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服裝選購指南!衝鋒衣\軟殼(二)

2021-02-17 驢行天下戶外

這篇文章是小艾決定買裝備時,一位資深老驢推薦給我的,寫的超級專業!

小艾想到介紹裝備時,首先想到了這篇文,本文推薦的多是北美品牌,價格貴,內容很長,絕對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PS:

1、此文可算是土豪篇,東西很貴,請捂好錢包

2、好品牌不代表所有產品都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需要注意,不要想著攢多久的錢買一件很貴的衣服,然後穿好多年,

騷年,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戶外很多面料裡的材質會老化,而且裝備買來就是用來zao的,捨不得穿不如別買~

對於戶外裝備的看法,真的是一個人一個想法,這篇文章僅是給大家作為知識了解以及選擇參考,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吐槽呀~~

--

衝鋒衣&軟殼篇

大玩家的衝鋒衣篇

那些你可以了解的名詞

衝鋒衣在戶外界有個叫法,「NecessaryEvil.」必要的邪惡。因為衝鋒衣面料堅硬毫無彈性,本質其實類似古代武士的盔甲,並且雖說標榜防水透氣,但只是相對雨衣而言,透氣性還是遠不如日常服裝,穿著毫無舒適度可言。但是,為了應對部分戶外活動的惡劣環境,還是不得不穿衝鋒衣。這是目前戶外服飾受限於技術,很無奈的一個選擇。

對於戶外玩家來說,絕大部分的情況下,衝鋒衣扮演的是一個壓包的高性能雨衣的角色,下雨取出穿上,雨停就脫下放回包裡。只有登海拔極高的雪山或者高難度的攀爬線路,才會長時間穿著。如果你在天氣晴好的風景點也看到穿著衝鋒衣的哥們,那他肯定是個裝備菜鳥~

當然,這裡指得是戶外玩家,目前國內有不少奇葩童鞋,在城市裡晃蕩的時候也穿個衝鋒衣,甚至有時候根本就沒下雨,也能套個鳥衝出街,究竟是在自虐修煉呢,還是基於其他什麼詭異的心態,就不得而知了。。。

面料小敘

接下來讓我們根據老套路,先來了解一下衝鋒衣的面料。前面我說過,衝鋒衣面料分析是最簡單的。目前佔壟斷地位的就是戈爾公司的GOER-TEX專利面料。GTX這三個字母的名氣大得估計連街邊賣茶葉蛋的大媽都知道。

這是一種內置ePTFE有孔透氣薄膜的面料,納米技術製作的小孔大過水蒸汽分子團,但小於液態水的水分子團,可想而知具有優異的防水透氣功能,市面上幾乎70%以上的專業衝鋒衣都只是不同版本的GTX而已。

GTX面料分四種,GTX Performance(重裝低端),GTX paclite(輕裝低端),GTX Pro(重裝高端),GTX Active(輕裝高端)。大家在購買的時候看到前面兩種直接無視就可以了。

除了GTX以外,市面上另一種主流面料是通用子公司BHA研發的EVENT。同樣是採用ePTFE有孔薄膜,但是因為使用了更先進的抗油保護層(ePTFE薄膜極懼油及汙物,需要在內層加一層保護膜),所以透氣性比GTX主流面料更高,GTX面料需要內外溼氣差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向外排放達到透氣效果,而EVENT面料則從汗氣從體表散發的那一刻開始就向外排出,尤其是EVENT Eilte面料,性能力壓GTX Pro。但是因為EVENT面料出道較晚,加上BHA公司宣傳不給力,目前的知名度遠低於GTX。

這兩種有孔薄膜類面料主供專業級衝鋒衣,從結構上分一般有2L,3L,2.5L之分,2L結構是ePTFE膜+外層織物的結構,透氣膜裸露在面料內側,容易被損傷汙染,往往有內襯網面,低端的代名詞。3L,表面織物、ePTFE膜、保護膜三層壓制在一起,結構合理,耐磨透氣,主流衝鋒衣結構。2.5L,將內層保護膜消減至極薄的結構,透氣性更強,重量輕,非常優秀的輕量衝鋒衣結構。

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一家另類防護面料大廠,產品遍布各個戶外領域,就是來自英國的Pertex。他家主攻超輕尼龍防護面料,面料極盡輕薄,卻又性能優異。擁有8大面料系列,其中Pertex shield+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強的超輕防水面料。

除了這兩種面料以外,還有很多戶外廠商自己研發的面料,比如TNF的HYVENT,巴塔的H2NO,哥倫比亞的Omni-Tech等等,不過其中大多數用的還是傳統PU塗層防水技術,防水透氣指數和有孔薄膜類面料有較大差距,雖說近年來一些新產品如HYVENT DT之類性能也越來越好,不過除了超輕款以外,暫時還是可以不列入考慮範圍。

產品推薦

硬殼分類從技術角度分類其實也很多,登山,滑雪,徒步,款式都有不同,在這裡我還是憑個人經驗,按照重型,輕型,超輕,三個不同的級別來分別推薦一下吧。

重型衝鋒衣

重型衝鋒衣一般為3L結構,用料紮實結構完備,外層織物耐磨性強悍,重量一般在600克以上,應對高海拔攀登、滑野雪或者極惡劣線路徒步。

Arcteryx Alpha SV

始祖鳥在戶外界的頂級地位,主要就來源於他家的衝鋒衣,鳥衝二字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衝鋒衣產品線在各大廠牌中最為齊全,按照SL(超輕)、FL(輕量),AR(多用途),SV(極限環境)進行等級區分,同時按照Beta(短款),Alpha(中長),Theta(長款)進行長度區分,排列組合衍生出無數款式,還有不少編外特別款。而且做工一流,從中端款開始就全面採用頂級GTX面料,這份霸氣是其他廠牌無法媲美的。

