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點:歐盟8000萬成年人沾染毒品

2020-12-2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數據來源: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
  製圖:劉慧

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近日發布的2014年歐洲毒品問題年度報告顯示,在28個歐盟國家中約有8000萬歐洲成年人曾吸食過毒品,這一數字佔歐盟人口總數的近1/5。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新型毒品的不斷出現以及吸毒方式的改變,歐洲面臨的毒品威脅正朝著更複雜的方向演變。

大城市每天消費古柯鹼高達832千克

在最新的一份分析歐洲毒品問題的權威報告中,歐洲的科學家們解讀了歐洲主要城市毒品消費的現狀:在過去一年中,他們通過對21個歐洲國家的42座主要城市下水道中的毒品化學物質含量進行分析,推測出歐洲城市總體的毒品使用狀況。

分析結果令人震驚。在這些城市的下水道中,都檢測到高含量的大麻、古柯鹼、冰毒、搖頭丸和安非他命等毒品的化學成分。據此推算僅古柯鹼一項,在歐盟大城市中每天的消費量就高達832千克。

歐洲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費市場之一。根據對28個歐盟國家的調查顯示,大麻仍是歐洲人吸食最多的毒品,有7360萬15至64歲的歐洲人曾吸食大麻;吸食人數排在第二的毒品是古柯鹼,約有1400萬歐洲人曾經吸食,排在第三位的是安非他命類合成藥物,有1140萬歐洲人曾經使用,另有1060萬歐洲人曾服用過搖頭丸。

特別讓人擔憂的是,在15至16歲的歐洲未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一個曾經沾染過毒品。報告指出,吸食毒品過量,以及長期吸食毒品造成的行為失控和暴力傾向,正逐漸成為導致歐洲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還發現,不同種類毒品在歐洲不同地區的流行程度、傳播趨勢和消費時段存在差異:例如古柯鹼在西歐和南歐更為流行;冰毒已經從傳統的流行地捷克蔓延到德國東部及北歐地區;而安非他命類毒品在整個歐洲都普遍流行。在消費時段上,古柯鹼與搖頭丸等毒品在周末期間消費量會大幅上升,而冰毒和大麻的吸食時間則更為平均。

瑞士科學家克裡斯託佛·奧特及其團隊的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歐洲毒品問題的嚴重性以及未來發展的一些潛在趨勢,更給歐洲各國敲響了警鐘。奧特告訴本報記者,這項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科學評估毒品在歐洲不同地區和時間的使用狀況,為治理毒品問題提供決策依據。

新型人工合成毒品帶來更大傷害

「事實上,毒品問題一直在不斷變化,新威脅不斷湧現,讓我們毫無喘息之機」,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主任沃夫岡·高茨在上周發布的歐洲毒品問題報告中這樣描述。

該中心首席科學家瑪麗卡·菲麗對本報記者表示,儘管傳統毒品帶來的危害近年來在歐洲日趨平穩,但是新型人工合成毒品,如各種興奮劑和精神類藥物正在歐洲毒品市場不斷出現。

相較海洛因、鴉片等從植物加工而成的傳統半合成品毒品,新型毒品是指通過人工合成的化學合成類精神藥品,根據其成分不同可以衍生出不同種類的新式毒品,包括冰毒、搖頭丸、安非他命等。新型毒品隱蔽性更強,生產成本也更低,為毒品監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列出了81種新檢測到的毒品,使毒品庫的總數增加到了350種,其中70%是在過去4年中被發現的。歐盟委員會內政主管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對日趨蔓延的新型毒品表示了極大擔憂,「歐洲街頭販賣新型毒品比以往更加活躍,這些新型毒品會比傳統毒品給吸毒者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專家麗莎貝斯·范登博士告訴本報記者,過量吸毒在今天的歐洲是導致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並且在一些國家仍有不斷上升趨勢。總體來看,那些濫用毒品的吸毒者比同齡人的死亡概率要高出10倍之多。同時,非常讓人擔憂的是一些低齡吸毒者,有10%的過量吸毒死亡者小於25歲。

