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份制裁「黑名單」,意外暴露了中國大學的真正實力,也引發網友對「好大學」的討論。這份「上榜」的名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大學上榜,而中國公認最好的兩所的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卻沒有上榜,很多人質疑北大清華的科研實力。
雖然這份榜單,並不是什麼「光榮榜」,但是能夠引起美國人的害怕,受到美國人的制裁,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光榮榜」,那麼北大清華為何沒有上榜呢?
對於這個問題,原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透露出這麼一個數據: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這在北京大學也差不多,眾多高考狀元扎堆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有錢途」的專業。
在施一公看來:「作為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一進去就想著就業,會產生什麼結果?結果就是大家都往最賺錢的地方跑,比如金融。連我最好的學生都告訴我說,老師我以後想去金融公司。當然不是說金融就不創新,但是當所有精英都往金融上轉時,我認為這要出大問題。」
施一公當年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有5個獨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基金,有專門的基金會支持他做研究,在2008年,美國著名的馬裡蘭州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就曾向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施一公頒發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助。當時,從事細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療的研究上開展了一條新的研究路線。他的實驗室佔據了整個大樓的一整層,並獲得每年二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但是他依然放棄這些優厚的待遇選擇回國,因為在他看來,比較起在美國,回國以後可以對清華、對國家有更多的回饋,這種成就感對他來說很重要。
然而,在清華大學呆了幾年後,施一公再次做出了一個「瘋狂舉動」,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職務,選擇民辦的西湖大學,這一舉動,著實令人敬佩。
施一公為何離開清華大學去西湖大學,我們沒有看到過他的公開解釋,但是從施一公在杭州的一段發言中,我們也可以理解,他豪言: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學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很可能成為中國之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為亞洲一流!15年後在各項指標比肩加州理工大學,成為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看到這裡,我們大體上可以理解了,施一公當年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後來又放棄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名氣,他是真正有情懷的人,淡泊名利的人,他只是希望在中國真正培養出熱衷科研,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才,顯然北大清華的學生,沒有到達他的願望。所以,中國真正搞學術研究的那部分,並不一定在北大清華。
施一公選擇了西湖大學,在這裡他可以放開手腳,施展他的報復,施一公一直有一個夢想,打造出中國的一流民辦大學,聚焦於科學研究。北大清華,拿著國家最多的經費投入,如果在科研方面不能做到最好,是否會感到內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