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一切有關於性別的暴力,我是探探上的公益短片導演

2020-12-09 顯微故事

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

Ada還記得去年的這時候,自己正在攝影棚裡忙著,拍攝一組倡導反暴力的公益海報。

今年,Ada結束公益短片導演的全職工作,成為國外一所藝術院校的在讀研究生,只不過由於疫情的影響,目前她還留在上海在線上課。

作為一名名校畢業的學生,Ada不焦慮也不迷茫,選擇公益向的職業,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在這個處處是內卷與競爭的時代,這種獨立的價值判斷和信念感,顯得稀缺又勇敢。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Ada的故事:

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年輕人自己對價值和意義的思考,也看到了一位獨立、成長中的年輕女性,對改變的參與、對平等的追求。

以下是關於Ada的真實故事:

文 | 曹正

編輯 | 簡然

關注性別平等,全面改變了我

我叫Ada,是一名公益短片導演,主要關注性別議題。

之前我在一家反對性別暴力的公益媒體擔任紀錄片、短片導演。今年為了繼續上學,我離職了。

雖然不再擔任全職崗位,我還是在繼續參與反對性別暴力、倡導性別平等的視頻項目,比如近期在做的一個呈現各行各業女性勞動者的短視頻系列。

很多人對「性別暴力」的概念比較陌生,或者簡單理解為家暴,但其實「性別暴力」的形式有很多種,這裡先不展開這個話題。

我大學學習電影專業,曾經在英國交流過一段時間。讀書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性別研究的課程。我覺得思想一下子被打開了,突然發現了一直限制自己的很多因素,其實是來自因對性別身份的單一理解。

女性身份是如何在文化上、心理上、社會資源上給我限制,女孩是如何習得了一套不平等的規則,並把這些不利於自己的規則內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觀念。

「圖:「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社交平臺探探的反暴力公益海報」

發現了這個現象後,我對原來父母家人、學校、社會加給女性的一切期望,都產生了懷疑。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是誰在告訴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從結果上看,這樣的塑造,有利於誰、不利於誰?那隻看不見的手又在哪裡?

總之,讀性別研究的課程,我獲得最重要的東西,是懷疑和思考。我開始去思考,那些看起來自然而然的話語、規則、期望、審美、需求,哪些是我自己的,哪些是外部強加給我的。

大概3年前,我還是一名本科生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反性別暴力公益機構(我的前東家)的工作坊,那次活動對我影響非常大。

那次戲劇工作坊邀請了一些遭遇家暴的人,通過排練戲劇,鼓勵他們去聊、去說自己的經歷,作為一種療法。

當時我感觸最深是我跟一個小朋友的交流。那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她媽媽在受到家暴以後決定立刻離婚。

單身媽媽帶著孩子,離婚離得艱難,日子過得也很艱難。不過,後來她媽媽決定去創業,做微商,總算度過了難關,也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好,非常健康快樂。

當時我跟小朋友聊天,她說當時爸爸打媽媽,覺得媽媽很難過,她想要保護媽媽。

我的感觸在於,小女孩看起來比同齡的小孩子成熟許多,因為家暴經歷過早地懂事,這一下點燃了我的情緒。

從那以後我開始關注受暴兒童,(也稱為家暴目睹兒),也會採訪一些受暴者。

慢慢就會發現,家暴其實比想像中常見,但在公共領域的可見度仍然非常低,除了一些特別嚴重的惡性案件會上社會新聞,還有很多人在陰影中生活,卻只能各自掙扎,艱難度日。

我學習影像工作,我相信影像是有力量的。從那時候起,我就不想再拍一些虛弱無力、或是純粹消費性質的東西了。

我希望自己做真正有影響力、有價值的事情,我想要呈現不一樣的女性,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社會現實。

畢業後,我加入這家公益媒體,先後拍了幾部反對性別暴力題材的公益短片。

其中有一部叫《你的沉默也是施暴》,獲得了2018年上海設計之都公益作品銀獎、上海廣告協會作品展二等獎。

圖 | Ada和團隊拍攝的反家暴公益短片《出逃》

我拍的主要是短片,比起獎項,我更看重作品的影響力。

這個影響力不是說奪得我的話語權,也不是我們平時提到的網紅「爆款」那種影響力,我當然也想要「爆款」,但真正能激勵我的:

是這個作品是不是真正讓性別暴力的議題被更多人看見?有沒有傳遞對社會有好處的、相對正確的觀念和知識?

