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財政撥款之變化,「笑看」清華北大之「失落」風雲

2020-08-22 PILOT童話

今年的高考終於結束了,各位莘莘學子也開始預估分和志願的填寫。不出意外,清華北大依舊是填報志願的熱門學府。特別是考生父母極為推崇嚮往的選擇。然而今年的形勢有了些改變,國家在高校財政撥款的方向給予不同以往的傾斜!

今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財政撥款分別被教育部削減了8.12億和10.68億,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卻不減反增6000萬!

多年來首次出現這樣的財政撥款分配,而且發布時間是在高考前夕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可謂恰到好處,精妙至極!社會各界對此次的變化也是充滿了期待!

這個消息的頒布,透露出國家在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和資源配置調整的迫切希望。國家在教育層面上的改革已經迎風起航。

然而,財政撥款削減的背後真相是國家根據目前高校對國家貢獻和擔當的一次大的調整和全面規劃。國家此次的調整也是對目前各高校認可程度的一種直接體現!

清華曾經的榮耀和夢想

清華大學成立於1911年,已有百年的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餘名院士從這裡走出。梁啓超、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可謂是繁星似錦,熠熠生輝!

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

昔日的清華大學,猶如高校中的璀璨明珠,令人心心相念和神往。當年各地區把能考上清北的名額數量作為一個地方重要的教育指標。每個考生把能考上清北作為自己最大的夢想和榮耀,那時清北的影響力,盛世空前!

清華的失意和沉默

進入21世紀的高校建設快速發展中,清華大學在這個「德」字似乎越來越遠了。在國家重大的項目和責任擔當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

一、出國留學精英的的流失和斷檔

對於出國留學,清華一直都是很開放和支持的。官方統計清華每年的本科畢業生約有27.5%的出國留學,碩士約有6.7%的出國留學,博士約有12.6%的出國留學。北大本科生31.6%的出國留學,碩士生3%的出國留學,博士生17.8%的出國留學。

這是一支強大的精英團隊和人才資源,國家的目的是讓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到海外進行再次學習和培養深造,將來能成為回國建設的核心人才和核心力量。然而事實卻是如此的殘酷,86%的清華留學生,最終留在了國外;90%的北大留學生,最終也留在了國外!

美國矽谷在1978年到2015年這37年中,就留住了整整將近2萬名來自於中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我們原來一直在幫對手培養人才!

雖說畢業後的就業是自由雙向選擇,但這些精英都留在了國外。國家多年的培養都付諸東流,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會嚴重滯脹和落後。

二、高校教育過程中愛國主義情懷的缺失和淡泊

遙想當年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展」人才培養制度,在那個火熱奮發的青春裡,清華既做到了學術上的研究,又推動了愛國主義的學習和政治思想方向的教育。又紅又專在那個芳華的年代遍地開花!

1953年,清華大學首創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政治輔導員制度。截止1966年,清華大學共培養了682名學生政治輔導員。保證了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政治思想上的進步一樣沒有落下。

然而,社會在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的同時,自由主義的思潮,各種所謂的民主自由的糖衣炮彈開始出現在我們面前誘惑,慢慢迷失了自己。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價值利益和精緻主義。當然美國是這些留學生最好的選擇。

這些留學現象反映了清華大學在教育學習過程中,對政治思想的育化和學習出現了問題。專業研究和學術的成長成為了學生唯一的量化指標。報效祖國,奉獻國家為己任的愛國情懷對他們來說,不是自己的事情,我只是對自己的利益負責!

三、官僚,本位主義的滋生和媚外主義的抬頭

多年來,清北一直是國家教育事業和人才的招牌和名片,也是國家一直側重照顧的「寵兒」。很多資源都是其他高校望其項背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清北慢慢的形成了恃寵而驕的習慣,拿著最好的資源,卻沒有拿到出手的科研成果。

2020年清華、北大對外宣布的外籍學生招生政策,取消入學筆試,僅通過面試即可入學。該面試的通過率高達80%。這一消息引起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強烈不滿,國內考生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都很難考上的高等學府,對外籍學生卻如此「寬鬆」?

