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想過,我會因為自己的身體而感到羞恥。」
在成為寶媽之前,朋友以為自己做好了所有準備,面對孕期的辛苦,面對產後的煎熬,甚至面對老公的變心……
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
一個經歷生育的寶媽所要面對的,哪裡只是自己身體的改變,還有千萬雙盯著你的眼睛,評論著你的嘴巴。
前不久,著名歌星「水果姐」在社交網站曬了一張產後自拍,披頭散髮滿身疲憊,肚子依舊高高隆起。
原本只是分享當媽後的生活狀態,沒想到這位「歌后」卻被罵慘了。
他們集體抨擊她的形象,說她放任自己的身材,噁心等辱罵字眼不堪入目,就像在審判一個犯下滔天大罪的犯人。
在這些網友心裡,好像生完孩子的媽媽就應該在家關上門躲在被窩裡,讓人看到了就是噁心。
另外一條評論更讓人憤怒,可悲的是竟然有半數以上的人支持她。
來搞笑的嗎?目前為止我們唯一沒看過的就是受孕過程了,給自己留點隱私和尊嚴吧!
說實話,這樣的表達我直接看呆了。
很多人知道,水果姐自從懷孕後就瘋狂曬照,從照片裡能看出她當媽後激動的心情和對以後生活的期待。
但對某些網友來說,這就是拋棄尊嚴的羞恥舉動。這是一種骨子裡對生育的羞恥感,我姑且叫它「生育羞恥」吧。
對他們來說,與孕育有關的部位幾乎都是女人身體的私處。
他們不允許你曬照,不允許你訴苦,不允許你抱怨,甚至不許提及……
醫療科技條件在進步,但這個世界對待女性生育的偏見並沒有減少。
而正是這種生育羞恥,許多真相被掩蓋,許多真實的痛楚被淡化。很多人因此不知道生孩子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這些事情,別人從未告訴過我?」
將生育羞恥的遮羞布揭開,下面將是殘酷的事實……
01
關於身體外形
一個女人的外形,在經歷生娃之後會發生什麼變化?
很多未婚或者未育的人可能會說,吃的多了,會變胖嘛。甚至有人會覺得那是一種幸福肥。
但是真的只有這樣嗎?
大多數的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會把殘酷的一面掩蓋起來,不外露也不會向別人提起。
生之前你不知道,生之後你不想說。
直到越來越多人鼓起勇氣展示自己當媽後的「隱私部位」之後,我們才知道那是所有媽媽們的共同經歷— —
更加肥胖、大片妊娠紋、下垂的腹部、變寬的臀部、突然變皺的皮膚……
生孩子,身體外形首當其衝。
有人無法接受,但這卻是事實。
我們見識過過很多讓你當辣媽的說教,她們希望你重返年輕,重新回到十八歲,重新活成孩子。
我們只想說,要是真的有機會,誰TM不想?
一邊熱血沸騰,一邊被現實打碎,人不怕被別人討厭,卻怕被自己討厭。
胸部腹部變形,彎腰肚子就像要掉出來,要有多大的堅強意志才能當做沒事發生?
很難,很難,這真的很難。
有一位網友就曾在社交媒體寫下過自己的生活經歷— —
生完孩子之後,我最無法接受的就是胸部、小腹又癟又下垂,因為和生娃之前又白又有彈性的胸、小肚子來說,這種變化難以接受。
我無法接受自己從巨乳變成飛機場,從馬甲線變成海溝,這不僅打擊了我的自信,還讓我每天胡思亂想。
我怕老公會開始嫌棄我。
我怕老公會出軌。
我怕我會沒有生活的信心。
後來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它讓我徹底崩潰了。
就我現在這個樣子,我能接受我自己嗎?如果不能,我有身資格要求老公對我一心一意?
雖然老公一直對我很好,但我還是在每天自責、愧疚。
因為在生娃之前我一直以為,生完之後只是會變胖,減肥會瘦下來的,妊娠紋?乾癟的肚皮和胸?我完全不知道。
我問過媽媽,也問過朋友,但她們撒謊了。
02
關於「私密部位」後遺症
隨便找一個沒生過孩子的女孩,你問她:你知道生孩子會導致「漏尿」嗎?
不敢說全部,絕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
但生孩子可能導致的「私密部位」後遺症,遠遠不止這些。據美國專業醫療資訊網站WebMD公布的數據,生育還可能會導致— —
子宮膀胱感染、會陰疼痛、陰道分泌物、乳房腫脹堵塞、痔瘡、大小便失禁、性愛不適……
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狀。
著名組合SHE的成員陳嘉樺,就曾自曝產後尿失禁:
生產困難造成子宮、膀胱脫垂,引起尿失禁。打噴嚏,原地跳,跑步等動作都會導致尿失禁……整個護墊都溼掉。
這對女性來說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會影響心態和自尊。
敢於把生育後的「私處」症狀公開,陳嘉樺無疑是勇敢的。
因為無數存在生育羞恥,選擇把這些真相掩蓋起來的人,都曾誤以為只有自己這樣。
但真相卻是,大家各自默默承受,卻又從不提起。
因為即便開口求助,往往也只會得到敷衍和不耐煩:「都是這麼過來的,就你受不了?」「生孩子嘛,這點罪都受不了?」
真的是有些人口中說的「那一點罪」嗎?
