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媽媽的整個孕期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適的症狀,無緣無故「尿床」了就是其中的一種。
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可能是胎膜早破喲!
什麼是胎膜早破,如何識別胎膜早破,在家發生了又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胎膜早破那些事!
緩衝腹部外來的壓力,避免胎兒受到外力的傷害
羊水能穩定子宮內溫度
讓胎兒肢體自由活動,避免胎兒的肢體發育異常
避免臍帶受到擠壓發生缺氧
羊水中有部分抑菌物質,減少感染
分娩時,促進宮口擴張,緩衝子宮對胎兒的壓迫
破水是指羊膜破裂羊水流出的現象。正常的破水是在生產時,子宮口開大的過程中或子宮口開全,胎兒進入產道時才發生的。如果在生產陣痛前就有破水的現象,則被稱為早破水,也叫作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感染後,易引起新生兒肺炎、敗血症等危及寶寶生命
易引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臍帶脫垂、受壓,可致胎兒窘迫、死亡
早破水是不是就意味著準媽媽要提前分娩呢?
不一定。通常醫生會根據準媽媽懷孕的周數進行處理。一般來講,如果懷孕已超過37周,也就是預產期只剩3個星期,胎兒的肺部已經發育成熟,胎兒出生後獨立生存沒有問題,這時候醫生為了預防感染,破水後12~24小時會給準媽媽口服抗生素,如果24小時後仍未臨產,醫生會使用催生針幫助準媽媽分娩。
如果胎兒還不到28周,醫生會做詳細的檢查,並與準媽媽及親人充分溝通後,根據準媽媽的意願,再決定到底是要安胎還是終止懷孕。如果胎兒發育不到3 4周,通過檢查,胎兒發育一切正常的,醫生通常會採用安胎的方式:一方面用一些藥物,使胎兒的肺部可以發育得更成熟一些,並儘量延長懷孕周數,同時給準媽媽使用一些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果胎兒發育大於34周,胎兒肺部已發育成熟,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儘量延長孕周即可。
是不是只要發生早破水就要進行剖宮產呢?
不一定。破水後,胎兒生活環境與外界相通,很容易使媽媽和寶寶同時感染,危及兩個人的生命安全。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宮內感染的可能性也會增加。胎兒的肺在孕37周後就基本成熟了,所以如果在孕37周之後發生早破水,沒有必要苛求寶寶更加接近預產期而讓準媽媽和寶寶承擔巨大風險,所以此時一般不主張保胎處理,可以隨時自然分娩。
準媽媽如果出現頭盆不稱(如漏鬥骨盆、均小骨盆等骨盆異常或胎兒過大等)、胎位異常(如胎兒臀位、橫位等)、宮內感染等剖宮產的指徵,或者在觀察期間,陰道排出的羊水呈現出棕色或綠色柏油樣物質時,就必須要剖宮產了
羊水的顏色是無色透明的。
部分可能夾雜著白色小片狀的油脂物,稱之為胎脂。
羊水是沒有異常氣味的。
羊水從陰道流出,一般量大,像小朋友尿床一般,且後續時多時少,斷斷續續。
準媽媽嘗試收縮會陰和肛門,能停止的就是尿液,不能停止的就是羊水。
加強性教育知識宣傳和普及,尤其是避孕知識宣傳,降低女性流產及引產率。
重視產前檢查,發現胎位不正應及早糾正。
女性應注意孕期衛生,孕晚期禁止盆浴、陰道衝洗、性生活等。
在整個懷孕期間要避免重體力勞動,防止疲勞過度。
治療宮頸內口鬆弛,可在妊娠14~16周行宮頸環扎術。
懷孕期間應積極做好各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全面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