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2020-12-16 曼話歷史

說起中國的大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清北復交」等傳統老牌名校。然而有這樣一所大學,它成立的時間非常短,至今不過兩年,但它的名望卻非常之高,誕生之日起就吸引了無數社會關注的目光。最近在新冠病毒和傳染病研究方面也是備受矚目。

「教授天團」與商界天團一拍即合

該校不但有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擔任校長,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更有許多名校教授與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入職其中,而且如馬雲、馬化騰、秦英林等商界精英都為其慷慨解囊,協議金額超過1億元的創始捐贈人就達36位,大力資助該校的科研辦學,這所大學就是位於杭州市的西湖大學。

那麼,西湖大學從何而來?為何它又會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

西湖大學的成立,與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七位頂尖教授的建議息息相關。2015年3月11日,這七位教授聯名向國家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該項建議很快獲得了國家的重視。

2015年4月,專家組成員齊集杭州雲溪小鎮,商討在此創辦一所中國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具體措施,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與史丹福大學的辦學經驗為模板,立志為中國培養高尖端創新型人才。到了6月就與杭州市政府商討在西湖區雲溪小鎮內辦學。年底,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便正式在杭州註冊成立了。一年之後,由施一公出任該研究院的首任院長,到了2018年4月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學的辦學資格,西湖大學正式成立,同樣由施一公出任校長。開辦資金2000萬,目前累計或捐至少超過了50億。

從上述西湖大學的創立過程來看,其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這與施一公等人的大力推促,中國社會各界的有識精英大力幫扶有很大的關係。那麼,作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又是什麼來歷呢?他為何要力促成立西湖大學呢?

錢學森的追隨者施一公:身在美國但時刻心懷「中國夢」

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1995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在1997年的時候,還在進行博士後研究課題的施一公,就以其出眾的才華獲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助理教授,並得到了普林斯大學提供給他的200平方米實驗室與50萬美元的研究啟動基金,這在當時是眾多科研者可望而不可求的待遇。後來,施一公更是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

原本施一公在美國可謂前途大好,然而他後來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驚嘆的決定,即效仿當年的錢學森,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研究條件與待遇,選擇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任教。在施一公看來,中國的科技與教育體制,包括中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的確和美國的一流大學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這也正是他選擇回國的原因,他想要憑著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對改進中國的科研水平,改進中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質量,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當然心中也有普林斯頓大學,後來他的學生顏寧就辭去清華教職回到普林斯頓任教。

為改變中國科研現狀而生:做好的研究真的不如拉關係?

正是在這樣一種理念的促使下,為日後西湖大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西湖大學的辦學理念,為「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其主要攻堅方向為理學、生命健康、前沿科技等一系列高精尖端領域,同時,突破中國大學的傳統科研教學模式,以美國等西方頂尖院校為模板,著力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說,西湖大學的起點是很高的,其目標也是非常遠大的。

縱觀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科技水平的高低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而且在將來會越來越重要。我們國家也一直把科學技術的發展當做頭等重要的大事,不斷加大對其的投入。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科學的發展水平與世界頂尖水平依然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歸根結底,其原因就在於中國大學的辦學模式以及學術界當中有不利於研究發展的因素存在。例如,2010年施一公與饒毅就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一針見血的指出,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並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重要。

要解決這種問題,正如一團亂麻中要找到線頭一樣,非常之困難,但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施一公等人另闢蹊徑,重新創立一所突破傳統辦學體制的大學,專注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就好似經濟發展的「特區」一樣,且看辦學效果如何。如若辦的好,將來說不定能夠起到促進中國大學與科研體制改革的目的。

因此,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西湖大學的初始創立,很快就獲得了許多商界精英的重視,尤其是以高科技為主要營業的企業,他們明白自己公司的發展,乃至中國未來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只有掌握了高尖端的科技水平,才能處於不敗之地。同時,施一公等人出色的研究才華,以及其對於此問題高瞻遠矚的認識,獲得了眾人的認可,國家對此也是非常的重視並大力幫促,也難怪西湖大學從建立之初便如此受到社會的青睞了,也帶著眾多民營企業家的期待,畢竟他們也是奮鬥過來的,惺惺相惜。

