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方程式也稱化學反應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守恆定律及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內容。
1、化學方程式的組成
1.1、反應物: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
1.2、反應條件:發生反應需要的條件,反應條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加熱(寫成Δ):反應溫度在400℃~500℃左右,實驗室使用的工具為:酒精燈。
2、高溫:反應溫度在600℃以上,實驗室使用的工具為:酒精噴燈。
3、點燃:反應物在反應時燃燒起來。
4、催化劑:加速或降低化學反應速率,比較常見的催化劑為二氧化錳(MnO2);如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MnO2)催化下分解。
5、通電:通過電流使物質發生電解,從而發生反應,如水通電分解。
1.3、生成物(也叫反應產物):經過化學反應後所得到的物質。
1.4、生成物的沉澱符號(↓)與氣體符號(↑)
沉澱符號(↓):在溶液中反應中,在生成的沉澱物(不溶於溶液的物質)後面加注沉澱符號(↓)。
氣體符號(↑):反應無氣體,生成物有氣體產生,在氣體生成物的後面加氣體符號(↑)。
2、化學方程式中的三大守恆定律
2.1、元素種類相同
反應物中元素的種類與生成物中的元素種類一致,反應物中沒有的元素,生產物中也沒有。
2.2、原子個數相等
同種原子在反應物中的個數等於在生成物中的個數。
2.3、質量守恆
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總質量等於生產物的總質量,注意要搞清楚: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與反應物剩餘質量的關係。
①完全反應:如12g的碳與32g的氧氣完全反應產生44g二氧化碳。
②反應有剩餘:如15g的碳與32g的氧氣完全反應產生44g二氧化碳。
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第1步寫化學式:反應物化學式寫在左邊,生成物化學式寫在右邊,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畫一條短線「-」;
第2步配平方程:根據反應物中各原子的個數等於生成物各原子的個數,配平化學方程式;
第3步註明反應條件與生成物狀態:在短線「-」的上方標註化學反應條件;生成物中是否要標註沉澱符號(↓)或氣體符號(↑)。
第4步檢查正確後短線「-」變成等號「=」;
檢查內容如下:
①元素種類是否相同:反應物中元素的種類與生成物中的元素種類是否一致。
②同種原子在反應物中的個數是否等於在生成物中的個數
③檢查生成物中是否有氣體或沉澱產生,是否要標註沉澱符號(↓)或氣體符號(↑)。
如高錳酸鉀(KMnO4)加熱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4、化學反應的原理
化學反應的原理:反應物解離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
①化學反應中,原子的個數與種類不變;
②化學反應中分子的種類和個數發生變化;
③反應物中的分子解離成原子;
④解離出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如水通電生成氫氣與氧氣
總結: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子種類和個數發生改變。
5、化學方程式相關計算方法
5.1、根據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解題
5.2、參與反應的反應物的總質量等於生成物的總質量
5.3、參與反應的物質質量之比等於相對分子質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