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美博士92%不回國,誰之過?施一公逆行理由與他們截然不同

2020-12-15 慕容老師談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有人才就有未來!國內頂尖的兩所高校非北大和清華莫屬,是所有學子為之奮鬥的方向和目標,能夠進入其中一所高校,就意味著畢業後前程無憂。

高校耗費資源和精力培養傑出人才,不少同學在本科階段就已經跟著老師一起做科研工作,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不少人才在本科畢業選擇出國留學之後,便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有人吐槽:「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為他國做了嫁衣裳。」

據紐約時報數據:留美博士畢業後大部分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其中中國的博士最多,選擇留下來的佔了中國留美博士總人數的92%,比例高居全球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81%。

為什麼絕大多數留美博士執意留在美國,放棄回國為社會建設效力呢?清華、北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出國留學的佔大多數,據清華大學統計數據表明,在美留學生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的只有19%。回國發展幾年後又重新選擇出國發展的又佔了一部分,像清華大學的才女顏寧,在國內沒有評選上院士後,毅然決然前往美國,她出走的原因不言而喻了。

還有北大許晨陽,年輕有為的他在數學界取得的成就,那是全球赫赫有名。2017年榮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2018年榮獲「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可是回國發展6年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辭去了北大數學系教授的職務,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與許晨陽並稱為北大數院「黃金一代」還有惲之瑋、張偉和朱歆文,他們每年接力拿下「科學突破獎」中的新視野獎,在國際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北大數學也因他們而名揚海外。可他們全都留在美國發展,張偉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朱歆文是美國西北大學任教,惲子瑋與許晨陽同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徐晨陽臨走前,把原因歸結於學術環境上,他指出國內學術界存在問題,現列舉3個如下:

1.中國學術界造假過於嚴重,如論文造假,學術造假現象太多。

2.學風過於浮躁,人們過於急功近利的追求功名。

2.論資排輩的觀念難以改變,青年科學家的研究經費得不到保障,對於年輕人的扶持力度不夠,很多時候只看年齡不看水平。

暫且不論許晨陽說的是真是假,同樣是科學界頂尖人物、社會地位極高的留美博士——施一公,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面對令人神往的事業發展前景和優渥待遇,他在2008年作出了一個讓許多人為之驚訝而敬佩的決定,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歸國回母校清華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在他看來,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他說:「國內科技、教育體制、大學科研和教學,都與美國一流大學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正在為此而努力。我會發自內心地為清華、為中國科技和教育體制的進一步發展付出更多。」他還說,人活著既不在位置有多高,也不在於做出多大物質貢獻,但貴在有精神有思想,孔子做的就是傳播一種思想。

任何國家和制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現在我們對於留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夠,歸根到底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等到我們國家真正強大起來,是回是留,相信博士們就不再需要權衡與比較,毫不猶豫回國了。