結語:起點高、徵途遠,承載民族的希望

現如今,西湖大學正有條不紊的走著自己的發展之路,至今已經吸引了上千名高素質人才在其中進行學習研究。同時,西湖大學也與許多名校籤署了戰略合作與人才培養的方案,而且現在仍在不斷擴充辦學規模。作為中國第一所非營利性私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的起點很高,受關注度也很高,但責任也非常之重,是中國勇於邁出的教育體制改革的第一步。這一步,對於中國未來科研水平的影響,對於中國未來大學教育與人才培養究竟能帶來多大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北大清華存在什麼問題?施一公看得很清楚,這也許是他離開的原因
    雖然這份榜單,並不是什麼「光榮榜」,但是能夠引起美國人的害怕,受到美國人的制裁,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光榮榜」,那麼北大清華為何沒有上榜呢?對於這個問題,原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透露出這麼一個數據: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
  • 清華校長施一公,辭職去民辦,清華北大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但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美國人的擔憂與制裁,對於我們民眾來說,就是光榮榜。那為何清華北大上不了榜?針對這個問題,原清華校長施一公曾透露出一個數據: 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這在北京大學情況也差不多,眾多的高考狀元扎堆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有「錢途」的專業。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清華大學發布的2018年就業質量報告數據 以前的我們都有過清北夢,大家期待著能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清華,學有所成之後出來報效祖國社會。
  • 清華年輕博導顏寧,為何離開清華赴美進修,施一公教授怎麼想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顏寧便是清華最年輕的博導之一,在清華大學順風順水的她,如今卻遠赴美國進修,離開了培養她的清華大學去美國某大學做教授,作為她的伯樂施一公老師,究竟怎麼看呢?顏寧從小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並且也非常喜歡看課外書,而金庸老先生的小說便是顏寧喜歡的讀物之一。
  • 清華留學生為何80%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中國學生太知足常樂
    當然如果我們眼光長遠一點的話,與其關注這些數據,不如重視點其他的問題,就在之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看來,在中國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國外就顯得是那麼的平淡了,這裡面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知足常樂。單純地去關注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呆在國內還是國外,這本身就沒多大意義,很多人可能覺得在國外更有挑戰性,能鍛鍊自己,將來在更好的報效祖國,要知道現在中國發展如此迅速,哪裡就比美國差了?加上施一公本人也是之前在國外留學並且還工作了好久,才回到了祖國,不過他在學術研究上,就打破了知足常樂。
  • 「招黑指數」居高的施一公,為何頻頻「躺著中槍」?
    自媒體「牛爺財經」在4月23日凌晨發布的一篇文章又把著名院士施一公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文中言之鑿鑿,直指施一公任職西湖大學校長純粹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且還把中國飲料生產大亨宗慶後也拉出來「站臺」,並揚言諸多「猛料」均是據其所透。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施一公對此坦言指出:中國學生有一種"通病",那麼這又是什麼病呢? 居安思危薄弱,奮鬥意思淺薄 對於中國學生大量外流這一個現象,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就曾十分耿直地坦言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還是中國學生都會有一種普遍的通病,其主要表現在為居安思危的思想薄弱,奮鬥意思淺薄。
  • 施一公的高徒顏寧,離開清華赴美國任教,無懼爭議
    一位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師從著名生命科學領域專家施一公,不到30歲就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導,甚至有著「清華最美女教授」之稱,她就是顏寧。「你個常年第一專業戶,學什麼文!」,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老師正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大拿施一公,一路順風順水的顏寧,初來乍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也出現了。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攝影/張沫顏寧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她終於說出原因了......  影響中國 2017 年度科技人物 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結構生物學家。2017年,她因受聘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而在國內引起強烈關注。
  • 清華留學生,為何有81%願意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4個字道出了痛點
    清華大學是一所百年院校,也是如今中國最知名的高校之一。清華始建於1911年,是當時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當時清華大學還叫清華學堂,一直到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風雲變幻,如今的清華大學已經成為了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入選「世界一流大學」的世界知名院校。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願回國
    雖然說在派出留學生的時候,國家是希望他們能夠學成歸來,並帶領中國實現更好的發展的,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一些留學生在體會過發達國家的生活之後,也會選擇拋棄祖國,並留在那些發達國家。對於中國而言,這樣的情況也是一種人才流失的體現。曾經,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也公開表示,許多清華學子即使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意回到中國。
  • 施一公曾放話「5年內超過清華」,花200億打造西湖大學,結局怎樣
    而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曾經擔任清華副校長的施一公,辭去了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後,便開始籌建西湖大學,更發出了「5年內超清華」的豪言壯志。    美國之所以提出這一要求,是為了吸引中國人才供他使用,這有利於美國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清政府別無選擇,只好把錢花在辦學上。既然它想把中國學生送到國外去美國學習,至少他們必須提前教他們英語和其他學習技能。
  • 放棄美國國籍,回國培養了3位女性科學家,施一公再次發表觀點
    「我始終都是炎黃子孫,美國給多少錢我都不會留下,現在的我有能力有責任去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了」這位美國留學歸來的科學家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頒發的1000萬美金的科研資助,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 擔任西湖大學院長(附簡歷)
    施一公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既是對母校的不負責任,也不利於他為西湖大學的教職團隊做出榜樣。同時,他非常感謝清華大學多年以來對他的培養、支持與關懷。  2008年,施一公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工作,全職回到國內,2009~2016年期間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5年起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至今。
  • 國內人才爭相赴美發展,他卻全職回國任教清華,連美國國籍都不要
    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後深造於美國霍普斯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萬中無一的精英學霸。因為實力強悍,他被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教授,還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很顯然,以他的實力,即便是在群英薈萃的美國,也能混得風生水起、名利雙收。但就當大家以為他會紮根美國,一展宏圖偉業之時,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一切,全職回國!為什麼要捨棄大好前途回國呢?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要探究饒毅和施一公落選的真正原因,必須逐個採訪或抽樣調查那些沒有投贊成票的院士,而這是無法做到的。因此,他們為何落選院士永遠是一個謎。水平沒問題,國籍被認為是落選的首要原因對於饒毅和施一公的學術水準,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的院士都作出了正面評價,認為符合院士的標準。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又一中國人「逃離」美國,拒絕美國1000萬美金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在十多年前,一位科學家毅然決然放棄了高薪,從美國逃回到中國,他究竟是誰,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967年,施一公出生於河南,在不斷的學習中,他獲得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的一等獎,也由此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清華的4年學習中,施一公對生物建立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畢業後他選擇進行深造。
  • 創業者施一公
    他被外界形容是史上放棄國外待遇最多歸國的科學家。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
  • 施一公籌資200億打造西湖大學,豪言「5年超過清華」,如今怎樣
    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同樣留學,同樣放棄了美國優厚待遇,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有單獨200平方米的實驗室,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金,他的各項待遇都是最高級的,很少有教授能夠達到施一公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