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56億!耐克也扛不住,市值跌掉近2個李寧

2020-12-13 騰訊網

「對這家公司的未來,我從沒像現在這麼樂觀。」

耐克CEO馬克·帕克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很難想像三個月後,耐克會陷入此番困境當中。

2020年耐克單季營收虧損了56億人民幣,而更令人糟心的是,財報當日,耐克股價大跌7.62%,市值直接縮水120億美元,大概縮水了兩個李寧的市值。

行業巨頭的耐克尚且如此,其他品牌的生存情況更是不言而喻了。而耐克的虧損,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或許將改變未來的鞋服零售業的格局。

市值跌掉了近2個李寧

疫情之下,虧損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50億的虧損,還是讓大家措手不及。除了大中華地區外的門店有90%的門店都關閉了八周以上,長時間的關店使得耐克產品的出貨量直接下滑50%。

庫存量的加大,使得現金流一度非常緊張,而疫情之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度也一再下降,使得耐克更是難上加難。

但即使是虧損近50億人民幣的耐克,很可能已經是行業內恢復最快的運動品牌了。

以2019年全球營收前四的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安德瑪為例,除了彪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個百分點外,其他品牌收入均有較大幅度減少。比如阿迪達斯一季度全球營業利潤同比驟降93%至6500萬歐元;淨利潤同比下降了96%,市值更是縮水了1/3,可謂是嚴峻。

此前,阿迪達斯還曾對今年二季度業績給出較為悲觀的預期,預計二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超過40%,經營利潤或為負。

可謂是一片哀鴻遍野,但情勢所逼,誰也不是好過的。

比如耐克上遊代工廠和下遊零售商。

疫情早期關閉工廠、訂單取消使得運動品牌代工廠虧損嚴重,以耐克、阿迪達斯運動鞋的主要代工廠裕元工業集團為例,裕元集團2020年一季度虧損約6000萬-70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0%。

零售商的業績同樣慘澹。裕元工業旗下子公司寶勝國際是中國最大的運動服飾產品零售商之一,該公司2020年1-5月累計經營收益淨額約95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5.4%。

大中華區很好,但不夠

而在一片虧損之下,大中華區營收仍達66.79億元,是耐克唯一增長的閃光點。中華區能實現這樣的增長要歸功於耐克在零售數位化方面的長期鋪墊。

在大中華區,耐克在線上先後布局了Nike.com、獨家鞋款抽籤發售平臺SNKRS、天貓旗艦店、「Nike 耐克」微信小程序、跑步和訓練的應用程式NTC、NRC等等。

而有了這些線上平臺的鋪墊,疫情之下大中華區的線上展開更是如魚得水了。早在4、5月耐克就開始了品牌的促銷活動。相比於線下,電商平臺的貨更多,打折力度也更大。耐克的基礎款、清倉款等服飾疊加優惠100元以下就能買入一件,這樣的情況下不用愁銷量。

在財報中,線上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例為30%。而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耐克可能還會加速線上渠道的鋪墊,尤其是在大中華地區,未來很可能成為耐克線上渠道最重要的開發地區。

基於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市場作為唯一增長,是不是意味著國產品牌將迎來一個更好的機會?

其實結果可能恰恰相反。

根據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4個月裡,天貓上新增了近500個開店以來累計銷售超過1億元的品牌,這其中318個是中國品牌,佔比超七成。

不得不承認,國貨的滲透率的確是在快速提升。但與只用2分59秒成交額就突破了1億元的耐克相比確實相距甚遠,尤其是在耐克低價的攻勢下,國產品牌的優勢可以說是蕩然無存。

同樣是拿200塊錢買一雙運動鞋,你會選擇國產品牌、「莆田製造」還是耐克阿迪?