在探探上跟人聊公益,讓我更確信自己的價值

困難不僅來自環境,也來自我自身能力的不足。

開始輸出內容,我明顯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導演,對人缺乏了解得那種貧乏感。

社交軟體成為了我了解人群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加入探探的契機源於一次失戀。2017年剛畢業,也剛好結束了一段長達三年的感情,心情很差。

可回國沒多久認識人也不多,朋友推薦我下載探探,交些新朋友,試著再談戀愛、忘掉前任。

我下載了探探,卻意外發現,一個新世界好像被打開了。

拋開認識新的男性朋友這個目的,我發現社交軟體活脫脫是一個觀察和理解男性、女性(等其它性別)的「標本庫」。

一個社交、戀愛的場景,太適合聊性別議題了。

在一個以戀愛為目的的談話中,男性和女性各自分享生活、目標,對愛情、婚姻的看法,對自己的期許,成長中的經歷,談話中的觀念碰撞,處處都體現著思維、經驗上的性別差異。

這對我做內容,還有豐富、發展原有的一些觀念,都太重要了。

我好奇心強,愛聊、愛表達,在探探上不會區分性別去交友。很多女孩會對我做的反對性別暴力的工作很感興趣,我就會順著這個話題聊開去。

不止一個女孩跟我分享過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遭受親密關係中暴力的故事,甚至建議我有機會也去和她們多聊一下。

我會給她們一些支持,因為長期、系統化關注這個問題,我能相對專業地給她們一些實際的幫助、建議。

比如我最近關心的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問題,大部分女孩不知道這個工具。自己或者親屬、律師、居委會、婦聯都可以代為申請。當然了,現實中也有實踐困難。

探探上有位女孩告訴我,她一位親戚就遭受過家暴,但第一次被打,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不會一刀切地說馬上離婚、分手之類,因為每個人都有現實的處境。但還是有很多能做的事,比如要求施暴者寫個懺悔書,或者報警、留出警記錄、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還有各地都有一些支持機構,等等。

起碼,「家暴不是家務事」的觀念應該去通過一切渠道推廣,我也希望能和網友傳達這個觀念。

跟探探上這些女性朋友交流,也讓我意識到,女性友誼、女性之間的連接真的非常重要,因為男性在聽到這種事的時候,可能總是第一時間代入男性身份,對女性的共情會打折扣。

另外,在家暴這種問題上,因為傳統價值觀等原因,很多女孩不願意跟身邊的人去說,也擔心被忽視。

但孤立只會讓暴力更隱蔽,有人聽見你的聲音,就已經構成了力量,你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所以我很鼓勵大家積極地去跟社會建立更多連接,社交軟體也是一個方式。

圖 | Ada 參加活動分享

在探探上,我也跟男性聊性別暴力的問題,遇到過非常尊重女性的男孩,也遇到過拼命在共情施暴者、譴責受害者、試圖表達「女生的有些行為讓人想家暴」這種欠揍觀點的男性。

這讓我更覺得,對親密關係中的暴力進行廣泛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男性可能就是普通的好人,未必真會施暴,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有害性,以及暴力背後的性別權力結構,是認識不足的,而無知會造成冷漠。

當然,我在探探上也有很多跟性別議題無關,單純拓展自己視野的交談。

比如認識最久的是一位朋友,是常年在中國工作的蘇格蘭男孩,這段關係是純粹的網友,我們兩人三年多來居然從未見面,一直天南地北地聊。後來男孩因疫情被困紐西蘭,卻依舊與我分享著異國他鄉的各類見聞。

