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總廚回憶菜譜改革:尼克森來華吃數10道菜

2020-12-20 騰訊網

周恩來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森

-親歷者

1964年9月30日晚7點,國宴廳開始忙碌。國務院秘書長等人在迎賓廳迎接客人,毛澤東和主賓席首長入席時,明快的歡迎曲在廳堂舒緩流出。稍後,僅有的兩道熱菜上桌,國宴氣氛達到高潮。

孫應武:1948年出生於安徽蕪湖,少年開始學做菜。1964年,人民大會堂國宴廳在全國各地徵調員工,孫應武入選,進入國宴廳做冷菜。1981年,人民大會堂改制,孫應武成為史上第一任人民大會堂國宴廳總廚,2007年退休後任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奶油蘆筍湯、中式豉椒牛排、慄茸酥金槍魚卷、珍菌香瓜盅——這是奧運會閉幕式前,胡錦濤為參加閉幕式的外賓設的奧運國宴。

相比八菜一湯的純中式「開國第一宴」,奧運國宴顯得中西合璧。

60年的歲月裡,飯菜的清香始終瀰漫在大大小小的國宴中,卻被宴會主人和客人的尊貴身份的光芒所遮擋。

國宴是外交活動的一部分,不能出半點差錯,因為國宴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外交的順利。孫應武擔任總廚師長時曾奉獻了諸多豐美的國宴。

撥開政治的風雲變幻,國宴餐桌上,美食依然飄香。

首次見識國宴

建國十五周年的國慶招待會,是孫應武與國宴的第一次相逢。

彼時,孫應武十八歲,是人民大會堂培養的第一批「嫡系廚師」。由於技術不成熟,十五周年的國宴,人民大會堂從北京各大飯店徵調了一批老廚師,準備國慶宴會。

近半個月的準備中,孫應武等小廚師的工作,就是帶著飯店廚師熟悉廚房環境,幫他們聯絡、協調找好固定位置。

「每家飯店準備的菜,原料都是他們自備帶過來的。」孫應武回憶說,國宴前一天,廚師們整夜呆在廚房,只是抽空睡了一會兒,就大展身手工作了。

9月30日晚上7點,國宴廳開始忙碌。國務院秘書長等人在迎賓廳迎接客人,毛澤東和主賓席首長入席時,明快的歡迎曲在廳堂舒緩流出。

稍後,僅有的兩道熱菜上桌,國宴氣氛達到高潮。約兩個小時後,國宴接近尾聲。毛澤東和主賓席的全體人員集體祝酒,《東方紅》響起來。

外交部公開的檔案顯示,建國十五周年的國慶招待會菜譜報送國務院後,沒有在外交部存檔。至此官方資料已無法查證。

孫應武站在國宴廳門口,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看到了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內心抑制不住地激動。時隔多年,他已然不記得當時的菜譜。

他是第一次出安徽。老家在蕪湖,初中時輟學學廚,三年期滿分配在一家飲食服務部工作。

1964年年初,人民大會堂要在全國各地選調一批人員,培養成為「嫡系部隊」。

從學冷菜開始

人民大會堂外表的莊嚴雄偉,令剛到北京的孫應武震撼不已。二層最大的國宴廳兩側都是廚房,進了廚房,孫應武看到的是,依然使用磚塊砌成的灶臺和水池,木製的普通案板,普通的木頭蒸籠。

孫應武剛來時,並沒有進廚房,而是去軍訓。

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人民大會堂新員工,被編成幾個班、十多個小組,統一進行軍訓。

早晨六點要出操,然後是學習,包括政治學習和文化學習。「政治學習,就是我們國家當時的方針政策,還有人民大會堂內部的規章制度。」

「還學英語呢,其實也只是簡單的幾句。」孫應武說自己差不多快忘記了。因為是廚師,不像服務員學得多,只需學會打招呼、幫忙指路即可。

三個月後,技術出身的孫應武終於進廚房學習做冷菜。「人民大會堂的冷菜有三百多種,八大菜系的所有冷菜基本都有,只是做法有所改變。」

孫應武開始成為小學徒,跟在老廚師後面學習調味和裝盤。以專門學過淮揚菜的基礎來說,國宴廳的冷菜並不難學,難的是掌握合適的度。人民大會堂要把各個菜的精髓加以融合,製造一種適用於國宴環境的風格——堂菜,其特點是清淡、軟爛、嫩滑、酥脆、香醇,口感溫和不刺激。

