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妃貢米遇上御廚傳人 金龍魚傳承中華御膳文化

2020-12-25 網易新聞

貢米,意味著天賜好物,自古就是皇家餐桌上的至尊特供。今時今日,貢米已成為品質生活的質優選擇。因為隨著時代的變更,人們對大米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溫飽作用,更多的是看重品質,而貢米則代表著尊貴禮遇。5月17日,金龍魚旗下的網際網路高端大米品牌——乳玉皇妃,在北京富華齋餑餑鋪舉行了一場「皇妃飯局,等您赴約」的御膳料理品鑑會,掀起一陣舌尖上的宮廷風。本次活動通過開展達人直播、御廚文化分享、御膳品鑑等互動環節,讓消費者更真實、深入地感受金龍魚乳玉皇妃稻香貢米帶來的高端品質及人文歷史,呈現了一場皇家級別的款待。


直擊皇妃飯局現場,感受皇家格調

「舊時皇前御膳米,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時代的變更,御膳的好品質早已不再是王公貴族獨享的權利,現代人也可獲得宮廷同款好食材。秉承匠人匠心,奉獻皇家貢米的乳玉皇妃,借御膳之名,以飯會友,在御廚傳人匠心打造的北京富華齋餑餑鋪舉辦了一場皇妃級別的御膳盛宴。

本次金龍魚乳玉皇妃的「皇妃飯局,等您赴約」活動,從氛圍布置、活動環節再到現場互動,精心打造稀缺的御膳氛圍,體現乳玉皇妃「米中貢品」的皇室風範,帶給參與者別樹一幟的尊貴皇家體驗。活動當天,金龍魚乳玉皇妃特邀請了一位宮廷文化大師——御廚傳人王希富先生現場分享御膳貢米文化,同時也邀請了知名時尚紅人與美食達人現場直播「皇妃飯局」,吸引了許多的美食愛好者前來「探店」,線上更是有千萬人次觀看了本次直播。米香四溢的現場也讓行人紛紛駐足圍觀,豐富的獎品引得市民踴躍參與互動遊戲。


打造真實宮廷味,三大亮點盡顯皇妃風範

御廚傳人王希富現身說法,御膳貢米文化娓娓道來。此次皇妃飯局中,為了深度挖掘御膳貢米文化,特邀王希富先生與嘉賓展開交流。王希富先生出身於御廚世家,對中國傳統飲食深有研究。他在直播中和大家分享道:「貢米有三種,分別為粳米、秈米、糯米。其中,粳米是貢米裡很好的米,御膳房的膳單幾乎每天都有粳米飯。」王老匠人匠心,他希望更多食客能品嘗到宮廷風味,為此堅持、傳承、弘揚宮廷御膳文化。這份初心與乳玉皇妃對高品質的堅持、對中華御膳文化的傳承理念如出一轍,即將優質的產品和御膳文化帶給每位消費者

乳玉皇妃稻香貢米特製米糕,讓嘉賓現場感受貢米的香糯入魂。糕點是宮廷御膳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本次皇妃飯局精選了多款精緻美味的宮廷料理,供嘉賓和消費者品嘗。其中,尤為吸睛的是乳玉皇妃定製的大米料理——皇妃米糕。糕點大師依照傳承下來的宮廷菜譜進行匠心復刻,原材料採用乳玉皇妃稻香貢米來還原,使之更香甜鬆軟,米香濃鬱。

並不是所有的米都能做出香糯入魂的米糕。乳玉皇妃稻香貢米產自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吉林,一年僅種植一季。由於光熱條件優越,氣候適宜及水源優質,種植出來的稻香貢米米粒均勻橢圓、飽滿晶瑩、潔白透明;煮出來的米飯香糯入魂,入口一刻即感到香軟彈滑,妙不可言。消費者紛紛表示:「皇妃米糕」口感綿滑,聞起來有濃鬱的米香,咬下去唇齒留香。

選址獨特,乳玉皇妃打造稀缺御膳氛圍。本次皇妃飯局別出心裁地選址在宮廷風濃厚的北京富華齋餑餑鋪,古典雕花的格窗、鋪著金帷幔帳的龍榻、雅致的彩繪盤碟……處處都充滿古韻與雍容華貴之氣,與乳玉皇妃的品牌個性相得益彰。現場陳列的四款產品(乳玉皇妃稻香貢米、乳玉皇妃弱鹼性糙米、乳玉皇妃五常有機稻花香米、乳玉皇妃五常生態稻花香米),展現了金龍魚高端大米系列,精緻上乘的包裝設計演繹了古典貴族風格的豪華奢麗,與富華齋餑餑鋪完美融合。這不僅詮釋了乳玉皇妃對品質的最高標準,不同的產品類別更滿足了高端消費者多樣化、健康化的需求。其中,乳玉皇妃稻香貢米更是產於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 「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吉林,曾是三代皇后故裡,清朝皇家御用大米專貢產地。千年龍脈孕育米之精華,米農匠心雕琢皇家貢品。