我還遇到過一位脫口秀演員,那位男生帶我去了我從未進過的脫口秀劇場。

我以前從沒去現場看過脫口秀,喜劇、講段子這種表達方式對我來說蠻新鮮的。因為我自己拍的東西都比較嚴肅,這也給了我一些新東西。

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還是要做

職業選擇,是我跟父母分歧最大的地方。

爸媽從小很注重對我的教育,培養我的興趣愛好,包括學電影、導演,他們也都支持。

不過,在終身大事上他們跟很多父母一樣,希望我畢業後進入體制,在父母身邊孝順、平穩地過一生。

父母對我的職業選擇不以為然,一方面,固然是對收入、發展、社會地位之類的考量;另一方面,是他們比較悲觀,擔心我折騰來折騰去,最後一無所獲,因為真正的改變太難發生了。

加入一家規模不大、公益向的新媒體機構,拍一些反對暴力的內容,能帶來什麼改變呢?

父母的悲觀也是來自他們的人生經驗,人最終能做的,還是只有安身立命。

環境中的障礙根深蒂固,年輕人有理想固然好,但最終可能無果。

我理解長輩的悲觀,但我只能說,這件事很難,但還是要做。

其實我覺得,改變已經在發生了。通過在探探上的交流,我發現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人越來越多了。

「圖:「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社交平臺探探的反暴力公益海報」

對性別暴力的這個話題,益於近期媒體曝光的增加,更多人也開始有感知了。

我在探探上也認識過很有平等觀念的男孩子,一位叫Ray的年輕男性導演。

他主修戲劇,對這些公共領域的各類話題非常感興趣,所以當我說自己的工作是跟反對性別暴力有關的公益項目,他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和Ray的相處很充實,我們的聊天總能激發深入的思考。Ray告訴我,他看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會關注國內外性別暴力事件。