比如川菜中的怪味雞,本來應該是麻辣爽口的。來到國宴廳,就得變樣。「得把麻辣味調低,花椒辣椒要少放,味道儘量清淡些。這樣吃起來,仍舊是怪味雞的味道,但是口感就清爽多了。」

孫應武跟在老廚師的後面,亦步亦趨。老廚師調好一道菜,孫應武先是用眼睛看,是什麼顏色,大致放了什麼調味品;然後放進嘴裡嘗,看看各種調味品大致的用量。「四十多年以前都是憑感覺。」孫應武說,後來部分堂菜逐漸有了標準:什麼菜該放什麼調料、放多少調料。

給新國廚留下最初印象的,還有不可或缺的「取餐細節」。這是為了保證國宴菜品的安全性。每次切菜時,都有兩名專職化驗員,用鑷子取兩片菜裝在盒子裡;菜做好後,他們又過來用鑷子取一些,放在培養基裡保存好。等到國宴結束24小時後不出問題,菜樣才被銷毀。

鮑魚國宴

「文革」開始後,外事活動斷絕,國宴近乎停滯。直到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早在前一年年底,中國已經為這次宴請尼克森做準備。外交部打聽到美國人喜歡海鮮,決定準備1000公斤新鮮黃海鮑魚備用。

遼寧省長海縣獐子島人民公社的潛水隊接到了採捕鮑魚的任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下,他們進行了數十次採捕,終於在1972年1月底採來了1500公斤鮑魚,並從中挑選出1000公斤精品,運到北京。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半,尼克森攜夫人飛抵首都機場,他「尋求和平的旅行」正式開始。

人民大會堂國宴廳再次被啟用。當晚,周恩來在國宴廳隆重宴請尼克森一行。

30年後,美國國家檔案館公布了一批秘密檔案,顯示當晚的國宴菜單為:冷盤7道,黃瓜搓西紅柿、鹽封雞、素火腿、酥鯽魚、菠蘿鴨片、廣東三臘﹙臘肉、臘鴨、臘腸﹚、三色蛋﹙松花蛋﹚;熱菜6道,芙蓉竹蓀湯、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雞、杏仁酪;點心7道,豌豆黃、炸春卷、梅花餃、炸年糕、麵包、黃油、什錦炒飯;水果2道,哈密瓜、橘子;酒水8種,茅臺酒、紅葡萄酒、青島啤酒、橘子水、礦泉水、冰塊、蘇打水、涼開水。

[責任編輯:wyxiannews]

