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寶|廈門大學「創校」校長林文慶

2021-02-07 關東學刊

五、林文慶與「華僑協會」

對於林文慶身後的評價,必然會涉及他與「華僑協會」的那段歷史。很多人,甚至是個別研究林文慶的學者,在評述林文慶與「華僑協會」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因研究者本人無法釋懷而刻意採取淡化甚至迴避的態度,以替林文慶感到惋惜的心態來看待林文慶和這段歷史。而在筆者看來,這些都不是實事求是研究歷史時該具有的態度。筆者以為,「華僑協會」的這段歷史,對於林文慶個人來說,恰是考驗其成就「止於至善」的人生追求,成為一個完美仁人君子的最好機會,而很明顯的是,林文慶經受住了這個考驗。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林文慶為什麼要出任「華僑協會」會長,或者說,林文慶在主觀上有沒有投敵的主觀動機。日寇侵佔新馬之後,以「大檢證」和「大肅清」抗日分子為藉口,對新馬華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瘋狂屠殺行動。「成千上萬平民被押上卡車或羅裡,有些被載到海邊集體槍殺後,屍體隨海潮消失;有些卻到偏僻地帶集體槍殺或活埋。主導這場人神共憤大屠殺的日軍司令山下奉文當年揚言,他要取半數新加坡人民的命!」[注]「為了救出被捕的華僑及避免華人繼續遭受屠殺」,林文慶以「盡可犧牲我們自己救活後代或犧牲我們一世救活我們後代萬萬世不可自私自利」[注]的自我犧牲精神,最終在筱崎護的威逼利誘下忍辱負重答應出任「華僑協會」的傀儡會長。而「華僑協會」成立後,大檢證、大屠殺很快就結束了。正如後人所言,「當時若沒有林博士等人虛與委蛇地與日人周旋,則不知還會有多少華人死在日人刀下。」[注]也就是說,林文慶之所以答應出任「華僑協會」的會長,其唯一的動機就是出於救人。很顯然,林文慶沒有主動投敵的主觀動機。

其次,我們還需要了解,「華僑協會」成立後都幹了些什麼,也即,林文慶的「投敵」行為客觀上帶來了怎樣的後果。首要的直接結果就是,「華僑協會」成立後日軍很快就停止了對華人的屠殺行動。其後,「華僑協會」的最大任務就是籌集五千萬奉納金,這實際上是日軍對華人的一次公開的無恥敲詐勒索,因而,我們不能將其看成是「華僑協會」,更不是林文慶個人的罪名。在奉納金的轉交儀式上,林文慶「幾欲跳樓,以全其節,無奈由同僚之苦勸,良久方俯首以應。如此委曲求全,為華僑二百萬人(全馬來亞)生命,不得不一忍再忍,而至受無數之吞聲忍氣。」[注]其內心所受之煎熬,顯然大大地超出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程度。「華僑協會」先後接管了社會福利部及養老院和孤兒院的職權。其後期工作主要是參與了兩個計劃:其一是在柔佛開闢新區,興建所謂的「新昭南模範村」,其二是將新加坡的平民疏散到馬來亞的其他各個城市。對於這些,後人是如此評述的:

今日對於林文慶博士及其同僚,不僅是華人社會應該表示感激,就是其他社會人士,也是一樣。他們曾以巨大的膽識,執行了希臘神話式的英雄任務。如果不是有他們的明智引導,那就會引起很多的麻煩與誤解,造成嚴重的後果,並給人民帶來數不清的苦難。[注]

也就是說,從客觀上來看,林文慶和其掛名的「華僑協會」並沒有助紂為虐給新馬華人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日本投降後,鑑於林文慶在日佔時期的義舉,英國政府當局最終豁免了對他的譴責。

再次,林文慶從「華僑協會」會長任上是否獲得了某些個人的利益?為了完成奉納金,當時的新馬華人,「只要具有價值在三千元以上財產的,就要把財產的百分之八,用現金支付。林文慶本人需要付出二千二百元,他沒有現款,就靠了他一些學生慷慨,才籌出款來,代為支付。」[注]林文慶當時「貴」為「華僑協會」的會長,竟然也必須捐出二千二百元!或許,身為會長的林文慶,可以在任內享受奢華的生活吧?「博士在會長任內,事務是讓年輕人去辦,他不過垂拱而治吧!他每天到會內視事,到中午時分通常是買五塊錢的熱食品,和常備的中國酒,藉酒消愁」。[注]看起來,這樣的生活,也算不上是一種享受吧?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林文慶是貪生怕死之輩嗎?事實上,林文慶有過不止一次想要自殺的記錄,但他卻沒有可以任性到為了一己之私而自殺的權利!正如新馬敵後抗日武裝組織136部隊成員李金泉說的那樣:「林文慶個人是對華僑很有貢獻的。同時他有一次因為跟日本人發生意見,想要自殺,在華僑協會裡頭,要從3樓跳下來。後來被人擋住了,並勸他說:『你不能這樣做,因為沒有你,我們就很難做事情。』」[注]作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林文慶早就沒了貪生怕死的理由和藉口,因而,他才敢於面對兇悍的日寇據理力爭:

我們從來就沒有說謊,既然我們答應呈交奉納金,自然就會全力以赴。但目前的財政狀況並非由我們所掌控。如果我們不能支付,則惟死而已。只不過我想指出的一點是,軍方政府如此籌集軍費的方式,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相比的。[注]

如果當初林文慶愛惜自己的羽毛,為保全個人聲名而選擇自殺,那必然會有無數的新馬華人為其陪葬而遭受日寇的殺戮。那麼,從表面上看,林文慶是保住了其一生的名節,但從整個的後果來看,那樣的林文慶卻是極端自私的一個人,那樣的一個林文慶,才是後人應該唾棄的!正所謂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在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情形下,他沒有為親人、更沒有為了自己而向敵人屈服,但他卻在儒家利他主義思想的召喚下,以「盡可犧牲我們自己救活後代」的自我犧牲精神,被迫投降了。很多時候,犧牲,並不見得失去的就一定是肉體的生命!林文慶窮其一生追隨儒家,崇「名」尚「節」,晚年卻被迫違背自己的內心,犧牲一世英名以拯救無數新馬華人的性命。因此,後人完全沒有必要迴避或淡化林文慶與華僑協會的那段歷史,我們應該以理直氣壯的態度直面那段歷史,因為正是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成就了林文慶、使其達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止於至善的巔峰!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至今仍有許多不明歷史真相的人,將日寇強行敲詐勒索「奉納金」的罪行算到了林文慶的頭上。冤有頭債有主,如果不明就裡,將五千萬「奉納金」當成是林文慶的罪行,那才真是親者痛而仇者快的悲劇!的確,林文慶並沒有犧牲他的生命,但他卻犧牲了自己一世的英名——林文慶用他看似「不潔」的晚節,換取了無數新馬華人的新生!

縱觀林文慶的一生,他所作出的貢獻其實遠不止上述這些有案可查、有目共睹的具體事情。林文慶窮其一生致力於研究、宣揚儒家思想,為儒學的發展與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林文慶不僅是儒學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重要人物,他還是溝通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一座重要橋梁。對於新加坡這樣過分崇尚經濟、輕視文化的商業社會來說,其意義或許就更大了:林文慶堪稱是新加坡哲學史、思想史上前無古人的重要思想家。被鬱達夫譽為「真正的儒者」[注]的林文慶以中英文撰寫發表了大量論述儒學的文章、著作,他力圖將儒學建立於科學的基礎之上,使傳統儒學擺脫迷信、走向理性,他甚至於破天荒的想在儒家思想史上為儒學建構起一個「哲學體系」,[注]將儒家文明與基督文明融匯其中,不止發展、傳播了儒學,也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讓後人倍感痛心的是,林文慶迄今卻一直徘徊在儒學史之外,仍未能進入中國哲學史之中。當然了,對於一向淡泊名利、崇尚儒家本義的林文慶來說,他所追求的人生目的或幸福,未必然就是這些流於表面上的形式,因為他更在意的是內心的澄淨,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儒家所追求的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敞開心扉因而能正視現實,幸福就是參透人生因而能視死如歸,幸福就是生活在人間卻猶如置身天國、掙扎在喧囂的塵世卻能聆聽到來自上蒼的天籟之音!」[注]