在長期韜光養晦的發展中,在自由化的思潮中,我們的一些知識分子就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在學界有自己的人脈,自詡自由民主的代表,充滿了崇洋媚外之聲。由於地位的不同,他們的言行和思想會影響很多人和學生。長此以往,學風日下,自然也就談不上報效祖國之說。

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招生的政策,體現不出現階段高等學府對普通民眾和考生的開放和包容。只會讓我們看到一個對內苛刻,對外寬容的奇怪現象。民眾的反感性很強。

放眼看看華為和聯想不同的表現行為,就知道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支持華為,這麼多人指責聯想是「賣國」企業。華為的定價原則是國內價格低,國外價格高。聯想的定價原則是國內價格高,國外價格低,誰是「賣國」企業,高下立判。

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招生的政策和上面華為的事件是同一個道理。內外區別對待,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這些所謂的大道理人民大眾聽不明白,也理解不了。人們看到的是現實的嚴重差距,如果說要以犧牲人民大眾的利益換取所謂的名頭,這不會長久,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四、社會公眾對清北的負面評價

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國「國匠」裡面,清華北大的人數是少得可憐,比中科大、西北工業大學等少了很多。以結果為導向,這讓人對清華北大培養的畢業生更加質疑。

這兩所中國的高等學府擁有著全國最多的資源,卻沒有能拿到出手的國家項目和科研成果,也沒有突出的人才表現,國家應有的貢獻也是顆粒無收!

其他高等院校的崛起和爆發

此次財政撥款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6000萬元的增長的高校,那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所大學在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方面有著極高的實力。

一、電子信息專業實力的代表

另外一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就是個院校的畢業生很多都去了華為,是華為所有招聘人數中最多的。以2019年的統計數據,人數為648人,而清華大學是只有189人,並列第17名。華為公司多位副總裁、總裁高管,都是出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作為華為急需人才的搖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肩負著人才的培訓和輸出,也是目前電子信息專業頂級的代表,名至實歸。

二、國家崛起的需要和責任擔當

5G時代,是華為手握重權的時代。中國通信企業首次有了制定全球通信技術標準的決定權!華為,就是這樣的中國通信企業。

因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強勁實力,符合華為的通信設備以及5G通信的業務範圍,而華為的5G通信技術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技術。這也就證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電子信息類學科這塊獨特強悍的專業能力。

學院的發展方向及未來和國家的戰略一致,使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國家崛起的道路上需要更大的責任擔當和付出。報效祖國,奉獻國家不是一句空話,是實實在在的承諾!

三、人員的穩定和可持續輸出

一直以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畢業生都很穩定,出國留學者寥寥數人,更多的時候都是去到華為。國家的培養也是能用在非常合適的地方,這個更加說明在校內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學習有很好的基礎和發揚!

國家財政撥款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增長,不是沒有道理的!是長期以來院校的厚積薄發沉澱而來的結果,也國家給予院校貢獻和擔當的認同和肯定!

四、美國政府對國高校的評價

我國13所高校「榮幸」地登上了美國的「實體清單」的具體名單。間接證明了這些高校在某些領域接近美國甚至已經超越美國,是美國某些方面的痛點,才會被美國進行制裁!清華北大不在其中,從側面證明清華北大對美國的威脅基本沒有!

後記

一、各大院校對國家貢獻之對比

打開清華大學今日頭條 「邱勇校長致2020年高考考生的邀請信 | 自強奮進的清華歡迎你」,看到裡面僅有的32條評論,幾乎都是對目前清華大學所表現出來的沒有國家擔當,沒有愛國情懷,沒有貢獻的不滿和批評。

對於清華這樣的頂級院校,是極不正常的!不知道清華的領導看到之後有什麼感想和觸動,是時候要進行改變了!

然而,事情也有例外。之前哈工大、哈工程被禁用MATLAB軟體事件已經1個月了,面對美國的制裁和對計算機軟體的霸凌,哈工大反擊了。7月5日,哈工大學召開了計算學部成立大會。

在自己科研項目緊張的情況下,還需要分配資源來承擔國家重要的計算機軟體研發項目。這才是有責任有擔當的高校,這才是給國家有貢獻的高校,這才是有愛國情懷的高校,這才是有希望的高校!

而計算機學科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清華,國內計算機學科排行第三的北大,卻保持了「沉默」,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樣,清北本位,官僚主義的表現一覽無遺!

二、財政撥款對各個層面的意義

從國家層面來講,清華北大不再是國家永遠重點照顧對象,這種長久以來的認識和制度要打破!要想獲得更多的資源,清華北大必須拿出足夠的硬指標來說服社會。否則,教育資源和流量偏向對國家有重要實質貢獻和建設的高校!