施一公院士希望自己能在清華為本科生開設一門思想政治課,用他在國外曲折而真實的經歷,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相關焦點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就在200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錢學森面對來訪的總理之時,錢老又一次提出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關於這個問題,在當時也引發了我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而這種出國不歸的情況,甚至是全面性的。在《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中便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馬上回國就業的也不過只有28%。
  • 清華留學生,為何有81%願意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4個字道出了痛點
    清華大學是一所百年院校,也是如今中國最知名的高校之一。清華始建於1911年,是當時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當時清華大學還叫清華學堂,一直到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風雲變幻,如今的清華大學已經成為了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2個,入選「世界一流大學」的世界知名院校。
  • 施一公背後的女人有多強?曾是高考狀元,施一公因她回國!
    如果讓你說舒紅兵與施一公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的話,所以我們熟知的便是在2011年評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了,跟他們一起評選的饒毅這三位都是很多人支持的,但最終結果公布時,舒紅兵成功當選了當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也都落選。
  • 81%的清華留學生為何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教育者還必須具備一種對美的精細的感覺。你必須熱愛美、創造美和維護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學生的內心美)。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說到教育這個話題就感到很沉重,教育就是要教書育人,培養一流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各行各業才能夠飛速發展,國家的經濟和科技也會不斷向前。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國外的工作機會和科研環境相對更好留學生不願意回國,主要是嚮往國外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科研環境。部分留學生所學的專業比較冷門,回國可能不太好找工作,留在國外更符合自身的職業願景。傳統思維慣性的影響,總是認為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認為很多留學生不願意回國,這個原因佔到多數。其實,留學生們在國外的處境並不是特別好,他們的生活狀態也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好,甚至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的留學生過得非常一般。但是他們依然不願意回國祖國。
  • 施一公三位「女弟子」:實力頂尖、才貌雙全,可惜一個赴美不回來
    作為世界頂尖水平的結構生物學家,他曾因獲得全國數學奧賽一等獎被保送清華,從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拿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後又創辦西湖大學,投身教育事業……一連串目不暇接的履歷,讓無數人嘆為觀止。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舒紅兵、施一公,兩位科研界的頂級大咖舒紅兵和施一公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又都有些海外留學深造背景,在深造完成之後,他們兩個人都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然他們兩個人之間傳聞有一點小衝突,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兩人都是我國科研界的頂級大咖。
  • 81%不回國?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但有一篇研究表明,以清華大學這種在中國頂尖的高級學府為例,每年都會送走大批的留學生,但這些留學生最後有81%都選擇留在了國外。要知道,國家鼓勵留學的目的是為中國自己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他國輸送人才的。81%不回國?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但是有的學生就會留在外國,在外國生活、工作。中國對於留學生的待遇好像也不低吧!但是居然出現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這讓我們國家流失了人多人才。當然也有人是想去開闊眼界,學習更多知識,然後回國做貢獻,這才是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擔當。
  • 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
    美國重點保護對象,拒美國高薪,攜「發電玻璃」回國,被稱為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新中國成立後,各項事業百廢待興,特別是中國的科技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各國,但是我國擁有一批熱愛祖國的科學家,他們放棄國外的高薪誘惑,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為國效力,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我國的飛彈專家錢學森。
  •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說出實情:中國學生「太安逸」
    >不過培養人才我們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留住人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個關於就業的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超過81%的留學生選擇在美國工作,或者其他的發達國家,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81%的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呢
  • 清華留學生為何80%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中國學生太知足常樂
    就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清華大學對外發了一個報告,上面寫的就是關於2018年的清華畢業生就業的情況,這個報告出來後,網友們就展開討論了,對於清華大學生留美的話題討論越來越熱烈,據說沒有證實的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在去美國留學的那些清華大學生,有百分之八十的都選擇留在美國繼續學習,但也有的去了其他發達國家
  • 中國92%留美博士不願回國,國外的生活就這麼香?原來是這3個原因
    中國經濟的騰飛、科研環境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國家的發展與優秀的人才息息相關,而人才的培養自然是從小就抓起,這些道理我們也是都非常清楚的,但是如今我們目前無法迴避的一個現實是:中國是21世紀世界人才流失大國之一,人才流失量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92%留美博士不願回國,國外的生活就這麼香?原來是這3個原因。
  • 為何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直言不諱:有一致命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在這一份調研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有超過80%的清華畢業生最後留在了美國工作,還有不少畢業生去其他的發達國家發展,但是留在國內的尖端人在就比較少了。為什麼會出現80% 的人才流向其他國家的現象呢?施一公面對這樣的提問時,也是說出了大實話,有一個問題我們中國的學生不得不重視。
  • 留美學生回國率不足20%,施一公:北上廣只有高房價,沒有夢想
    尤其在我國,最好的2所大學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大學每年申請到海外學習的頂尖人才非常之多,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這些人才到了國外,學習了更加先進的科學,但是真正願意回國的人卻不多,越來越多的國內高精尖人才把國內名校當做跳板,到了海外,再也沒有回來。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施一公對此坦言指出:中國學生有一種"通病",那麼這又是什麼病呢? 居安思危薄弱,奮鬥意思淺薄 對於中國學生大量外流這一個現象,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就曾十分耿直地坦言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還是中國學生都會有一種普遍的通病,其主要表現在為居安思危的思想薄弱,奮鬥意思淺薄。
  • 留美博士回國看牙驚嘆:碾壓我的美國牙醫
    比如,2015年12月23日,國內女星李冰冰發文為祖國醫護人員點讚,講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看病波折,持續二十多天高燒最終輾轉回國治療。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女生,生病昏迷前講得最後一句話竟然是「不要叫救護車」,原因是高昂的帳單費用……
  • 中國第二個錢學森,拒絕美國天價薪資待遇,毅然回國做大貢獻
    唐時王昌齡在國家危難時寫下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熱血沸騰;宋時文天祥也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過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多少人熱淚盈眶。在我國科學界領軍人物施一公看來,祖國才是一個人最終的歸宿,愛國也是最樸素的情感,為祖國做貢獻不需要任何理由,他的歸來,不僅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更是他對祖國深深地熱愛的體現。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像清華這樣的學校,學生們必須立大志,擔負起中國的將來。他們有非常好的素質和機會,但如果畢業後只為自己的柴米油鹽關心,只為自己的房子和家庭擔心,那是很不應該的事,至少我會很傷心。」 1990年初,作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和技術系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施一公獲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