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君,優質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有德者心力難濟,無德者霸擁民眾所賦世權以為私勢,神器私用,貪腐國賊舉家富貴,萬眾民脂民膏皆被劫掠。則國力日衰,國力衰則國家民族之心力衰竭,內可誘發天在兵禍,朝代更迭,官僚、商賈、農工、學者盡難免沉淪。--毛澤東
吳清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但是在東亞的圍棋界,吳清源是一個邁不步過去的大山。他出生於中國,卻在日本侵華時毅然加入日本國籍,日本戰敗他又被迫加入中國國籍。讓我們看下吳清源的傳奇一生。
01為了生計,和日本俱樂部下棋
而圍棋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宗帝堯發明的博弈性遊戲。圍棋流行於東亞諸國之間。吳清源絕對是圍棋界天才中的天才。
吳清源,民族漢,國籍日本。
吳清源1914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出身於鹽商家庭,後隨父母投奔外公而遷居北京。
吳清源少時就體弱多病,是名副其實的「手無縛雞之力」,但卻是「圍棋神童」。正所謂「上天關閉了一扇窗戶,就會給你開啟另一扇窗戶」。
他的棋藝超凡,11歲時竟引起當時北洋政府的統治者段祺瑞的注意。段祺瑞把他請入段府,每月資助100大洋。十年之後的魯迅先生月薪也就是350大洋。吳清源小小年紀就周旋於官宦名流之間,可見吳清源的優秀。11歲養家,這點本事,你我是不如的,畢竟大多數孩子的11歲還在路邊玩泥巴。
100大洋雖然不少,但是這依然入不敷出。為了養活家人,他到日本人的俱樂部裡下棋。贏了就有錢賺。日本商人山崎有民被吳清源的棋藝折服,經常資助他,並不遺餘力地推進吳清源東渡日本一事。吳清源感激地說:山崎是「永世難忘的恩人之一」。
說到吳清源赴日本,這要講下當時圍棋在日本的背景。當時的圍棋只流行於東亞地區,本來中國是圍棋的根,但是中國貧弱,而日本逐漸強大,圍棋在日本取得長足發展,盛極一時。而當時的中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飯都吃不飽,誰有心思管圍棋的事情。
為了填飽肚子,吳清源心甘情願去日本下棋。這無關家國讎恨,只是為了吃飽飯,而且吃得還不錯。
02昭和棋聖:吳清源,擊敗日本所有的圍棋對手
吳清源人生的巔峰是在日本的10年。
1928年,10月23日,吳清源赴日留學。日本圍棋界名人秀哉親率眾棋士到火車站迎接。吳清源到了日本,時任日本棋院每月資助吳清源200日元,兩年為期。條件是,吳清源要有足夠的戰績,來證明自己有資格留下。
1930年吳清源晉升四段,成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初步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有資格留在日本。
而此後,吳清源成了當時頂尖的棋士之一。他用十年時間讓自己走向人生的巔峰,1939年到1956年是吳清源圍棋人生的的全盛時代,被稱為「吳清源時代」。
1939年吳清源升七段。此後,他將除頂尖棋手雁金準一以外的日本對手全部降至先相先或定先。因此被他公認為圍棋界第一人。讓我們看下吳清源的輝煌戰績:
1939年10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1941年6月至1942年,吳清源與雁金準一的十番棋開始。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退出比賽。1942年年底至1944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結束。吳清源四勝六負,失敗。1946年至1948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結束,吳六勝三負一和。1948年1月,吳清源與坂田榮男(先相先)三番棋舉行,吳三連勝。1948年7月至1949年,吳清源與巖本燻十番棋結束。吳清源七勝二敗一和。1950年至1951年8月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結束,成績五勝三負二和。1951年至1952年,吳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勝二負一和的成績擊敗藤澤庫之助九段。1953年,吳清源五勝一敗將藤澤降為定先手合。1954年,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1955年至1956年,吳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勝二負,將高川格(七段)降為先相先手合。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吳清源的圍棋戰績確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譽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聖」。受到不少名人的吹捧。
我國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說:「愛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圍棋裡高。為什麼呢?因為物理裡愛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愛因斯坦的距離我想沒有吳清源和20世紀第二的圍棋手的距離那麼大。」
