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感嘆:我最好的學生都想去金融公司,狀元郎為何滿身銅臭?

2020-12-10 高校這些事兒

施一公感嘆:我最好的學生都想去金融公司,狀元郎為何滿身銅臭?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向前推進,我國也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就拿清華北大學生來說,無一例外,能考進這兩所大學的都「人中龍鳳」。據相關數據統計,70%的清華狀元生進入了經濟管理學院。在這樣背景下,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對此感嘆,我最好的學生都跟我說要去金融公司,現如今的中國教育為何銅臭氣息這麼濃厚?

隨著新中國的不斷發展,GDP增速令歐美國家驚訝,擁有著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的古老中國走上了復興之路,經濟地位開始佔據全球前列。目前,中國GDP已經佔到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廣東一個省的GDP甚至要比俄羅斯整個國家GDP還要高。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似乎忘記了對「人才」的培養,在新中國最窮困的時代,我們擁有錢學森、錢三強等寶貴科學家,可是,經濟全球第二的新時代,我們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能力卻排在了發達國家之後,全球20名開外。

號稱中國最優秀的清華大學,仍然無法躋身全球名校前五,這不禁讓人發出感嘆。70%的狀元制裁進入經濟管理學院,在研究經濟發展方面投入了太多精力,可是,在科研方面,卻很少會有狀元郎去參加。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發展生產力」,而如今的狀元郎們卻都捨本逐末,與理想形成鮮明反差。或許是因為這些狀元郎真的熱愛「搞經濟」,但是,這些人才進入經濟領域,雖然能對經濟發展研究做出一定貢獻, 但是在根本上卻不能最好的處理經濟問題,那麼,在這一方面,大學的定位是否正確呢?

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高等大學,是全國大學的「標杆」。可是,目前中國大學存在的一個問題卻是令很多人感慨,大學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不僅是對大學水平的否定,反而讓人感覺「銅臭氣息太濃厚」。在清華這樣的研究型大學中,更應該提倡以「學術」作為導向。經濟發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全面發展卻更加重要,一個國家只有經濟強大,科技能力卻不強大,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強國該有的。拿俄羅斯來說,雖然國家GDP沒廣東一個省高,但是科技能力卻很強,令歐美國家不敢小看。

人心過於浮躁,難以安下心做研究是很多狀元才的現狀,過分追求名利所引導的大學教育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大學原本的意義。不光是清華北大,普通大學中也存在類似問題,很多學生只選擇對自己就業有利的功課,而對那些輔修課便不屑一顧,甚至揚言:學了也沒用。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越優秀的學生越應該以國家為己任,如果一律向名利看齊,過分強調成果轉換恰恰反映出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責任感」缺失。就拿清華北大留學生來說,很多人對他們的評價為「外國人才的後備軍」,這恰恰證明雖然他們的學習功力很強, 但是在社會責任感方面卻很差。就拿在經濟領域來說,在進入高等學府中的人才流失情況十分嚴重,60%人才以不同形式流失他國,特別是在金融領域,更是嚴重。

