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 |
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近日發布的2014年歐洲毒品問題年度報告顯示,在28個歐盟國家中約有8000萬歐洲成年人曾吸食過毒品,這一數字佔歐盟人口總數的近1/5。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新型毒品的不斷出現以及吸毒方式的改變,歐洲面臨的毒品威脅正朝著更複雜的方向演變。
大城市每天消費古柯鹼高達832千克
在最新的一份分析歐洲毒品問題的權威報告中,歐洲的科學家們解讀了歐洲主要城市毒品消費的現狀:在過去一年中,他們通過對21個歐洲國家的42座主要城市下水道中的毒品化學物質含量進行分析,推測出歐洲城市總體的毒品使用狀況。
分析結果令人震驚。在這些城市的下水道中,都檢測到高含量的大麻、古柯鹼、冰毒、搖頭丸和安非他命等毒品的化學成分。據此推算僅古柯鹼一項,在歐盟大城市中每天的消費量就高達832千克。
歐洲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費市場之一。根據對28個歐盟國家的調查顯示,大麻仍是歐洲人吸食最多的毒品,有7360萬15至64歲的歐洲人曾吸食大麻;吸食人數排在第二的毒品是古柯鹼,約有1400萬歐洲人曾經吸食,排在第三位的是安非他命類合成藥物,有1140萬歐洲人曾經使用,另有1060萬歐洲人曾服用過搖頭丸。
特別讓人擔憂的是,在15至16歲的歐洲未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一個曾經沾染過毒品。報告指出,吸食毒品過量,以及長期吸食毒品造成的行為失控和暴力傾向,正逐漸成為導致歐洲青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還發現,不同種類毒品在歐洲不同地區的流行程度、傳播趨勢和消費時段存在差異:例如古柯鹼在西歐和南歐更為流行;冰毒已經從傳統的流行地捷克蔓延到德國東部及北歐地區;而安非他命類毒品在整個歐洲都普遍流行。在消費時段上,古柯鹼與搖頭丸等毒品在周末期間消費量會大幅上升,而冰毒和大麻的吸食時間則更為平均。
瑞士科學家克裡斯託佛·奧特及其團隊的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歐洲毒品問題的嚴重性以及未來發展的一些潛在趨勢,更給歐洲各國敲響了警鐘。奧特告訴本報記者,這項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科學評估毒品在歐洲不同地區和時間的使用狀況,為治理毒品問題提供決策依據。
新型人工合成毒品帶來更大傷害
「事實上,毒品問題一直在不斷變化,新威脅不斷湧現,讓我們毫無喘息之機」,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主任沃夫岡·高茨在上周發布的歐洲毒品問題報告中這樣描述。
該中心首席科學家瑪麗卡·菲麗對本報記者表示,儘管傳統毒品帶來的危害近年來在歐洲日趨平穩,但是新型人工合成毒品,如各種興奮劑和精神類藥物正在歐洲毒品市場不斷出現。
相較海洛因、鴉片等從植物加工而成的傳統半合成品毒品,新型毒品是指通過人工合成的化學合成類精神藥品,根據其成分不同可以衍生出不同種類的新式毒品,包括冰毒、搖頭丸、安非他命等。新型毒品隱蔽性更強,生產成本也更低,為毒品監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列出了81種新檢測到的毒品,使毒品庫的總數增加到了350種,其中70%是在過去4年中被發現的。歐盟委員會內政主管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對日趨蔓延的新型毒品表示了極大擔憂,「歐洲街頭販賣新型毒品比以往更加活躍,這些新型毒品會比傳統毒品給吸毒者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專家麗莎貝斯·范登博士告訴本報記者,過量吸毒在今天的歐洲是導致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並且在一些國家仍有不斷上升趨勢。總體來看,那些濫用毒品的吸毒者比同齡人的死亡概率要高出10倍之多。同時,非常讓人擔憂的是一些低齡吸毒者,有10%的過量吸毒死亡者小於25歲。
絞盡腦汁應對新型毒品挑戰
毒品的生產和銷售往往是大型有組織犯罪團夥的核心活動。新型毒品的不斷湧現,使各國對此類犯罪活動的監測和打擊越來越難。
報告同時指出,近年來網際網路在毒品交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僅在過去一年,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就發現了650個販賣新型毒品的網站。毒品生產者、銷售者和購買者即使身處不同的國家,通過這些隱蔽的虛擬網絡也可以完成交易,對執法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歐洲各國絞盡腦汁,應對新型毒品帶來的挑戰。一部分國家,例如英國,對現有的禁毒相關法律進行延伸以管制新型毒品。而葡萄牙和斯洛伐克等國則出臺新的法律,禁止出售未經批准的所謂「新型藥物」。
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稱,這份報告揭示了毒品問題的嚴重性,她呼籲歐洲各國從各自政府層面以及歐盟層面,都立即行動起來,儘快採取具體措施,有力打擊新型毒品的蔓延。
(人民網布魯塞爾6月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4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