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後,幾乎所有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兒園?
我家大寶3歲的時候,家裡因為這個問題爭吵了好長一段時間。婆婆認為孩子早點上幼兒園能更早獨立,但我認為孩子晚點上幼兒園能更省心一些。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爭吵出結果,後來我提議找個幼兒園讓孩子體驗幾天再決定。
婆婆同意後,我就找了幼兒園讓大寶跟正常上幼兒園一樣體驗了幾天。
雖然大寶早就知道自己要上幼兒園,但是入園的那天還是哭得稀裡譁啦的。我想著第一天很正常,第二天會好一些。等到第三天的時候,老師告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不願意說話,經常自己一個人。
我去接孩子的時候,看到大寶果然自己在角落裡玩。看到我過去之後,立馬撲過來大哭,當下我就決定帶孩子回家。在家待了一年之後再去幼兒園,大寶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明顯降低了,適應的速度也很快,老師也很少因為大寶的生活問題給我打電話。
孩子3歲和4歲上幼兒園之間的差距,其實哈佛大學很早就做過相關的研究。
哈佛大學對全美幼兒園2-5歲將近七百名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孩子在幼時的社交能力,將會影響他們20年後的成就。
其中產生的差距,不止是半年時間,還有以下這3方面。
一、獨立自理能力
孩子3歲時,四肢發育還沒有完全,雖然已經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但大部分孩子還不能穿戴整齊。我家大寶經常會把褲子穿錯腿,或者漏著肚子玩,孩子非常容易生病。
4歲的孩子對衣服整齊有了更深的概念,在吃飯、自己上廁所、穿衣服等方面的接受能力更強,入園後能更好的照顧自己。
二、社交方面
幼兒園存在的霸凌現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社交能力弱的孩子很容易被排擠、孤立。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強,入園後能更迅速地與小朋友建立社交關係;但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會因為排擠等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恐懼社交。
三、分離焦慮
稍微了解科學育兒的家長都知道,3歲的孩子對父母依然處於完全依賴階段,強行與家長分離,會增加分離焦慮。就像我家大寶一樣,原本比較活潑的孩子,入園後反而小心翼翼,對家長的需求更多。
4歲後,孩子的心理相對更獨立,對家長的需求減少,對身心更有好處。
雖然一般規定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是3歲,但絕大多數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決定。
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德國布蘭登堡的創始人提出:3-6歲孩子的教育,是在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方式進行學前教育。
幼兒園其實很考驗孩子的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規則意識、獨立能力、情緒管理、品格教育和自我保護等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獨自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因此孩子的這些方面都要基本一定的基礎。畢竟孩子在幼兒園不僅僅是玩,而是學會如何生活。
這裡是智慧父母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