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為啥還要看父母學歷?這是科學教育還是區別對待

2020-12-27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網上關於「幼兒園招生看父母學歷」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儘管校方表示只是用來登記家長的信息,但依然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風鈴聲:現在不努力,將來孩子上學不僅錢是問題,學歷也是問題。萬一因為你學歷低,孩子被區別對待了怎麼辦。所以想要孩子,就得努力學習,努力掙錢啊。

@藍色的雙肩包:登記當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怕就怕在幼兒園根據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進行分班,之後再區別對待。交同樣的錢最後受的教育不一樣,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心音:確實,父母的學歷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心理成長。了解父母的學歷用來因材施教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用來差別對待那就過分了。

大家對這件事情進行爭議。無非就是因為怕自己的學歷影響了孩子的發展。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交相同的學費自然應該接受相同的教育。但是「幼兒園招生看父母學歷,是科學育兒還是偽科學呢?

在這裡幫媽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了。「棉花糖實驗」是斯坦福心理學家米歇爾博士,自1996年便開始做的實驗。至今,實驗一直在不斷的追蹤不斷的修改,也被很多人應用於教學中。

實驗對象,是幼兒園4-5歲的小朋友。實驗過程是:米歇爾在被實驗的小朋友面前放置一個棉花糖,並告訴小朋友他現在要出去一下。如果在他回來之前沒有吃掉棉花糖,小朋友將會得到2塊棉花糖。

他離開後,有的孩子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堅持了幾分鐘,忍耐不住吃了棉花糖。還有的孩子通過唱歌、講話等轉移注意力,堅持到了最後。真正的實驗結果是在30年後才得出:那些沒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成長的30年中都有很好的表現,比如成績優異、身體素質好等。

「棉花糖實驗」告訴了我們,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18年紐約大學的教授,在《心理科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中的觀點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功,並不取決於延緩滿足的能力,而是取決於孩子背後的家庭」。因此這篇論文將「棉花糖實驗」的結論推翻了。

他們做的實驗是:他們搜集了關於被試兒童的各項信息,包括父母受教育水平,以此將他們分為父母有學位組,以及父母無學位組。研究表明,父母有學位組的孩子延緩滿足的能力更強。這是為什麼呢?

條件好的家庭中,孩子認為就算眼前的棉花糖和獎勵的棉花糖都沒有了,他的爸爸媽媽也會給他買很多的棉花糖。所以,他們願意去相信他們等待結束會有第二塊棉花糖,這就是原生家庭給他的信心。

條件差的家庭,孩子會先解決眼前的事情,不要讓眼前的棉花糖逃走才是最要緊的。至於獎勵的棉花糖,誰知道會不會到來呢?所以他們會先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

條件好和條件差的家庭並不是只是經濟方面的對比,還有父母的身份地位、學識水平等等方面。

實驗的結論是:孩子的成功,並不是僅僅取決於孩子的「延緩滿足」能力。還有父母給予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穩定感,這讓他們更有勇氣去嘗試一些未知的事情,這個實驗被稱為「新棉花糖實驗」。

孩子的成長與父母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幼兒園看父母的學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幼兒園將父母的因素,作為區別對待孩子的理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孩子的發展還和社會、學校以及自身的條件有關。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相關焦點