Alpha SV就是鳥衝裡的當家款重裝衝鋒衣,3L GTX Pro,並且採用戈爾公司特供的最新款N80P-X外層織物,耐磨性天下無敵,無論你是滑雪撞到了樹枝,還是攀登山脊和石塊摩擦,都很難對這件衣服造成損傷。做工剪裁也無可挑剔,重裝衝鋒衣的傳統經典。



WESTCOMB Revenant

鳥衝把GTX面料發揮到了極致,而同為加拿大廠牌的WESTCOMB則在EVENT面料上發力超車。這件亡魂衝鋒繼續發揚W家的別具一格的創意設計。主要部位採用高強度3L 560NST EVENT面料,而腋下背部等活動部位採用的卻是Schoeller家的防水軟殼面料C-Change。

這種面料非常獨特,不但兼具防水和彈性,而且內層防水薄膜能夠隨著體溫的變化調整透氣量。

當溫度升高時小孔擴張增加透氣,溫度降低時小孔收縮減少體溫流失,是戶外界極少頂級款才會用到的奢侈面料,這種獨特的Hybird混搭結構使整件衣服兼具高防護性和高機動性,並且改善了舒適度,

如果將Alpha SV比作聖殿騎士的全身鎧,Revenant則可以視為法國騎兵的半身胸甲,堪稱靈敏型重裝衝鋒衣。



Patagonia Powslayer

巴塔最頂級的一款衝鋒衣,3L GTX Pro加上旗艦款奢華的做工,綠黑配色很有視覺衝擊力,款式設計很均衡,兜帽、遮陽板、雪裙、隱藏式透氣拉鏈等所有細節也都對得起旗艦的名號。

好吧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最關鍵的是,它也參加巴塔的無節操地圖炮式全場折扣,並且去年年底曾深潛至4折!原價675美元折後1800軟妹幣就可包郵到火星!性價比無敵的款式。這世界上誰願意和錢過不去呢~




MHW Drystein II

相對軟殼產品線的羸弱,MHW近兩年在硬殼產品線上可稱得上風光無限,在市場表現上緊隨鳥衝堪稱衝鋒衣市場二把交椅,這全得益於MHW的全新當家面料DryQ,其實就是EVENT,MHW對其的外層織物進行了改良,號稱各項指數比一般EVENT更高,經過廠家的大力推廣,現在名氣反倒比EVENT還大。加上款式出色價格實惠,現在在國內已經成為很多主流玩家的首選。

Drystein原本是11年推出的衝鋒衣款式,採用DryQ Elite,MHW家DryQ系列中的最高端面料,防水透氣數據均高達40K,非常驚人。一經推出就獲得Outside大獎。在12年,MHW對Drystein進行了重大改款(MHW果然準備在衝鋒衣市場死磕到底了),學習Westcomb Revenant的Hybrid設計(我沒說抄襲。。。),在活動部位拼接了自家防水軟殼面料,使機動性大大加強,整體重量也控制得很好。就是樣子變得醜了。。。

雖說原價600美元定的不太厚道,但折扣普遍給力,也能算上較有性價比的款式。




輕量衝鋒衣

輕量衝鋒衣2.5L和3L結構均有,面料相對輕薄,透氣性更優異,重量一般在300克-500克的區間,適用於長線徒步,阿式登山等多種戶外活動,是目前最主流的衝鋒衣款式。

La Sportiva Storm Fighter

如果同一款產品同時奪得Outside和Backpacker兩個最權威的獎項,那麼這款產品就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該領域的王者。

La Sportiva家的暴風雪戰士就是這樣一款產品。這款產品採用GTX Active面料,這種面料是戈爾公司為了應對咄咄逼人的EVENT和Polartec家Neoshell面料而推出的全新產品,在傳統2.5L結構上更近一步,將ePTFE膜和內層保護膜合為一體(別問我我也不知道咋合的),透氣性大大超越老產品,並且更為輕薄。

這款暴風雪戰士的細節非常完美,無論是和手套無縫聯結的袖口還是固定下擺的小磁鐵,都體現了設計師的匠心獨具,雙色拼接款型帥氣,僅重320克幾乎接近超輕衝鋒衣的臨界點,但卻具有頂級的輕量衝鋒衣性能。



Outdoor ResearchAxiom Jacket

同為GTX Active面料,OR家這件Axiom的重量控制在380克,比Storm Fighter略重,但卻是集三個口袋、三向調節兜帽、袖口魔術貼、雪裙等各種功能於一身的全能衝鋒衣,設計師確實在輕量化和功能性的平衡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無論是夏季露營還是冬季登山,這件超高透氣的戰衣都可以完美勝任,12年Outside大獎款。



其實在輕量衝鋒衣中,大玩家最想推薦的是Westcomb的Shift LT,但是因為它採用的Neoshell應歸類於軟殼範疇,考慮再三還是放到軟殼篇再講。

超輕衝鋒衣

超輕衝鋒衣採用超薄防水面料,重量一般在300克以下,極為輕便,打包性優秀,面料相對柔軟,舒適性更好,但耐磨性較差。防水透氣指數普遍不如專業衝鋒衣,一般無法防住暴雨,價格更加低廉。適用於中短程徒步及其他無衣物刮擦風險的戶外活動。

Montane Mnimus Smock

因為GTX和EVENT面料的三層結構,比較難製作的非常輕薄,因此在重量低於300克的超輕領域就成了各大廠家面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百家齊放之地。其中相對而言最優秀的面料應該算是第三方廠商Pertex的Shield+,在老款Shield的基礎上升級而成,防水透氣性均達到20K,這對超輕衝鋒來說是相當高的指數了,並且擁有其他面料很難媲美的優勢,極致輕薄。