答案大家顯而易見。而為了應對耐克的低價攻勢,國產品牌也只能低價應對,但事實上,當耐克、阿迪們將價格壓得足夠低時,留給國產品牌的降價空間也非常有限。

低價的連鎖反應

而這次」618大促」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國產品牌像李寧、安踏、特步、361°都拿出了5折以上的折扣力度,而耐克、阿迪也不相上下,如此之下,進一步擠壓是國產品牌的利潤空間。

耐克阿迪的低價清倉吞噬的是李寧、安踏的市場,安踏、李寧的降價,搶佔的就是特步、361°的市場,如此一層層的壓價下,最後受傷的依然是那些國產小品牌,他們將承擔這一輪清倉降價的後果。

因為這些國產品牌原本的優勢就在於中國的下沉市場,比如 361°有75.3%的門店位於中國三線或以下城市。如此下壓,最終帶給國產品牌的不是機會而是毫無生機而言,更可怕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現有的庫存總量極大。根據年報,耐克2019年底庫存超過380億人民幣,阿迪達斯的庫存則是343億人民幣。

而如今國外的市場並不明朗,如果耐克、阿迪將這700多億的大部分投放到中國市場,那麼勢必會引發鞋服行業的連鎖反應,畢竟對於鞋服零售業而言,低利潤的傳導,並非長久之計,而要應對頭部的耐克、阿迪的擠壓,中小品牌很難能有還手的機會。

總而言之,像耐克這種運動「頭部品牌」,牽一髮動的不止是全身,動的是全球市場。

如今耐克已經發聲:即將裁員,雖然一再表示與疫情無關,而主要是產業的調整,但大家都明白:疫情使得耐克這家龐大的行業巨頭不得不做出改變。而它的虧損,也不僅僅是代表它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而是將影響全球市場行業的變化。

