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牛爺財經」在4月23日凌晨發布的一篇文章又把著名院士施一公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文中言之鑿鑿,直指施一公任職西湖大學校長純粹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且還把中國飲料生產大亨宗慶後也拉出來「站臺」,並揚言諸多「猛料」均是據其所透。一時之間,施一公「還不起房貸」「為錢跳槽」的流言到處都是。
據悉,這已經不是施一公第一次遭遇這種「形象危機」了。最初受到嚴重質疑始於2008年的方舟子論文造假舉報事件,然後在回國任教清華、脫離美籍、生命科學演講、創建西湖大學等等一系列重大事情上,施一公都受到了方舟子、各自媒體及知乎天涯網友等等的「打假」與口誅筆伐,這一次,更被直接挖出了個人隱私生活,連在北京貸款買房、小孩上學費用與日常家庭花銷達到60萬這種恐怕連施一公親朋好友都未必知曉的事,也被描述得有模有樣,實在令人佩服。
事出當天,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到了施一公人本人,詢問消息是否屬實。晚間8時,施一公用了8個字獨家回復了封面新聞記者,「不實謠言,不攻自破。」正如歷年遭遇各種質疑與流言蜚語時一樣,施一公依然泰然自若,淡定處之。不僅如此,被莫名其妙捲入是非場的娃哈哈也在官方微博進行了闢謠,嚴正指出那篇不實之文已經對施一公、宗慶後及相關機構造成了不良影響,並保持對作者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當事人一方淡然,相信謠言止於智者,另一方則依法維權,索求真相。而時至今日,《宗慶後曝猛料: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是還不起房貸》一文仍在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傳播擴散,「牛爺財經」的帳號依然活躍如初,看來,事件還會進一步持續發酵。
拋開事件的發生背景、處理進程等不談,單就近十年來施一公所受到的各種質疑與謠言看,其數量之多,頻率之繁,影響之大,恐怕是國內研究部門和高校著名教授中為數不多的個案。「招黑指數」居高的施一公,為何頻頻「躺著中槍」?
外籍院士全職回國惹人注目
剛過不惑之年即著作等身,榮譽無數,尊享國際學術大咖待遇,這本已令人稱羨,更令人咋舌的,是施一公居然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之職,拋開一切,全職回國,回到母校清華,這一驚人舉動引起業界轟動。有人認為他的舉動令人敬佩,也有人揣測他回國動機不純,方舟子更直接撰文抨擊其「涉嫌造假」,文中指出,「施一公曾參與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外籍)評選,過程中隱瞞其仍有國外固定受聘單位的事實,並且在國內媒體上做「謝絕高薪聘請毅然回國」的高調宣傳,不僅欺騙公眾,而且有利用媒體宣傳騙取國家資金的嫌疑,應適用條例規定的『情節嚴重的』的處理辦法」。
施一公的確在2011年評選院士落選。據美聯邦政府網站Federal Register顯示,施一公是2011年第三季度脫離美籍的,從2008年回國,到中央黨校演講,再到參加各類學術活動時都是美籍身份,偏偏在參加院士評選當年放棄美籍,有網友指出,「可以看出施教授是個謹慎的人,沒有確定的更大的好處,不會放棄已有的好處。比如當年差點轉學計算機,比如自己先回國,把老婆留在美國,比如不到關鍵時刻不放棄美籍。這其實也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舉動,無可厚非。」但是否如方文所說的「騙取」國家資金」「欺騙公眾」等等則有待事實調查,而距方舟子舉報至今已近十年,此事也並未引起有關部門重要關注,真相究何,吃瓜群眾還是繼續吃瓜好了。
生命科學前沿學術觀點爭議
生命科學是比較尖端前沿的基礎學科,普通人很難說得上話,所以這一點主要還是集中在業內。施一公曾在多個重要場合發表關於生命科學認知的演講,其中的許多觀點就遭遇了相關人士的質疑,比如呼聲最高的方舟子,他認為,施一公關於大腦病因的客觀性解釋是在「抹殺二三十年來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進展」,對於「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的觀點,方舟子則覺得「莫名其妙」……這些爭議到最後也沒有個定論,然而,卻引起了新一輪方施粉的開撕。
批判反思教育理念獨樹一幟
相比學術觀點,施一公的教育理念更加值得關注。他說,回國的志向就是「要改變三分之一的清華學生,讓三分之一的清華學生不再為柴米油鹽發愁」,呼籲年輕人要「好好走自己的路,不要輕易地被周圍的價值觀牽引,尤其是不要輕易被以金錢論英雄的價值觀所牽引」。他覺得,美國「這個社會科技的卓越,基本上由私立大學保障,從西海岸的加州理工、斯坦福、到東海岸的普林斯頓、哈佛、耶魯,超一流的這些學校都是私立的,而作為一個國家,它的實力體現、國家安全保障靠卓越,而這個卓越一定要靠特殊方式來保障。」有志於此,才有了西湖大學的籌建之舉,並所揚言「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大學媲美,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其「猖狂」豪言則被方舟子說成是「騙子」。
此外,同樣是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與其他教授對於科研、就業、創業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默默上圖不說話:
據說,人在這個社會裡是否「招黑」是取決於你所處的階層的,作為一名自帶話題的學術明星和公眾人物,施一公的遭遇可想而知。然而,輿論攻擊、網絡暴力與正常的學術觀點爭議畢竟還是有區別的,雖然吃瓜群眾大都是旁觀者,但事實的真相畢竟只有一個。
對於諸多質疑與謠言,旁觀者肯定希望事情能有水落石出那一天,但對於大師本身而言,或許他們並不在意外界種種,因為: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同道,我們每個人真的要承擔一點社會責任,為那些不像我們一樣幸運的人們和鄉親盡一點義務。這是我除了對科學本身興趣之外的所有動力,也是我今後往前走最重要的一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