Montane,Millet,Rab等西歐廠商近水樓臺先得利,和Pertex一般都有深度合作,茅臺這款Minimus就是把Shield+性能完全發揮的款式,13年春夏Backpacker大獎款,整件衣服全重只有160克,打包性極佳,你不用把它放在包裡,直接揉成小球塞在褲子口袋裡就行了,Smock款式的胸前大口袋使能量食品、卡片相機等戶外小件非常容易存取。Shield+優秀的性能保證身體在炎熱天氣下仍然保持乾爽,夏季戶外活動的首選。



Marmot Micro G

超輕衝鋒是老鼠家除了羽絨以外的另一項絕活,老鼠家有兩種超輕防水面料,低端的Precip就不說了,還不如哥倫比亞的Omni-Tech,高端的Membrain則非常出彩。不同於別家的PU塗層防水,這是一種聚氨酯薄膜面料,原理有些類似ePTFE膜,所以防水透氣性都非常出彩,也可以達到雙20K的指數。

老鼠原來的Super Mica使用的是Membrain Strata超輕版防水面料,肩部腰部防磨塗層、袖口魔術貼等各個細節都非常貼心,曾經是超輕衝鋒中的佼佼者。13年老鼠繼續發力,發布了升級款Micro G超輕衝鋒。這款衣服採用的是老鼠最新研製成功的MembrainFusionDri面料,通過借鑑自家的另一個秘密武器,Driclime風衣面料技術(所謂老鼠神衣就是採用這款面料),Membrain內層增加了排汗纖維層,透氣性更好,而且防風性大大加強,可以勝任原來需要輕量衝鋒才能勝任的惡劣環境,冬季戶外穿著也可以輕鬆Hold住場面,是目前超輕衝鋒領域最全能的產品,全重280克,雖然重量比Super Mica增加的40餘克,但還是非常划得來的升級。



OK,「必要的邪惡」就介紹到這裡,最後提醒大家,衝鋒衣在90%的戶外活動中充當的是「壓包衣」的角色。

記住這點,你就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至於什麼樣的防護層產品才能在大多數環境下長時間穿著,且聽下回軟殼篇分解。


大玩家的軟殼篇

之前我們介紹過,傳統硬殼有三大功能,防水,防風,耐磨,而缺點則是堅硬無彈性。

作為防護層另一大派系的軟殼,Softshell,相對出現較晚,隨著戶外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受夠了穿硬殼的苦逼感覺,並且逐漸發現在大多數線路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們其實並不需要太強悍的防護性,舒適性才是真正的王道。

於是,軟殼應運而生,以彌補硬殼先天不足的救世主姿態出現。先讓我們看看它和硬殼有哪些區別。

首先,一個「軟」字就說明了它的最大優勢,面料柔軟有彈性,方便活動,讓穿著者的體感大為改善;

其次,決定舒適性的另一大要素是透氣性,多年來硬殼一直因為透氣性較弱而被戶外玩家們所詬病,軟殼則不同,在軟殼面料設計之初透氣性就被優先考慮,自然在這方面佔壓倒性優勢。

第三,軟殼除了基本防護屬性以外,還擁有一個硬殼不具備的功能,保暖性。因為軟殼面料往往可以編織的較厚,而且有部分面料能與抓絨無縫銜接,所以先天適用於製作保暖服裝,市面上也有許多此類優秀的產品。

有優勢自然有劣勢,否則硬殼也不用再生產了,軟殼為取得上述諸多優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防護性的下降。

如果時間倒退幾年,最明顯的差距是防水性,當初,因為防水membrane技術上難以與彈力面料結合,絕大多數軟殼都只能做到防潑水(即表層DWR處理,利用荷葉效應,只能防小雨,經過若干次洗滌後就會失效),對於戶外活動來說難堪大用。

但近年來隨著面料科技的突飛猛進,情況已大為改觀;另外,柔軟和耐磨向來是一對物理上的矛盾,為換取柔軟度,犧牲一定程度的耐磨性也在所難免。

以上就是軟殼的特性,也是軟殼產品線的設計思路,光從定義上看,似乎軟殼這玩意也不複雜,但是你可千萬別這麼想,這可是讓大玩家都頭大的東西。

首先,硬殼的主流面料就只有結構非常類似的GTX和EVENT兩種,主要指標也只有兩個,防水指數和透氣指數,數據透明度很高,一件衣服的性能一目了然,而耐磨性則只要看衣服是輕型還是重型就可以了(面料類似,當然是越厚就越耐磨咯~)。

但是軟殼不同,作為相對年輕的新興裝備,軟殼的面料五花八門,可以輕易數出幾十種,功能特性也各不相同,最麻煩的是,你幾乎很難看到明確的量化指數,很多時候都得憑經驗判斷,比如耐磨性,GAMMA LT雖然相對輕薄,卻非常耐操,而GAMMA MX更加厚實,卻一刮就鉤絲。

再者,從功能上說,硬殼作為壓包雨衣和耐磨防護,目的性明確,選擇適合自己行程的型號非常容易。而軟殼的功能就要豐富的多,有的側重保暖,有的偏重高透氣,有的又主打防水,想做好這道選擇題,非得有深厚的裝備功底不可。


面料解讀


不得不說,介紹軟殼面料是比硬殼篇苦惱得多的事情,如果要徹底分析,估計會比我的畢業論文還長,幸運的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部分軟殼面料市場已經被三大巨頭瓜分,基本上只要搞懂了這三家的面料,就相當於搞懂了70%的軟殼,而能夠做到這點,你就能算是軟殼達人了~請記住他們如雷貫耳的名字,GORE,Polartec,Schoeller。