過去行業巨頭的落寞,有可能孕育著其他品牌新的機會,但當下,如果耐克扛不住,那麼其他規模的公司想必只會更慘而不是更好,想在特殊時期彎道超車恐怕沒有這個實力。

畢竟全球經濟之下,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及時改變方能找到新的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市值暴增60億,淨利潤增速反超安踏,昔日霸主「中國李寧」正在演繹V...
    2017年安踏的市值達到1137億元,成為國內運動鞋服市值第一,服裝上市公司市值第二的企業——第一名是面料生產商及代工商申洲國際(02313.HK)。雖然近期港股大跌,安踏市值已經縮水近30%,但如今李寧的市值(149億元)仍然不到安踏(834億元)的1/5。
  • 中石化成砸盤黑天鵝 期貨交易或巨虧!市值跌去460億
    總市值超過6300億元的中石化,今天跌幅達到了6.75%,一天跌去460億元,成為A股下跌行情的主要貢獻者。有投資者感慨:「真沒有想到,年初拉開大跌大幕的是濃眉大眼的國企,而歲末大跌續曲,仍然由濃眉大眼的國企擔綱主唱。」
  • 李寧的奧運10年:轉型失敗被迫裁員,如今市值僅安踏六分之一
    當年,耐克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約為17.46億美元,李寧約為83.87億元,阿迪達斯約為14億美元。年報披露,2010年李寧的營業額達到94.79億元,全國8000家店面大街小巷遍地開花,是當之無愧的國產運動品牌老大。然而,盲目的擴張也為李寧留下庫存積壓的隱患。巨量的老款各地搞大甩賣,直接拉低了李寧的品牌定位。
  • 中國第一運動鞋品牌:年入241億 市值1293億 成耐克阿迪最強對手
    文:秉文說到運動品牌,大家最為熟悉的無疑就是阿迪達斯、耐克、安踏、李寧等等。耐克和阿迪達斯作為外國品牌,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就受到無數消費者的青睞,並長期佔據國內運動鞋市場前兩名的地位。當然,很多國產運動品牌近幾年的表現也都非常搶眼,比如轉型成功的李寧,奮力前進的特步等等。雖然李寧和特步在市場中的份額不斷上升,但走在它們前面的安踏,卻更加令人矚目。根據去年的銷售排行,安踏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個國際巨頭之後,排名國內運動鞋市場第三,但在國產運動品牌中,排名第一。
  • 耐克地位竟不保?這家公司踩著李寧上位,現花費360億正面廝殺!
    竟是國產第一品牌國產四大運動品牌分別是李寧、特步、安踏和361°,這四個公司均已上市。安踏的總市值已經超過千億港元,超過其他三個總和的三倍。安踏在全球運動品牌行業中排行第三,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其中,安踏出資約2百億元,也就是差不多60%的股份。如果這次收購成功,安踏的帝國就又要壯大不少。2018年,安踏的業績達到了巔峰,連續五年保持雙位數的增幅。安踏不再是土裡土氣,走到哪都會被嘲諷的品牌了,它已經成為國產品牌的領頭羊。
  • 耐克大裁員支出2.5億美元?扒扒那些年的耐克黑歷史
    7月22日,全球最大運動服務零售品牌耐克發布聲明,集團將加快推進直營零售業務。此舉直接影響便是拿下一些崗位,雖官方未能透露出具體裁員人員,但因此造成的一次性支出高達2-2.5億美元來看,此次裁員規模絕對非同小可。
  • 高瓴鼎暉坐鎮,「鞋王」百麗又收穫一個IPO,市值超550億港元
    投資界(ID:pedaily2012)10月10日消息,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業務板塊「滔搏國際」成功IPO,開盤價8.5港元,開盤市值527億港元, 截至上午10點飆升至565億港元。 兩個月後,百麗國際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其531億港元的總規模超過此前萬達商業345億港幣的私有化規模,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 百麗完成退市後,高瓴資本合計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成為百麗新的控股股東,鼎暉投資持有12.06%。 「外界現在看到的可能是百麗當下的一些問題,但從高瓴的角度看,百麗卻有很多寶藏。」
  • Facebook遭抵制、耐克巨虧50億、微軟永久關閉實體直營店
    【Facebook遭廣告商集體抵制,扎克伯格資產驟減70億美元】2.【中石化成立風險管理公司,要打造「大宗商品投資銀行」】3.【耐克單季巨虧50億,宣布將裁員】4.【騰訊再推視頻社交產品,騰訊新聞極速版升級為有味APP】5.
  • 跌掉37%,創12年最大跌幅!昔日「鞋王」市值蒸發97%的悲傷故事
    不過,今日(9月27日)達芙妮國際股價突然斷崖式下跌,一度跌超47%,創出十二年來最大跌幅。截至收盤,達芙妮國際跌36.84%,每股報0.3港元,市值僅有4.95億港元,較巔峰時期蒸發97%。近幾年,達芙妮、貴人鳥等鞋企業績下滑,淨利潤虧損嚴重,而運動鞋巨頭安踏、李寧、耐克和阿迪達斯2018年大中華市場收入增速分為44%、18%、21%、20%,且該趨勢仍在延續。國盛證券首席分析師鞠興海、分析師楊瑩和劉家薇曾在上月發報告稱,2018年全球運動鞋服市場超過33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為401億美元。
