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尼媽媽沐瀅
家長群一直是個神奇的存在。
因為形形色色的家長聚到一個群裡,每個人對教育的態度和觀念都有著自己的小想法,又要和老師磨合、配合。孩子稍有過錯,老師丟一條消息一張照片到群裡,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被點名忒丟面子,哪那麼容易啊?
這不,最近家長群又出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一位英語老師在家長群裡發布消息,提示家長在群裡交作業,如果不按照交作業就要在群裡「提醒」了。
這時一位崩潰的爸爸跳出來發了一段9秒的語音。
他咆哮著說:不學!不上學啦!別往群裡發啦!急死人啦,你叫我怎麼做,俺都不會!BALABALABALA……
這位咆哮爸爸崩潰的內心卻道出無數家長的心酸。
這段幾秒鐘的視頻引發了廣大家長夥伴的熱議:
別說英語了,現在小學3年級語文數學我都不會了!
你太厲害了,別說小學三年級語文數學,我連小學一年級的都不會了!
老師把輔導作業的任務都丟給了家長,而家長又不是什麼都會,你叫我們怎麼辦呢?
這位爸爸的話真解氣,不過今後他孩子可有小鞋穿了,我們都是敢怒不敢言啊!
貌似家長輔導作業到崩潰的事兒屢見不鮮,在群裡和老師發生衝突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印象特別深的、也是在網上流傳特別廣的一則截圖,就是曾經有位父親深夜在家長群@ 老師,詢問老師是否已經睡了,在得知老師已經準備睡覺了的時候,家長氣憤地說:我閨女還在寫作業都沒法睡覺,你怎麼睡得著?
此語一出就像一枚深水炸彈,「炸」出了群裡諸多因為寫作業還沒有睡覺的孩子家長。大家紛紛表示作業太多,孩子太難……
面對家長質疑,老師也不示弱,她將最先「挑事兒」的家長清除的群,但是這一做法並不讓其他家長信服,反而引發了更多質疑。
其實,我特別特別理解這些家長崩潰的內心!
我小時候經歷過一個「魔鬼老師」,小學低年級的作業留得就超級多,基本3個小時都完不成。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做完作業就可以撒丫子瘋跑了,而我還得枯坐在那裡寫寫寫。
最初大家都誤會是我做作業溜號、寫得慢,看了老師布置的任務才發現,留的是真的多!
後來我們升了4年級,這位老師回頭去教一年級的孩子了,我媽媽同事的孩子恰巧被分到了她班,也難逃「一寫作業就寫五六個小時」的厄運。
其實光是孩子哭喪著臉在那裡寫寫寫還好些。讓家長抓狂的是,他們得負擔「輔導」的任務。
學過的東西都忘光了,即便記得也是一知半解,加上有些習題的確匪夷所思,存在爭議的也不少,家長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齊,並不是每個人都出自985、211,雖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但是不能甘於讓孩子與自己一樣,所以硬著頭皮也得輔導,往往事與願違。
於是很多家長把矛頭指向老師:
輔導任務都留給課後了,課堂上做什麼?要老師何用?
其實面對這些質疑和指責,老師們也委屈。
曾經有位老師朋友向我抱怨:老師留不留作業,在不在群裡布置任務都不對!留吧,家長抱怨孩子得不到減負、任務丟給自己,老師不盡職盡責。不留吧,家長又會質疑老師不負責任。
而且中小學的老師又不像大學老師那樣,下課就走人,不用管什麼升學率教學成績,尤其對於小學的孩子們,學校對老師的考核標準是學生的成績,家長對於老師的要求也是看孩子的成績,如果不給孩子布置作業來鞏固學習任務,成績拿什麼提升?很多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差,不愛學也不願意完成作業,如果不做到「家校共育」,孩子怎麼可能得到提高呢?
在這裡,我認為,其實每個老師留作業、包括在家長群裡布置任務的初衷都是好的,讓家長督促孩子的學習,目的是在提醒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監督。
因為從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角度而言,進入了學校階段之後,並不是說家長把孩子扔進學校就可以做「甩手掌柜」萬事大吉了。孩子的進步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和努力。相信這也是老師會在群裡布置作業內容的初衷。
一些學習型的家長,利用輔導孩子的機會重新溫習一下知識,雖然不能像老師那樣很專業地教,但至少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在和自己並肩而行。
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效果,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我們更希望老師不要「甩鍋」,在課外把課業任務一丟,然後在第二天隨手批註個「閱」,只盯著那個家長沒有打卡交作業,而忽略了「家校共育」的本真!
面對家長群輔導作業這個矛盾,您怎麼看呢?如果遇到類似矛盾的時候,該怎麼解決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