相關焦點

  • 尼克森訪華國宴,這道菜被他相中吃光,此後成為我國國宴固定菜式
    也就是發生在上世紀的尼克森訪華,那也是歷史上很值得記錄的一刻,因為在這之前,世界格局比較緊張,但是隨著雙方領導人的見面,意味著兩國關係就有了重大突破,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體現出對這次會面的重視,我方代表可是由總理親自去接見的,而且尼克森在中國期間享受的一切都是按照最高禮遇在對待,當然也不能放過吃的環節。
  • 國宴改革菜譜越來越簡化 現只保留「三菜一湯」
    -親歷者1964年9月30日晚7點,國宴廳開始忙碌。國務院秘書長等人在迎賓廳迎接客人,毛澤東和主賓席首長入席時,明快的歡迎曲在廳堂舒緩流出。稍後,僅有的兩道熱菜上桌,國宴氣氛達到高潮。孫應武:1948年出生於安徽蕪湖,少年開始學做菜。
  •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在國宴上把一道菜吃個精光,此菜後成國菜
    一些身份較高的外賓朋友,我們都會以國宴的方式來歡迎他們。要知道,中國不但擁有悠久的歷史底蘊,還有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但是外國人和我們的口味是有很大差別的,他們喜歡比較清淡的食物,所以這些年來我國國宴的廚師對菜品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良。
  • 國宴上這道菜清淡可口卻受尼克森喜愛,滿足外國來賓的口味
    在多年以前,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還是很緩和的,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與中國做了深刻的交流。在國宴期間,這些個外國來賓對其中一道菜十分鐘愛,剛上桌不久就被吃個精光。這道如今已經成為了國菜的就是白袍蝦仁。國宴是具有國家代表性的重要宴會,在國宴上準備什麼菜品也成為了重中之重。
  • 尼克森第一次訪華,參加中國國宴,把一道菜吃精光,後被定為國菜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外領導人也紛紛到中國出訪,為了迎接這些外賓,我國會用最好的國宴來招待他們,在國宴上出現的每一道才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從食材到成品,從餐具到擺盤,每一樣都是非常嚴謹的,畢竟是用來招待外賓的,我們是堅決不能失禮的。
  • 國宴汽鍋雞:滇菜的龍頭,毛主席吃了都稱讚,尼克森更是讚不絕口
    當然,有了怡人的景色自然不會缺大自然饋贈的美食,在雲南你可以享受到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佳餚。 解放初期,有「雲南王」之稱的龍雲用建水汽鍋雞宴請中央領導,毛主席對這道菜給予很高的評價。1972年周總理親點汽鍋雞上了國宴,用來招待尼克森,在國宴上汽鍋雞徵服了眾人的味蕾。據說打開蓋子,熱氣帶著清香環繞不散,雞肉嫩滑,湯鮮味美,聞著香氣吃一口嬌嫩潤滑,回味無窮。尼克森稱讚太鮮美了,有想吞下整個汽鍋的衝動,汽鍋雞也為我國增添了一段佳話。
  • 中國頂級飯局開國第一宴吃了啥?據當年主廚回憶,都是「家常菜」
    中國70年前的那場頂級飯局是在北京飯店進行的,唯一知道真相的也只有北京飯店行政主廚侯四清先生了,據侯四清先生回憶,1949年10月1日,是中國的大日子,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大喜之日,下午三點毛澤東主席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好消息,這一天不僅有老百姓來了,還有各方的有識之士都來參加了這次的大典,為了盡地主之誼,開國大典結束以後,還特意舉行了一次高賓格的宴席
  • 國宴七十年:國家級別的飯局都吃啥?
    「堂菜」有身份,在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會堂國宴菜譜集錦》為「堂菜」正名後,堂菜成為了八大菜系之外又一個新品種,以清鮮淡雅為招牌;「臺菜」更有名氣,裡根鍾愛的「佛跳牆」、鄧小平稱讚的中華第一湯「酸辣烏魚蛋湯」……都來自臺菜。
  • 二合館國宴「一菜一湯」名震香港背後 有段與食評家陳夢因的往事
    誰能想到,李志順大師一次轟動港島烹飪界的「從豫菜到國宴」活動,背後竟與1995年港島同樣的一場「盛宴」有關;彼時,邀請者是將於兩年後回歸的港府,全程報導媒體《星島日報》,其總編輯又是創立者陳夢因先生,為香港第一代食評家、享譽世界的《食經》作者;執勺者是已75歲高齡的釣魚臺國賓館行政總廚侯瑞軒大師,當時的主題叫「釣魚臺國宴菜譜大賞
  • 30分鐘做出一道媲美國宴大師水平的蒸菜? 你也可以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0分鐘做出一道媲美國宴大師水平的蒸菜? 你也可以的! 蒸,是一種最為古老的烹飪技法,蒸菜更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它追求食物的本真,限度的保持食材的營養,還原食材純粹的味道,是當下最受時尚人士追棒的健康飲食方式。
  • get《中餐廳》同款菜譜!國宴大廚手把手教你學做菜