其實前面兩家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早已熟悉,GORE公司是GTX面料的創造者,硬殼界霸主,在軟殼界他家的面料同樣赫赫有名,叫做Windstopper。

Windstopper的設計思路和GTX一脈相承,以一層防風薄膜為基礎,輔以裡外兩層彈性保護層,面料的特點也正如它的名字所描述,防風性能優秀,幾乎全系列都能做到100%防風。

但是,Windstopper在軟殼界無法向GTX在硬殼界一樣呼風喚雨。因為membrane薄膜的傳統基因給他帶來一個很大的軟肋,透氣性和彈性較弱。

這兩者都是直接關係到舒適性的關鍵指標,這令WS面料在和別家的對壘中失分不少,近幾年在軟殼市場也不斷被另外兩家對手攻城掠地,市場份額一路走低,大玩家自己也一度放棄了WS面料的服裝。

但是,好在GORE公司知恥後勇,近兩年相繼推出X-FAST和ACTIVE兩種新型WS面料,備受業界好評。

至於隸屬於MaldenMills公司的Polartec,大家也很熟悉,抓絨界說一不二的壟斷者,領域橫跨抓絨,內衣,棉服,軟殼,面料界的巨型航母。

他家的軟殼面料叫做Power Shield。有一點很有趣,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產品基因,而PS面料,則遺傳了Polartec的抓絨基因,無論何種PS面料,我們都會發現其內層有一點毛茸茸的感覺,只是有些款式明顯,有些款式較難察覺。

實際上,PS面料就是以類似抓絨的織法,將纖維以極高密度編織,最後達到防風耐磨效果的一種面料。因為有抓絨基因,可想而知,透氣性非常出色。

其中還可細分成標準版PS面料、透氣性最佳但防護較弱的PS O2面料、以及防護性最強,高度耐磨防風的PS Pro面料。

雖說PS面料憑藉其全面的性能成為了現在最主流的軟殼面料,但如果Polartec家只有這一張牌,那它頂多也就是三足鼎立的其中一足。而如今真正讓其他兩家如坐針氈的,是Polartec在11年研製成功的一種革命性面料,Neoshell。

記得12年Neoshell剛剛投放市場時,全球只有屈指可數的7款夾克2款褲子,而13年,採用Neoshell的型號就如雨後春筍般瘋狂湧現,幾乎霸佔了所有品牌軟殼產品的頂點位置。

原因就是,Neoshell是一種100%防水,並且透氣性超越所有防水面料的軟殼面料。一直以來,防水就是軟殼和硬殼的分水嶺,而Neoshell直接跨越了這個分水嶺,並且還帶著透氣性冠軍的皇冠,這直接就否定了硬殼存在的意義(當然,能夠防水的軟殼面料很早就有,如MHW家的Synchro,但都因為糟糕的體感和透氣性而缺乏影響力)

如果非要說它的缺點,也就是兩點:機洗後防水性會下降(大不了手洗);彈性較弱(再弱也比硬殼強)。因此,Neoshell雖然被歸類為軟殼面料,卻是以硬殼取代者的Game Changer身份登場的,在這種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GTX和EVENT的百年戰爭,很可能因Neoshell的亂入而雙雙落敗!

最後來看看Schoeller,這是一家之前未提及的公司,座落於偏僻的瑞士,仿佛與世無爭,但是卻在GORE和Polartec兩家巨頭的攻略下屹立不倒,自然也有它的蓋世絕活。

Schoeller家的產品最獨特,很難統一為某種風格,仿佛天馬行空,有透氣性極佳的Dryskin,防護性一流的WB400,超級耐磨的WB formula,還有同樣防水的C-Change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硬要歸納出某種血統,那只能找到一個,他家的面料普遍擁有優異的彈性。也就是說,S家的面料能給穿著者極佳的體感。

事實上,目前在戶外領域S家的份額最少,但是在休閒跨界服裝和高機能通勤服裝中,S家的面料,尤其是Dryskin面料,已經佔有壟斷地位,遠遠把其他兩家對手拋在身後,因為在這些領域,舒適性是遠遠比防護性重要的指標。

在這裡要特別提一下C-Change,前面說過,防水軟殼面料在Neoshell出現之前一直缺乏實用性,但C-Change面料是個例外,這種面料的誕生時間遠早於Neoshell,它不但防水,而且彈性比Neoshell更好,更有一個很獨特的特性,能夠隨著溫度的變化調節透氣性:當溫度升高時,內層防水薄膜上的小孔會自動擴張增加透氣,溫度降低時小孔收縮減少體溫流失。

但是這種面料在戶外界卻一直極少被採用,倒是被一些奢侈運動服裝和時尚跨界品牌所青睞,雙板界神衣,1500美元的Spyder幻象,就是由C-Change製成。其相關數據和測試也極少,大玩家只能暫時不予置評。如有對其有實測經驗的朋友,還請多多分享。


除了以上三大系列之外,市面上還有不少各具特色的軟殼面料,如鳥的Fortius,Rab的Matrix ,MHW的AirShield Active,TNF的APEX等等,限於篇幅不一一詳述。


現在進入裝備推薦時間,在寫這一塊之前糾結了好久,因為優秀的款式太多,而類型又太五花八門,很難按照某種邏輯分門別類。考慮再三,也只能用大玩家的自家分法來概括一下,也並不精確,只是起到一個方便理解的作用。


敏捷型軟殼:

所謂的敏捷型,大玩家給的定義是輕量,靈活,透氣,適用溫度較廣泛,主要應對高運動量中等戶外環境。


Mammut Ultimate Light

這款輕薄簡潔的大象最新軟殼僅僅重300克,沒有帽子,沒有魔術貼,連胸前的口袋都只是薄薄的一層熱壓膠網,但它出色的表現徵服了Backpacker 2013年大獎裝備評測師,卓越的透氣性讓它玩輕鬆轉各種溫度,甚至在評測師在翻越溫度40度的火山口時,打開腋下拉鏈竟然也HOLD住了場面。防護性方面同樣不掉鏈子,十多分鐘的雷陣雨或者海拔5000米的強風都無法將它穿透,這優異的性能來源於GORE公司的反擊力作,Windstopper Active面料。它與GTX Active一脈相承,把3L結構中的內襯層和防風膜合為一體,達成一種更加輕便透氣的2.5L結構,其輕量化、舒適性和防護性的綜合評分在輕薄款軟殼中幾乎無出其右。簡潔修身的款式讓它可以非常靈活地搭配穿著,無論是在下雨時穿在衝鋒衣內當中層,還是大熱天在速幹T恤外面做外層,都非常適宜。




Arcteryx Gamma LT Hoody

Gamma系列中的LT Hoody向來是鳥家軟殼線上獨具特色的一款,即便在鳥和Polartec分道揚鑣改用自家面料,軟殼口碑有所下降之後,LT仍然保有相當高的評價。

這款衣服採用一種被鳥稱作Burly double weave的面料,由50%尼龍,43%滌綸,7%氨綸組成,彈性和透氣性優良,驚人的高耐磨性是它的得分點。無論是穿越灌木叢,還是在攀巖時和花崗巖做親密接觸,都不會留下傷痕。Backpacker12年大獎款,測試師感嘆自己仿佛穿了一件凱夫拉縴維做成的外套,大型兜帽足夠容納頭盔,攀巖者的首選軟殼。

缺點呢也不是沒有,就是略遜一籌的防風雨性,而且對於這個級別來說,LT Hoody的重量也不夠討喜,大玩家期望鳥骨頭能在下一季的設計中加入與Fortius 1.0的Hybrid來打造更完美的款式。




Westcomb Shift LT Jacket

如果說Outside和Backpacker的雙料大獎是衣服完美品質的保證,那麼再加上APEX的三料大獎就只能讓大玩家尊稱一聲「神衣。」

前面有介紹過Neoshell面料,而Neo系軟殼知名的也有很多,國內被大肆追捧的大象騷衣Gipfelgrat,性價比之王老鼠Zion,TNF輕量化的Jammu,Rab的技術型雪服Stretch Neo,等等,但是把Neoshell面料玩得出神入化的,非Westcomb莫屬。原先市面上的Neoshell服裝都有一定厚度,多為秋冬款。作為技術控的Westcomb卻成功將Neoshell做成超輕面料,Shift LT全重340克,幾乎相當於一件超輕衝鋒衣,輕薄便攜,柔軟性也略高於原先的Neo系軟殼,再加上面料本身的超高防水透氣性…大玩家向來堅持對付不同環境應該用不同的針對性裝備,但是這個理論現在似乎被Westcomb抽了個嘴巴。評測師是這麼說的:從夏季徒步到冬季滑雪,任何季節的任何運動,它都能幹得比那些重三倍的外套更出色。鑑於Shift LT出色的表現,讓人不由得想問一個赤果果的問題:「衝鋒衣,我還要你幹嘛?」

唯一的弱項:只有一個中型胸袋。如果不介意重個100多克,擁有兩個大型胸袋的SwitchLT會更加適合高海拔的重裝活動。女款同款叫做Fuse LT,對於優秀款式較少的女性裝備來說,更顯得難能可貴。





MHW Effusion Power 1/2 zip

MHW多年來一直在軟殼方面特立獨行,不願意給三大面料廠商做拎包小弟,自己倒騰出了一堆軟殼面料Conduit,Synchro,Airshield Core等等,不過性能都令人比較無語……去年,似乎連MHW家也開了竅。

新款的Effusion Pullover使用了軟殼界相當罕見套頭款型,似乎在宣告:穿上我你就用不著換衣服了。而事實上,某種程度上它確實有這個資本。Effusion由兩種面料拼接,肩膀和軀幹部位使用Airshield Active,側面使用高透氣尼龍,整件衣服輕便柔軟,彈性出眾,就像一件T恤一樣簡單方便。

原先的Airshield是一種防風雨性優秀但透氣性低下的面料,一直無所作為,去年MHW推出了新型的Airshield Active升級面料,在透氣性上獲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叫Active的似乎都很牛?)雖說在戶外界目前尚未走紅,但是在慢跑圈子裡,Effusion已經被人爭相傳頌,成為風雨天氣裡跑步的上佳之選,因此大玩家覺得這也是款潛力股.如果你參加的是一兩天的短途戶外活動,或者想去近郊的山裡來一次越野跑,就把那些正兒八經的戶外夾克都扔在家裡吧,一件Effusion Pullover足以替你獨當一面。




防護型軟殼

這類軟殼,我把他們定義為以防護為第一要素,耐磨,防風雨,全面均衡,上得了高海拔,扛得住暴風雪。

Mammut Gipfelgrat Light

前面有提到過大象騷衣Gipfelgrat,很騷很高端,但是大玩家卻不太喜歡,因為這貨太硬太重裝,不像件軟殼,當年入手把玩了一下就轉手了。

今年貌似Mammut也看到了這一點,推出了新款Gipfelgrat Light軟殼,版型幾乎一樣,只是把面料由Neoshell換成了WB400。不得不說,這個思路很贊。WB400是Schoeller家的高防護面料,100%防風,並且防水性不俗,幾乎能在長時間中雨環境不掉鏈,彈性在所有高防護面料中首屈一指,是一種舒適性和防護性平衡得很好的面料。