  • 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被區別對待?和老師搞好關係,這4招比送禮管用
    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本身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壓力,但很多家長本來送孩子上學之後才發現孩子上幼兒園自己並不能輕鬆,反而要擔心很多之前沒有考慮過的問題,其中非常主要的一點就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被老師區別對待。
  • 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被「區別對待」?家長學會這幾招,比送禮還管用
    ,家長擔心的事情就多了,其實最擔心的就是,自家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區別對待」。「區別對待」?我家孩子活動時一直舉手,老師不叫他回答問題,是區別對待嗎?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讓孩子別自責,告訴孩子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
  • 幼兒園招生要看父母工資條?什麼時候上學都要區別對待了
    在河北省石家莊井陘縣有這樣的一個「奇葩」幼兒園,這個幼兒園引起爭議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獨特的招生條件,招生條件有幼兒報名表、孩子和父母的戶口本等信息以及幼兒預防接種證,這些看起來很正常,但還有一樣就是需要父母在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的工資條。
  • 孩子上幼兒園後,總擔心被老師區別對待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9月的腳步已悄然走過了快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這一波入學季裡,家長們除了向往常一樣接送孩子早晚上下學之外,關乎疫情的防護原因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被老師優待,還有一部分新生家長更是擔心孩子會被老師區別對待,尤其是孩子在上幼兒園並沒有想像當中輕鬆入學時,更是加深了老師區別對待的懷疑。
  • 幼兒園老師偷看孩子衣服標籤,是要了解家庭情況,區別對待?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長們這些天都在積極地為孩子們準備各種開學必備品,看著孩子馬上要去幼兒園了,家長們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孩子即將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擔心的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可能會出現各種不適。最近,小彩滿心歡樂地在給女兒準備上幼兒園用的被褥,網上刷到的一則消息讓她的心情瞬間低落。
  • 以為有本碩985老公就夠了,可是小學面試還要看媽媽的學歷證書?
    身邊有家長談起有的不錯的私立小學面試:要求家長帶學歷證書,更苛刻的是:不僅要家長帶照片和身份證件,還要帶「父母學歷證書原件及複印件」。經濟狀況有學費與學區的門檻卡著,這年頭流行看學歷了。「帶家長學歷,是為了方便給家長們分班麼?」「最好還是帶家長的職務任命通知書。」……通過父母的學歷變相區別對待孩子,在現代社會其實不少見。
  • 幼兒園看孩子衣服標籤,這是「潛規則」,還是另有隱情呢?
    ,以此了解家庭的經濟情況,從而有區別對待小寶寶。首先要說的是,幼兒園老師,確實是可能會看寶寶衣服的,但是其真實目的,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通過衣服了解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因為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真的想要了解小朋友家裡的經濟情況,其實還真的也用不著這麼麻煩的,直接問問小朋友住哪裡,父母都說明工作,家裡的條件,一下子就知道了。
  • 無錫某幼兒園登記家長學歷,我填本科還是初中?
    其次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認真吃飯,認真午睡,認真玩耍,和小朋友相處是否融洽,是否被其他孩子欺負不敢回擊甚至不敢告訴老師。捎帶著還擔心她是否願意學習。殊不知這些擔心在老師的世道人心面前都是小巫見大巫。之前聽聞有個別幼兒園讓孩子畫家長的車標,這個雖然做的較為隱晦,但是目的人們心知肚明,無非是想攀附那些有錢的家長。我當時也相信這只是個別現象。但是就在開學第二天,相似的事情發生在了我的身上。
  • 從小上貴族幼兒園,受最好的教育,這些優質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家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句話說得不好聽,但是話糙理不糙,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比你奮鬥一輩子強了,這是事實,不承認也沒辦法。那麼那些從小就上貴族幼兒園,接受最好的教育的優質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一個親戚家的女兒嫁了個富二代,人長得漂亮,生了個女兒自然也是非常可愛,深得爺爺奶奶寵愛。
  •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為什麼還是會區別對待孩子呢
    父母對待孩子為什麼區別對待呢?是因為觀念不同,孩子性格不同,成績不同。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一般不會太會區別對待孩子,但是由於孩子性格不同可能會區別對待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法對待。
  • 寶寶3歲上幼兒園,還是4歲上幼兒園?別看只差一年,區別很大
    ,還是4歲上幼兒園?1)支持3歲上幼兒園的支持孩子3歲上幼兒園的家長,很多都是需要「工作」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解放了父母的「勞動力」,家長們也有時間、有精力去做一些別的事情了。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越早「啟蒙」,孩子以後成績就越好。
  • 孩子應該上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兩者有什麼區別
    我處在一個相對經濟還算發達的小城市,家裡有個兒子在讀二年級,當時兒子上幼兒園時我就有過類似的糾結。但我和孩子媽媽在孩子教育的某些觀點上,還是比較一致的,比如在幼兒園的選擇上:我們一致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玩耍要大於學習的。
  • 孩子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最合適?關鍵還要看這「3種能力」的掌握
    關鍵還要看這「3種能力」的掌握和許多媽媽一樣,何女士也是一個為了是否要早點送孩子上幼兒園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媽媽。何女士的兒子今年已經3歲了,身邊大部分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始讀幼兒園了,但是何女士卻更傾向於讓孩子遲一些再上學。
  • 看不見的「重男輕女」正在蔓延,表面上平等,實際上卻區別對待
    其實,看不見的男人和女人,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沒什麼區別,但父母的心偏向於男孩子。小麗的母親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又生了一個弟弟。雖說母親表面上對麗麗的態度是一樣的,但麗麗能感覺到母親在弟弟出生前後對自己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 小學面試家長學歷算啥,幼兒園面試父母形象,太胖都成父母的錯了...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小學面試家長學歷算啥,幼兒園面試父母形象,太胖都成父母的錯了】,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小學面試家長學歷算啥
  • 孩子入讀幼兒園父母需本科學歷,你還不知道?
    這說明現在的社會女性越來越獨立自主了,沒有哪個女性希望只靠男人過一生,畢竟這世界上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然而獨立自主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是經濟獨立!手上沒有錢,想獨立也獨立不了,可女性又要怎麼實現經濟獨立呢?那必然是要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保證自己離開男人也活得下去。
  • 科學育兒: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是否注意過這些家庭教育?
    樂樂已經上了兩個月的幼兒園,並且與其他孩子和老師保持著很好的關係。 如果老師的幫助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他會很容易生氣,這是樂樂的煩惱。 父母也擔心樂樂在幼兒園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想知道再等六個月再上幼兒園是否更好,這是父母的煩惱。 嬰兒確實需要細心的照顧,但是當孩子去到幼兒園時,他們就具有更多的能力和潛力。
  • 看《三十而已》,聊孩子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有缺陷的人
    如何教孩子正確認識、平等對待、尊重這些有缺陷的人,並適當給予幫助,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課。《三十而已》中,顧佳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許子言的同學楠楠,在學校的美食節上突然倒地抽搐,家長孩子們嚇得紛紛尖叫躲避。事後,家長們得知,原來楠楠因為早產,天生患有癲癇。為了孩子在學校不被歧視,所以楠楠父母跟學校申請不公開這一情況。
  • 「我跟賣菜的家長溝通不了」,幼兒園老師的區別對待,惹寶媽不滿
    今日話題:您會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做父母的都希望能給孩子們一個單純、愉快的童年,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不少人還會以貌取人,甚至以職業取人。而如果這個以職業論高下的人,竟然是寶寶幼兒園的老師,作為父母的您會怎麼辦?您還會把孩子放心地交給這樣的老師去教育嗎?
  • 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孩子,成長的差距挺大,父母別不在意
    雖然幼兒園教育如今已經非常普及,但依舊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上不上幼兒園沒所謂,更多的只是讓家長安心上班。若是家裡有人專職照顧孩子,孩子不缺陪伴不缺教育,那上不上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就是人們對幼兒園教育的誤解,而家長信「幼兒園無用論」,更是只會害了自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