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為何不願回國?北大清華教授的不同選擇,你支持哪個

2020-08-28 新教育思想

2018年許晨陽辭去北大數學系教授的職務,前往麻省理工學院任教。這一事件曾在教育界產生不小的轟動。

2012年,31歲的許晨陽毅然拒絕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邀請,選擇回到了母校北京大學任教。在這不過短短六年裡,究竟為什麼他最終選擇離開北大前去國外高校呢?並且除了許晨陽,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等被稱為北大數學&34;的人才,如今齊聚美國在不同高校任教。原因何在?

想必許晨陽臨走前留下的3句話可以說明他的想法:

1、 國內學風浮躁,不適合潛心搞學術;

2、對年輕學者支持不夠,申請項目要論資排輩;

3、 學術造假嚴重,而且得不到懲處。

不得不承認,這些問題就是在學術界現實存在並且根深蒂固的問題,並且想要改進這些問題,既需要時間也需要不知幾代的教育界甚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坦白說,這太難了!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不過,我們不能因為某些個人而否定一個群體甚至一個階層,我們不能就直接的認為教育界現存的不良風氣沒有人肯努力改變。施一公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施一公曾說過:如果我真有抱負、真有擔當,那就應該去改變社會、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1990年初,作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和技術系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施一公獲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在美國,施一公獲得了很高的待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有他5個獨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基金;並且有專門的基金會支持他的科研。

其實相較於國外的便利條件和優渥待遇,施一公留在國外對他自己來說可能是一件更加享受的事情,但儘管如此,他還是要回到祖國、回到清華。

他回來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用他的話來說,現在的大學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種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會放棄的東西。

施一公有一句話我特別認可:&34;

在選擇面前,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評判,我們不能說在國外工作生活就是不愛國,沒有過共同的經歷就沒有資格妄下評斷;但是我們知道像施一公這樣堅持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國家,堅定地推動社會越來越好的人,一定對祖國有深深的愛!