扎心嗎?更重點的是,有些後遺症只能緩解卻不能得到根除。
有一位網友媽媽在媒體公布的個人經歷,就戳中了所有當媽的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結婚後她和老公很快就決定要寶寶了,但她的理由有些奇怪— —不想再承受痛經折磨。
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沒有了痛經,卻迎來了更大的痛苦。
生娃時是順產,發生恥骨分離3釐米,當時就感覺下身癱瘓了。
生下寶寶後,醫生讓她用綁帶幫助恢復,但是綁帶綁在身上動彈不得加上疼痛,直接好幾天沒合眼。
綁上難受,誰知道解開更痛苦,為了恢復只能忍痛再綁上。
那些天,她用導尿管排尿,用床上的便盆排便,加上乳腺炎發作,一度想要自殺……
看完她的經歷,我感慨萬千,下面也有很多相同經歷的人,但更多的是持懷疑態度的未婚年輕人— —
這是真的嗎?生孩子真的這麼難?不會是瞎編的吧!
私密部位,意味著私密話題,意味著沒人願意主動分享、提起。但不說不代表沒有,不叫苦不代表沒發生。
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生完孩子後悔,甚至產後抑鬱?
就是因為關於這些真相的消息真的太少了,很多女孩子在懷孕之前從未了解過這些,對即將到來的事情絲毫沒有思想預判。
是誰在試圖遮掩這些真實的痛苦?是誰在弱化女性生育要受到的折磨?
痛苦確實存在,我們也不得不接受,但我們希望的是— —
所有人都有知道的權利。
03
關於產後的尷尬與抑鬱
有位媽媽對我說,她也曾經歷生娃後遺症的折磨,但現在最大的困擾卻是當媽後的那些尷尬瞬間。
比如,產後哺乳。
因為很多人對公共場所哺乳不夠包容,即便她裡三層外三層,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也會有人指指點點。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奶孩子,不知羞恥!」
前不久看到一部社會實驗短片,飾演哺乳媽媽的演員,在餐廳被陌生人瘋狂嘲諷— —
出門帶過娃的媽媽們都知道,孩子餓了想吃奶是哄不住的,加上母嬰室很少見,只能在公共場所哺乳。
雖說是公共場所,但媽媽們都會注意自己的舉止和衣著,周圍人絲毫不會受到影響。
但就是有這樣一群人,認為這樣的行為「有傷風化」。
「你可以去廁所裡餵啊」,話語間滿滿的嘲諷和瞧不起,好像寶媽就低人一等似的。
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媽媽內心都會有一種崩潰和無助:
我或許是真的影響到大家了吧?但是懷裡的孩子,她真的餓了啊,我能怎麼辦?我應該怎麼辦?誰能幫幫我?
你有沒有想過,此時這個帶娃的媽媽不僅正在經受陌生人的苛責,回到家後這種崩潰可能還要繼續。
沒錯,你在大街上看到的寶媽,都有可能正在遭受產後抑鬱的折磨。
根據調查數據,產後抑鬱的發病率在10%到15%之間,袁詠儀就曾在節目中自曝患有產後抑鬱— —
在這些媽媽這兒,任何一個細節,一句話都有可能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個稻草。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矯情做作……
我們曾經看到過太多因為產後情緒不被理解發生的悲劇,然而這樣的事情似乎被沒有因為被曝光而減少。
崩潰情緒加上不負責的丈夫,這或許就是許多類似家庭解不開的死結。
然而儘管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依然很多人不明白背後的根源。
歸根結底是因為,生育真的沒有道聽途說中的那麼簡單。問題的嚴重性遠遠沒有被那些人所了解,或許他們根本不屑去理解、接受。
只會說一句「別人都可以,為何你不行!」
那些女性真正的情緒和經歷,被說成表演,被誤解被苛責被忽視。
這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嗎?
04
關於「生育羞恥」
很多姑娘私信我說,原來認為的生娃是懷胎十月,麻醉一打,睡一覺就過去了;即使是順產,也只疼那麼幾個小時。
但現在她們慢慢看到了生育的真實面貌,覺得非常驚訝。
就是因為我們對於這方面的科普真的太少了,自己不去經歷,很難一窺全貌。而且僅憑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全部了解。
「生育羞恥」是一種對真相的排斥,它正在慢慢把生育變得越來越無所謂,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為生育在大家眼中越是無所謂,女性也就越容易受到非議,在婚姻裡的她們也就越容易不被珍惜。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不明真相的男人說出那些「名言」— —
「不就是生孩子嗎?」「別人都行,為何就你矯情?」「生個孩子事兒太多了吧!」
痛苦是真實的,讓它消失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幸福和快樂去抵消它。
經歷過孕育的女性需要一個沒有非議的世界,更需要一個愛她的老公,如果可以,把文章分享給他。
所以姐妹們,生育的苦並不「羞恥」,勇敢說出來吧。
你值得被更好地對待,真的。
圖片來源:@英國那些事兒、@USdollar、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