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三歲時候,就開始著急忙慌地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無論孩子的反應如何,不管孩子是哭是鬧家,長在心中認為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我曾經也這麼想,之所以改變我自己的想法是因為霍思燕對嗯哼的教育。
霍思燕說曾經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大致意思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晚上一年幼兒園」。而這種教育理念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不謀而合,哈佛大學曾經針對700名的幼兒園孩子進行研究,發現兒時的社交能力會影響長大後的成就。早上一年幼兒園,孩子的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社交能力方面,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一、自理能力
三歲左右的孩子如果在家中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很可能到了幼兒園以後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甚至上完廁所自己都不能提褲子。如果還不敢表達的話就,可能出現尿褲子的狀況而,這就可能導致同齡小朋友的嘲笑。如果孩子不能正確疏導這種負面情緒,很可能影響性格的發展。
四歲左右的孩子,首先在手部精細動作上已經比三歲時更完善,四肢發育也更完全,所以自理能力也更強。對於幼兒園的生活適應能力要優於三歲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強,所以孩子會對入園這件事更有信心更,有利於孩子性格的發展。
二、心理適應能力
三歲孩子的心理適應能力還不夠強,這是因為0-3歲的孩子在心理上一直處於對父母的依賴階段。在孩子1歲之前,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直到孩子會爬了、會走了才發現自己可以離開父母。到了三歲突然要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自然會產生焦慮。
而4歲的孩子在心理適應能力上要強於三歲的寶寶,他們經歷過長時間與父母短暫分離的訓練,他們了解父母是永恆存在的,不會消失,所以焦慮會減少。所以我個人認為,孩子4歲上幼兒園會更好一些。
但同樣也會拋給家長一個問題,就是比別的孩子晚上一年學,是不是就意味著輸在起跑線上了。我也這樣想過,所以如果真想要孩子3歲就能上幼兒園,就要提前做好準備。給大家這3條建議。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好習慣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兒園的重要作用是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想要適應幼兒園,提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必不可很少,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穿鞋子這都是基本能力,最好能養成提前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比如在入園前的半個月,把孩子在家中的時間調成幼兒園的狀態,幾點睡午覺、幾點吃飯、幾點出去玩,這樣更有助於孩子適應幼兒園。
2、通過幼兒園預體驗的繪本,進行心理建設
眾所周知,法國是一個孩子入園特別早的國家,而且是規定孩子在3歲必須入學,接受義務教育。那法國孩子是如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呢?其實法國人非常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設,很多幼兒園預體驗的繪本,在法國圖書銷量的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什麼是幼兒園預體驗繪本,就是講述幼兒園的故事,在幼兒園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等等。
孩子上幼兒園對於一個家庭、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大事兒,家長要做好提前準備,讓孩子更順利地融入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