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日,閩派文化產業集團受邀,於晉江市愛樂國際酒店舉行閩派文化產業的項目說明會議,會議以《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緊隨黨和政府的領導,針對獨特的閩派文化特性,建立福建人自己的文化品牌和商業模式。此次閩派文化產業項目的路演嘉賓陳靖璇女士,作為閩派文化產業集團的執行董事,她在會上介紹到:閩派文化產業集團成立於2019年,下屬企業有閩投資本、閩派藝術館、福建繡造文化傳播、繡造女子學院、花世黛生物科技、繡造華服、武夷山巖骨匠心茶業、採蘑菇新媒體中心、一個芒果文化等多家不同行業公司進行資源整合重組而成,每個模塊都吸納了在各行業成就不凡的企業,匯聚了70、80、90年代的各領域的人才,是一個有活力,有經歷的團隊。閩派文化產業集團致力於東方潮的定義、美學教育傳播和文化藝術資源的轉化,意將東方美學生活化、時尚化、運用化,展現閩人「海納百川,愛拼才會贏」的閩派精神。
閩派文化產業項目的商業模式的構建,源於逐漸覺醒的文化自信,這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導向,也受到消費市場逐漸年輕化和國內消費市場的穩步增長的影響,於此同時再結合新零售商業模式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二、引領「國潮」時代
2018年被定義成「國潮元年」,源於李寧「悟道」系列登上了2018年紐約時裝走秀開始,「國潮」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火爆,國潮產品其實就是帶有中國特色文化元素,結合潮流款式外形設計的產品,也是文創產品的一種形式。國潮,國潮,「國」和「潮」這兩個字缺一不可。「國」代表了中國特色文化,不論是傳統文化還是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國產品牌等,都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將這些古老的、深入人心的文化用一種創新的、新潮的方式表現出來,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新與舊的碰撞,這正是「國潮」的魅力所在。
三、內需消費經濟,消費市場年輕化
回顧2017-2019年的《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都顯示了中國消費主力軍逐漸從80後向90後轉移,中國消費內需經濟也在逐年提升。從2017年的「升級與煥新」,到2018年的「新精緻與新智慧」,到2019年的「回溯與歸真」,中國消費者在不斷調整著自身的消費結構,消費理念在發生著深層變化,從炫耀和符號消費到追尋自我的消費,從「需要」到「必要」,從功能導向到關注文化和體驗,從崇尚國際品牌到對於中國本土品牌更加信任。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今年疫情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風險挑戰明顯上升,中國的經濟在風雨中保持定力穩健前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潛力,增長、物價、就業和國際收支等宏觀經濟核心指標均符合預期,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四、新零售 新生活
「新零售」一詞,馬雲在響應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實體零售新趨勢,2016年11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標誌著中國消費市場,走在了一個傳統消費與新消費交替融合,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釋放的交匯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者,掌握越來越多的信息,在消費決策中關注的因素愈加多元化,開始從產品、品牌、渠道、價格、售後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探索。面對「精研消費」的崛起,品牌需要從產品層面、品牌構建和品牌傳播三個維度進行發力,在產品創新的角度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在品牌構建階段注重將文化賦能品牌;在品牌傳播層面構建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鏈路營銷。新零售則是當下市場需求催生的新商業模式。
最後,回歸閩派文化產業項目,不同於以往的國潮,閩派文化秉承著「講好中國故事,引領東方新潮」的服務宗旨,立足於八閩大地,旨在於傳播福建非遺,福建風情,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海納百川的廣度。
當今網際網路領域的誕生了11位閩籍億萬富豪,奠定了福建閩商,閩僑,閩派的商業地位。同一種鄉音,同一種鄉愁,當3,700萬八閩兒女都在說同一個故事的時候,這就是商業!這就是閩派魂,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