相關焦點

  • 大學校長林文慶
    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林文慶絕對是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第一任校長不到一個月就被學生轟走了。魯迅曾在廈大教過100多天書,廈大至今懷念他,為他立了雕像。當過廈大16年校長的林文慶反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忽略了。在魯迅筆下,林文慶是一個尊孔的人,在那個年代尊孔就是保守派,想要復古是壞蛋。    林文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曾被遺忘的中國大學校長
    不過,那時的林文慶可能還不會想到,再過十餘年,他就將在鼓浪嶼上度過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一段時期,那就是出任廈門大學校長,把初創的廈門大學建成為中國最出色的大學之一。孫中山支持他出任廈門大學校長1921年,一所完全由民間力量創辦的大學,出現在了廈門。這一年4月6日,廈門大學開校典禮在集美學村舉行。
  • 大學校長林文慶的家族淵源與求學經歷
    鏡明按語:上一篇文章我轉載了嚴春寶博士《大學校長林文慶,一生真偽有誰知?》
  • 【校園人物】廈大校長林文慶:極富爭議的曲折一生
    這位曾被「抹去」的校長,就是林文慶。 10月21日,是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先生的誕辰紀念日。翻閱史料時,我們想起了他任命的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這篇文章,便是從林文慶切入,談談歷史,兼著說說陳嘉庚和廈大。——前言從不會說中文,到一心向孔孟 1869年,林文慶出生在新加坡一個華人家庭。
  • 歷史人物——林文慶(簡介)
    1887年,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英女皇獎學金,入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1892年獲得醫學內科學士和外科碩士學位。以後,香港大學又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林文慶雖受英國教育,但對漢語也有較深的造詣,並熟諳閩、粵方言。他還精通馬來語、泰米爾語、日語等,被譽為「語言天才」,這對他的行醫或開展其他社會活動,都是很有幫助的。
  •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廈門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是陳嘉庚先生創校時亮出的精神話語。1921年4月6日,廈大舉行開校式,演講臺中間就懸掛著陳嘉庚指定的四個大字——「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為廈大私立時期的林文慶校長確立的校訓。「止於至善」是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決不停止自己的努力。
  •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報考廈大的學子,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一個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文慶校長。
  • 究竟廈門大學是怎麼沒落的
    提到廈門大學,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人,他的創辦人,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陳嘉庚老先生。陳嘉庚老先生在家鄉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
  • 廈門鼓浪嶼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教育搖籃」
    林文慶(1869年-1957年)一生有許多標籤,他是藥到病除的一代名醫,曾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和醫生;他是革命家,被孫中山任命為南京臨時政府衛生部長、外交部顧問;他是勇於開拓的實業家,在南洋成功引種巴西橡膠,被譽為「南洋橡膠之父」;他是南洋華人的金融業先驅,1920年就與黃奕住等合資創建「和豐銀行」和「華僑保險公司」;而對鼓浪嶼來說,他是筆山路5號的主人,是16年孜孜以求、帶領初創的廈門大學真正步入正軌的第二任校長
  • 廈門大學往年錄取分數線匯總,填報志願之前先看看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XMU),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那麼要考上廈門大學往年需要多少分呢
  • "南方之強",為國家"放一異彩"廈門大學校訓的故事
    廈大檔案館供圖  4月6日,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迎來了93歲的生日。校慶大會上,校長朱崇實說:「在93年的歲月中,廈門大學始終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一代代廈大人始終牢記陳嘉庚先生的辦學囑託,秉承『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的校訓精神,『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的廈大校訓,是廈大人90多年來的精神指針和行為準則。
  • 魯迅親自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四字錯了倆?誰知別有深意
    與廈門大學的糾紛 儘管廈門大學這四個字確實出自魯迅先生之手,但這 四個字並不是魯迅先生特意為廈門大學題寫的 魯迅先生對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的言行也不敢苟同,他認為林文慶校長以孔教辦學的理念是錯誤的,同時林文慶信奉「金錢萬能」這一觀點,把教職員當做奴僕看待,而魯迅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嚮往自由,魯迅先生曾說: 「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 你所不知道的廈門大學
    2、你不知道的「第一」 廈大是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 第一所把創辦人稱為「校主」並且每年祭拜的大學; 第一所校區間跨海的高校; 第一所所有宿舍都免費安裝空調、熱水器的高校;
  • 北航、北師大、廈門大學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1912年,陳寶泉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沿革而來)校長,他提出了「誠實、勤勉、勇敢、親愛」的校訓。圖片來自網絡03「自強不息」是陳嘉庚先生創校時亮出的精神話語圖片來自網絡「止於至善」為廈大私立時期的林文慶校長確立的校訓。
  • 碧波鼓浪匯香江 南強智薈創發展──廈門大學與香港的校地情緣
    鳳凰花開季,紫荊綻放時,廈大與香港的校地情緣往事隨韶光款款而來。廈門大學校園芙蓉湖畔亮麗一景。那時廈門大學的校長是林文慶先生,他是陳嘉庚先生的好朋友……我自己也是嘉庚先生興學的受益人之一。」該會以「弘揚嘉庚精神,凝聚各界精英,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為理念,意在團結世界上的華人,為中國教育和世界科學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 廈門大學訪東海 姊妹校愈走愈親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廈門大學交流訪問團20日至24日來臺灣進行高等教育交流,23日訪問位於臺中的臺灣私立東海大學,東海大學校長湯銘哲接待。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表示,素聞東海大學在勞作教育與博雅教育的努力與成果,想要來拜訪與學習認識,希望能得到高等教育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