米中貴族——乳玉皇妃,為品質而生

精於心,貴於裡,乳玉皇妃粒粒珠璣間體現的是對品質的追求。作為網際網路高端大米品牌,乳玉皇妃追求身心與味蕾的精緻體驗,不僅是有著御膳文化背書的高顏值輕奢大米,更是注重消費者體驗的高品質大米。乳玉皇妃,米中貴族,予你品質生活。


相關焦點

  • 昔日宮廷宴 今朝民間餚——非遺絕技傳統御膳製作技藝
    四代傳承 御膳走入民間御膳,曾經是專供宮廷皇室享用的菜餚,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飲食文化的極致追求。清朝末期,曾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御廚主管梁忠將自己的宮廷菜製作技藝帶到民間,才使得御膳出現在普通百姓面前。桃李天下 傳承御膳文化傳統御膳原本只限於在宮廷製作,技藝傳播並不廣泛。對李鴻志、李齊飛父子倆來說,他們心裡最惦記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宮廷菜,將這一身的絕活兒傳承下去。
  • 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御膳房其實只是負責皇帝、皇后的飲食,除了慈禧時期增添了為太后提供膳食的壽膳房,通常情況下,皇貴妃、妃、嬪都在所居住的宮殿裡設小型膳房。貴人、常在以下無膳房,只有隨本宮主位妃嬪飲食。歷史上並不是所有朝代的宮廷廚房都叫御膳房,只有清代才有這個稱呼。而且,官方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是光祿寺。第二,御膳房的機構設置。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其實,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只需要探究御廚能否進入後宮,能夠和後宮妃嬪建立直接聯繫,進而影響皇族血統即可!
  •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濟南社火臉譜非遺傳人「授藝」華裔青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 2017-12趙曉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14日電 (趙曉)濟南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人侯志新14日在山東省文化館,為15名紐西蘭華裔青少年面授社火臉譜繪製「機要」。侯志新在現場教授華裔青少年給臉譜上色的技巧。
  • 貢膳廷藥膳——源自御膳房,傳承中醫藥膳經典
    藥膳——是中華民族中醫文化的重要瑰寶,也是古人用來調養身心的進補佳品。中華藥膳歷史悠久、類目眾多、療效甚廣,「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道理是藥膳的精髓所在。清乾隆時期,擔任御膳房尚膳正一職的御廚李孝堂,為貢膳廷的初創人。相傳,公元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鑾出京,開始第二次南巡。二月二十日,到達蘇州時,隨行的眾多大臣由於舟車勞頓、水土不服,相繼出現脾胃不適、頭暈盜汗等病症。
  • 第四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賽正式啟動,創新傳承中華文化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以詞或短語形式呈現的固化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概念和核心詞,並將其以英語等多語言形式進行精準呈現,創新實現東西方跨文化語境下的融會貫通。可以說,「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智慧的高度濃縮,詮釋和凝聚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太監確實住在皇宮,但御廚可不住宮裡。在很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御膳房」和「御廚」,但其實只有清朝才有御膳房,在清代以前宮中並沒有所謂的御膳房,不過倒是有廚子。而當時想要成為一名御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手藝出眾,能做好菜;第二,家世清白,直系親族之中沒有罪行;第三,具備良好的道德與基本的文化修養。所以在當時,不是僅僅手藝好就能成為御廚,而成為御廚之後想要保住御廚之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畢竟是為皇家辦事,不能出絲毫的差錯紕漏。
  • 御廚傳承,正統湘菜,揭秘一家藏在北京國貿CBD的「江南庭院餐廳」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採訪一下酷湘大廚,全方位的了解一下這家御廚傳承的正統湘菜館吧!酷湘主廚付建華師承於主席湘菜御廚王近仁大師,在師傅晚年被收為正傳關門弟子,得以真傳並委以傳承之命,為了履行師命和自己人生的使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了酷湘,為的就是他一直遵循堅守的信條:專注於御廚傳承的正統湘菜
  • 邊疆:衷心感謝金龍魚成就中國美食夢想
    中國烹飪協會與中國糧油知名品牌金龍魚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1號演播廳共同宣布,5月25日至6月2日,中國美食將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與美國首都華盛頓。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此評價到:在金龍魚的助力下,中國美食開始告別好吃不高端的形象,中國美食高端化、精緻化的進程由此開始。
  • 御膳裡混進頭髮,御廚說了六個字,從朱元璋手裡死裡逃生並升職!
