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國最公平的考試,同時也是最殘酷的考試,有競爭就有淘汰,註定百萬人無緣本科或大學,而站在分數頂端的考生註定前途無量,尤其是各省的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可遇而不可求,能在幾十萬考生中脫穎而出,奪得第一,必定是學霸,也不排除有運氣的加成,但歸根到底他們是極其優秀的人才。
「千裡馬配伯樂」,高考狀元大多會選擇清華北大,畢竟這兩所院校是我國最高學府,志願填報並不僅僅是選城市或者選學校,重在於選專業和選人生,專業選對了,日後一路小平坡,走向人生巔峰。
那麼這些高考狀元都選擇了什麼專業呢?許多網友認為他們會選擇國家最需要的專業,但結果卻恰恰相反,他們選擇了最賺錢的行業!
施一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選擇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大多數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
許多人都存在著一個誤區:將改變命運與賺錢畫等號。許多學生填報志願時,報考的都是最賺錢的專業,日後好工作的專業,為賺更多的錢,便可出人頭地,金錢代表著一個人的地位和水平。但在施一公看來,並非如此,如果所有人都向金錢邁進,那國家如何發展呢?誰去搞科研呢?
「坐穿冷板凳,潛心於科研」,與其他工作相比,從事科研行業需要做穿冷板凳,需要耐得住寂寞,即便如此,也很有可能「一敗塗地」,沒有任何研究成果。但選擇其他專業卻不同,掙錢過好日子,賺錢永遠是唯一目標。若是如此,這就是教育的失敗!這就是錯誤的價值觀!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考試,選擇優秀人才為國效力,促進國家的長遠發展,而那些排名靠前的考生,正是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或許有人說他們憑藉運氣獲得狀元,但他們也具有真正的實力。
或許其他學生是為工作而選專業,但作為高考狀元,就應該將國家的發展作為己任。而像清華北大這樣的知名院校,應該為各個行業輸送領導或精英,是不是培養工人,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狀元甘心當做「螺絲釘」。
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是什麼?投身於祖國建設!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科研卻仍與其他國家存有差距,作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作為在高考選拔出的人才,就應當成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而不是往那些競爭激烈的專業鑽。
我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而這命運並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命運,更是國家的命運,時代的命運,或許一個大學生改變不了,那就千千萬萬個大學生,若所有人才都湧入科研事業,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所有的人才都湧入最賺錢的專業,那麼靠誰來推動國家的發展呢?這背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大家怎麼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