  • 耐克進軍孕婦服裝市場,巨虧7.9億美金放手一搏
    對耐克來說,推出全新的孕婦系列一方面是為了提振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耐克上半年遭遇了業績滑鐵盧,2020財年第四財季虧損7.9億美元(約合56億元人民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深化女性運動市場。從2014年起,耐克就投入了大量資源開拓女性運動市場,並從中獲得不小的收益。
  • 市值創新高!看安踏、李寧們如何出圈?
    近日,李寧(02331.HK)股價連破新高,10月21日最高至42.60港元,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大關。其後李寧股價和市值紛紛回落,截至28日,最新總市值為1022億港元。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年,李寧股價何以屢創新高?
  • 耐克巨虧56億後宣布裁員;瑞幸咖啡今日停牌;微博主動解散112萬個...
    耐克巨虧56億後宣布裁員;瑞幸咖啡今日停牌;微博主動解散112萬個違規微博群;小米回應造車海報...目前,小米已經覆蓋掉了德裡、孟買、巴特那等城市的大多數零售店的標牌。這些地方已經有針對中國品牌的示威遊行和商店威脅的報導。不過截至目前,似乎只有小米採取了措施以隱藏了其在印度各地商店的品牌,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尚未跟進。
  • 李寧30年改革史:從瀕臨破產到市值千億,李寧做對了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天貓超級品牌日活動中,李寧以敦煌為主要IP打造系列新品,最終單日銷售額破億,成為當天首個銷售額破億的服飾品牌。 1984年奧運會,李寧以3金2銀(含團體)1銅的戰績成了當時賽場上斬獲獎牌最多的選手。 賽後他坐吉普車回到老家柳州的時候,沿途全是老百姓夾道歡迎,搶著要摸他的獎牌。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斯凱奇、李寧、Kappa、迪卡儂
    該公司表示,其正在進行的改革將導致「整個公司的工作崗位淨流失」,這將導致稅前一次性員工解僱成本約為 2 億至 2.5 億美元。根據耐克的年財報,截至 2019 年 5 月 31 日,耐克在全球擁有約 7.67 萬名員工。在所有的領導層變動中,耐克任命前全球品類主管 Amy Montagne 擔任男裝業務副總裁。任命前專業業務主管 Whitney Malkiel 為女性業務主管。
  • 4個月2.5萬億沒了!蘋果跌掉1個騰訊 巴菲特神話破滅?
    截至最新,騰訊控股的市值是2.6萬億元,中國銀行總市值1萬億元。這意味著,蘋果公司在4個月時間大致跌掉1個騰訊,2.5個中國銀行。蘋果公司近期麻煩不斷蘋果公司近期可謂麻煩不斷,包括新機銷售不暢、與高通的專利糾紛等。據媒體報導,蘋果新機iPhone XR發售第一周的銷量與預期相比要低10%。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斯凱奇、李寧、Kappa、探路者、迪卡儂
    該公司表示,其正在進行的改革將導致「整個公司的工作崗位淨流失」,這將導致稅前一次性員工解僱成本約為 2 億至 2.5 億美元。根據耐克的年財報,截至 2019 年 5 月 31 日,耐克在全球擁有約 7.67 萬名員工。在所有的領導層變動中,耐克任命前全球品類主管 Amy Montagne 擔任男裝業務副總裁。任命前專業業務主管 Whitney Malkiel 為女性業務主管。
  • 這個中國運動品牌,市值破千億僅次於阿迪、耐克,逆襲成全球第三
    日前,國際知名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了《2019年全球最具價值50大服裝品牌》,其中,運動品品耐克以324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力壓GUCCI、ZARA、PRADA、LV、COACH等奢侈品品牌,位居第一位。
  • 品牌資訊:阿迪、安踏、耐克、李寧、PUMA、Kappa、探路者、迪卡儂...
    (消費日報網) ———— 資訊3———— 進入裁員瘦身模式 巨虧7.9億美元的耐克還能翻身嗎? 疫情給運動品牌耐克(Nike)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 5年市值蒸發380億,中國「鞋王」貴人鳥悲歌哀鳴
    憑藉著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其最高市值飆到了400億,平穩時也有150億,要知道,同時期的李寧、361度等運動品牌的市值,均不到100億,可以說貴人鳥穩壓它們一頭。作為當年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運動品牌,貴人鳥營業額與銷量齊飛也讓林天福賺得盆滿缽滿。早在2015年,林天福就以190億元的身家成為泉州首富,風光一時無兩。
  • 「大眾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 關店近千家
    (原標題:「鞋王」達芙妮巨虧8億,關店近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