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這個現象真的讓人既震驚,又難以接受。我們自己培養的高材生,卻因為出國留學一兩年,最後直接選擇不回國了,這真的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不相符。
01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清華留學生不願回國?
留學生不願意回國,主要是嚮往國外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科研環境。部分留學生所學的專業比較冷門,回國可能不太好找工作,留在國外更符合自身的職業願景。
國外的科研環境相對於國內更加自由開放,尤其發達國家的科研平臺、科研資源等,一般都是要好於國內的,最關鍵的是國外的科研環境似乎更加「單純」,可以讓自己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科研和學術研究上。
很多留學生在國內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有可能對國內擁擠的社會環境產生厭倦情緒,突然到國外相對寬敞的社會環境中,感受到了一定的放鬆,因此在他還沒有從國外自由寬敞環境帶來的興奮中走出來的時候,他們一般是不想再回國的。
另外,我們注意到很多留學生紛紛反映,國外對個體差異的包容度更高,不會強迫社會個體改變,以此來迎合所謂的社會認同。
同時,社會生活的壓力相對較小,至少房價不會像國內那麼高,而且距離父母也相對更遠,不會被逼婚生娃。可以說,國外的生活自由度要更高。
我們認為很多留學生不願意回國,這個原因佔到多數。其實,留學生們在國外的處境並不是特別好,他們的生活狀態也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好,甚至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的留學生過得非常一般。但是他們依然不願意回國祖國。
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思想認識的影響。從上世紀開始,關於國內外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就已經形成了一種所謂的「社會共識」,很多嚮往留學的學生,都自然地將國外的「月亮」,看作比國內的更圓。出國之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久居國外,雖然到了國外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好,混的很普通,但是礙於情面或者慣性思維的影響,他們依然選擇了留在國外。
02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的評價
面對清華大學送出去的留學生,在學成後不願意回國的現象,施一公曾經在一檔欄目上,評價過清華大學留學生在國外的狀態。
施一公曾說:清華大學的出國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過得並不是很好,而且在眾多國外留學生中,很少有留學生在國外能脫穎而出。說到這些留學生出去,就不願意回國的原因,他認為這部分人是因為受到傳統文化中「知足常樂」的影響。
根據施一公的表態來看,他認為清華、北大等高校的留學生到國外之後,他們在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單位工作時,所能得到的薪酬遠低於他們的才能,或者說他們在國內的話,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其實,施一公教授評價這些留學生時,用了「知足常樂」這個詞,雖然表面意義上屬於褒義詞,但是他想表達的意思可並不是如此。他的「知足常樂」是指這部分留學生「安於現狀」,太容易滿足自己在國外的生活質量。
在施一公看來,中國的很多留學生出國後,只要取得一點點成績,就感覺自己要比在國內做出了多大的成績,些許的成績也讓他們感到了滿足,於是就開始安於現狀,感覺自己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更加增強了不願意回國的決心。
03
清華大學的歸國現狀也並非絕對
當然,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數據並不能完全認定為既定事實。畢竟這些留學生到底日後會不會回國,誰也不能下定論。如果他們暫時不回國,只是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見識更多的先進經驗等,等到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再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國,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這樣不是更好嗎?
就像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一樣,他就是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又工作了數十年,才決定回國,難道他的做法就錯誤嗎?顯然他並沒有錯,反而積累了更多的先進經驗,為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此,我們看到清華大學如今比例偏低的留學生回國率,也沒有必要太過於擔憂,畢竟我們沒有數據表明,這些人在之後的數十年內不會再重新回到自己的祖國。
要知道,如果他們在數十年後回國的話,那時的他們正是出成績的年齡,經歷了吸收先進國家教育和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回來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因此,我們也要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清華大學目前留學生歸國率偏低的現象。
04
面對留學生歸國率低,我們必須採取措施
面對清華大學等名校留學生歸國率低的現狀,我們也應該儘可能地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
繼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提高科研平臺水平。近年來,我國對科研平臺的建設投入非常大,而且各大科研機構的先進設備、重點實驗室等學術平臺的建設規模和質量都非常高。對於科研平臺的建設,我們還應該繼續健全完善,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讓更多的留學生主動回國搞科研。
繼續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健全人才培育體系。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國外留學生引進計劃,比如:&34;、&34;和各省份的&34;等,這些人才計劃也已經取得了實效。在這方面,我們認為國家還應該繼續擴大人才引進範圍,讓更多的留學生享受到政策的照顧,自主選擇放棄國外的環境,重新回國發展。
繼續實施資金經費扶持,實現經費吸引目標。近年來,我國建立了多項經費保障制度,比如:加大人才科研經費投入,建立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等。我們認為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對留學人才的經費支持,制定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獎學金、助學金、科研經費等扶持措施。同時,做好科研環境的營造,讓更多的留學生感受到國內科研環境的自由和輕鬆。
結 束 語
總體而言,我們面對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沒能學成畢業後,就選擇馬上回國的現象,不要太過於擔憂,還是要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給予充分的信任。要相信我們國家培養出的高材生,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還會在愛國精神上有很大的傳承和踐行意願。
對於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歸國率低的現象,你如何看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