絞盡腦汁應對新型毒品挑戰 

毒品的生產和銷售往往是大型有組織犯罪團夥的核心活動。新型毒品的不斷湧現,使各國對此類犯罪活動的監測和打擊越來越難。

報告同時指出,近年來網際網路在毒品交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僅在過去一年,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就發現了650個販賣新型毒品的網站。毒品生產者、銷售者和購買者即使身處不同的國家,通過這些隱蔽的虛擬網絡也可以完成交易,對執法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歐洲各國絞盡腦汁,應對新型毒品帶來的挑戰。一部分國家,例如英國,對現有的禁毒相關法律進行延伸以管制新型毒品。而葡萄牙和斯洛伐克等國則出臺新的法律,禁止出售未經批准的所謂「新型藥物」。

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稱,這份報告揭示了毒品問題的嚴重性,她呼籲歐洲各國從各自政府層面以及歐盟層面,都立即行動起來,儘快採取具體措施,有力打擊新型毒品的蔓延。

(人民網布魯塞爾6月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4日 21 版)

相關焦點

  • 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
    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這……有可能嗎?經警方查明,黃某自2013年起多次吸食毒品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2016年至2018年間,還曾多次容留他人在其住處吸毒。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黃某2年內容留多人多次吸食毒品,其行為已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鑑於其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罪行並能認罪,可以從輕處罰,最終判處黃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 【禁毒知識】 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
    來源:北京禁毒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這……有可能嗎?  近日,興業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盧某進行了宣判:被告人盧某無視國家法律,提供場所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三千元。
  • 【禁毒宣傳】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
    沒有沾染毒品卻被判刑這…有可能嗎?經警方查明,黃某自2013年起多次吸食毒品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2016年至2018年間,還曾多次容留他人在其住處吸毒。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黃某2年內容留多人多次吸食毒品,其行為已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鑑於其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罪行並能認罪,可以從輕處罰,最終判處黃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 深圳男子沾染毒品,跟女友一起組織賣淫獲利,經營不到一月被抓
    賣淫嫖娼的行為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而且危險係數也是比較高的,很有可能就感染上疾病,毒品就更不用說了,一旦沾染極有可能面臨傾家蕩產的悲慘結局,黃賭毒在我們國家是明令禁止的,但總有人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一時的刺激,就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 視點雜誌撰文揭露飛利浦的「反傾銷」陰謀
    中新網北京9月22日報導:中新社主辦的《視點》雜誌最新一期推出題為《飛利浦的遠東陰謀》的特別報導。全文如下:  【原編者按:繼長達12年的彩電反傾銷訴訟之後,去年以來,飛利浦又一手泡製了歐盟對中國節能燈的反傾銷調查。
  • 被告人8000元賣一包假毒品 涉嫌詐騙罪受審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東、李某松、範某才、陳某業、鮑某傑、李某六人販賣甲基苯丙胺,其行為構成販賣毒品罪;被告人趙某、張某強、張某運輸甲基苯丙胺,其行為構成運輸毒品罪;被告人楊某以8000元的價格將一包假的甲基苯丙胺賣給趙某,後退給趙某1000元,其行為構成詐騙罪。
  • 「毒品太壞了!一定不能讓毒品禍害我的爸爸和家庭」
    《等你回來》以家庭為背景,演繹了一個家庭中父親不慎沾染毒品對一個家庭的可怕影響,以及如何幫助涉毒人員回歸社會的故事。節目中父親因沾染毒品而臉色憔悴、日漸消瘦、脾氣暴躁,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變賣成了毒資,妻兒每日以淚洗面,為之擔心不已。
  • 高考前,請勿迷信「聰明藥」,警惕新型毒品,別讓孩子變成癮君子