武俠大師金庸說:我最敬重佩服的兩個人,古人是範蠡,今人是吳清源。
中國棋聖聶衛平說:「我覺得他加入日本籍是件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03侵華戰爭中的吳清源,為日本勞軍
吳清源在日本的時代,是中國最不幸的時代。因為日本從1931年開始大肆侵略中國,日本妄圖吞併中國的野心已經不能抑制。日本侵華戰爭爆發,身處日本的吳清源做了什麼?他只是想活著,只想下好圍棋,其他的什麼都不想管,哪怕同胞被屠殺也是無所謂的。
現在有很多人說,吳清源作為圍棋大師,請不要糾纏在他放棄中國國籍加入日本國籍的事情上。但是,雪崩來襲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1937年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出現了,慘絕人寰舉國震驚。在日本的吳清源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慘劇,但在1941年,吳清源參加了日本棋手組織的「棋道報國會」,通過下棋到軍營勞軍。不是給中國勞軍,而是給侵華日軍。
1942年應南京「汪偽」政府顧問青木一男的邀請,隨同瀨越到中國勞軍。到達上海以後,飯店旁就有人貼上「殺死夷化漢奸吳清源」的標語。吳清源說:「因為中國人認為我去慰問鼓勵日本軍人,是嚴重出賣祖國」。但他本人對此頗不以為然。
吳清源說:「我相信天意是要中日親善的,但中日親善也不是馬上就可以解決的。我信仰的紅會就說「不語政治,世界無國境」,所以我也在超越民族或是國家的心理。」吳清源認為日本強大,中國被統治是遲早的事情,他認為符合自己所謂「中的精神」。
但他也有一丁點良知。他給的日本兵粉絲回信:「別太虐待中國人。」顯然他很清楚在侵華戰爭中發生了什麼,中國軍民死傷慘重。這件事他在戰後反覆提起,洋洋自得地認為是做了好事。
我們可以對比梅蘭芳先生。他在北京蓄鬚明志,堅決不給日本人唱京劇,這樣的民族氣節令人敬佩。而吳清源的老東家段祺瑞也立志不給日本人做事。這就是民族精神。
而在中日戰事吃緊的時候,1941年吳清源與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女生中原和子訂立婚約,1942年2月7日成婚,婚後移居中原和子家裡。吳清源的所有的衣食住行和榮耀都來自日本,所以他的內心認可自己是日本人,而非中國人。
04日本戰敗,加入中國國籍,但在1979年又成為日本人
但是和吳清源預測的相反。1945年8月6日,為了避免採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日本扛不住了。
公元1945年1945年8月15日,這是偉大的一天。日本國王裕仁宣布投降。吳清源成了戰敗國的國民。
但頗為詭異的是,國民政府向日本提出要將將吳清源收回剝奪其日本國籍,授予中國國籍。吳清源非常的不滿,認為蔣介石根本沒有徵求他的個人意見。這言下之意是,我不喜歡當中國人。
因為對國民政府而言,一個出生於中國的棋聖應該是中國人,而非日本人。但吳清源明白自己的處境,因此,他不敢言語,他沒了日本國籍,但他從認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而且他依然生活在日本,而非中國。
所以在1979年,吳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2014年11月30日,吳清泉死在了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
吳清源是日本人,但很奇怪,中國各地給吳清源製作了很多紀念。
福州把福州吳清源故居當成了文物景點,和吳清源八竿子打不著的湖南人在湘西鳳凰南長城製作了吳清源銅像,福建省福州三山人文紀念園裡面有吳清源紀念園,為了紀念日本人吳清源,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舉辦了吳清源杯世界女子圍棋賽。
一個日本旗聖,和大家有什麼關係呢?
05怎麼看待吳清源加入日本國籍?
對比當時的中國文化界,吳清源無疑是軟弱和自私的。魯迅先生領銜的左聯,在魯迅去世後,秉承了抗日救國的主張,堅持用文字來和日本侵略者對抗。
在歷史的洪流中,吳清源也有自己的選擇,他不偷不搶,他以下棋為生,如果以一個平民來說,他並無過錯。但是在日本侵略的的前提下,自己的同胞被大肆屠殺,他卻在敵國的領土上心安理得的生活,這樣苟且偷安的態度,實在是沒有民族氣節。只能說他是一個懦夫。
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將吳清源描繪成「高貴女子」、「超然僧侶」,吳清源是柔和的、是衝淡的,缺少豪情與烈性。我不知道川端康成這樣的描述到底算是誇讚還是諷刺。
有網友評論他:「吳清源要麼是個棋藝精湛的漢奸,要麼是個棋藝精湛的日本人。沒有第三種身份!」
這話我不知道該怎麼接,只能說他是「出生在中國,但是骨子裡卻是日本人」。如果他自我認知是日本人,當然不算漢奸了。還是留給大家自己評判吧!
黃秋生跌宕人生:年輕時保釣,現被封殺生活拮据,卻力撐澳大利亞
難以置信!漢語是澳洲第二語言,但澳華人已成亞裔澳人,而非華裔
以色列和伊朗相隔一千多公裡,怎麼就成了世仇?從恩愛2000年說起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中國的月球土壤會送給那些國家呢?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我,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