如果人才畢業後不為國家著想,不為民族著想,那麼這樣的教育何嘗不是失敗的教育,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目前真的刻不容緩,大學高等教育發展越好,越是不能忘了大學最初開辦的「初心」,畢竟那時候我們開辦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才出現在中國,不讓中國受欺負!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嗎?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但是,這些高考狀元畢業後去了哪裡,從事了什麼樣的行業,很多人卻不知道了。因此,施一公教授也曾經發出疑問:「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的高考結束後,很多高考狀元首選的學校就是清華大學,因為在他們眼中,清華大學永遠都是那個令人神往,並且公正嚴明的學校,所以各地高考狀元報考清華大學的比例佔高考狀元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 清北每年招收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施一公:去了賺錢的專業
    就近幾年來說,絕大多數的高考狀元都進入了清華和北大。那麼這些高考狀元最後都報考了哪些專業呢?清北每年招收的高考都去哪了?曾經作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先生說:清華70%、80%的高考狀元去哪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施一公認為,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是出了大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施一公提出了以下問題:作為頂尖精英,在報考大學時,首先想到的不應是就業問題。
  • 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施一公痛心疾首:為美國做嫁衣!
    一般情況下,只有各省份內最出類拔萃的考生,才有機會進入這所大學求學,比如高考狀元。幾乎每年,清華大學都能招收幾十名高考狀元,那麼,這幾十年裡,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呢?針對這個問題,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表示:從清華大學畢業的那些天之驕子,有三分之一都去了美國繼續深造。
  • 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施一公:都去了最掙錢的專業
    那麼這些高考狀元都選擇了什麼專業呢?許多網友認為他們會選擇國家最需要的專業,但結果卻恰恰相反,他們選擇了最賺錢的行業!:「選擇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大多數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科研與金錢,多數狀元選擇後者許多人都存在著一個誤區:將改變命運與賺錢畫等號。許多學生填報志願時,報考的都是最賺錢的專業,日後好工作的專業,為賺更多的錢,便可出人頭地,金錢代表著一個人的地位和水平。但在施一公看來,並非如此,如果所有人都向金錢邁進,那國家如何發展呢?誰去搞科研呢?
  • 清華校長施一公,辭職去民辦,清華北大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那為何清華北大上不了榜?針對這個問題,原清華校長施一公曾透露出一個數據: 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這在北京大學情況也差不多,眾多的高考狀元扎堆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有「錢途」的專業。
  • 高考狀元喜歡報考熱門專業說明什麼?施一公校長給出了答案
    我們國家最頂級的學府清華北大,人人嚮往,所以每年的高考狀元報的基本都是清華北大,那麼這麼多高考狀元報的是清華北大的什麼專業呢?可能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清華大學曾經的副校長施一公講到:清華70%、80%的高考狀元去哪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施一公認為,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是出了大問題。
  • 施一公看得很清楚,這也許是他離開的原因
    雖然這份榜單,並不是什麼「光榮榜」,但是能夠引起美國人的害怕,受到美國人的制裁,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光榮榜」,那麼北大清華為何沒有上榜呢?對於這個問題,原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透露出這麼一個數據: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
  • 清華錄取的高考狀元去哪了?施一公很痛心,但只是因為不愛國嗎?
    在往年,通常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往往都會選擇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作為志願,幾乎每年都有幾十名高考狀元進入清華大學。但最近,隨著外部壓力的加大,很多人都在好奇國內這些堪稱學習能力最強的狀元去哪裡了呢?其實,結果也許大家很難接受。
  • 為什麼高考狀元扎堆金融專業?我們的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據相關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以來,清華每年招收的70%的各省狀元,最後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成了一名未來有更多機會和錢接觸的清華學子。 這是一個讓人很無奈的現狀。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這位老師說得更美好:生物科學是21世紀的科學,儘管當時我對生命科學一無所知,但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清華。無論是現在還是當時,我都覺得到清華是最好的選擇。」 那時,施一公沒有意識到的一個事實是:成為清華生物系學生並不像成為北大物理系學生那樣理所應當,因為當時清華生物系復建剛一年,並在198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 寄語狀元郎
    須知,安慶一中作為一座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久負盛名的優質中學,還是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中學,奪得全省頭名狀元也是好幾年才有一次。熱烈祝賀,人之常情。行百裡者半九十,我們的狀元郎該如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前進?戰鬥正未有窮期,我們的學校應該如何全心全意的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不能不引起人們思考。德才兼備是育人選人的正確標準。錢學森德才兼備,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勳。餘茂春有才無德,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幫兇。此間經驗教訓,不能不讓人深思清醒。
  •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9年後,另一個河南人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就是施一公。他感嘆道,河南真的不缺人才,很多人出去做得很好。  而如今,在豫工作的院士僅有19位,遠遠低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與陝西、山東等相鄰省份比起來,也不佔優勢。  施一公認為,其中有一些文化的因素。  「我走到哪兒都挺想駐馬店的。
  • 清華院長施一公: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為何會出臺這些意見,也正是因為我們之前所暴露出的種種不足,在此不禁想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院士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三屆年會上的演講。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 北京高校清華北大缺席登月核心團隊,施一公:大家都去掙錢多的領域了
    作為中國TOP2的天之驕子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影響國運的科技攻堅領域,存在感為何如此微弱? 【1】 從數據上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往掙錢多的地方直奔而去。
  • 狀元郎未必就是女神的菜
    前天深夜,武漢理科高考狀元黃翌青在人人網上更新了一條人人狀態,「得到了全市的美譽,得不到你的駐足」,網友從中讀出了「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的淡淡憂傷。昨天中午,學霸乾脆地發了條微博,說:「DOTA了,匿了。」(6月28日人民網)    這是一則沒有太多看點的新聞,狀元郎被其女神拒絕,這原本就是愛情世界的一種。男歡女愛才是唯一的本真,愛情就是你情我願的過程。
  • 施一公背後的女人有多強?曾是高考狀元,施一公因她回國!
    如果讓你說舒紅兵與施一公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的話,所以我們熟知的便是在2011年評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了,跟他們一起評選的饒毅這三位都是很多人支持的,但最終結果公布時,舒紅兵成功當選了當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也都落選。
  • 創業者施一公
    他曾直言,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是出了大問題。他曾作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他發現,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他自己最好的學生,他最想培養的學生都跟他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但在國外,他是中國信譽的維護者。從他選擇放棄普林斯頓大學的身份,到全職回清華,再到全職做西湖大學校長。
  • 施一公:帶好學生,是特別要緊的事
    ,這些我都經歷過。施一公表示,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時間的付出是必須的。無論社會上哪一種職業,要想成為本行業中的佼佼者,都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的時間。施一公多次講到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後首任系主任蒲慕明先生嚴格要求學生平均每周投入60小時到實驗室研究工作的故事:蒲慕明:寫給實驗室博士的email,施一公轉給了所有的學生。
  • 為何高考狀元青睞金融?北大光華公布學生薪酬,剛畢業年薪6位數
    一半狀元在北大,北大狀元在光華!北大光華學院和清華經管學院並稱為我國高考狀元收割機。根據2020年全國高考狀元去向統計,有20名狀元選擇北大,22名狀元選擇清華,選擇北大的大部分都選擇了在北大光華學院攻讀經濟和管理管理相關的專業。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施一公對此坦言指出:中國學生有一種"通病",那麼這又是什麼病呢? 居安思危薄弱,奮鬥意思淺薄 對於中國學生大量外流這一個現象,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就曾十分耿直地坦言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還是中國學生都會有一種普遍的通病,其主要表現在為居安思危的思想薄弱,奮鬥意思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