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難點:五度相生律與十二平均律到底啥區別?

2020-12-13 江西成錦教育

說到律制,不少學生、老師都可能被「高大上」的十二平均律(後文簡稱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後文簡稱相生律)給折磨得苦不堪言——很多人都納悶這兩種不同律制存在的意義何在,很多人都不清楚在實際的音樂應用中,這兩種律制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問題,並且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在備考中無法掌握其算法,導致很多人看到相關題目直接放棄…其實,本部分內容更多與數學相關——畢竟任何藝術都是脫胎於數學的藝術嘛。所以,數學不好的小夥伴趕緊去補習一下加減乘除分式運算再來學習本部分內容吧!(開玩笑的)

所謂律制(不論是平均律、相生律亦或是純律)他都是由人為規定出來的。

五度相生律是根據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係,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是把第一複合音和第二複合音的頻率間隔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每一等份稱為一個半音即小二度。

傳統中認為五度相生律最早起源於中國,其實可考證的文獻中,這個律制最早是有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並確立的;傳統中認為十二平均律是由巴赫編訂的,其實在可考證文獻中,這個律制最早是由明朝朱載堉通過數學手段確立的…不難發現律制的確定跟數學關係分離不開,它是由人耳審美做出的「人工選擇」,而這種選擇都逃不出一個共同的、不變的基礎——泛音列。所以在正式計算前,我們必須認識一下泛音列。

圖例中,將C1作為基音,依次寫出了該基音弦的二分之一處、三分之一處、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處所發出的音高。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一根長達一米具有一定緊張度的鋼弦振動是有一個固定音高的,而在這個振動過程中,你仔細聽辨,會發現若單獨截取該弦二分之一處發出另一個更加微弱的音高,我們稱之為第二分音。以此類推,圖中已經標記清楚。越靠後的分音越不容易被人耳察覺。

所以,根據這個自然泛音列,我們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人工定律。

平均律就是取了該泛音列中第一分音(也就是基音)和第二分音,將這個固定的頻率區間平均地一分為十二,形成了我們平均律樂器中定弦的標準。例如鋼琴、羽管鍵琴、吉他等定弦均按照平均律所確定的實際音高定弦。

五度相生律則是取出了泛音列中的二、三泛音,成為基礎的生律原理,再將原泛音列的第三泛音當作某泛音列的第二泛音,確定其第三泛音,以此類推,最後根據第一、第二泛音的頻率之差確定出我們所需要的音階。例如:古琴、古箏、二胡等民樂都是根據五度相生定律的,不少歐洲中世紀前的器樂其實也都是相生律定律。

也就是說:平均律與相生律除了共用的「八度」實際音高相同外,其他都因為算法的不同而導致實際音高有了偏差。

該圖就是我們的平均律、相生律的頻次對比圖了,那麼根據泛音列的性質,我們可以嘗試地計算並驗證為何不同定律會導致音高出現實際偏差。

以c1為例,我們通過相生律來計算它的上方大三度e1該怎麼計算呢?首先,按照五度相生的生律原理向上生律4次,得到同名音——e3,在向下收束兩個八度,得到e1。我們知道,按照相生律的規律,第三分音與第二分音的比值一定是3:2,而我們向上生律4次,所以e3對於c1的頻率比值是(3:2)的四次方,為(81:16)。泛音列的第一分音和第二分音的比值一定是1:2,所以我們為了將e3收束成e1,就必須將(81:16)的比值乘以一個二分之一的二次方,最終的結果為81:64。所以說,e1和c1的比值為81:64。我們確定了c1的頻率為261赫茲,那麼e1就是330.3赫茲了。

同樣的,我們通過平均律來計算e1,因為我們確定了c1為261赫茲,十二等分乃是分為十二個等比級數,其結果就是每個音的頻率為前一個音的2開12次方,所以計算261的十二分之四次冪,得到329.6赫茲。

通過數學計算,我們明確地知道了不同定律的方法所產生的的實際音高是不同的,這個偏差隨著音域擴大而擴大。但是人耳(人聲其實是純律)對音高的天然辨別能力,在高音區其實和平均律大相逕庭,所以在器樂調率中,機器是很難代替人工去進行整理的。

在考試中不會變態到讓你去用某種律制計算確切的音高,但是明白其原理,對於解決實際演奏以及創作中的問題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牢記泛音列,才是重中之重啊。考試考啊!

考試中對於泛音列的考察其實非常單調,下面給出一個例題

以e為基音(第一分音)寫出其泛音列第2、5、6分音。

該題的解題思路與技巧就是,在牢記上圖的泛音列的音程關係,依次推到就可以(考生務必牢記前12個分音關係)

答案:e2,#g3,b3

更多教師考試信息請關注江西成錦教育!

