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林文慶

2021-02-23 沈豐隨筆

    

一生真偽有誰知,在「左傾」的歷史書寫裡,最後他變成一個負面角色,被晾在一邊了。

    

民國年間的大學校長大多非常寬容,往往放任甚至保護學生搞學潮。「五四」以來,學生但凡搞學潮,社會公議多認為是對的。政府一旦鎮壓學潮,就更加印證了這種看法:政府就是壞上加壞,獨裁加獨裁,渾蛋加渾蛋。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一個校長不贊成學生搞政治運動,會被視為異類。可是如果他真的想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真正的棟梁,他就要堅持這種理念。

    

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林文慶絕對是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第一任校長不到一個月就被學生轟走了。魯迅曾在廈大教過100多天書,廈大至今懷念他,為他立了雕像。當過廈大16年校長的林文慶反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忽略了。在魯迅筆下,林文慶是一個尊孔的人,在那個年代尊孔就是保守派,想要復古是壞蛋。

    

林文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大學校長林文慶:一生真偽有誰知》的作者嚴春寶在新加坡住過十幾年,跟林文慶算半個老鄉。林文慶的爺爺是從福建下南洋的華僑,他自己在新加坡著名的萊佛士學院念完書後,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在那裡碰到了一群中國留學生。林文慶從小在峇峇娘惹族群長大,懂馬來語、閩南語和英文,但是聽不懂普通話。

所以當他看到同胞大談國內時事而自己完全不懂時,便暗下決心自學普通話,慢慢地把自己教化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南洋有一批人經歷過這種「再華化」運動,林文慶是其中的典型。

    

回到新加坡後,林文慶一度從政,擔任殖民當局的立法議員。他設法將華文學校納入政府體系,以便其獲得政府資助,但此舉卻遭到很多華人誤解,說他出賣華校。他在南洋率先種植橡膠,後來很多靠橡膠發財的人都是受他影響,包括陳嘉庚在內。他還發起了很多社會改革,比如注重公共醫療衛生,號召大家剪辮子等。

林文慶回福建後,參與創辦廈門中山醫院,提出了很多關於城市公共衛生建設的意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位愛國華僑,至於保守、尊孔,實際是南洋華人的秉性使然。他仰慕中華文化,渴望回溯源頭,卻又趕上如火如荼的新文化運動,觀念與現實的碰撞讓他如何自處?

    

出資創建廈門大學的陳嘉庚先生是一位俠骨柔腸的新加坡富商,抗戰時傾其所有支援祖國。林文慶被陳嘉庚聘為廈門大學校長時,學校尚處於草創時期。然而,他卻甘願放棄在南洋華人社會取得的一切成就,從頭開始創業。林文慶的辦學標準非常高,入學考試很嚴格。

有人提出,集美學校也是陳嘉庚創辦的,跟廈大一脈相承,能不能讓集美的畢業生直接升廈大。他斷然拒絕。由於不隨意擴大招生規模,廈大的師生比例一直很高。比如1926年秋季開學時,全校學生330名,老師75名,平均一個老師配4.4個學生。林文慶到處延聘名師,許多從北平南下的名流學者,如魯迅、沈兼士、顧頡剛、林語堂、陳萬裡等,都曾在廈大教過書。

    

看起來林文慶把廈大建設得很不錯,為什麼後來會惹出惡名呢?主要是因為兩次學潮。

1924年5月,因與校方發生爭執,部分學生發起罷課運動,而後指控林文慶僱用苦力流氓500人圍攻鬧事學生,甚至打死了3個人。嚴春寶經過詳密考證後,發現這件事純屬子虛烏有。當時組織打人的是建築部主任陳延廷,林文慶毫不知情。雖說他有用人不當、管理不善之責,但把流血衝突的帳全記在他頭上,則有失公允。

1927年發生了第二次學潮——魯迅即在此時離開廈大。嚴春寶先生分析事件 原委,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第一,林文慶對中國的情況太不熟悉,空有一片熱情和善意,想把中國最好的老師從北平請到廈門,卻不了解這幫名人、學者之間存有的私人恩怨,比如顧頡剛本來就跟魯迅有矛盾;第二,廈大文理科之間本來有種種矛盾,林文慶讓理科老師當教務長,令文科老師不滿;第三,許多外圍因素激化了矛盾,導致鬧得不可開交。

    

魯迅當時為什麼執意要離開廈大呢?嚴春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魯迅捨不得許廣平,這一點從他倆的《兩地書》中可以看出。另外,魯迅在廈門的生活也不太習慣,覺得吃的、住的樣樣都不好。此外,魯迅跟北平來的其他教授,包括跟校方也有點矛盾。有些教授覺得來廈大上當了,起初學校好像很有錢,什麼都給得起,還說要資助他們出版著作,結果全部沒了下文。為什麼呢?沒錢。當時陳嘉庚的生意在走下坡路,真是接濟不上。林文慶屢屢回南洋募款,學校難以為繼。

    

我覺得作為一個從海外回來的教育家,林文慶真的想辦好廈門大學,也真的不想看到學生老是鬧運動。在「左傾」的歷史書寫裡,最後他變成一個負面角色,被晾在一邊了。

    

