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孩子老師布置作業都是發在班級群裡,最近老師讓學生背詩發視頻到群裡,老師的這種做法可取嗎?」一名一年級的家長問。
一年級剛上學,老師每天在群裡布置作業,我覺得這種做法可以理解,因為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一方面一年級的孩子幾乎籮大的字不認識幾個,老師布置什麼作業基本上不太懂,就算老師把作業的內容抄在黑板上他們也不一定記得準確,放學回家之後說不定又忘了;另一方面,老師把作業布置到家長群中,旨在提醒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畢竟一年級剛起步,如果缺少家長督促的話,一年級的孩子很難形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讓孩子背詩發視頻到班級群裡,估計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長認為這是一種負擔,憑什麼讓家長拍視頻發群裡?教育孩子不都是老師的事情嗎?還有的家長覺得這樣做很新穎,對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蘊有一定的幫助。
教育學生,不僅需要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更需要家長一路的「保駕護航」。教育從來不是單純的學校教育,還包括很多家長所忽視的家庭教育。讓學生回家後把誦讀相關課外書的視頻發到群裡,這樣的事情我也在做,我的原則是:家裡有條件的(家長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可以把誦讀視頻拍一下發到群裡,家裡沒條件的(家裡只有老人手機或者連手機都沒有)可以不用發,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會重點抽查那些沒發視頻同學的誦讀情況。
老師所能做的,只是盡人事聽天命——學生願意學,我們傾囊相授;學生不願意學,家長不願意配合,我們一般也只能順其自然。一個學生,在一個班級中只是佔幾十分之一,但在一個家庭中卻佔100%。老師的教導和家長的督促如果能擰成一股繩,家長把老師的話聽進去,孩子把老師的話當作「聖旨」,何愁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會提高?
讓一年級孩子背詩,相當於讓一年級的孩子與經典國學零距離接觸,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讓孩子把背詩的視頻發到群裡,在大聲背誦詩句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詩句所蘊含的情感會逐漸被孩子所理解,詩句要表達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涵會被孩子所吸收,孩子在一天天讀詩背詩的過程中,氣質會逐漸好轉,文化底蘊也會拾級而上。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一年級開始就背誦詩句,對孩子而言利大於弊。能夠遇到這樣負責任的老師,我覺得是家長的福氣。作為家長,對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不要將其當作一種負擔,否則家長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如果老師真的什麼作業都不布置,對孩子而言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你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