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院長施一公: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2020-12-15 教育很有料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的中興事件,以及後續牽扯進來的華為,都暴露出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工智慧領域,高端晶片領域,算法等領域還是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處處受制於人,進退兩難。痛定思痛,這些之前吃過的虧終將成為國家不斷強大的基石。3月3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將相關高精尖人才培養提上日程。為何會出臺這些意見,也正是因為我們之前所暴露出的種種不足,在此不禁想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院士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三屆年會上的演講。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印象極其深刻:「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每年的高考狀元們有多少選擇就讀經濟管理類、金融類專業,就拿清華大學為例,每年約70%-80%的狀元們都做出了類似的選擇,為什麼?毫無疑問,最為直觀的便是將來的就業前景和薪資待遇。相對而言,金融行業的薪資待遇較高,上限也很高,當大多數精英們都以就業為目的的時候,當大家將薪資待遇放在首位的時候,那麼還有多少人願意潛心搞科研?

不可否認這與大學的人才培養導向有一定的原因,現在很多大學將就業率看得很重,甚至對外宣傳的時候也將就業率放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這就形成了一個潛在的價值導向,讀大學就是為了就業,而不是通過讀大學提升綜合素質,為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施一公院士的一個觀點我特別贊同,他這樣說:「 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就業只是一個出口,大學辦好了自然會就業。」我們一直在談創新,但是怎樣才能創新?如果一直將就業作為我們的終極目標,談何創新?當我們整天思考的事是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如何參加社團活動提高一點素質分,如何和老師搞好關係以換得較高的平時成績時,我們如何創新?

所以我們必須得糾正一個觀念,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特別強烈,但是一定要注意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拿著文憑的普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就好比去年華為以200萬年薪招聘優秀博士生。如何成為人才?那就得多想多問多實踐,將目光看得長遠一些,將胸懷變得更寬廣一些,別緊盯著如何就業這個問題,而得思考你能幫助企業解決什麼問題,你能為社會帶來怎樣的價值。當你能理直氣壯地說出個一二三時,那麼你就是企業迫切需要的人。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在高精尖人才培養上,清華大學推出了「姚班」、「智班」,這是一個好趨勢,我們國家目前也迫切需要人工智慧方面的高端人才。不過還是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高分考生們,能夠不把畢業薪資待遇放在首位,願意沉下心去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去攻克難題,去取得突破,才能帶動整個國家科技的發展。

大家必須要清晰地認識到,雖然我們的GDP上去了,國際地位上去了,但是我們的整體科技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而這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需要認識到的問題。有時候我們不能僅看到個人利益,還得多一些社會責任感與民族擔當。近14億的總人口,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屈指可數?為什麼國家的晶片、作業系統等領域還會受制於人?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反思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也很希望大家能夠改變一下價值觀念,別一心想著個人利益得失,別一股腦的從事金融行業,國家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還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去攻關、去突破。