從考生層面來講,國家告訴考生,清華北大不是唯一,中國還有很多厲害的高校,尤其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高校有很多。大家不要急也不要慌。各位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國內的高校挺好,學科也全,學成之後在國內發展也很有目標和前途!

三、財政撥款變革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國家傳遞出的這些信息,對於目前高校的建設管理,尤其是清華北大,和考生志願的選擇來說,都是件好事!

對於清北兩所高校,思想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政治思想覺悟的提高需要重視,道德思想建議需要提到日程安排。報效祖國,奉獻國家為己任的愛國情懷需要成為學府的基因密碼!

總結

多年來,清華北大佔用的資源太多,讓大家形成了一個固有的認知模式,清華北大是最厲害的,對國家的貢獻是最大的!曾經是這樣,現在來看,一切都不一樣了。

此次的變革只是個開始,後續應該還有跟多類似的政策。清華北大一定要認清現實,再這樣下去,不光是資源上的削減。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我們傳授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一定要教育和培養學生們價值觀,要有報效祖國,奉獻國家為己任的愛國情懷!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科學有國界!」,奉勸清北學子們,重拾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這是我們取勝的法寶!

曾經擁有的輝煌和榮耀,需要你們重新再出發!失去的鬥志要再次點燃,煥發精彩的篇章!不負國家的使命重託和崛起之希望!

