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出新規:執法不出示證件的,當事人有權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檢查

2020-11-02 狄城普法驛站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全國人大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在其網站公布,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2020年11月19日)。

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五十二條對出示執法證件程序進行了規範。根據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要求,增加規定: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有權要求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執法人員不出示執法證件的,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有權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檢查。

通過梳理對比,我們匯總出了35個變化重點,供打擊了解。

(一)行政處罰的定義和種類

1.增加行政處罰的定義。首次明確: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條)

2.增加行政處罰種類。將現行單行法律、法規中已經明確規定,行政執法實踐中常用的行政處罰種類納入行政處罰法,新增了「通報批評」、「降低資質等級」、「責令關閉」、「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限制從業」等行政處罰種類。(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九條)

(二)擴大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處罰的權限

3.新增行政法規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規定。為擴大行政法規的行政處罰設定權限,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十一條第三款)

4.新增地方性法規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規定。為充分發揮地方性法規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地方性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十二條第三款)

5.新增行政處罰實施評估制度的規定。為了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定期對已經設定的行政處罰進行評估,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處罰事項,增加規定:國務院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評估行政處罰的實施情況和必要性,對不適當的行政處罰事項,應當提出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十五條)

(三)關於行政處罰實施主體

6.明確綜合行政執法的法律地位。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及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求,明確了綜合行政執法的法律地位:國家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推行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制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十八條第一款)

7.賦予鄉鎮街道部分行政處罰權。根據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要求,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由能夠有效承接且符合條件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三條第二款)

(四)關於行政處罰的適用

8.明確共同管轄的管轄確定、管轄爭議的解決和指定管轄。規定:兩個以上行政機關都有管轄權,由最先立案的行政機關管轄。對管轄發生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也可以由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直接指定管轄。(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四條)

9.增加行政機關向有關機關請求執法協助的規定。明確:行政機關因實施行政處罰的需要,可以向有關機關提出協助請求。協助事項屬於被請求機關職權範圍內的,應當依法予以協助。(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五條)

10.增加對違法所得予以沒收的規定。即:當事人因違法行為獲取的違法所得,除依法應當退賠的外, 應當予以沒收。(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11.增加違法行為競合時罰款的執行規定。明確: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範應當給予罰款處罰的,按照罰款數額高的規定執行。(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二十八條規定)

12.增加對智力殘疾人違法行為的處理。即:智力殘疾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條)

13.完善從輕、減輕的法定情形,增加了不予處罰的規定。增加規定:「受他人誘騙實施違法行為的」、「主動供述行政機關尚未掌握的違法行為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同時明確:當事人有證據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一條)

14.增加規範行政處罰裁量權的相關規定。為規範行政處罰行為,保證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正確行使,明確: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應當向社會公布。(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二條)

15.完善違法行為追究時效的相關規定。為加大對涉及危害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等重點領域的執法力度,明確:對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有權機關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對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違法行為,在五年內未被有權機關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四條第一款)

16.增加「從舊兼從輕」的適用規則。即:行政處罰的依據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不認為是違法行為或者處罰較輕的,適用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五條)

17.完善行政處罰無效制度。明確:行政處罰沒有依據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違反法定程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六條)

18.明確執法人員行政執法資格問題。規定:行政處罰應當由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實施。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執法人員應當文明執法,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在法律責任一章同時明確: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執法人員未取得執法證件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條、第七十四條)

19.明確行政處罰證據種類和適用規則。明確了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鑑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等八項法定證據種類,並要求:證據必須經查證屬實,方可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四條)

20.進一步明確適用範圍。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違法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八十二條)

(五)關於行政處罰的程序

21.明確公示要求。根據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要求,明確: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同時要求:行政處罰決定應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予以公開。公開的行政處罰決定被依法變更、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確認無效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撤回行政處罰決定相關信息並說明理由。(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七條、第四十六條)

22.體現全程記錄。根據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要求,明確: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對行政處罰的啟動、調查取證、審核、決定、送達、執行等進行全過程記錄,歸檔保存。(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五條)

23.規範出示執法證件程序。根據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要求,增加規定: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有權要求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執法人員不出示執法證件的,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有權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檢查。(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五十二條)

24.細化法制審核程序。根據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要求,列明了四種適用情形下,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進行法制審核, 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五十六條)

25.規範非現場執法。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利用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違法事實的,應當經過法制和技術審核, 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設置合理、標準合格、標誌明顯,設置地點應當向社會公布。應當及時通知當事人違法事實,並採取適當措施, 方便當事人查詢、陳述和申辯。(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九條)

26.完善迴避制度。細化了迴避情形,即:(1)執法人員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係或者有其他關係可能影響公正執法的,應當迴避。(2)當事人認為執法人員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係或者有其他關係可能影響公正執法的,有權申請迴避。同時明確: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審查,由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決定作出前,不停止調查。(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一條)