相關焦點

  • 留學生為什麼不願回國?清華北大教授的觀點卻不同,到底聽誰的
    清華和北大是無數學生&34;的學府。為什麼要說&34;呢?因為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兩所高校真的只有&34;才能考上。清華和北大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70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神、學霸才能考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這兩所大學就讀。而且,這兩所大學的畢業生很多都會出國留學,到世界知名學府深造。
  • 留學生不願回國怪誰?北大清華教授給出截然相反答案,哪個更真實
    對於很多留學生不願回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體而言,可以分成兩部分原因,一個是個人原因,一個是國家原因。 許晨陽:3句話痛陳中國學術界三大弊端 北大數院,目前應該代表我國數學界最高水平之一,數院被稱為「四大瘋人院」之首,這裡匯集著各種天才和怪才。
  • 為什麼清華北大的學生出國後不願回來?楊振寧教授指出原因
    他曾經在美國生活多年,而且在美國的大學工作多年,楊振寧教授就曾經對目前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出國後不願來這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楊振寧和我國的一些學者不同,他很肯定我們國內的大學,楊振寧教授表示:就大學的教育來說,像國內的清華、北大這種學校,不但不比國外的高校差,而且還要比國外的那些學校好得多。根據目前的研究工作來說,國內的大學環境是要比美國的名校差一些,但是和美國的其他學校相比並不差。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當然,畢業生們也為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選擇去歐美留學無可厚非。但有一個現象卻值得思考,很多留學生畢業後選擇了留在美國。據統計,有80%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畢業後留在美國,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的佔比更高達90%。
  • 留學生不回國,清華北大挨罵,你知道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最近名校學生出國留學不回國的現象,被自媒體炒得很熱,因為北大清華是國內頂尖的名校,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多,輿論也就自然指向北大清華了,有人指責這兩所頂尖名校成為美國的人才培養基地,由於北大清華沒有回應輿論的指責,有人又說北大清華被批得啞口無言,對於這樣的輿論指責,你贊同嗎?
  • 清華、北大成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解析留學生為何不回國報效
    至今清華、北大保持緘默,仿佛是默認,又像是無話可說,又好似等待輿論過去。2018年數據統計顯示:清華、北大2018屆一共有7243人畢業生,而出國留學的共計1146人,達到了總數的16.5%,其中有69.5%的畢業生,選擇深造目的地是美國。
  • 清華留學生為何不願意回國?
    而當時清華大學的名字,還叫清華學堂!清華因為建立在中華最為恥辱的一段歷史,因此清華選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自己的百年校訓!可以看出當初的清華大學,每個學子都是以拯救中華萬民於水火為己任!現在的清華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清華大學卻出現了留學生很多都選擇留在國外的現象!
  • 學霸「出國留學」深造後不回國?面對質疑,清華北大早已經回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網上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言論:什麼清華北大高材生,畢業後就出國,出國後就不會回國。國家白白花力氣培養了這樣的高材生,到底有什麼用?人們似乎對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再抱有羨慕的眼光,反而對他們持有偏見。認為他們就算是擁有了高學歷也沒用,因為他們不會把畢生所學反饋給國家。
  • 清華留學生為何81%都不回國?原副校長:只因這一致命缺點
    而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黎民百姓,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高等學府便是清華北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去那裡讀書。至於清華北大學生的畢業去向,卻令人驚訝。根據一份統計,超過81%的清華留學生都選擇留在美國工作,也有一些人去了其他發達國家,為何會這樣呢?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道出原委:只因這一致命缺點!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我們不可否認,的確在國外的教育環境和國外的科技水平都比我們現在要好得多,也有一篇研究就有以清華大學為例,指出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留學生為何不願意回國?清華校長:他們已經不算人才
    對於西方強國,不少人還是有些嚮往之情的,無論是被西方國家的文化或是經濟所吸引,還是被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所吸引,那總是與自己原本的生活不同的,充滿了新鮮感。而對於學生來說,去往西方國家留學是一件值得嚮往的事,不同的教育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 北大學子炫耀出國人數多,南開大學教授直斥:這就是北大的恥辱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右上角「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可以說,清華北大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門面,令無數學子魂牽夢繞。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這兩所高校卻遭遇了一些「麻煩」,飽受人們的質疑。
  • 北大清華財政撥款減少20億,國人為何拍手稱快?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究其原由還是清華北大現在早已失去了當年建校先賢的初心,培養出來的學子們不願如前輩一樣報效祖國,北大清華也成為了大洋彼岸的人才加工基地。這些國家重金培養出來的精英未來,出國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恨國黨,奇葩言論令國人憤懣不已。
  • 我看清華北大留學生學成不歸問題
    我看清華北大留學生學成不歸問題最近,清華、北大受到許多人的質疑,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事情因美國在近期宣布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13所大學列入制裁名單引起。
  • 為何留學生都不願回國了?主要是有這兩個原因
    8歲時就自學微積分,13歲參加高考,572分考入中科大,24歲時受聘成為了物理系助理教授,在31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教授——尹希。2017年獲得國際物理學新視野獎,被譽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如果你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海外學成後,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
    如果你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海外學成後,是回國還是留在國外?前幾天,網上就有這樣一條火爆的信息:有人統計,近幾年,清華北大留學學成不歸的學生高達80%以上。消息瞬間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譴責拿著國家的錢卻幹著背叛祖國的不肖子孫們,面對波濤洶湧的輿情,北大清華無言以對。事實果真會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搜狐網披露的消息:我國出國留學生學成歸國的比例,在80、90年代,僅為5%到10%。
  •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清華北大為何不回應?請大家用數據說話
    面對留學不歸的質疑,清華北大為何不回應?懇請大家用留學數據說話當今世界是正在走向全球化的時代,因此眾多的中產家庭子女都選擇了留學這條學習道路,但是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留學生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引發了大家的議論,尤其是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一些高材生去國外留學畢業後沒回中國工作,媒體和公眾更是表示出對清華、北大的質疑,紛紛表示:為什麼學成之後不回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 81%的清華留學生為何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你必須熱愛美、創造美和維護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學生的內心美)。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說到教育這個話題就感到很沉重,教育就是要教書育人,培養一流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各行各業才能夠飛速發展,國家的經濟和科技也會不斷向前。
  • 國家減少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網友:非常支持
    清華大學,清華的由來源於「清華園」這個地名,是一所綜合性的研究性大學。過去的輝煌改變不了如今的下坡路,自己制定的規則正在啃食你的靈魂時間的推移,是不是讓這兩所大學太刻意的去追尋世界一流的腳步了?尤其是近年來,總感覺他們「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