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登海黃鵬)「世界三七之鄉」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立足資源抓發展,圍繞產業做文章,調整結構強特色,提升質量增效益,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州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實現收入188.3億元,利潤12.25億元,稅金1.89億元。人工種植除三七以外的中藥材品種達50餘種,從事中藥材產業企業135戶,規模以上企業8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6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54個,從事中藥材種植農戶79143戶,發展石斛、重樓、萬壽菊、銀杏、紅豆杉、黃精、八角、草果等種植面積共計139.74餘萬畝,實現收入23.2億元。
——抓發展規劃。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收集了相關數據材料,編制了《文山州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目前,該《規劃》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牽頭編制《文山州石漠化地區中藥材種植髮展規劃(2016-2025)》,形成以三七為主,其他中藥材齊頭並進的多樣化產業發展格局。配合編制《文山州「十三五」三七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和《雲南省「十三五」三七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編制。以上規劃的編制,為完成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十三五」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抓政策研究。為推進《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三七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意見》的實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研究起草並由州政府印發《文山州三七種子管理辦法》,為保證文山三七原產地種源優勢提供了法治保障;起草並由州委、州政府印發實施《三七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和《文山州關於加快「十三五」文山三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意見》《關於文山三七千億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為產業跨越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抓品牌打造。加大宣傳力度,組織起草了《文山三七宣傳方案(2016-2020年)》,並經州委、州政府批准實施;積極促成在中央電視臺、各省市電視臺和《雲嶺先鋒》《雲南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等媒體上對文山三七品牌產品和三七功效進行宣傳。通過大力宣傳,提高文山三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促成文山三七入選「滋補中國」戰略合作品種,進一步提升了文山三七品牌形象。研究起草了《文山州「文山三七」品牌維權打假工作方案》,努力維護文山三七原料產地品牌形象,為打造文山三七原料品牌保駕護航。
——抓標準化建設。組織編制了《文山州三七種植技術規程》和《三七原產地初加工操作規程》,省質監局以2016年第12號文件公告批准作為雲南省地方規範備案,為產業標準化發展提供了保障。推進三七質量檢測中心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相關設備配備、設備試運行,正開展檢測資質認證工作。同時,與天津天士力在三七產業園區合作,建設文山三七數據本草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開展質量檢測認證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地使用證辦理,正在修改完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文山三七數據本草檢驗中心的建設為實施標準化戰略提供支撐。積極開展三七種植土地連作障礙研究。以三七科技園為平臺、文山三七研究院為載體,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長春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等2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三七連作障礙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
——抓食品申報。積極推進三七莖、葉、花申報進入地方特色食品。在開展三七莖、葉、花新食品原料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經反覆多次與國家和省衛計委匯報溝通,按照國家衛計委簡政放權的規定,積極完成了三七莖、葉、花申報進入地方特色食品的相關資料,通過了雲南省組織的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專家評審,並於去年5月13日獲省衛計委批准,將文山三七莖、葉、花列入特色食品進行管理。開展了三七莖、葉、花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申報工作。目前,已通過省衛計委專家立項審查,現正在開展三七莖、葉、花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和申報。積極開展三七地下部分藥食同源前期準備工作,推進將三七地下部分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
——抓項目建設。積極開展《三七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前期工作。狠抓國家實施「網際網路+」戰略機遇,積極實施三七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目前,正按照PPP模式要求,委託有資質的單位編制《文山三七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組織專家進行初審,現正在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修改完善。狠抓《文山三七農業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10000畝試驗示範》項目,積極開展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並通過專家評審。州政府發文同意安排項目建設資金1600萬元,現正在按照相關規定有序開展工作。組織開展三七產業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已完成《文山三七產業大資料庫建設項目可研報告》編制,並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做好全州生物產業項目申報及儲備工作。2016年,積極向上級申請了生物產業項目資金300萬元。
——抓市場開拓。開闢電子商務平臺,2016年9月9日,由文山金七藥業公司攜手天府商品交易所共同組建的文山三七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在文山正式運營,成功開闢了三七電子商務銷售渠道,文山三七電商銷售取得新業績。僅3個月,通過天府商品交易所文山三七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完成的成交金額就達49.8億元。文山三七網上商城和文山三七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已正常運營,初步構建了文山三七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為三七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加快三七專營連鎖體系建設,雲南三七科技公司、苗鄉三七公司、七丹藥業等企業以公司自建品牌開設旗艦店,構建三七專營連鎖體系,已進入全國20個中藥材市場。
——抓市場整頓。為積極推動實施三七物理化清洗,進一步規範三七初加工工藝和三七交易行為,提升文山三七品牌形象,積極加大市場清理整頓工作。針對三七交易市場存在問題,對三七市場及文山市城區部分三七經營戶進行了專項執法整頓工作,一定程度地解決了三七市場髒、亂、差現象,打擊了摻雜使假行為。積極宣傳《三七物理化清洗宣傳方案》,引導三七種植合作社、種植企業、加工企業新建三七清洗、晾曬和倉儲生產線。截至2016年底,州內建有專業三七晾曬場和倉儲點10個,三七清洗生產線5條,預計年清洗鮮三七能力可達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