相關焦點

  • 施一公:當所有精英都爭著做金融,教育就出了大問題
    施一公:當所有精英都爭著做金融,教育就出了大問題 作者:施一公 發布時間:
  • 北大清華存在什麼問題?施一公看得很清楚,這也許是他離開的原因
    雖然這份榜單,並不是什麼「光榮榜」,但是能夠引起美國人的害怕,受到美國人的制裁,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光榮榜」,那麼北大清華為何沒有上榜呢?對於這個問題,原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透露出這麼一個數據: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
  • 清華校長施一公,辭職去民辦,清華北大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而中國公認的兩所頂尖學校,清華與北大都不在列,由此很多人質疑清華北大的真正水平。但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美國人的擔憂與制裁,對於我們民眾來說,就是光榮榜。那為何清華北大上不了榜?針對這個問題,原清華校長施一公曾透露出一個數據: 將近七八成的清華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都想去金融公司。這在北京大學情況也差不多,眾多的高考狀元扎堆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等有「錢途」的專業。
  • 施一公校長給出了答案
    我們國家最頂級的學府清華北大,人人嚮往,所以每年的高考狀元報的基本都是清華北大,那麼這麼多高考狀元報的是清華北大的什麼專業呢?可能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清華大學曾經的副校長施一公講到:清華70%、80%的高考狀元去哪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施一公認為,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是出了大問題。
  • 當精英都爭先學金融,我們的大學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今天,一位朋友向我諮詢他孩子的專業選擇問題。正好今年他家孩子就要參加高考了,問有哪些專業值得推薦。他家孩子成績還不錯,按目前的趨勢考上全國排名前五的高校不成問題,再加上通過了幾所高校的自主考核,還有加分的優勢。針對他家的這種情況,我毫不猶豫的推薦了金融專業。
  • 清北每年招收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施一公:去了賺錢的專業
    就近幾年來說,絕大多數的高考狀元都進入了清華和北大。那麼這些高考狀元最後都報考了哪些專業呢?曾經作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先生說:清華70%、80%的高考狀元去哪了?施一公認為,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是出了大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施一公提出了以下問題:作為頂尖精英,在報考大學時,首先想到的不應是就業問題。
  • 反對科學家創業的施一公攜公司香港上市,夫婦身價超15億
    來源:華商韜略文/華商韜略 魏峰2017年,清華教授施一公堅決反對科學家創業開公司,反對國家精英投身金融。然而,2018年,施一公創立的公司融資了2億美元。施一公曾義正言辭地表示:「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這個國家出了大問題。」
  • 創業者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施一公: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
    圖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院士發表中國創新人才培養演講 新華網 曾偉龍 攝   新華網武漢9月16日電(曾偉龍)「研究型大學,從來就不以就業為導向。」9月16日上午,在武漢舉行的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三屆年會暨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湖北發展峰會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院士表達自己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看法。   他說,清華大學的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引導教育。對此,他覺得太不可思議。「堂堂清華大學,都要引導學生去就業,讓學生腦子裡時時都繃著一根弦——叫就業。」
  • 清華北大輸給一所民辦大學!難道中國大學排名要重新洗牌了?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發表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從致辭中可以看出,施一公對西湖大學的定位和蘊藏的能量充滿信心與期待,他聲稱相信西湖大學一定能夠在不久之後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  2008年,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施一公拒絕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資助,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之後又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由於在科研界頗具聲望,所獲的重要獎項數不勝數,成就驚人,施一公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外界的關注,也不時夾雜著質疑和爭論。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 擔任西湖大學院長(附簡歷)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於2015年發起,是西湖大學的前身與籌建依託主體,由施一公擔任院長。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覆成立西湖大學(籌)。
  • 施一公說西湖大學比肩北大清華:是激勵還是雞湯?
    本次年會上堪稱最受期待的環節莫過於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施一公的主題演講,他此次演講的主題是「企業家的情懷和科學家的夢想:『新時代共同的新使命』」。施一公透露,2015年開始就在杭州籌劃創建一所民辦大學,即「西湖大學」。該大學將於2018年正式成立,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加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團隊。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在研究生的精英群體之中,經常會聽到「師門」一詞,由此可見研究生十分注重導師的作用,尤其是知名導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對於研究生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公開指責科學家創業,現公司市值100億
    在我國的各種大學之中,明星高校除了清華北大外,如今還要加上一位西湖大學。這座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內民辦高校,有我國科學院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發起。施一公院士因此也是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被網友認為心口不一。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公開指責科學家創業,現公司市值100億
    在我國的各種大學之中,明星高校除了清華北大外,如今還要加上一位西湖大學。這座對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內民辦高校,有我國科學院院士,曾經的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發起。施一公院士因此也是西湖大學首任校長。但在今年3月,施一公院士風評被害,被網友認為心口不一。今年3月23日,由施一公夫妻及崔霽松博士聯合創辦的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即漲超8%,市值超100億元。
  • 河南人施一公:河南可以出小而美的一流大學
    出國前一直在打工,一路走來,成立公司、做過保險公司首席代表……經歷了不同道路之後,他突然意識到,「這輩子我最想做的事情,是發揮我的智力優勢做科研,這是讓我60多歲退休後都不會後悔的選擇。」  1995年,他28歲的時候,決定做研究,並要「一條道走到黑」。而他在確定科研方向時,主要是根據社會需要,而不是盲目跟風。最終他選擇了生命科學。
  • 不學生物才不知道,原來學術圈爆了施一公這麼多黑料
    大家沒聽錯,今年在人大會議我聽到這個話後覺得心情很沉重。術業有專攻,我只懂我的基礎研究,懂一點教育,你讓我去做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這是把我的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人不可能一邊做大學教授,一邊做公司的管理人員,一邊還要管金融。」可以看到大致是兩個點,一個是覺得學生老師都要專心做研究,一個是對研究外的旁騖持反對態度。
  • 施一公的吶喊: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中國大學出問題了!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了,這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人人向錢看了!而中國又缺乏智慧財產權的激勵和保護機制。年輕精英的天賦潛能在悲號!大國經濟基礎不穩!我們大學可以開會自行決定已經進入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全球大學最新排名,北京大學92與清華大學98,只是勉強擠進全球大學前100。施一公的吶喊,應該被聽到!
  • 施一公北大辭官的背後:七君子的西湖大學夢想漸行漸近?
    在施一公的公開發言中,可以看到他對西湖大學(籌)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亞洲一流」「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都是施一公對即將破土而出的西湖大學(籌)的規劃和希冀。
  • 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
    因此,施一公教授也曾經發出疑問:「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了?」。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的高考結束後,很多高考狀元首選的學校就是清華大學,因為在他們眼中,清華大學永遠都是那個令人神往,並且公正嚴明的學校,所以各地高考狀元報考清華大學的比例佔高考狀元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