Gipfelgrat 系列作為高海拔雪山裝備,Neoshell的100%防水性幾乎無用武之地,而WB400的特性則充分發揮出來,對付雪地防水性夠用,重量更輕,舒適度一流,對於登山家來是確實是新的福音。



Oakley Biozone Jacket

如果要問大玩家今年軟殼市場最欣賞哪款新品,那答案既不是大象的兩件light也不是眾多的Neoshell新款,而是來自於運動眼鏡界霸主Oakley的跨次元襲擊:Biozone。原先O家的眼鏡產品太過耀眼,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他家已經在雪服界浸淫多年。

這款全球限量500件的Biozone由Oakley設計團隊和多位頂尖戶外運動員的合作設計,把body mapping發揮到極致,非常精細地分割出三大區域,一般區域以彪悍的Power Shield Pro為主,在排汗區域拼接Wind pro抓絨,重點部位再輔以Windbloc防風膜強化,設計思路清晰,精密如儀器,真是一款用心之作。

這款衣服的設計總監說過一句很霸氣的話:「我們的設計只為了滿足最頂尖運動員的需求,我們正致力於解決那些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發現的問題。」這讓大玩家感觸頗深,時代不同了,在這個Stio、Klymit等後起之秀不斷殺入市場,Adidas,Oakley等老牌巨頭大肆跨界,連Levi『s都開始做騎行服的時代,「硬殼鳥軟殼象便宜貨買老鼠」的老思路早已經不起推敲,你永遠都無法料到明天的裝備市場會發生怎樣的革命。



The North Face Alpine Project WS Jacket

這也是一件見證GORE公司東山再起的戰衣,Outside&Backpacker雙料大獎款。亮點在於輕量+防護的綜合評分。和半硬殼的Neoshell相比,它更柔軟舒適,和彈性一流的WB400相比,它的防護性小勝半籌,而且更加輕薄。全重不足500克,寬泛的溫度適應,如果不是防護性加分高,幾乎可以塞進第一類的敏捷型軟殼裡。這些優異的性能來源於GORE公司新推出的Windstopper X-Fast面料,仍然是3L結構,但是比老面料更輕更透氣。原先人們總關注WS這種防風膜軟殼面料的透氣性缺點,而GTX血統的高防護性一直被人忽略,X-Fast的誕生,證明了防風膜軟殼面料還是大有可為的。

小小的遺憾:從13年的眼光來看,版型略顯傳統,如果在Side Panel部位來一點Hybrid設計,比如配上WS Active或者Dryskin,會是怎樣的效果呢?想必很有趣~



保暖型軟殼

前面提到過,保暖性是軟殼超越硬殼的一大特性,在這個分類裡,就專門推薦一些性能優秀,並且在保暖性上尤為突出的軟殼。

Patagonia Northwall Jacket

一般認為巴塔的軟殼只是票友級別,但這話不適用於Northwall這款獨具魅力的軟殼界長青樹。提起冬季高海拔登山,許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這件版型修身用料紮實,胸前兩個實用大口袋的經典軟殼。它的成功之處在於目的性明確:高寒氣候惡劣環境下的防護。重裝Power Shield Pro耐磨外層,內植厚厚一層R2級別的Thermal Pro Hi-Loft長絨,頂級的透氣防護面料與頂級的透氣保暖面料正好相得益彰。樸素的版型毫無花巧設計,一切為實用性服務,一如巴塔的品牌氣質。再加上5折給力價,真心想好好登幾座雪山的朋友,選它肯定錯不了。





The North Face Polar Hooded Jacket

12年Outside冬季大獎款&APEX大獎款,與Biozone一樣,也是一款Body Mapping的傑作。這款軟殼的手臂肩膀和帽子部分採用Power ShieldHi-loft保暖軟殼面料,軀幹和後背採用thermal pro抓絨強化透氣,排汗點採用Power Dry加強彈力和排汗,所有設計都圍繞著保暖和透氣這兩個略顯矛盾的特性展開。按照Outside評測師的評價:低溫環境下出奇暖和,一旦運動起來,高超的透氣性在所有保暖軟殼中無人能及。




OutdoorResearch Lodestar Jacket

如果覺得Northwall太重裝,Polar Hooded防護性又不夠強悍,那麼我們還有第三選擇:Lodestar,12年Outside最佳新款&APEX大獎款(12年真是OR的豐收年)。這款衣服的設計思路很好理解,帽兜、肩部、袖外側等高防護部位為Power Shield Pro面料,更需要保暖的軀幹則由Power Shield Hi-Loft構成,原生PS外層+內側植絨,一種更輕量透氣的保暖軟殼面料。打個比方,把一件紮實粗獷的Northwall砍掉頭部肩部肘部抓絨,再把軀幹部位適當削薄,就成了Lodestar。對於沒有太極限需求的朋友們來說,這確實是保暖、防護、輕量三者之間更為精妙的平衡點。(發現沒有,Polartec面料統治了保暖型軟殼,抓絨血統的先天優勢啊)



其他:

性價比之選

StoicWelder Lo Softshell

Hi和Lo是Stoic家的哼哈二將,尤其是Lo,在國內應該算得上比尖刀還要普及的軟殼了,Power Shield面料根正苗紅,Stoic擅長的3D剪裁和雷射焊接讓它加分不少,真正的殺手鐧,不用說還是Stoic的大殺器,折扣。這件全PS面料的帶帽款重裝軟殼曾經在的2折的點位批量出貨!2折是什麼概念?不要1088不要888,只要388!尼瑪一件R1還要400多塊錢有木有?這種價格如果在中國市場發售一定會壟斷勞保用品市場有木有?一定會成為城管戰士的工作服有木有?一定會觸犯反傾銷法有木有?不過話又說回來,Stoic這種品牌如果真在中國誕生,也一定會被各種稅費各種機構扼殺在搖籃中,想到這一點,大玩家又恢復了平和的心態~