這讓我很驚喜,也更認可自己工作的價值。

至今為止,我能夠保持交往的男性朋友,基本上都是一些真正尊重女性、支持平等的人。

對我來說,這些交流都是有意義的體驗。所有這些交流、這些體驗,都讓我的思想更豐滿、也更成熟。

圖 | 「地攤經濟」倡導下,Ada和探探好友在上海擺地攤賣創意書法

目前,我正在讀研,雖然離開了工作兩年的機構,但我沒有停止工作,還在課餘時間嘗試通過影像做一些作品,通過藝術實踐去發聲。

我希望能通過進一步的深造,更加理解社會,更加理解這個問題,能做出更有影響力的作品。

相關焦點

  • 2020 在探探上最後一次表白
    大家好,我是導演王嫣芸。上周我和探探合作,發布了一支愛情主題短片《我與生俱來敢愛》,記錄和呈現了詩人餘秀華、影評人羅罔極,還有我本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勇敢的態度。短片上線後,播放量迅速達到數百萬,有網友說這是中國版《真愛至上》,有人說,這是很正、很有力量的愛情觀。
  • 餓了麼「改名」、探探戀愛觀短片、臺灣麥當勞溫情廣告…| 項目精榜
    07探探發布戀愛觀短片《是對手,是愛人啊》品牌主:探探▼ 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推薦理由:探探選擇以群像採訪的形式,傾聽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人群的愛情觀。縱向上採訪4-78歲素人,一些無心說出的金句會讓身在其中的我們有醒悟之感;而男女戀愛觀的對照在反映社會現象的同時,也回扣了「是對手是愛人」的戀愛觀念。這樣的社會觀察形式也與探探的品牌調性相符,有態度、有思考。
  • 第一次約探探好友見面,我想AA制有錯嗎?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茨威格說過:「命運送你的一切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異性交往中男性買單的傳統下似藏伏筆——約會「投資」的心理預期是買單花的每一分錢,都會對回報有期待,產出不符合投入預期時,心裡便會不平衡。男性買單,是「性別紅利」還是糖衣炮彈?
  • 第一次約探探好友見面,我想 AA 制有錯嗎?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茨威格說過:「命運送你的一切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異性交往中男性買單的傳統下似藏伏筆——約會「投資」的心理預期是買單花的每一分錢,都會對回報有期待,產出不符合投入預期時,心裡便會不平衡。
  • 女性思維做產品,解碼探探做社交背後的棋局
    有位95後女同事告訴我,她在探探上滑到的都是做金融的,她的閨蜜滑到的卻都是做音樂影視的——兩位姑娘住的不遠,但喜好明顯不同。共同的體驗就是,探探推送給她們的男生,她們都很有興趣認識一下。這意味著,通過對女性6%的右滑率進行學習,算法或許比女性自己率先發現了她們的需求。作為一個女性,這一點其實還真的挺愉快的。
  • 我與探探上的朋友第一次見面,他竟然成了我的教官!
    「怎麼是你」「沫沫,很巧呀」眼前這個高高大大的、帥帥的男孩子是我的大學軍訓教官,也是我的好朋友,浩東,我和浩東是在探探上認識的, 沒想到我和浩東的第一次見面竟然是在這樣的一個場面――他竟然是我的大學軍訓教官,OMG,簡直是難以置信,我知道,我和浩東其實是在同一個學校的,因為我在探探上認識浩東的時候我才高二期末結束升入高三,和他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原來浩東就是我心中憧憬的那個大學的學生,所以我有什麼都會和浩東說,有時候自己的成績不是很理想的時候我會很難受,所以我會給浩東說說自己心中的憂傷,浩東也會作為一個大哥哥一樣的安慰著我,讓我不要多想,好好堅持自己,最後的自己終於能成功突破自我
  • Soul、探探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
    因此,不少人選擇在社交軟體上結識新夥伴,陌生人社交一度成為流行趨勢。本文作者以Soul和探探為例,對陌生人社交APP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探探用戶性別分布:男性用戶居多根據艾瑞指數顯示:探探男女比例約為1.43:1;就性別比例來說符合中國正常男女性別比例。在交友方面,男性在最開始交友時對於外貌的關注度高,因此探探的產品定位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 探探是我的最強輔助,我成功找到我的靈魂伴侶
    我叫趙坤,是一名攝影師,我在探探app上遇見了我現在的女朋友,同樣也是我的最佳拍檔。照片上的這個女孩兒叫陸穎,是我的女朋友 ,如今我們一起經營一家小公司,自己設計自己在照片,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
  • 探探上3.6億當代青年:普通人的社交有多難?
    在朋友的推薦下,曉嵐下載了探探,就開始左滑右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每天聊的不亦樂乎。Lynn出生於1988年,現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市場,除了兩段不超過1年的戀愛,基本保持常年單身生活。在與工作完全無關的時間,她喜歡通過戶外運動、公益活動和社交軟體認識新的朋友,近來,她尤其依賴社交軟體來充實社交生活。
  • 探探上的奇葩好友:我不信沒有Cue到你!
