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下的智慧的結晶,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管是做人、生活,還是生財之道,都有一定的意義。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可能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也沒聽過,「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這第三寶是什麼。
農村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還有一個是什麼?
這是流傳在河北地區的一句順口溜,三寶是「醜妻,薄地,破棉襖」。表達了農耕時代窮苦人最簡單的願望:希望能娶個老婆有個熱炕頭,有幾分薄地,有過冬禦寒的破棉襖,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一寶,醜妻。這裡所說的醜妻,字面意思是說,自己的妻子不一定非要多麼的漂亮,只要是娶回家好好的過個日子就行,過去年代,真正長得好看,漂亮的妻子,萬一讓有錢有勢的人盯上了,那可能就惹來麻煩了,窮人又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妻子,所以說娶老婆相對醜點更沒人惦記。
二寶,薄地。河北農村的老人們經常說,家有良田千頃,不入薄地三分。在民不聊生的年代,良田太多,反而給家庭招來事端,常被有權有勢的人把良田奪去,還不如只有三分薄地,不求大富大貴,讓一家人得到溫飽就好。
三寶,破棉襖。這裡所說的破棉襖,指的是過冬禦寒的衣物,其實這裡的破棉襖也並不是指過於破舊的衣服,畢竟誰都想穿新衣服,這裡說的是衣服不必過於華麗,只要能夠禦寒就行,免於受凍。
過去年代,有了這三樣便足夠了。
老人們留下來的這句話:要想日子過得好,醜妻薄地,破棉襖,在今天社會告誡後人,不忘初心,做人做事一定要低調,切不可太過於張揚,記住過去的苦,珍惜今天的甜。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你認為,這最後一「寶」是什麼?看看大家怎麼說:
@坐在七樓釣小魚
我覺得最後這一寶是「年老的爹娘」。家裡有老人在,就有了主心骨。父母,是世界上那個最疼愛自己的人。子女再大再老,上面有老人,總還是個孩子。無論外面是颳風下雨還是電閃雷鳴,回到父母身邊,都會得到父母的關心呵護。父母在,這個世界就永遠有溫暖。年老的父母就像舊棉襖,形雖陋,卻能禦寒。
@七月流火
醜妻,薄地,破皮襖,到什麼時候都沒有人惦記,沒人偷,沒人搶,總是自已的東西,總會陪在自已的身邊,就是寶貝。這是窮苦人,社會上弱勢群體的安身立命的寫照,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舒
早時候的農村俗語:「醜妻近地家中寶」沒有第三個。還是過去自己開荒種地的時候。為什說「醜妻近地」是家中的寶呢?醜妻,(過去也是量人看家而嫁,也不象你想像的那麼醜陋)醜妻實誠,心地善良,一心一意和夫家過日子,不嫌夫家貧窮,有禮有節,屋裡外頭的活都能幹,管家顧家,對老人孝敬,對孩子管理無微不至,討人喜歡。
近地:離家近,出家大門就進得,少耽誤活。不論是春種夏管還是秋收都比地離家遠的要快些。所以過去人就總結留下了這隻有上句沒有下句「醜妻近地家中寶」的半句俗語。
@倚欄聽風
醜妻、薄地、…第三可能是破棉襖。個人理解破棉襖:不在乎新舊,溫暖就好。三寶泛指此生不求大富大貴,但願家庭溫暖、平安、和睦,妻賢子勤、孝,丈夫心安。
@熠熠古客
我聽說關東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也聽說過醜妻近地家中寶這個俗語,除了醜妻近地外,沒聽說第三寶是啥。
總結:作為現代人來看,這話多多少少有些彆扭。因為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條件、生活需求也在變。很多人批評這種思維的荒謬之處。但是站在農民的角度上,這種想法就很合理了。過去農民是社會的最底層,能夠娶個媳婦成個家又有幾畝薄田保證生存,就已經很不錯了。根本沒有挑三撿四的資格。這句話也表現了他們面對生活的實用主義態度和積極樂觀、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