(主講 梁文道)

歡迎點擊頂部「沈豐隨筆」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曾被遺忘的中國大學校長
    1921年5月,林文慶同時接到了兩份邀請,孫中山請他去做外交部長,陳嘉庚請他去當大學校長,他為什麼選擇了後者?1869年,林文慶出生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新加坡,1879年入讀萊佛士書院,1887 年,林文慶成為新加坡第一位英國「女王獎學金」華人得主,留學英國,在愛丁堡大學獲得外科碩士學位,接著前往劍橋大學擔任病理學講師。1893年,林文慶返回新加坡行醫。
  • 大學校長林文慶的家族淵源與求學經歷
    鏡明按語:上一篇文章我轉載了嚴春寶博士《大學校長林文慶,一生真偽有誰知?》
  • 【校園人物】廈大校長林文慶:極富爭議的曲折一生
    這位曾被「抹去」的校長,就是林文慶。 10月21日,是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先生的誕辰紀念日。翻閱史料時,我們想起了他任命的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這篇文章,便是從林文慶切入,談談歷史,兼著說說陳嘉庚和廈大。——前言從不會說中文,到一心向孔孟 1869年,林文慶出生在新加坡一個華人家庭。
  • 嚴春寶|廈門大學「創校」校長林文慶
    五、林文慶與「華僑協會」對於林文慶身後的評價,必然會涉及他與「華僑協會」的那段歷史。很多人,甚至是個別研究林文慶的學者,在評述林文慶與「華僑協會」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因研究者本人無法釋懷而刻意採取淡化甚至迴避的態度,以替林文慶感到惋惜的心態來看待林文慶和這段歷史。而在筆者看來,這些都不是實事求是研究歷史時該具有的態度。
  • 歷史人物——林文慶(簡介)
    1887年,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英女皇獎學金,入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1892年獲得醫學內科學士和外科碩士學位。以後,香港大學又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林文慶雖受英國教育,但對漢語也有較深的造詣,並熟諳閩、粵方言。他還精通馬來語、泰米爾語、日語等,被譽為「語言天才」,這對他的行醫或開展其他社會活動,都是很有幫助的。
  • 報考廈大,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校長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報考廈大的學子,勿忘校主愛婿李光前功勞,還有一個捐贈鼓浪嶼別墅的林文慶校長。
  • 慎擇校長廣延名師關心教師
    慎擇校長廣延名師關心教師 ---陳嘉庚的師資建設管理思想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 張永汀 房晉 作為一名成功的實業家,陳嘉庚1913年便開始在家鄉創辦集美小學,以後又陸續創辦了女小、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女師、農林、幼師、鄉師、實驗鄉師、僑補校等,1921年還創辦了廈門大學。  在創辦這些學校的過程中,陳嘉庚逐漸意識到良好的師資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在辦學過程中也慢慢形成一個成熟的學校師資建設管理體系。在師資建設管理方面,陳嘉庚先生主張要慎擇校長、廣延名師、關心教師。
  • "南方之強",為國家"放一異彩"廈門大學校訓的故事
    廈大檔案館供圖  4月6日,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迎來了93歲的生日。校慶大會上,校長朱崇實說:「在93年的歲月中,廈門大學始終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一代代廈大人始終牢記陳嘉庚先生的辦學囑託,秉承『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的校訓精神,『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的廈大校訓,是廈大人90多年來的精神指針和行為準則。
  • 魯迅親自題字的「廈門大學」牌匾,為何四字錯了倆?誰知別有深意
    與廈門大學的糾紛 儘管廈門大學這四個字確實出自魯迅先生之手,但這 四個字並不是魯迅先生特意為廈門大學題寫的 魯迅先生對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的言行也不敢苟同,他認為林文慶校長以孔教辦學的理念是錯誤的,同時林文慶信奉「金錢萬能」這一觀點,把教職員當做奴僕看待,而魯迅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嚮往自由,魯迅先生曾說: 「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 廈門大學往年錄取分數線匯總,填報志願之前先看看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XMU),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那麼要考上廈門大學往年需要多少分呢
  •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廈門大學校訓
    「止於至善」為廈大私立時期的林文慶校長確立的校訓。「止於至善」是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決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源於《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在表明廈門大學應該始終如一、永無止息地探尋「事理之極致」,抵達科學真理和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在啟智與道德上達到完美至善,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人格理想,蘊含著生命對於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與踐行。陳嘉庚先生將這些古訓定位校訓,旨在激勵廈大師生積極進取、努力開拓、追求至善至美,以達到創辦大學之目的。
  • 愛丁堡大學年度傑出校友評選進行中 丨為鍾南山學長投票!
    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吳宓:著名詩人、作家、學者。歷任東南大學西洋文學教授、東北大學教授、清華學校研究院主任和外交系教授等職。1922至1935年間兼任《學衡》雜誌總編、《大公報》文學副刊。
  • 究竟廈門大學是怎麼沒落的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廈門大學原先的歷史,就知道我為什麼發出這樣的額嘆息了。 陳嘉庚的教育救國夢-私立廈門大學 1919年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餘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推薦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