27.增加應對突發事件措施處置規定。明確要求: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為了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社會危害,行政機關對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措施的行為,依法快速、從重處罰。(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七條)

28.提高適用簡易程序的罰款數額。為適應行政執法實際需要,將適用簡易程序的罰款數額由五十元以下和一千元以下,分別提高至二百元以下和三千元以下。(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四十八條)

29.增加立案程序。規定:符合立案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立案。同時,在第七章法律責任部分對應當立案不及時立案的,設定了相關法律責任,即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對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不及時立案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五十一條)

30.明確行政處罰期限。目前,公安機關常用的法律法規中,僅有《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了辦案期限(30+30),對於其他行政案件的辦案期限或行政處罰期限,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此前並無規定。此次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行政機關應當自行政處罰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草案二審稿第五十八條)

31.完善聽證程序。在聽證範圍內新增加了「沒收較大數額違法所得」、「沒收較大價值非法財物」、「降低資質等級」、「責令關閉、責令停產停業、限制從業」的行政處罰種類,將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時間由三日調整到了五日,明確聽證結束後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六十一條)

(六)關於行政處罰的執行

32.提高當場收繳罰款數額標準。為適應行政執法實際需要,修訂草案二審稿將行政機關當場收繳的罰款數額由二十元以下提高至一百元以下。(修訂草案二審稿第六十六條第一項)

33.完善行政處罰的強制執行程序。為與行政強制法相銜接,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法律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與此同時,明確:行政機關批准延期、分期繳納罰款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自暫緩或者分期繳納罰款期限結束之日起計算。明確規定當事人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加處罰款的數額在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予計算。(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七十條)

(七)關於執法監督

34.完善考核考評機制。增加規定: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不得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考核、考評直接或者變相掛鈎。(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七十二條第三款)

35.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增加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開展行政執法評議、考核, 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規範和保障行政處罰的實施。(修訂草案二審稿第七十三條第一款)