相關焦點

  •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純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臘時便有人提出了,但並未加以科學的計算。世界上最早根據數學來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朝大音樂家朱載(土育)(1854年)。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組織中最小的音高距離。兩音間的距離等於兩個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內包括有十二個半音,也就是六個全音。在音列的基本音級中間,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餘相鄰兩音間的距離都是全音。
  • 「鋼琴課第五講」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講解(乾貨)
    常見的音律律制主要有三種: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純律」這三種,其中十二平均律使用最廣泛。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互相關係叫做音律。實踐表明,依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優美的,弦樂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樂器。 五度相生律根據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係,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 「樂理基礎」2分鐘區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
    記憶要點2分鐘區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純律」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互相關係叫做音律。音律是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常見的音律律制有「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純律」這三種。什麼是「十二平均律」?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即半音)的音律叫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音樂中最基本的一套定律。什麼是半音、全音?
  • 音樂0起點|五度相生律與純律
    除了前文談到的十二平均律,音律還有五度相生律和純律兩種。五度相生律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度相生律又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律」。根據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係,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五度相生律以某一音為基音,將頻率比為3:2的純五度音程作為生律要素,分別向基音兩側同時生音。
  • 網易娛樂頻道--什麼是五度相生律
    什麼是五度相生律2001年09月04日09:39:00 網易社區    五度相生律根據複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係,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 2016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初中音樂學科專業基礎
    現在您所在位置: 江西 > 教師招聘 > 中學資料 >  2016年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初中音樂學科專業基礎
  • 論三分損益律——上五下四度相生律若干問題的論證
    正是這個c1 —c2音的原因,為了便於探索能夠在十二律上循環構成各調音階的新的律制,古代中國的音律學家們選定以三分損益法為準的計算方法(《漢書·律曆志》以至於到明朝朱載堉發明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就是個佐證)。
  • 十二平均律的簡單知識
    十二平均律   ▼推薦閱讀簡譜的調是怎麼區分的   ▼相關知識   1.十二平均律     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相互關係叫做音律。音律是在長期的音樂實踐發展中形成的,並成為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採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確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種。目前被世界各國所廣泛採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 音樂0起點|音律之十二平均律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採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確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種。目前被世界各國所廣泛採用的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臘時便有人提出了,但並未加以科學的計算。
  • 從「三分損益法」到「十二平均律」,我國古代樂律發展的巔峰創造
    所以三分損益法又名「五度相生法」。五度相生律既簡單易算,又和諧悅耳,在我國律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春秋時期的音樂大體上就是根據這種樂制,演奏出來是十分動人的。難怪孔子聽了《詩經》名篇《關睢》的演奏,興奮地說:「洋洋乎,盈耳哉!」其精彩程度可知。
  • 【樂理】十二平均律
    在前幾節的課程中,我們在不少內容中提到了十二平均律。那麼十二平均律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 2014年安徽省教師統考音樂基礎理論五
    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
  • 備考資料|2014年中學教師招聘音樂基礎理論六
    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
  • 神話一般的朱載堉,與他的十二平均律
    神話一般的朱載堉,與他的十二平均律樂哥導讀:早在1581年,明代鄭藩王子朱載堉(yù)就依靠手工計算,推算出十二平均律,並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定音樂器——弦準。而直到如今,十二平均律仍在深深影響著每一位音樂從業者與愛好者,可以說是現代音樂的基石。
  • 2014年安徽省教師統考音樂基礎理論六
    2014年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音樂基礎理論六第三部分(一)等音、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
  • 備考資料|2014年中學教師招聘音樂基礎理論十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公益講座(七)原位I、IV級三和弦的連接兩個相鄰的音級構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係,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係。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
  • 鋼琴調律—分律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利用基準音組的大三度、大六度、四度、五度、小三度進行分律檢驗需要掌握基準音組大三度、大六度、四度、五度、小三度拍頻的聽辨與把握I 、相關知識專業鋼琴調律利用音程比較進行分律檢驗分律過程中要抓住三組拍頻規律,即四度、大三、大六的規律,五度、小三、大三的規律,四度、五度的規律。
  • 十二平均律怎麼來的?詳解《觀》卦的律數之妙
    就是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他居然領悟了上古時代蘊藏在各種祭壇中的密律之數:根號二,參破了河圖洛書中的律數。(參見上回分解)那麼,粟氏做的這個「量」,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度量衡,都要從黃鐘之「律」來確定。《淮南子天文》就說:「古之為度量輕重,生乎天道。黃鐘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廣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尋自倍,故八尺而為尋。有形則有聲,音之數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
  • 學習尤克裡裡前必須掌握的樂理基礎:十二平均律,圖文詳解
    今天,我們就十二平均律,給大家作一個講解。現代音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和古典音樂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規則創作的,所有樂器的音高定位,也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設計出來的。簡單來講,十二平均律就代表音樂中的12個音。
  • 明朝朱載堉似"科學達人" 首創十二平均律(圖)
    載堉的讓爵之舉,在朝廷和民間留下一段佳話,而讓他躋身於「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的卻是他另一樁成就——首創十二平均律。  就是這個聽起來有些拗口的專業術語,卻暗藏一個影響了中國音樂史乃至世界音樂歷程的重大科技發明。  十二平均律是一種對樂器調律的數學原理,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樂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