收藏玩物

Klattermusen Mithril Kevlar

秘銀,北歐神話中的魔法金屬,輕若無物又堅韌無比,用於打造精靈和矮人們的傳奇護甲。當然,這件攀山鼠的秘銀凱夫拉軟殼裡沒有秘銀,但是真的有凱夫拉~實打實的防彈纖維與軟殼面料混織,這可比GAMMA LT的Kevlar-like彪悍多了,80公裡時速下刮擦硬物,衣服可以保持完好無損,當然,這一點Aether等一些其他品牌的專業騎士服也可以做到,但那得算進硬殼的範疇了,這件攀山鼠可是不折不扣柔軟透氣的軟殼喔。全世界只有攀山鼠瑞典一家工廠的一臺機器在生產這款衣服,國內保有量相當低,再加上時尚別致的造型,也許算不上戶外活動的最優選擇,但肯定是裝備玩家的收藏小毒物。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小編

【交流合作】13988861218請加微信

【麗江戶外旅遊群】152883603結伴.交流.達人在線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麗江驢友交流社區

↓↓↓↓


相關焦點

  • 戶外旅行專業外套:衝鋒衣、軟殼衣、抓絨衣,傻傻分不清楚?
    衝鋒衣、軟殼衣和抓絨衣都有良好的保暖性能,都是廣大驢友喜愛的戶外服裝,深受戶外運動者的青睞。無論在外形、款式、風格上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處!但是,你們知道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需要分場景穿著嗎?軟殼衣( softshell )是一種具有防風保暖的的多功能的單層戶外服裝,比較適合春夏交際和秋冬交際。優勢:軟殼衣是一件多功能的外套,可以在多種戶外活動中穿著。適合在天氣狀況良好時的山區,或是防風防潑水性能重要的戶外活動中穿著。
  • 軟殼衝鋒衣和硬殼衝鋒衣的區別是什麼 軟殼衝鋒衣如何清洗
    軟殼衝鋒衣和硬殼衝鋒衣的區別是什麼 軟殼衝鋒衣如何清洗 2018-12-17 11:18:41 來源:全球紡織網 軟殼衝鋒衣和硬殼衝鋒衣的區別是什麼?
  • 「軟殼」與」硬殼「的區別(什麼是戶外軟殼)
    但是現在由于越來越多的品牌將傳統衝鋒衣劃分到「硬殼」這一類中,使得人們對傳統衝鋒衣的定位變成了狹義的「硬殼」。這是錯誤的!無論是"軟殼"還是「硬殼」都是傳統衝鋒衣的一部分。之所以會出現這兩個新名詞有特定的歷史和技術的原因,當然市場的原因似乎會更大一些。用現代戶外運動的眼光一一從功能性上劃分軟殼與硬殼的定義
  • 軟殼衝鋒衣是什麼面料 軟殼衝鋒衣透氣嗎
    軟殼衝鋒衣是什麼面料 軟殼衝鋒衣透氣嗎 2018-12-17 11:02:27 來源:全球紡織網 軟殼衝鋒衣是什麼面料?軟殼衝鋒衣透氣嗎?
  • 戶外服裝選購指南!內衣\抓絨\羽絨\棉服(一)
    為了讓新入門的戶外愛好者不再有我當年的苦惱,乾脆自己撰文一篇,先分析戶外服裝,從內衣到外衣一網打盡,為後來人指路,力求做到一文在手,選購無憂。所謂戶外服裝,當然關鍵是戶外二字,所謂戶外,其實包羅萬象,登山,攀巖,徒步,騎行,顯然是戶外,衝浪,滑雪,探洞,垂釣當然也是戶外,篇幅所限,今天本文僅限於受眾面最廣的戶外活動:登山和徒步活動的戶外服裝。
  • Softshell戶外著裝中的瑞士軍-刀 極星新品軟殼推薦
    秋冬季戶外活動外穿的茄克,可選的主要有軟殼(soft shell)、硬殼(俗稱衝鋒衣,hard shell)、超輕薄羽絨茄克(俗稱排骨羽絨)、棉服四種。軟殼,和普通毛絨茄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不僅保暖,還具有一定的防水防風能力。
  • 戶外硬核時尚秀,帥氣的衝鋒衣穿著舒適,完美貼合讓人身心愉悅
    而這也正是戶外冒險的最大魅力,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了戶外運動。為了幫助愛冒險的潮男們擁有一次完美的戶外體驗,小編今天也特地準備戶外必備的衝鋒衣挑選法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挑選正確衝鋒衣的同時,又能不經意地耍個帥。
  • 城市戶外族咋選衝鋒衣,沙樂華三合一衝鋒衣選購全分享
    由於經常在市內活動,所以選擇城市戶外型衝鋒衣,而不是旅行戶外衝鋒衣。城市戶外衝鋒衣的好處是輕便透氣防水防風保暖還好看,適合各種城市戶外場合,早晚穿著鍛鍊不礙事,暖和了脫掉捲起,既輕便又容易收納,造型也好看,套裝式兩件套,到冬天的時候,把套絨加上即可。那該買什麼品牌,選購什麼款式,購買需要注意什麼,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 《戶外運動服裝衝鋒衣》國家標準發布 11月起實施
    《戶外運動服裝衝鋒衣》國家標準發布 11月起實施 2016-04-28 11:32:04責任編輯:羅攀   中新網4月28日電 日前,由國家標準委批准發布,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GB/T 32614-2016《戶外運動服裝衝鋒衣
  • 誰說衝鋒衣不可以有版有型 沙樂華三合一衝鋒衣
