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裡中國足球發生了很多大事,前者因為疫情史無前例地停擺最後變更賽制決出中超冠軍,後者中國足協醞釀了三年的隊名去企業化化政策終於著手實施,政策規定我國足球俱樂部的全稱應由「行政區劃+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4個段落組成,該名稱則必須符合不超過4個字、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及實控人的字號、商號、品牌名。
這就讓很多足球俱樂部開始為改名犯難,因為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名稱大多數都由實控企業的名稱組成,包括一些從中國足球職業化開始就一直沿用至今的老牌球隊隊名,比如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魯能、河南建業等這些經歷過風風雨雨的球隊,球迷對球隊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說改就改,就算實控企業能接受,球迷那有那麼容易接受呢。
所以全國各地的球迷輪番上演隊名保衛戰,中國足球又陷入了大混亂。先是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官宣,要把球隊隊名河南建業改成洛陽龍門,此舉遭到河南球迷強烈的反對和抵制,為了守護這個已經融入到他們血液裡的隊名,幾乎所有的河南球迷都自發起來進行了激烈的抗議,他們在俱樂部主場外聚集拉標語、攻擊俱樂部網站等等行為試圖令俱樂部和足協「收回成命」。
最近,連石家莊永昌的球迷永組織也通過社交平臺發文,要求俱樂部就遷址滄州以及更換「滄州XX」中性名稱一事進行回應。石家莊永昌雖然歷史底蘊並不深厚,前前後後只有八年,甚至這幾年一直在中超中甲徘徊,但總算是石家莊歷史上唯一一支中國足球頂級聯賽的球隊,盡然也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試想突然球隊要遷走並改名,這無疑就像把自己養了八年的兒子送養給別人並跟別人姓了,誰也接受不了。
但情懷歸情懷,個人認為足協這樣一刀切也是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因為中國足球企業化的弊端也很多,我們只看到像上海申花、中信國安、山東魯能、河南建業這種背後有著雄厚實力的實控企業俱樂部,但更多的實控企業帶給俱樂部的是無休無止的更名、更主場等等,就拿恆大的前身俱樂部來說,更名的次數就不在少數,如廣州白雲山製藥、廣州白雲山、廣州太陽神、廣州香雪製藥、廣州日之泉、廣州醫藥集團等等,最後由恆大入主才結束了這支球隊的顛沛流離,像這種球隊名不斷變更的球隊並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已經凐滅在歷史長河裡,比如曾經大名鼎鼎的大連實德。企業化隊名最大的弊端是,企業的退出或者破產往往意味著球隊實控人將要發生改變,而隊名也會因此改變,所以要想更深的球隊底蘊,隊名中性化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