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科研成潮流,清華學霸一句話道破原因,竟與施一公不謀而合

2020-12-08 曼話歷史

又到了畢業季,無數學子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

清華北大一直是中國學子心中的聖殿,清華北大的學生也往往被認為是人中龍鳳,前途可謂一片大好,然而數年前,清華大學程代展教授曾發表過一篇博文《昨夜無眠,為了一個學生》,講述了他手底下的一個博士生放棄大好的科研之途,轉而去當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這讓他很是惋惜與不解。

後來這位清華博士生,詳細回應了自己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現在逃離科研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他為什麼不願意走科研之路呢?對中國教育和科研又有什麼啟示?

從程教授的文章中我們可知,他的這個學生可謂天賦很高,本科就是清華大學出身,走的是直博之路,博士期間已經有十幾篇期刊論文、十幾篇會議論文和一本與他人合寫的專著,成果可以說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也獲得了去美國攻讀博後的機會。以這個學生的成績和履歷,將來入職國內985大學或者在國外發展可謂一帆風順,但他最終卻選擇了去北京一所中學當老師。說起這個原因,這位學生主要講了三點。

一、遵從內心,喜歡安逸的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更加遵從自我內心,也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原本他也嚮往過賺大錢,但日子久了他覺得還是安逸的生活更適合自己,錢夠花就行。科研雖然也算是一種較為安逸的工作,但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在那裡的,和中學老師相比,這位博士生還是更喜歡後者多一點。

二、對科研已經厭倦

他為什麼厭倦科研呢?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從小就被教成了一個「乖孩子」,人家讓他做什麼他都會盡力去做好,事情雖然做的很好,但並不代表他一定喜歡做這些事。科研也是這樣,他雖然出了很多的成果,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是他在完成他導師給他的任務時做出來的,其實從他的內心中,他對此並不特別的熱心。

時間久了,自然就越來越覺得厭煩。而且,他認為自己在科研上能力還是不足的,將來如果繼續搞科研的話,那勢必要不斷地出文章,沒有文章的話那麼職稱什麼的也就沒有,然而他對自己的評估是,寫的文章並不是頂級文章,而「水文」他也不想寫,與其在這兩者之間糾結,乾脆徹底放棄科研這條路。

三、當中學老師也有成就感

這位博士生說他在當家教的時候比他搞科研的時候有成就感,他曾幫助一個大一的孩子提高了微積分的成績,這讓他很高興。相反,科研並未帶給他什麼成就感,所以,當抉擇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跟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去當一名中學老師。

我們尊重這位博士生自己的選擇,但從他的故事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如今中國學術界裡的一些問題。固然,這位博士不想搞科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失去了興趣,但在高校當中,沒有科研文章就沒有職稱這個現象卻是事實。本來,做科研就要有成果,這無可厚非,然而學術界當中依然還是存在不小的問題的,簡言之,就是人情關係重於科研水平。

施一公饒毅指出的科研現狀:人情大於能力

2010年,施一公與饒毅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

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並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重要。

那位博士就說現今學界有很多「水文」,即實際意義並不大的科研文章,而且有不少的「水文」都發在頂級或者核心期刊之上,至於能發表的原因,可能就是與所謂的「關係」有關。當然,「水文」再水,畢竟還算是科研文章,然而也有一些過分的例子,年初曾曝出一個新聞,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發表了一篇對其導師師娘溜須拍馬的文章,引起軒然大波,最終期刊撤稿道歉,這都在說明這種問題。

科研待遇: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而且,這股風氣還會埋沒真正的人才,讓真正花時間花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的人得不到應得的待遇。例如,前一段時間不幸去世的武漢大學法學院教師徐祥,他已經教書20年,年已50,但卻依然是一個講師的身份,細查原因,可能就是與他本碩皆為211出身,又沒有出國經歷有關。但是,徐祥老師在武大深受學生的愛戴,口碑也很好,對待科研也很認真負責,但他只有一個講師的職銜確實讓人非常嘆息。

