的。

據我觀察,講塑普的人基本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種,常見於華南華東各地,他們深刻感受到自己普通話不標準,時時開啟語音小雷達自我糾正。

面對他們的為難,網友們總是能最快發現新的商機。

論「本人越用力,外人越笑場」的塑普鬥士,港普必須自成一派。

來自張晉的官方吐槽

外人只知道笑話塑普人沒有付出真心,只有塑普人自己知道:不是沒有努力過,而是努力了也不行的無奈。

via@視覺志

第二種塑普,以湖南人與東北人為代表: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在講塑普,就算偶爾意識到了也以自己的口音的感染力為榮。

讓東北人形容自己的普通話那必然是:經常被mé仿,從未被超越。

畢竟,東北話的幽默感,從來不在於主動使用誇張的語調,而在於那些需要一本正經的時刻,他們如此努力掩飾自己語調中的東北氣質,如此努力想要給別人留下「普通話很好」的印象,卻永遠能得到對方興高採烈的回應「哈哈哈聽你口音你是東北人吧!!」 的心酸。

圖來自視頻網站

不過這並不能怪別人,誰讓他們對於自己塑普的書面化如此自信。

這還少了個兒化音

當我的室友狂笑著把這張圖片發給我時,我潛藏的自卑感再次泛起:為什麼我總是看不懂別人的笑話?

要想從塑普變成標準普通話,不刻意努力是不可能的,比如學播音主持的人,每天一大清早都要練聲練繞口令做口操。

但是從一口標準普通話變成塑普,既不用報班,也不用刻意練習,潛移默化用不了三天,你就能變成一個地道的長沙塑普人,簡直是殺敵一百自損八千。

圖來自視頻網站

塑普人不僅自己努力學習普通話,也要認真教育下一代。

只不過教育效果如何,我們還是要心平氣和地看待。

儘管仍有塑普人掙扎在普通話考試的及格線上,也有許多塑普人,早就想開了。

著名塑普人蔡少芬的人生哲言: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語言這個東西,能交流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捲舌呢?

而且,塑普永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彙寶庫,如果沒有塑普,我們的網絡語言,將是多麼的貧乏。

via@微博MollyEsWerdeLicht

塑普的韻味,本來也在那一份熱熱鬧鬧的煙火氣。

你聽聽,二十多年過去了,張藝謀在瞿穎樓下喊得那一句陝普的「俺紅,額想膩」,現在還餘音繞梁呢。

內容已獲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聽說遇到Vista看天下,就像愛上了一個雙子座。可嚴肅說理,可玩梗沙雕,總能帶你用最精闢的角度解讀你最關心的事情。快掃碼下圖二維碼關注Vista看天下,保證每天都有點兒東西。

