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地幼兒園也都陸續開學了,把「神獸」送走的家長們舒了一口氣,感覺終於能夠安心工作了。
壯壯的媽媽看著新聞上播放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哭鬧一片的新聞,卻在慶幸還好沒讓兒子上幼兒園。
沒必要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去幼兒園「玩」
壯壯今年已經4歲半了,是家裡唯一的孫輩兒,家裡人一向對他疼的緊。
在身邊小夥伴陸續上了幼兒園後,壯壯家人卻還沒打算送孩子去幼兒園。因為壯壯媽和奶奶都在家不用工作,覺得沒必要每年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去幼兒園「玩」。
又在看了多次幼兒園不良事件的報導後,深信孩子只有自己帶著才安全,認為到年齡了直接送孩子上小學就行,反正幼兒園也學不到真東西。
一開始街坊鄰居都勸壯壯家人:
「幼兒園還是要上的。」
但壯壯奶奶每次都說:
「我和媳婦兩個人全天都能看孩子,花那冤枉錢幹嘛?你們送還不是因為要上班顧不過來。」
久而久之,街坊們也就不說了。
如今和壯壯同齡的孩子都上中班了,壯壯仍舊每天和媽媽、奶奶在家玩耍,偶爾會習習字。
這天傍晚,壯壯媽照常要帶壯壯去樓下玩,可壯壯卻不願意下樓玩了。
壯壯媽覺得很奇怪,因為壯壯平時最喜歡這時候下樓玩了,這個點壯壯的小夥伴們都從幼兒園回來了。
問他為什麼,壯壯悶悶地說:
「小朋友們都不愛跟我玩了」。
壯壯媽只當是小孩子間鬧矛盾了,依舊拉著壯壯下了樓。
等把孩子送到兒童遊樂區,壯壯媽就在一旁跟其他家長閒聊,可聊著聊著心裡就不是滋味了。
原來這些家長們都在聊孩子幼兒園開學的事,她根本插不上話。
一個孩子已上大班的媽媽,先是抱怨孩子上幼兒園後家長事也變多,又話鋒一轉誇幼兒園裡老師專業,說:
「跟自己在家帶還是不一樣。」
壯壯媽頓時就覺得她話裡話外在揶揄她,準備帶兒子回家。
結果卻發現兒子一直在旁邊看著其他孩子玩。
原來因為小夥伴們玩的遊戲壯壯不會,聊的幼兒園見聞壯壯也沒有,漸漸地其他孩子就都不願意和壯壯玩了。
回到家壯壯媽雖然生氣,但也終於開始反思自己了。因為她也確實發現,壯壯現在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
雖然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是在玩,但哪怕是在玩上面,壯壯也不一樣。其他孩子在幼兒園玩的東西,壯壯要麼沒玩過,要麼沒他們會玩。
「上幼兒園」和「不上幼兒園」的孩子,成長的差距確實挺大,父母可別不在意。
雖然幼兒園教育如今已經非常普及,但依舊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上不上幼兒園沒所謂,更多的只是讓家長安心上班。
若是家裡有人專職照顧孩子,孩子不缺陪伴不缺教育,那上不上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這就是人們對幼兒園教育的誤解,而家長信「幼兒園無用論」,更是只會害了自己孩子。
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不僅僅是減輕父母的負擔,讓他們能安心從事生產、工作。
更多的是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孩子進入義務教育階段打好基礎。
1. 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
孩子從相對封閉的家庭走向開放的群體生活,大多數都是首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會產生一定的分離焦慮,這是所有孩子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上幼兒園的孩子會逐漸克服分離焦慮,這克服的過程中他會接觸較之以往更多的人,無形中鍛鍊了孩子的抗壓能力和堅強意志。
若是孩子沒上過幼兒園,上小學時才會經歷這一階段,此時就能明顯看出上過幼兒園和沒上過幼兒園的區別了。
2. 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
在幼兒園,幼兒會在老師和保育員的指導下,科學地進行一日活動。
學習、玩耍、進食、上廁所包括午睡,都是在固定時間進行,能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
孩子在園期間也會去學習如何去生活自理,讓獨立能力得到培養。
若孩子不上幼兒園,有些家長在家無法全面顧及或是就隨孩子意願去了,就很難像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有這樣科學、規範的習慣和作息,生活自理能力也會弱些。
3. 幫助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學會與人相處
讓孩子上幼兒園,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社會化。
在幼兒園這一環境裡,孩子們面對的大多是自己的同齡人,在與同齡人的交往過程中,他能逐漸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分享、配合解決矛盾等,從這裡初步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這是家庭環境和社區裡孩子的簡單交往都做不到的。
若是孩子沒上幼兒園,上小學後家長就會發現,孩子適應集體的能力,會遠差於上過幼兒園的孩子。
而小學一個班孩子比幼兒園要多得多,教師主要任務是教孩子知識,是很難照顧到個別孩子的社會化教育上的。
4. 促進孩子身心健康進一步發展
幼兒園教師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較之父母有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幼兒園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和促進孩子的發展。
比如通過不同體育活動促進孩子的大動作發展和精細動作發展;又通過語言活動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
通過遊戲促進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還訓練了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與同伴的協作能力等。
未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沒有經過幼兒園3年的針對性培養,各方面的發展自然也就緩於上過幼兒園的孩子。
很多時候,錯過年齡發展的關鍵期,後面也很難再補上來。
以前都不上幼兒園怎麼沒事?
曾經農村的孩子因為幼兒園教育不普及,大家大多都沒上過幼兒園,所以在上小學後大家都差不多。
後來為了推動幼兒教育,很多農村小學開辦了為期一年的學前班,讓入小學的孩子先進行一年的學前教育,類似於如今的幼小銜接。
曾經大家在同一起跑線,自然看不出差距。
但若是在幼兒園教育普及的今天,孩子還不入幼兒園,在孩子進入小學後,上過幼兒園和沒上過幼兒園的差距就會很明顯了。
所以若是為孩子好,都會建議讓孩子先上幼兒園再上小學。
也有說確實有家長在家也能教好孩子的,不否認有些家長有足夠的條件和能力,但那畢竟也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家長都只是普通人不是嗎?
很多家長以為幼兒園學不到東西,但幼兒園並不是讓孩子學書本知識的,而是讓孩子認識和體驗社會化的這一過程,學的是社會知識。
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若是在這落後了,後期的學習生活相比他人往往就都會落後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