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TRIZ高級研討會在天津和網絡線上同時舉行,2000餘人次參加了本次會議。會上,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姚威副教授做了《管理有道,創新有法——M-TRIZ理論體系及應用簡介》的報告。
報告的內容包括:TRIZ在非技術領域中的應用、管理問題與技術問題的本質區別、M-TRIZ的基本概念、M-TRIZ的公理體系與工具體系、M-TRIZ的實戰案例及應用效果等。
當前TRIZ理論的應用已不僅僅局限於工程以及產品設計等技術領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嘗試將TRIZ理論應用於包括商業模式的構建、企業管理、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等等非技術領域。但目前在非技術領域的應用,大多還停留在將原本適用於技術領域的TRIZ工具直接套用在非技術領域中,尚未形成獨立完善的理論體系,其成果也普遍缺乏實踐的檢驗。而已有的創新理論又太過抽象,難以直接指導真實情景下具體的創新活動。M-TRIZ理論在以上幾方面作出了突破性貢獻,對於未來應用創新方法解決管理問題提供了重要借鑑。(周元 序一,姚威 等著《管理創新手冊:管理問題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表1列出了技術與管理創新問題的差異及其對管理創新方案評價的影響。就是因為利益(立場)、問題情景及要考量的情感、道德等非技術因素的不同,導致無法對運用管理創新方法產生的方案作出客觀、統一和可重複的評價。
如果想辦法讓管理創新問題具有與技術問題一樣的性質,即能夠近似滿足價值中立、低情景嵌入及完全理性決策三個條件,那麼管理創新能問題就能同樣遵循技術創新的規律,進而可以用技術創新方法來高效率地解決。
鑑於以上技術與管理問題客觀上存在的差異,為更好地運用創新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引入了M-TRIZ理論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利益本體。
所謂利益本體是指:在受到以及可能受到基於創新方案而產生的組織決策和後續行動影響的利益相關者中,對做出最終的理性決策最有影響力的組織或個人,通俗地講,就是能夠對創新方案進行一錘定音的決策者。
要明確的兩個問題,一是「利益主體」的確認是主觀的,不是惟一的——因為我們只強調是對最終決策「最有影響力」而沒有說「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組織或個人,但一旦確認後,在使用管理創新方法的過程中就不能再變更。二是所謂「理性決策」指的是基於穩定的偏好體系和現有知識及信息,在備選行動方案中最終選擇的「最優」或「滿意」決策。
其它M-TRIZ的基本概念還有:管理系統,管理系統組件、管理系統作用對象和超系統,系統功能,局部理想化,管理創新,管理矛盾和管理衝突,管理創新等級,多目標決策矩陣(MCDM)等。
借鑑Valeri Souchkov提出的管理創新的五個等級,見表2所示。現實中絕大部分管理創新問題都是在試圖解決質量改進、開拓新市場、構建全新組合等2~4級的管理創新問題,而管理創新方法恰好適合解決這三個級別的問題。
表2 管理創新的五個等級
在明晰技術和管理問題的本質區別以及M-TRIZ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為了能夠將適用於技術領域的創新方法直接或稍加改動應用於管理創新領域,M-TRIZ理論特別規定了以下三大基本公理。
公理1. 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本質區別在於,對技術問題解決方案創新性的評價是具有客觀性的,而由於多種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無法做到價值中立和完全理性決策以及問題具有高度情境嵌入性等),對管理問題解決方案創新性的評價是具有主觀性的,因此進行管理創新必須首先明確利益本體,以確保對管理創新的評價具有客觀性。
公理2. 在明確了利益本體的前提下,基於利益本體的價值判斷,管理系統都是朝著局部理想化的方向進化的。
公理3. 只有在明確了利益本體的前提下,管理創新行為才是有規律的。
推論1. 只有在明確了利益本體的前提下,大部分技術創新規律才可能適用於管理創新問題。
推論2. 只有在明確了利益本體的前提下,管理問題才可以用創新方法來解決。
推論3. 不是所有管理問題都可以用創新方法來解決的。
在面向技術創新的TRIZ理論體系基礎上,開發了M-TRIZ管理創新方法和工具體系,也是分成四個大的步驟,如圖1所示。問題描述的部分基本是相同的。之後綜合運用問題衝突分析、流分析、資源分析三大問題分析工具,確定問題的突破點。隨後在問題解決環節綜合運用大量的TRIZ工具,比如流優化措施、管理髮明原理、分離原理、管理進化趨勢、最終理想解等等,形成批量的創新方案,最後對方案進行匯總評估,形成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M-TRIZ理論在商業模式創新、社會公益創新和公共管理創新方面有較好的應用。以其抗擊新冠病毒為例,首先確定利益本體為政府,在此基礎上應用M-TRIZ理論,得出了多個創新方案。
2020年1月23日,應用管理創新原理提出25個疫情防控方案;2月4日,嘗試運用流分析方法提出9個疫情防控方案。
在這34個方案中,超過70%(24個)方案的提出早於政府的決策時間,體現了創新方法在疫情防控和危機治理領域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對支撐政府危機決策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
在這24個方案中,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流動(隔離和封城)、易感人群分ABC類,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呼籲中央資助湖北、全力開發疫苗、延遲開學復工以及開展網上辦公等重要建議的提出(本次抗疫中最有效和最有代表性的措施)都均早於政府的最終決策時間。創新方法在服務本次抗疫決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姚威,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工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仲英青年學者,教育部創新方法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榮譽委員,人社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專家,國際創新方法學會創會個人永久會員,中國發明協會發明方法研究分會理事,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技術創新方法專業委員會理事,浙江省發明協會理事,研究領域為創新管理、公益創業、創新思維與方法及創新政策。先後主持或作為執行負責人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或規劃研究四十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SSCI收錄2篇),出版專著6部。曾執筆和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規劃文本的起草。先後為海爾集團、中集集團、美的製冷集團、三一重工、吉利集團、浙江大華、浙江冶金院、浙江水科院、中石油大港油田、久立集團、傑克縫紉等國內知名企業進行系統化創新方法導入、技術創新能力評估及改進,研發體系/流程重構等方面的管理培訓與諮詢。
參考文獻:
[1] 姚威,胡順順,儲昭衛,韓旭 著. 管理創新手冊:管理問題的系統化解決方案[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8
[2] 防治病毒哪家強,創新方法來幫忙!—— 創新方法在冠狀病毒防治中的應用. 創新咖啡廳(微信公眾號),2020.1.23
[3] 新冠病毒莫猖狂,創新方法來救場 —— 流分析在抗擊新冠病毒傳播中的應用. 創新咖啡廳(微信公眾號),2020.2.4
[4] 新冠肺炎不用狂,創新方法抗「疫」忙 —— 應用創新方法抗「疫」情況概述. 創新咖啡廳(微信公眾號),20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