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忽然覺得北大、清華不「香」了!總有一種錯覺,北大、清華越來越像「雜牌貨」了。
北京大學
創立於1898年,至今已有122年歷史,初名京師大學堂。經過三次改名後才組建成現在的新的北京大學(1912年:國立北京大學;1938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2000年:與北京醫科大合併最終組建成新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創立於1911年,至今已有109年歷史,初名清華學堂。清華大學,清華的由來源於「清華園」這個地名,是一所綜合性的研究性大學。
過去的輝煌改變不了如今的下坡路,自己制定的規則正在啃食你的靈魂
時間的推移,是不是讓這兩所大學太刻意的去追尋世界一流的腳步了?尤其是近年來,總感覺他們「變味了」。
近年來,名聲越來越糟糕,少了治學的嚴謹,演變成如今的太過隨意。他們本身是有自己的靈魂的,一直以來都是在努力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基地,對於那些什麼國際一流大學、國際名牌大學的頭銜根本不在意,一直專心專意的做好為國家培養更多社稷人才的宗旨。
不知怎麼回事,總感覺這些年他們在給別國培養人才。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起初的目的很明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社稷提供更大的幫助。然而,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整個社會把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送到這樣的頂級學府,經過多年培養後,國家傻眼啦!越來越發現中國發展用人卻用不上這些用大量資金、大量時間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被外國用了。人才流失有多嚴重,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80%留居美國。
外國留學生來中國留學,一開始是入學的考核是很嚴格的(就像我們國家的學生想進入其他國家的大學一樣,都要經過嚴格考核,而且必須是高學歷,高標準)。可是不知是不是清華一時頭腦發熱,斷崖式的降低了考核標準,這讓那些外國的很普通的、不能帶來任何可以分享的價值觀念的學生,一溜煙的全部都攬進學院中,直接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
兩個怪像
其一
外國留學生進來的都是很普通,甚至有些留學生都不知道自己要學習些什麼,說難聽點連初中生都不如。在清華降低招生標準後,這些人進入學校,擾亂了本來嚴謹的學習氛圍,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這些洋留學生拿著高額的補貼開始在校園內外做著各種各樣與求學無關的荒謬事情。在校園裡泡中國學生,甚至多個,在中國學校免費玩了幾年後,又跑回自己的國家了,臨走還不忘說中國的不是。
其二
部分家長,看到清華北大下調了進學考核要求後,開始謀劃出國,讓孩子加入其他國家國籍,就是所謂的「高考移民」。這樣輕鬆的就會通過清華、北大的入學考試資格,成為一個披著外國國籍,拿著中國高等學府的文憑資格的外國人,而進入的企業也是中國的很多名企(在那幾年「文憑貴」的幾年,更是猖獗)。他們賺著中國人的錢,表面是黃皮膚,但是已經切切實實的是一個外國人了,應該說,是外國人才精英了。而清華、北大的這些政策,也讓這些「黃皮膚」的外國人享受到了高資源、高獎學金等等福利,學成後,已經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外國人了,這就是變相的給他國培養精英,搶奪自己國家人的飯碗。而我們國家那些勤勤懇懇奮鬥了十幾年的孩子們,卻被清華、北大的超高的錄用分給拒之門外,想想都心酸。「十年寒窗苦讀不如一紙國籍」太荒唐了!
國家減少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網上的反應很強烈:我們大眾都支持
如果是幾年前,你或許會認為,這樣做是不支持學生教育,不有利於培養人才,但是,現在大眾更支持國家這種做法。因為現在國家發現,國家花大資金卻在給外國培養人才,而幫助自己國家發展的人才,太少了。
有人說,他們出國後可以更好的學習交流,學到更多其他的新科學知識,也有一些北大、清華的學生學成後,返回祖國,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確實會有一些回國學生開始在中國的的各個領域開始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
清華首批赴美留學生全部回國
清華首批赴美留學生全部回國
清華首批赴美留學生全部回國
誠然,即使如此,我也同樣覺得民眾的情緒是正常的,是合理的。國家的投入與最後的產出比例是能看的見的,投入多,產出卻很甚微,完全不成比例。國家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清華、北大,這樣就擠佔了中國其他的有名有實力的院校的人才資源。說實話,清華、北大給國家的貢獻的人才發展比例是極低的,絕大部份的學生把自己最好的青春貢獻給了別國,把最有價值的智慧成果也貢獻給了別國各個領域。等到這些人年齡越來越大後,被外企公司直接淘汰後,他們又開始通過編故事來提高自己的所謂的工作能力,又開始在中國圈錢。
國際排名靠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世界說你清華、北大是世界第幾名有價值嗎?這些虛名對中國發展沒什麼價值。我們需要的是真正能夠培養出更多有用人才的大學,現在的清華、北大已經顯然不是啦!
現在的清華、北大,已經不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讓人嚮往的大學了。已經淪落為所謂的權貴玩物,淪落為反華辱華的思想發源地,淪落為外國人員的發洩地,而且他們的各種開銷還要從中國人民身上榨取更多的稅金。中國人民有必要,也有權利表示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