    導語:御膳裡發現頭髮,御廚說了六個字,朱元璋免其死罪還給升職我們去飯店用餐的時候,如果發現所吃的食物中出現蟲子、頭髮等物體,一定會很不舒服,要求服務員重新做一份食物。歷史上,朱元璋在用膳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卻被當時的御廚機智化解,而且還升職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提及明太祖朱元璋的建國大業,可以說是充滿了坎坷和心酸。朱元璋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終日都是在饑寒交迫當中度過。雖然說,朱元璋的家庭背景不好,但是,這並沒有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阻礙。
  •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爭做感恩雷鋒傳人—雷鋒小學舉行秋季開學典禮
    為了讓一年級新生能夠崇尚經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本次開學典禮中除了以往的環節外,還增加了「正衣冠」環節,老師們為一年級新生整面容、捋頭髮、理衣服、扣扣子,讓一年級新生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 「清廷御膳」:烹飪飲食文化的一項寶貴遺產
    「清廷御膳」是滿菜和漢菜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精品,也是中華宴席中集大成的佼佼者,它在禮儀、材料上的大費苦心,將清廷御膳的隆重、奢華等具有皇室華貴的特點展現的的淋漓盡致。其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古代烹飪飲食文化的一項寶貴遺產。
  • 金龍魚花生油
    金龍魚透明工廠參觀實景圖金龍魚花生油生產流程探訪金龍魚花生油生產線嚴密過程管控確保遠離黃麴黴毒素兩廣人民喜食花生油,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暗訪廣西廣東的土榨花生油市場發現: 8成樣品摻假,有小作坊2斤花生油兌48斤棕櫚油,且存在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超標嚴重情況。
  • 首屆中華金龍峽穀雨祭龍大典圓滿開幕
    華夏時訊網:4月20日西安鄠邑區金龍峽景區金龍臺舉行祭龍大典,外地來賓、當地遊人、共同感受祭龍節上千名遊客一同感受古老祭龍帶來的民俗文化精髓,祈求幸福安康。 西安金龍峽風景區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忠堂率團隊成員總經理薛盼、副總經理萬亮章、薛曉波進獻祭品,國際美術家聯合會主席薛瑛、國際道教協會會長黃世真、世界佛教形象大使釋寬修、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孫存蝶、陝西金寶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章、以及石井鎮蔡家坡村韓圈利等領導、及鄠邑區工商企業界代表們依次上香祈福,西安金龍峽風景區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忠堂上香祭酒並恭讀祭文並為金龍點睛
  • 哈爾濱啤酒、金龍魚、中華牙膏,你以為是國貨,其實是國外品牌
    1、金龍魚宅在家的日子裡,每一個在家開發廚藝的用戶,沒少煎炒烹炸。日常生活中,為廣大人民所熟知的植物油品牌——金龍魚,是個實實在在的國外品牌金龍魚歸屬於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而益海嘉裡是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共同執掌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大陸投資的一系列農業和糧油加工貿易業的統稱。這家公司旗下,除了金龍魚,還有「胡姬花」、「香滿園」等知名品牌。
  • 沙佩智: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蘇州「國宴」
    「我們從目前查到的檔案得知,蘇州菜從明朝時期就進宮了,這符合蘇州的文化背景,因為蘇州在明清時期是南方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她指著一本叫作《清宮御膳》的書對記者說:「你看這裡面就記載了乾隆皇帝吃蘇宴的場景。如果沒有這些檔案,恐怕很多人不會相信,蘇宴在那個時候就進入了宮廷。」
  • 從《風味人間》看中華上千年的飲食文化傳承
    從《風味人間》看中華上千年的飲食文化傳承豆瓣評分9.3,《風味人間》第二季在今年初夏如期回歸。不同於其他的美食類節目,觀眾最愛它的不僅是鍋灶裡翻滾的美食,更是伴隨炊煙不斷升起的對生活的渴望。那些來自大山深處或風味江湖的人間煙火,即使是隔著屏幕也能帶給我們一種高端、考究的飲食體驗,它喚醒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味蕾,更喚醒了我們回憶裡食物與情感的羈絆。
  • 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
    唯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這是為何呢?其實通過考古證據顯示,中華文化至少有四千年的歷史,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我們常念叨的「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有些名過其實。但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古文明可以說只有中華文化是傳承至今一脈相承的。
  • 中國宮廷菜傳人李鴻志:菜品需要傳承中華飲食文明
    李鴻志的得意門生現場復原的八道具有代表性的御膳名菜。韓宏 攝  中新網瀋陽3月21日電 (韓宏)「中國宮廷菜走向世界,不僅需要色、香、味、形俱佳的品相以及豐富的營養,還要傳承中華飲食文明的精華。」中國宮廷菜傳人李鴻志21日在中國烹飪協會名人堂全國行首場師徒傳承鑑證盛典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