結束語:科研創新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科研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研力量不斷壯大,一個國家才能夠真正強大起來。雖然我們國家在這幾十年中科研力量有了很大的進展,但其中透露的一些問題還是需要我們重視的。如何改善中國的科研環境,如何公正有效地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待遇保障,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唯有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科研的質量,從事科研的人數才會有質的提高。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世界上最牛的不是當了將軍的士兵,而是當了將軍後還能開軍校、成批地把士兵培養成將軍的人,施一公就是這樣的牛人。施一公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名頭非常響——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世界上最牛的不是當了將軍的士兵,而是當了將軍後還能開軍校、成批地把士兵培養成將軍的人,施一公就是這樣的牛人。施一公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名頭非常響——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
  • 35歲成世界名校教授,棄美國千萬年薪回國,卻因一句話遭圍攻
    談到施一公,我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位原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可謂是在我國科研教育領域,屬於兼具實力和「流量」的科研明星,他所取得的成就絕對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進入清華大學之後,施一公也一直維持著「學霸」的稱號,基本所有的成績都能位列全年級第一,在清華大學這樣的世界一流高校,能拿到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這也充分說明了他的個人實力。憑藉著他的超強實力,提前從清華大學畢業。自清華畢業後,他選擇赴美深造,而且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成功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以清華大學生的能力,承擔的責任也就應該更大。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你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是自由的,然而很多人的選擇只安於現狀,進入了這個舒適圈就不想出來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施一公獲百萬科學界大獎!科研大牛如何煉成?
    在慈祥又嚴格的家庭環境下,施一公學會了獨立自主學習,不讓父母操心,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是第一名。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華生物系,成為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後的首屆本科生。清華園裡的施一公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
  • 科研大神施一公,放棄美國高薪,08年回到清華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今天我們就來關心一下施一公學成之後回國發展怎麼樣了,高端人才到底在國內能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才能。在高中學習期間,施一公數學成績特別優秀,在數學競賽當中,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憑藉著優異的成績,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並且是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後的第一批學生。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雖然周圍的同學都是天才,大家都很努力,但施一公一直都是學霸當中的學霸存在,他是全年級第一名,並且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更厲害的是他還獲得了數學系學士學位。
  • 海外留學申請技巧總結,顏寧申請自薦信中的一段話打動了施一公!
    清華科研美女顏寧顏寧的自薦信施一公和顏寧堪稱名師出高徒,兩人同時都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在施一公師徒兩人的牽頭下,再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不僅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領域超過北京大學,而且已經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中最頂級的科研實驗室。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願回國
    曾經,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也公開表示,許多清華學子即使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對於這些留學生為什麼寧願過著平凡的生活,也不願意為祖國做出貢獻呢? 在對那些歸國人才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施一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施一公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讀書期間,施一公就表現出了自己過人的天賦,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他也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成績,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在人才濟濟的清華校園中,施一公也憑藉著自己多次蟬聯專業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了一個大家公認的學霸。
  • 北大清華存在什麼問題?施一公看得很清楚,這也許是他離開的原因
    這份「上榜」的名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大學上榜,而中國公認最好的兩所的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卻沒有上榜,很多人質疑北大清華的科研實力。
  • 清華年輕博導顏寧,為何離開清華赴美進修,施一公教授怎麼想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樣一句話: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人才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除了自身具備比較強的實力之外,還需要得到他人的扶持和幫助。是否具備這雙慧眼,能夠發掘千裡馬,這也是考驗「伯樂」的素質之一。
  • 師徒均落選院士後,施一公成校長,顏寧出走美國任講席教授
    學霸被保送清華施一公在高三那年,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任教普林斯頓10年1998年到2008年,施一公在普利斯頓度過了寶貴的10年時光,這段時間裡,他穩紮穩打,兼顧科研與人才培養,職稱也不斷提升。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歷讓施一公成長了許多。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這個現象真的讓人既震驚,又難以接受。我們自己培養的高材生,卻因為出國留學一兩年,最後直接選擇不回國了,這真的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不相符。
  • 八成清華留學生歸國意願低,施一公坦言: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這個現象真的讓人既震驚,又難以接受。01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清華留學生不願回國
  • 35歲成名校教授,棄美國千萬年薪,回國任教,卻因一句話遭圍攻
    談到施一公,我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位原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可謂是在我國科研教育領域,屬於兼具實力和「流量」的科研明星,他所取得的成就絕對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進入清華大學之後,施一公也一直維持著「學霸」的稱號,基本所有的成績都能位列全年級第一,在清華大學這樣的世界一流高校,能拿到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這也充分說明了他的個人實力。憑藉著他的超強實力,提前從清華大學畢業。自清華畢業後,他選擇赴美深造,而且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成功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清華校長施一公,辭職去民辦,清華北大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走入清華施一公當年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有五個獨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基金,專門支持他做研究。在2008年美國著名的馬裡蘭州霍蘭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向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施一公頒發1000萬美元科研資助。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這一年,她不僅攻克了長期的科研目標,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轉換,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變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這使顏寧再度成為新聞焦點,這次選擇讓她被納入一個新的群體——「歸海」一族,並且被解讀為「負氣出走」。  顏寧有很多值得人們津津樂道的標籤:畢業於清華的美女學霸、結構生物學大牛施一公的得意門生、30歲的清華正教授、在CNS發文章如同灌水。
  • 萬蕊雪:清華女神學霸沒有愛情馬拉松長跑,最終跑贏了科研馬拉松
    她是一個學霸,一個閃亮的科技新星。她是中國生物專家施一公最喜歡的學生。她是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走近萬蕊雪,你會發現這個純潔的女孩真的與眾不同,因為她頭上的光環太多,太耀眼了。清華學霸,超級女神,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研究生。
  • 施一公的幸福生活:畢業清華的狀元妻子龍鳳胎兒女和109歲的爺爺
    施一公其實自己從小就是一位學霸,和很多如今的學術大咖一樣有著不尋常的求學經歷,比如他父母皆畢業於老牌重點名校,自小就接受了讀書風氣的薰陶,讓其比很多同齡人有了更多的優勢,而在鄭州讀高中的時候
  • 耗資200億的西湖大學,號稱5年超過清華,如今施一公做到了嗎
    施一公出生於河南鄭州,父母、爺奶都是知識分子,給他起的這個名字很有時代感,一公,一心為公。他自小就聰明過人,很有學習天賦,中學時期便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高中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系。在清華,施一公向來也是名列前茅的學霸,在生物科學研究上很有自己的見解。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因此,施一公教授也曾經發出疑問:「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的高考結束後,很多高考狀元首選的學校就是清華大學,因為在他們眼中,清華大學永遠都是那個令人神往,並且公正嚴明的學校,所以各地高考狀元報考清華大學的比例佔高考狀元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