    林述巍,曾歷任各大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擔任過G20峰會主廚、世界旅遊大會主廚、全球財富論壇晚宴主廚等,光是這樣的身份大概就足以讓許多普通的觀眾豔羨了。 作為國宴主廚的林述巍不僅廚藝非凡,綜合素質也非常了得,外表英俊帥氣,性格溫文爾雅,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憑藉這樣非凡的個人魅力,林大廚在節目裡裡外外圈粉無數,甚至成為不少女性觀眾的擇偶標準——「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而在中餐廳的小團隊中,楊紫、王俊凱等其他合伙人親切地稱他為「小林哥」。
  • 中國十大經典國宴菜
    1、軟兜長魚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餚,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嘗鮮,贊口不絕。1949年開國第一宴中的第一道熱菜就是這道號稱開國第一菜的軟兜長魚。
  • 釣魚臺的中檔國宴菜——烏魚蛋湯
    所謂「國宴頂級清湯」是什麼,咱說不清楚,不過用這種湯做成的菜倒是大名鼎鼎,一個是周總理最喜歡吃的「國宴獅子頭」,總理評價是「清淡不淡」;另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國宴開水白菜」,這道菜表面極簡,其實極奢,最近幾年好像成網紅了。聰明的你,恐怕大概理解什麼叫「國宴頂級清湯」了。
  • 國宴宮保雞丁怎麼做?百度直播推《學做國寶菜》演繹原味正宗做法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中國最頂級的國宴都會吃些什麼菜呢?有人發現,獅子頭這道菜可謂是國宴菜單中的「老朋友」了。1949年10月1日晚,新中國第一次國宴,有它;2009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訪華時的宴會,有它;2016年G20峰會工作午宴,還有它。
  • 國宴汽鍋雞:滇菜的龍頭,誰吃了都稱讚,都是讚不絕口
    當然,有了怡人的景色自然不會缺大自然饋贈的美食,在雲南你可以享受到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佳餚。雲南獨具一格的氣候和先天的自然環境成就了無數美食的原始材料,在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雲南人用自己的智慧將美食從味蕾推向了浪漫,讓吃貨們一度忽視了雲南的美景,緊盯雲南的美食,時不時的上演一段相見恨晚的故事。讓我們今天一起開啟雲南的美食盛宴,先認識一下雲南的龍頭名菜汽鍋雞。
  • 新中國「開國第一宴」的21道菜你吃過幾道?看完菜單我沉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開國大典的當晚,在北京的北京飯店承辦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國宴。開國大典之夜,中共中央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工人、農民、解放軍代表等600多人出席了中國第一次國宴,總共60多桌,這次宴會後來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宴」。那麼當時的「開國第一宴」到底吃了什麼呢?因為參加宴會的人來自五湖四海,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就選擇了口味適中的淮揚菜。
  • 什麼是「國宴」?
    「堂菜」和「臺菜」最近幾年,有關國宴「堂菜」和「臺菜」的說法流傳甚廣。「堂菜」的「堂」字是取自人民大會堂的堂。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會堂國宴菜譜集錦》首次為「堂菜」正名,堂菜也由此成為八大菜系之外的個新品種。
  • 國宴經典九大菜:每道菜都名揚天下,吃一頓3個月工資就沒了
    最開始,中國的國宴菜以淮揚菜為基準,匯集各地方菜系的特色,能夠滿足大部分中外來賓的要求。如今,隨著外國來賓對中國菜的了解,以及中國廚師的不斷改良,一些國宴菜餚變成經典,下面這9道經典菜,你們都吃過嗎?恐怕想要吃一頓,3個月的工資都沒了。
  • 這道菜是尼克森的最愛!邊吃邊讚賞,回國後還不念念不忘中華美味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道尼克森最愛的美食,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訪華,毛澤東主席熱情地接待了他,宴席中有一道名菜,東安子雞。尼克森吃這道菜吃的根本停不下來,邊吃邊讚賞,並且在回國之後還曾經大肆稱讚東安子雞美味可口,這也是尼克森一直念念不忘的中華美味。其實不僅是尼克森,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志士都折服於東安子雞那鮮香可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