    ",我看你年輕輕輕,為何就一臉閱人無數的滄桑?""啊……是因為探探,我每天都會刷探探,在探探上我提前看盡了人世間的林林總總。""原來如此,我這裡有一本《佛系青年的自我修養》,原價10元,現在99折賣給你如何?""呸!
  • 墨西哥的女性與女權:從《羅馬》到「反對性別暴力」遊行
    最近發生的兩件事讓墨西哥女性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一個是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影片《羅馬》斬獲第91屆奧斯卡系列大獎,另一個則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在聯邦警察和國家人權組織的護衛下,來自各個職業、階層和地區的女性與志願者,高舉反對性別暴力和主張女性權利的標語,沿著墨西哥城改革大道一路向東,旗鼓喧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作者攝。人們不禁要問,墨西哥女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 《唐探》系列為何如此好看——評《唐探》十八般武器
    或許是演員出身的緣故,與某些學院派導演相比,陳思誠似乎更明白這樣一個真理:觀眾花錢來看電影,是來尋求快感(身體和情感上),而並不是來接受反三俗教育的。推理小說。傑克·福翠兒的《遺失的鐳》、青崎有吾的《體育館殺人》、《奎因手稿》、福爾摩斯式推理分析法……無論是作案手法,還是破案方式,我們都可以從《唐探》系列電影中感受到西方(日本和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的影子。
  • 在探探上Debug的人生
    小鎮青年蟲子在學習「怎麼跟異性聊天」這個事情上純屬摸黑操作,經過大量的試錯才實現了自學成才。「我的方法也簡單,就是不停在探探上約人吃飯唄!」「說吃三次飯就學會聊天,那是誇張。中間還不知道有多少次失敗經歷呢。只是我覺得這三次最有標誌性,讓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自己是在成長的。
  • 探探社交,探探色情,探探詐騙?
    直到2019年1月,鹿鳴在探探上遇到了從事金融行業的陳志彬。與之前上來就急吼吼表達目的的用戶不同,鹿鳴覺得陳志彬溫文爾雅,注重家庭,而且事業有成。在日常交流中,陳志彬會經常給鹿鳴發定位,分享日常行程,位置都顯示在國內。圖片來源:線人提供有一天,陳志彬向她推薦了一款叫飛躍娛樂的彩票網站,她當下就予以拒絕,並沒有過多在意。
  • 普通人只會用探探約P,高端人才竟然用探探詐騙?!
    你還在探探上重複地左滑再見,右滑喜歡,幻想著緣分帶來的邂逅嗎?醒醒,現在誰還跟你在探探上玩社 (yue) 交 (pao) ,在對方眼裡,你可能只是個人形 ATM !01 魔幻機器人自動要紅包你還是第一次在探探上見到如此主動的女生,不僅照片全是你喜歡的類型,而且幾乎是剛剛右滑,她立馬就私信跟你發招呼。能聊聊嗎?我的微信是XXX你心動了,腦海裡浮想聯翩,但你萬萬沒想到,她只是個機器人。
  • 陳凱歌短片被罵上熱搜,我看了之後,覺得罵的還不夠狠
    可令十四萬萬沒想到的是,登上熱搜第一的不是冠軍花落誰家,也不是哪位演員的出神入化,而是一部陳凱歌導演的短片《寶貝兒》。難道是陳凱歌拍的太好了嗎?顯然不是,點開熱搜,幾乎全是唾罵與指責。到最後才跟我這是一部反代孕的公益短片?我一直還天真的以為這是陳導演在向社會共識說出自己的看法,代孕其實沒有那麼可惡。02、各位能體會到哪裡出了問題嗎?
  • 探探約會數據:女人想要新關係,男人留戀舊秩序
    在觀察分性別的數據後,發現男性和女性對待這件事的態度有著明顯的分歧。在對待兩性關係上,女性顯然更迅速地在擁抱現代關係、新型關係,但男性的「現代化」要慢一些,傾向於維持原來的秩序和傳統。約會平臺上觀念分歧:女人想要新關係,男人留戀舊秩序探探男女用戶對約會AA制的態度差異,只是當代性別觀念衝突的冰山一角。
  • 探探上的愛情:疫情中相依為命,520領證結婚
    這段感情,要從探探上的一次「陰差陽錯」說起。  凱凱與丸子在社交平臺探探相遇,卻沒有上演以往愛情故事中相見恨晚的橋段。「當時上探探,原本是想給公司招聘合適的員工,探探上從事銷售的年輕人很多,一對一溝通很有效率,於是就繞開了招聘網站。沒想到的是,員工沒有招到,卻遇到了今天的妻子,早知道我應該把照片美顏了。」
  • 探探上的初戀,不給風車就賴上你了
    後來,有一段時間媽媽告訴我,丸子不愛吃貓糧,換了幾個牌子都不吃,我急得沒辦法,就去探探上問他,他說可能是腸胃不好的原因,可以先餵點益生菌再看看,不行的話就去寵物醫院看看。後來照著他的辦法試了之後,我的丸子又開始活蹦亂跳了。我們常常在探探上互相交換貓貓的照片,與他聊天也成為了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彼時,我們大學的跳蚤市場開始了,許多大四學長學姐會來賣掉自己的書籍、筆記還有一些小物件,我就和室友一起去逛。當時我只是想買一個「寢室神器」掛在床邊,後來還買了一本學姐做的國際貿易實務的筆記。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因此,不少人選擇在社交軟體上結識新夥伴,陌生人社交一度成為流行趨勢。本文作者以Soul和探探為例,對陌生人社交APP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探探用戶 性別分布:男性用戶居多 根據艾瑞指數顯示:探探男女比例約為1.43:1;就性別比例來說符合中國正常男女性別比例。在交友方面,男性在最開始交友時對於外貌的關注度高,因此探探的產品定位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