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吃零食,在家吃,出門帶,甚至導致連飯都不好好吃了。吃太多零食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結構,零食中的添加物也對孩子的健康不利。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零食這個話題,教各位家長打贏「挑零食」這場通關局!
初級關卡:死守5大硬標準
要想零食選得好,牢記標準不能少!
兒童零食和常規零食不同,它結合3-12歲孩子身體發育的特點,有專屬的標準:
1. 少鹽、少糖
強調過10086次的「拒絕重口味」,家長們在給娃挑零食的時候一定不能忘。
還不長記性?來看看高鈉零食的罪行:容易給寶寶造成腎臟負擔,養出喜好重口味的寶寶。
挑選硬標準:
每100g零食中鈉含量低於100mg才適合寶寶,如果鈉含量超過600mg/100g,就屬於高鈉零食,打死不能給娃吃。
接下來,高糖零食的罪行也有必要公示:增加寶寶患齲齒和肥胖的風險,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挑選硬標準:
選購時一定要盯緊配料表中「蔗糖、白砂糖、麥芽糖、濃縮果汁、葡萄糖」等字樣,如果配料表前三位有這些,多半是高糖零食,要少給寶寶吃,或最好不吃。
2. 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脂肪攝入過多,容易致娃肥胖,然而反式脂肪酸同樣要警惕!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易飛鵬。據統計,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過量而死於心血管疾病。
挑選硬標準:
認不出反式脂肪酸不要緊,看這些代名詞: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植脂末、植物奶精、代可可脂、氫化植物油...
零食包裝上有這些字眼,果斷拒絕!
3. 不能有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
這類食品添加劑的罪狀不可原諒:降低寶寶免疫力,過量攝入人工色素還會影響鋅的吸收。
挑選硬標準:
配料表成分越簡單越好,純天然成分越多越好。
如果配料表中排名靠前的是色素、甜味劑等各種添加劑,別猶豫,立刻拉黑!
4. 零食不能崩到小牙
這條標準可能聽起來有點可愛,但絕對忽視不得!
挑選硬標準:
吃的零食形態儘量不要尖銳、突出,口感不能崩牙。
另外堅果類的嗆噎問題也要重視,以免導致卡喉、窒息等嚴重問題。
零食外包裝的設計也要考慮進去,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割傷、劃傷的包裝選擇要慎重!
5. 規避含有寶寶過敏原的零食
誤食可致敏零食,寶寶就要遭大罪了!
尤其是一些堅果類、奶製品類,更要警惕。
如果自家娃有過敏史或明確過敏原,在給娃選擇零食時一定多看一眼,是否有致敏成分!
中級關卡:識破披著羊皮的零食
你以為掌握了以上基礎知識就能放心選了?
還有一些披著羊皮的零食,在趁你不備時,進了娃的小嘴。
▶果脯蜜餞
雖然原材料是水果,但在加工過程中營養元素大部分被破壞,而且為了口感好,額外加糖少不了!
還有傳說中「能治小病的黃桃罐頭」,這類水果罐頭同樣是營養價值低且糖分高!
▶糕點
各種派、餅乾、小蛋糕,裡面添加的糖、脂肪、反式脂肪樣樣少不了,偶爾給娃嘗一點稍微能接受,但絕不能常吃。
然而,問題來了:寶寶要是那麼聽話,就不是寶寶了!控制不住拿零食的小手,咋破?
終極關卡:管住娃拿零食的小手
世衛組織建議:大於1歲的孩子每天3-4餐,根據孩子需求還可以在兩餐之間增加1-2次零食。
這充分說明孩子吃零食無可厚非,但要有度!小朋友抵擋不住零食的誘惑,就得需要家長來正確引導,把控好度:
1. 控制每天吃零食的總量
要讓寶寶有個概念,每天能吃多少零食,比如1包或半包。
養成了習慣,就不會再去想多吃了!
2. 不能影響正餐
寶寶所需的營養來源主要依賴於正餐,零食不能影響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
要和寶寶約定,飯前不可以吃零食!
3. 睡前不能吃
睡前吃零食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影響睡眠質量。
而且晚上吃完零食睡覺,也容易出現蛀牙。
最好臥室裡不要放零食,寶寶躺在床上準備入睡也好眼不見、心不想。
4. 別拿零食當獎勵
用零食鼓勵寶寶或一哭鬧就拿零食哄,一定要杜絕!長此以往,寶寶就知道如何能獲得零食,會成為慣用的「手段」!
另外如果寶寶鬧著要零食,不給不罷休,可以試試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用玩具吸引或是帶寶寶出去玩!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們不能剝奪孩子吃零食的權利。能做的只有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零食,讓他們吃得健康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