原標題:《中國哪裡的塑料普通話最燙嘴?不服來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方言和普通話轉換真的很難嗎?
    小編有個廣東的朋友外號叫「菠蘿」,是潮汕人,他的塑料普通話就比較典型,屬於比較「燙嘴」的那種。把普通話說出燙嘴的感覺是什麼樣?最燙嘴的普通話當然要從「雨你無瓜」說起,2008年一部《巴啦啦小魔仙》橫空出世,以一口「燙嘴」的塑料普通話,低配版5毛特效,成為回憶中的一股泥石流。首當其衝代表人物就是「遊樂王子」的普通話。「為什麼你老是戴著面具啊?」
  • 雨女無瓜,最燙嘴的普通話
    2008年首播的《巴啦啦小魔仙》,可謂當代青年童年回憶中的一股泥石流:可以召喚彩虹的七彩發色、塑料審美水平的服化道、可能連五毛都沒有的特效……如今看來依然是槽點滿滿。在這部宛如山寨版《美少女戰士》的神劇中,最魔性且最具傳染力的莫過於各種讓舌頭打結的變身咒語:巴啦啦能量-呼尼啦-魔仙變身!
  • 河南話「不服來戰」
    不服有不服的道理。首先,河南話亮點多:既多元又特指,既簡練又複雜;兒音化突出。  比如「成色」。在普通話裡,「成色」是指「金銀幣或器物中所含純金、純銀的量或泛指質量。」但在河南方言裡,既可表述金銀器皿的質量,又可代表「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沒成色——就是說老王嫌小李沒本事(能力)。  再比如「回來」。普通話中,「回來」是「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
  • 有一種尊重叫吉娜蔡少芬聊天,普通話燙嘴用手比劃,也偏不講英文
    有一種尊重叫吉娜蔡少芬聊天,普通話燙嘴用手比劃,也偏不講英文!而且蔡少芬的性子是急性子,她在說話的時候也會說的非常的快,但是她腦子裡邊想到了怎麼說,無奈普通話不標準,說出來之後就和她腦子裡邊想的就不太一樣,而且說普通話的時候邏輯都不太清楚的,如果不是她親近的人,真的很難聽清楚她描述的意思。
  • 塑料普通話席捲網絡
    塑料普通話席捲網絡時間:2019-06-03 14:03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腦斧是什麼梗? 塑料普通話席捲網絡 小腦斧是什麼梗,小腦斧梗的出處在哪裡,小腦斧是最近網絡上常見的流行語,一起來看看吧: 小腦斧是什麼梗 作為網絡語的該詞是小老虎的相關的諧音的說法,是如今常見的用來賣萌的俏皮話。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方言各不相同,但是還是會找到一些共同點,畢竟是同出於普通話的,要是想學會另一個地方的方言,掌握的這些也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是在我國的語言體系當中,有一個最難懂的方言。它就完全和我國的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因此就比較難學。這個地方是浙江的江山,這個地方的口音,如果你想要學會的話那簡直就是另外學了一門新的語言。
  • 雨女有瓜,河南話不服來戰!
    雨女有瓜,河南話不服來戰! 身在民生的你 可是天天說著普通話 作為一個河南人 你還能聽懂這些方言嗎?
  • 金高銀:韓文說的比你好,中文說得比你溜,不服誰來戰!
    金高銀:韓文說的比你好,中文說的比你溜,不服誰來戰!說起語言,這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語言系統,而漢語被稱為是全世界最難學的一種語言,韓語則被稱為是最容易學的一種語言。她出生在韓國,四歲隨父親來到天朝首都北京,一呆就是十年,初中回到韓國繼續的學業,她和中國很有淵源,甚至決定當演員,還是受到陳凱歌電影的影響。她的出生環境讓她從小就會講韓語,她的成長環境讓她的中文水平也不薄弱,看她的一些採訪視頻上,中文說的特別標準,有時候會帶一點京片子,果然是北京長大的沒錯。
  • @珠海師生:你的普通話燙嘴嗎?快來挑戰~
    同時,他也呼籲全校師生從現在做起,每一個人都認真講普通話,寫規範字,說文明話。關於普通話你了解多少?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另外,中國移動廣東珠海分公司
  • 湖南「塑料普通話」太上頭了!
    「塑料普通話「簡稱「塑普」,指的是普通話說不利索的人創造的語言。湖南塑普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徵:1——語調神似rap湖南話可能是世界上調子最高的語言了,說著說著就能唱起來。有時聽起來像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有時句尾加上一連串地「咯、麼、子、啦」,又像rap說唱一樣。
  • 顏值與美味並存的中國傳統糕點,哪一種都完勝馬卡龍,不服來戰!
    顏值與美味並存的中國傳統糕點,哪一種都完勝馬卡龍,不服來戰!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美食大國,國內的美食種類數不勝數,而且不僅僅是一日三餐,擁有我們中華的特色,就連各種甜點也是自古以來,在歷史長河當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傳統糕點。
  • 塑料上海話
    ;一歇歇又上海話夾普通話,聽著竟是三不像,合成下來便是一口塑料上海話了。  聽她這麼一說,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上海人喜歡用花來裝飾家裡,如果是鮮花就稱之為「真花」,若是其他材質的,諸如絹、塑料之類的,則通稱之為「假花」。記得二十幾年前的上海,一般工薪階層採用塑料花為家裡增姿添彩還是蠻普遍的現象,小媽媽用塑料上海話來比喻是再形象不過了。  但若仔細想想,塑料上海話而今就像一件衣裳上的細針密線,不知從何起已經密密麻麻地縫製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了。
  • h/f不分,拿什麼拯救你的塑料普通話?
    可以說,h/f不分是讓南方人只能說出塑料普通話的主要成因之一了。那麼,關於h/f不分的難題我們該如何來克服呢?首先,你需要清楚h和f不分的發音區別。一. h/f的發音原理h:舌根音 清音 擦音發音時,舌根接近硬顎和軟顎的交界處,形成間隙,軟顎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振動,氣流從窄縫中摩擦出來。
  • "行政院"認證"全臺最好吃肉圓"在屏東 蘇貞昌:不服來戰
    (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粉專影片)圖片來源:臺灣《Ettoady新聞雲》    華夏經緯網1月31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行政院長」蘇貞昌30日在午餐時間於臉書粉絲專頁上貼出「全臺最好吃的肉圓」,抵達自己擔任屏東縣長期間,最愛光顧的「屏東黃家肉圓」店,希望大家不只是守護滷肉飯,也要一起守護巷仔口那家的味道,還在文末強調「這家最贊」、「不服來戰」。
  • 杜華再現塑料英語,觀眾不給面子,求她不要再說英文
    杜華在浪姐的導師團中可以說是最具有爭議性的一位了,從出評選時給出姐姐們完全不專業的成團建議,被網友譽為「老雙標」;再到後來將「vocal」念成「窩扣」被觀眾調侃杜華式塑料英語。最近在浪姐三公分組時,杜華又出么蛾子了。
  • 曼且思普通話漫談:為什麼你的普通總有一股塑料味兒?
    曼且思普通話發現很多地區的 人都謙稱自己所說的普通話為「塑料普通話」,何為塑料普通話?塑料在這裡有假冒之意,簡言之就是不標準的普通話。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便是長沙塑料普通話,一開口就有自己鮮明的特色,那為什麼你的普通話總有一股塑料味呢?
  • 不服來戰!四川難懂方言top10!第一名竟然是……
    來源:大成都(dachengdu)老話說的好啊xio好四川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大力普及普通話後方言也被喚醒要傳承下去四川方言簡直有著強大的魅力你看最近嘻哈說唱很火用四川方言來說的話,立馬變酷炫△川劇演出四川話也有辣麼多種有的被貼上「難懂」標籤四川十大最難懂方言
  • 中國說話最獨特的省份,發音和普通話相似,卻愛用倒裝句
    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中國被劃分成了34個省級自治區。很多省份之間距離接近,但是飲食文化上卻存在差異。但是這三個省份卻比較特別。
  • 「普通話」在中國是如何普及的
    校長說他講的是最標準的國語,我們都應該學。可是他的舌頭卷得那麼厲害,我們實在無法聽懂,結果還是把他趕走了。想起來真冤枉,又很好笑。」 (周策縱《憶己懷人》)周先生之所以覺得此事「冤枉」而又「好笑」,是因為到他回憶此事的1997年,學習普通話對每個中國學生來說早已是理所當然之事。然而,在普通話未普及之前,師生之間「聽不懂」確實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