相關焦點

  • 國家減少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網友:非常支持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起初的目的很明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社稷提供更大的幫助。然而,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整個社會把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送到這樣的頂級學府,經過多年培養後,國家傻眼啦!
  • 國家減少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網友:非常支持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起初的目的很明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社稷提供更大的幫助。然而,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整個社會把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送到這樣的頂級學府,經過多年培養後,國家傻眼啦!
  • 國家為什麼要消減北大清華財政撥款?原因令人深思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高校無疑是培養人才最多,也是人才最為集中的一個地方。因此政府會予以高校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幫助。但今年受到健康危機的影響,國內各大高校預算都有所減少。日前全國各大高校陸續公布了2020年財政撥款預算的具體信息,其中北大清華兩所高校預算被砍得最多引發熱議。
  • 2020年國家財政撥款對清華北大削減約19億,網友稱好
    話說因為新冠疫情,國家2020年度財政撥款對清華削減10.69億,對北大削減8.12億,光這兩個學校就抵得上後面所有學校一半的削減金額了。網友紛紛拍手稱快!國家對清華北大投資歷來不菲,2019年財政對清華撥款54.11億元,對北大撥款58.33億元,位居中國大學財政撥款數額的前兩位,也是僅有的兩個超過50億元的大學。
  • 探析清華、北大等高校:2020年度財政撥款減少原因
    最近,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集中公布了2020年的預算報告,不過從財政撥款的角度來看,許多高校的財政撥款都是減少的,包括中國最為有名的學府清華、北大和浙大。清華和北大,兩個大學財政撥款同比去年就減少18.81億元,這個降幅還是比較明顯的;除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財政撥款同比減少之外,其他大多數大學實際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清華北大:為什麼我們的財政撥款又下調20%!?
    清華北大:為什麼我們的財政撥款又下調20%!?任正非:要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來下蛋。鄭強教授:不能讓自己辛辛苦苦養的雞,到頭來跑到別人家的窩裡下蛋去!今年國家高校對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再次降低,清華減少8.12億,北大減少10.69億,浙江大學減少4.98億,而名氣不是很響亮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費漲了6000萬!
  • 財政撥款增加六千萬,清華北大也酸了?不愧是華為選中的大學!
    眾所周知,國內的公立大學學費都非常的低,基本上很難維持學校的運轉,而高校的經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國家財政的撥款,而財政撥款的數量,不僅代表了高校的辦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也代表了國家對於該校的重視程度,所以每年得到財政撥款最多的學校無疑都是清華北大等名校。
  • 財政撥款增加六千萬,清華北大也酸了?不愧是華為選中的大學
    眾所周知,國內的公立大學學費都非常的低,基本上很難維持學校的運轉,而高校的經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國家財政的撥款,而財政撥款的數量,不僅代表了高校的辦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也代表了國家對於該校的重視程度,所以每年得到財政撥款最多的學校無疑都是清華北大等名校。
  • 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
    轉自微信公眾號求實之音近段時間以來,清華北大成了網絡熱議的對象。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清華北大的「人才流失」問題,越來越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二是清華北大對外招收研究生問題,只面試不筆試;三是清華北大不在被西方大國列為的清單之列。
  • 看走眼!十足賣國賊!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任正非: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
    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任正非: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近段時間以來,清華北大成了網絡熱議的對象。
  • 2020高校財政撥款經費,北大清華減少近20億,網友:建議削減50%
    正是這些驚人的數據,讓很多人對北大清華非常不滿。但是有人說,這是個人自由,和其他人無關,但是他們似乎忘了,北大清華可是享受國家最多的財政撥款的高校。不過,今年北大清華兩所高校的財政撥款,減少了近20億,而西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則增加了6000萬的財政撥款。
  • 清華北大:為什麼我們的財政撥款又下調20%?
    今年國家高校對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再次降低,清華減少8.12億,北大減少10.69億,浙江大學減少4.98億,而名氣不是很響亮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費漲了6000萬!這組數據表明,今年國家對名校的撥款下降近20%左右,但唯獨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不減還增加了6000萬左右的費用,而這些費用主要為扶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人工智慧、科學與大數據、智能醫學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學科進行研究。
  • 清華北大:為什麼我們今年財政撥款少了18億?請給我合理解釋
    眾所周知,大學裡的一些科研項目都是國家財政撥款支持的,學校根本不需要自己花錢,還可以賺錢學生的學費錢。每年國家給予高校的財政補貼數額巨大,今年國家財政給予高校的補貼有所改變,為什麼會這樣呢?
  • 今年清華北大財政撥款為何減少近20億元?看完這份數據,就明白了
    今年財政撥款清華大學減少8.12億元,北京大學減少10.69億元。 其他高校也陸續減少約有120億元,當然,也有增加財政撥款的高校。是什麼原因呢?其次希望該政策可以促使中國在未來成為留學生最嚮往的國家。先不談論該做法的初衷是否正確,僅僅這高達80%的面試通過率就會讓人覺得十年寒窗苦讀壓根比不上一紙國籍啊! 因此筆者認為此次國家消減財政撥款既是對北大清華的一個提醒。以下的一些數據可以讓讀者更清晰明了的了解這兩所高校。
  • 清華北大:我們的財政撥款「憑什麼」被下調20%?任正非的選擇表明...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泡泡,很高興又到了跟大家見面的時候了,前不久清華北大的財政撥款被下調了20%,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清華大學降低了8.12億,北京大學降低了10.69億。,但是誰也沒想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撥款經費居然上漲了6000萬。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財政撥款增加了6000萬,而清華北大卻下降了20%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財政撥款增加了6000萬,而清華北大卻下降了20%,這其實很好解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才是一個一直為國家科研事業做出貢獻的大學。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中有四分之一都出國留學深造,並留在美國。原因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開的「人工智慧」、「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醫學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都需要資金支持,所以就出現了財政撥款增加的情況。
  • 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任正非: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
    我國近幾年一直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的流失非常厲害,尤其表現在清華和北大,很多人在進入我國的最高學府完成本科學習之後選擇出國留學,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基本就留在了當地,為當地的企業做貢獻,這不得不讓我們高度重視,除此之外,關於清華和北大,還有個讓大家議論紛紛的事情是對外招收研究生只面試不筆試以及清華北大沒有被西方國家列入清單中
  • 清華北大:我們的財政撥款為什麼被下調20%!任正非告訴你答案
    清華北大:我們的財政撥款為什麼被下調20%! 任正非:要讓中國的雞,在中國下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我們財政撥款上漲了6000萬!
  • 囯家裁減清華北大19億財政撥款!「雞不在自己窩裡下蛋」?
    國家宣布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任正非: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近段時間以來,清華北大成了網絡熱議的對象。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清華北大的「人才流失」問題,越來越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二是清華北大對外招收研究生問題,只面試不筆試;三是清華北大不在被西方大國列為的清單之列。
  • 北大清華財政撥款減少20億,國人為何拍手稱快?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為何財政減少清華北大經費20億叫好一片?2種標準差別對待國內外學生熱輿論關注,為美國培養人才40餘年。究其原由還是清華北大現在早已失去了當年建校先賢的初心,培養出來的學子們不願如前輩一樣報效祖國,北大清華也成為了大洋彼岸的人才加工基地。這些國家重金培養出來的精英未來,出國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恨國黨,奇葩言論令國人憤懣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