    天冷加衣,誰都懂,但如何選購一件既能在日常辦公室中穿又不失大體,又能周末戶外運動穿去面對複雜環境的衣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運動服、正裝等糾結過後,選來選去還是最終選擇了沙樂華家的衝鋒衣,因為以前買過他家的戶外鞋,對這個老牌戶外印象還是蠻好的。
  • 神價格 地球科學家 男女 三合一衝鋒衣 東麗面料 Polartec 100抓絨
    地球科學家是一個知名度不高,實力卻非常強的品牌,其母公司嘉麟傑是運動戶外服裝的代工巨頭。嘉麟傑也是Polartec(戶外服裝面料界的巨型航母)、Icebreaker(美利奴羊毛內衣第一品牌)的全面合作夥伴。這款衝鋒的面料特別好。
  • 十大戶外衝鋒衣品牌 戶外運動必備裝備
    衝鋒衣是一種適合在進行戶外運動時穿的衣服,基本上可以說是戶外運動時的必備裝備之一,很多人都喜歡在進行戶外運動時將衝鋒衣當做外衣穿。在國內,一般好的衝鋒衣所採用的面料都是進口的,有著相當好的防水透氣性,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十大戶外衝鋒衣品牌。
  • 3種戶外褲的用途要牢記
    可到冬天就不一樣的,冬季旅遊、登山、慢跑這些運動,都需要穿著相適宜的專業服裝,那麼冬季做以上這些運動,要選擇哪種褲子呢?先跟隨KingCamp來看看戶外運動褲裝的分類吧~一、舒適軟殼褲系列戶外軟殼褲是充分考慮秋冬季運動習慣設計而來的品類,具有較好的氣候適應性和穿著耐久性,適宜秋冬季戶外運動穿著。
  • 衝鋒衣廠家揭秘衝鋒衣一年四季強大的功能
    可以好不誇張地說,衝鋒衣可以讓你穿上一年四季。說到衝鋒衣,還有很多人不理解它。 他們認為只能穿著戶外運動。 如果有人在工作日看到他們穿著它們,那麼從心底就會出現一個「土」字樣。事實上,衝鋒衣比你想像的更強大,更時尚。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衝鋒衣可以讓你穿春,夏,秋,冬。 這是真的嗎?衝鋒衣廠家今天讓你們先了解下衝鋒衣的結構。
  • 衝鋒衣哪款比較好,狼爪經典款抓絨三合一衝鋒衣怎麼樣
    戶外衝鋒衣,狼爪的品牌基本人人皆知,老公有了件軟殼的外套,不論做工還是舒適度都是非常不錯的,因為是秋款所以穿上還是有點冷,這次看到有這款秋冬的三合一抓絨,毫不猶疑的選擇了,有這次體驗機會十分開心,因為年後一直出差,所以到現在才提交報告,十分抱歉,衣服到貨很快,雖然是過年期間,但客服很貼心的按照我要的顏色和尺碼發給我了
  • 十一出行,這幾十篇戶外達人精選好文帶你全面了解戶外裝備~
    當然,除了Osprey,格裡高利、多特、花崗石等品牌也有不少值得選購的產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Outside》去年和今年夏季的推薦榜單: 二、帳篷戶外露營,相信不少同學都對此有所嚮往。紮營在靜謐的山谷中,仰望璀璨的星河,呼吸著青草味的空氣,多麼美好。
  • 衝鋒衣和羽絨服哪個保暖?原理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如果是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就要考慮充絨量超過300克的重型羽絨服了,當然要加個硬殼衝鋒衣衝鋒衣由於其功能性原因分軟殼衝鋒衣和硬殼衝鋒衣,但不管是軟殼還是硬殼,本身都不保暖,而是通過防風防雨將惡劣的氣候因素排除在身體之外。
  • 北京消協公布網購戶外功能性服裝比較試驗結果:半數樣品功能性宣傳...
    68780黑色10單、夾服裝銀泰網 泉州市雷凱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Laynos/雷諾斯0066844506Laynos/雷諾斯秋冬新款衝鋒衣女士保暖外套休閒戶外衝鋒衣女士戶外登山服兩件套衝鋒衣男衝鋒衣淘寶網泓少戶外防水20000mm
  • 十大最受好評的戶外衝鋒衣品牌(2016年3月刊)
    8264榜單功能為您提供2016最新戶外類排行榜和用戶點評大全。8264戶外排行榜匯集國內外最專業的戶外圈從業者和用戶,為您提供最專業最寫實的點評信息,玩戶外就上8264戶外資料網!就是價格太高了,有些難以承受,很想再買下一家始祖鳥的衝鋒衣。非常推薦此品牌。NO.2 Mountain Hardwear(山浩)8.7分詳情>>最新點評(來自@nickyzhe):品牌是一個絕對響噹噹的品牌,在國外很多戶外的攝影裡面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 2016年口碑最好的ARC TERYX(始祖鳥)戶外服裝推薦排行榜
    作為戶外行業從業最久、人氣最高的專業門戶網站,8264為您提供由用戶提供、小編精選的最專業戶外類點評排行榜系統,幫助您詳細了解戶外行業,找到您所需要的內容。9.6分詳情>>最新點評(來自@納蘭小7):綜合說來這款軟殼算是性價比不錯的一款,可以戶外可以城市中穿著,價格可以接受,穿著舒適度很高,款式也好,裁剪出色,鳥的質量就不用多說了,版型也和我的身材,鳥的這款軟殼是值得推薦的,就是網上價格不一,假貨也有,需要擦亮眼睛去選擇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