    其主要成分為哌醋甲酯,是神經刺激藥物,服用後會異常亢奮,成年人如果服用都會上癮,更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而學生。更可怕的是,這種藥品居然公然隱藏在奶茶中,主要賣給學生。除了這種「聰明藥」還有更多的新型毒品披著迷惑性花裡胡哨的外衣,悄然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常人無法察覺的方式損害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 深圳「孔雀計劃」引進國際人才資助最高8000萬
    中廣網深圳4月12日消息(記者金濤 鄭柱子)《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的意見》日前正式頒布實施,力爭把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成為亞太地區創業創新活動活躍、海外高層次人才嚮往匯聚的國際人才「宜聚」城市。
  • 買賣毒品雙方是否是共同犯罪
    ,許多年輕人因為好奇、刺激而沾染毒品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明星涉毒的事件也時刻在提醒著我們每個人: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那麼,買賣毒品雙方是否是共同犯罪呢?(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 國際禁毒日:3個「溜冰」少年,如今浪子回頭,勸誡毒品不能碰
    曾經的花季少年,沒想到竟然能和毒品聯繫到一起。如今只能通過監獄那一片小小的鐵窗,看著窗外的一片藍天,後悔不已。在國際禁毒日,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例告誡青少年,不要沾染毒品,毒品是社會的一大公害。1.據阿珍介紹,是她的畸形家庭,硬生生的把她逼上了這條路,為了解脫,她才借毒品來麻醉自己,結果愁悶沒有消去,反而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阿珍說,自己的親生父母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離異了,她被判跟著生母,後來母親改嫁,繼父嫌她拖累,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位不孕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養父母)。
  • 毒品做成奶茶:警惕第三代毒品,就在你身邊
    去年,一篇《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文章傳遍了網絡。(來源:新浪網)像笑氣、小樹枝、恰特草等「第三代毒品」,還沒有被國際禁毒公約管制,但其危害性一點都不比傳統毒品小。近年來它們大量被濫用,很多年輕人的大好前程,因此而被葬送。
  • 廣州白雲偵破跨省運販毒品案,10人落網,5萬粒毒品被繳獲
    目前,除大麻、海洛因這些傳統毒品外,一些精神活性物質或麻醉藥品被涉毒人員濫用,這些物質被稱為「第三代毒品」或「實驗室毒品」,其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覷。9月25日,南都記者從廣州警方獲悉,近日,廣州白雲警方在深入開展「颶風2020」、禁毒「兩打兩控」專項行動中,破獲一宗特大跨省運輸販賣毒品案。
  • 英語研究生做「國際貿易」買賣的東西類似毒品
    昨天,下城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販賣毒品罪批准逮捕一名男子。  胡某英語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做外貿,他發現有買家想買戊巴比妥鈉。  戊巴比妥鈉看上去是一種白色粉末,其實是一種麻醉劑,國家管制二類精神藥品,本身只適用於動物,人體注射後容易上癮。
  • 看著像茶葉 其實是毒品 新型毒品K3現身蘭州
    看著像茶葉 其實是毒品新型毒品K3現身蘭州警方繳獲的毒品K3。涉嫌販賣毒品 兩人被提起公訴2020年5月22日,何某某通過微信聯繫犯罪嫌疑人鮮某某購買1000元毒品K3,後鮮某某聯繫犯罪嫌疑人柴某某,並讓其從某微店購買毒品K3。5月25日,柴某某通過快遞收到毒品後,和鮮某某一起將毒品給了何某某。
  • 7個小技巧,教你如何防範毒品侵害!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一旦染上毒品,將會無法自拔,前途也盡毀。在現實生活中,毒品無處不在,種類也繁多。特別是一些舞廳、夜市等場所,大家是防不勝防。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預防染上毒品呢?下面大佑就總結了7個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高雄市議員要求警方掃蕩校園毒品
    高雄市議員要求警方掃蕩校園毒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04月22日17:51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高雄縣市年底合併,高雄市議員林國正認為會衍生更嚴重的治安、毒品問題亟待查緝
  • 解密歐盟EM獎學金,帶著50萬人民幣在歐洲名校讀書
    該項目是由歐盟資助的高等教育領域內的一個合作獎學金項目,是一項提供確切的歐洲高等教育機會的全球性計劃,其首要目的在於尋求增強歐洲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在世界範圍內的吸引力。將歐盟獎學金命名為Erasmus,旨在促進不同文化間有價值的交流和對話。
  • 「犯意引誘」下的毒品販賣
    毒品犯罪是我國和國際社會共同嚴厲打擊的一類國際犯罪。由於毒品的嚴重危害性,毒品犯罪的隱蔽性、犯罪方式的多樣性,世界各國通常都允許執法機關採取特情偵查、誘惑偵查、臥底偵查等秘密手段進行毒品犯罪案件的偵破。在我國的司法實務中,特情引誘主要包括犯意引誘、數量引誘和間接引誘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