綜合自:法制呂sir、刑事審判

相關焦點

  • 菏澤開展法律職業考試暨執法證件管理和執法監督工作
    去年主觀題考試選擇紙筆答題的考生,紙筆答題使用的是紙質試卷和答題紙,今年紙筆答題方式不提供紙質試卷,考生在計算機上讀題,在答題紙上答題;去年主觀題提供的法律法規是兩種,紙質和電子的,今年不配發紙質法律法規,由考生在計算機上查閱電子法律法規;去年主觀題考試系統中有8種輸入法,今年司法部公告明確了5種輸入法(搜狗全拼輸入法、QQ全拼輸入法、谷歌雙拼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86版、極品五筆輸入法86版),不支持其他輸入方式
  • 法院判決:公安人員執法過程中未按規定出示工作證件,應確認違法
    下午二時四十分左右,三市派出所教導員鄭某,民警葛某等身著佩戴人民警察標誌的民警制式服裝到達周某家,在未出示證件的情況下要求周某到三市派出所接受詢問,周某不同意,認為在其住宅詢問即可,三市派出所工作人員遂向三市派出所所長報告,稱已口頭傳喚周某,周某不配合,要求強制傳喚,所長批准強制傳喚,於是三市派出所工作人員將周某強制往車上帶並用執法記錄儀拍攝強制過程,在強制過程中,周某使勁掙扎拒不上車並要其妻臥到車前
  • 行政執法中對「不配合」行為如何處罰?
    對於拒絕提供有關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虛假材料、信息,或者隱匿、銷毀、轉移證據,或者有其他拒絕、阻礙調查行為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可以「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 公安民警執法未依法出示工作證件,程序違法,應確認違法
    下午二時四十分左右,三市派出所教導員鄭某,民警葛某等身著佩戴人民警察標誌的民警制式服裝到達周某家,在未出示證件的情況下要求周某到三市派出所接受詢問,周某不同意,認為在其住宅詢問即可,三市派出所工作人員遂向三市派出所所長報告,稱已口頭傳喚周某,周某不配合,要求強制傳喚,所長批准強制傳喚,於是三市派出所工作人員將周某強制往車上帶並用執法記錄儀拍攝強制過程,在強制過程中
  • 教授:依現有法規 警察有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查有嫌疑者身份證
    二是在查驗前應當出示執法證件。這個執法證件一般是指人民警察證,以證明他是真警察而不是假冒警察。所謂「經出示執法證件」,是指在程序上,警察在查驗居民身份證前,應當首先出示自己的執法證件,如果警察不主動出示,則被查人員有權要求警察先行出示。
  • 請出示證件
    請出示證件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8.14 星期三     河南太康縣5名自稱 「警察」的人3日夜間進入民宅,村民們要求出示相關證件,但沒一人能出示警官證,甚至也無身份證
  • 公安部:警察著裝執行公務時可以不主動出示證件
    公安部通報公安統一配發使用人民警察證情況(實錄)  中新網5月30日電 中國公安部人事訓練局副局長樊京玉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警察在著裝執行公務的時候,可以不主動出示警察證。  樊京玉說,人民警察的警服,包括警銜標誌,也屬於執法的憑證。
  • 民警查驗身份證必須出示證件 專家:有疑再申訴
    昨天,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5種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同時,人民警察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首先要表明身份並出示執法證件;在執法過程中,要始終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執法,因情施策,確保安全。
  • 新《行政執法證》來了
    凡依法取得《執法證》的人員,有權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執法權限,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行政執法工作;未依法取得《執法證》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行政執法人員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應當主動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出示《執法證》表明身份。不出示《執法證》表明身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拒絕,並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投訴。
  • 《行政處罰法》修訂亮點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是指關於要求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強化事前公開、規範事中公示、加強事後公開的相關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是針對行政執法信息不及時、不規範、不透明等問題,是保障行政相對人和社會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重要措施。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重在打造「陽光政府」。
  • 央行:對於不配合客戶身份識別等情形,銀行有權拒絕開戶
    按照新規,對於不配合客戶身份識別、有組織同時或分批開戶、開戶理由不合理、開立業務與客戶身份不相符、有明顯理由懷疑客戶開立帳戶存在開卡倒賣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情形,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有權拒絕開戶。根據客戶及其申請業務的風險狀況,可採取延長開戶審查期限、加大客戶盡職調查力度等措施,必要時應當拒絕開戶。
  • 央行:對於不配合客戶身份識別等情形 銀行有權拒絕開戶
    按照新規,對於不配合客戶身份識別、有組織同時或分批開戶、開戶理由不合理、開立業務與客戶身份不相符、有明顯理由懷疑客戶開立帳戶存在開卡倒賣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情形,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有權拒絕開戶。根據客戶及其申請業務的風險狀況,可採取延長開戶審查期限、加大客戶盡職調查力度等措施,必要時應當拒絕開戶。
  • 菏澤市召開2020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暨執法監督新聞發布會
    去年主觀題考試選擇紙筆答題的考生,紙筆答題使用的是紙質試卷和答題紙,今年紙筆答題方式不提供紙質試卷,考生在計算機上讀題,在答題紙上答題;去年主觀題提供的法律法規是兩種,紙質和電子的,今年不配發紙質法律法規,由考生在計算機上查閱電子法律法規;去年主觀題考試系統中有8種輸入法,今年司法部公告明確了5種輸入法(搜狗全拼輸入法、QQ全拼輸入法、谷歌雙拼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86版、極品五筆輸入法86版),不支持其他輸入方式
  • Papers Please《請出示證件》今日發布
    請出示證件遊戲內容介紹給玩家們,看看請出示證件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值得玩家們好好體會一下麼,瞧瞧請出示證件遊戲內容介紹。以真實職業為主改編的遊戲有很多,Papers, Please《請出示證件》就是其中一個。
  • 剛剛,央行發新規了:銀行有權拒絕你辦卡,是為了你好
    昨天跟弟弟一起去銀行辦卡,然後出示身份證的時候,工作人員拿著幾年前辦理的證件看著照片說,這個肯定不是你,然後工作人員死活都不肯辦。後來叫經理出來,經理說身份證照片比本人好看這不可能,還說什么九年前辦的身份證更不可能什麼的……回去稱重,發現幾年就重了50斤,我弟弟說你以前是小鮮肉,現在是豬頭肉,我的那個心情呀,填了單子,等了好久,還是沒辦成……相信大家去辦卡,辦護照,因為身份證鬧的笑話也不少吧, 金投網小編我一朋友更是鬧騰,朋友結婚後生病,肥到一百八,駕照、身份證都要重辦,護照還得開個什麼證明
  • 警察「打人」,為啥還被網友贊「教科書式執法」?
    17日,一段疑似圍觀人員拍攝的上海某地民警執法視頻走紅網絡。警察在執行公務過程中要求駕駛員出示相關證件,當事人非但拒絕警察要求,而且挺身向前挑釁警察,主動要求警察來處理他!畫面中的事件發生在5月13日,上海警方在檢查一輛無牌照汽車時,白衣當事人不但不作正面回應,反而背起手來,與民警作出一副「對峙」架勢,叫囂著「來來來,噴我臉上嘛」。
  • 建設法治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省司法廳就...
    答:行政執法中對出示行政執法證件的要求分三個層次。  一是單行法律法規中有明確規定的,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對現場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詢問筆錄中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