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這2方面「節儉」,孩子可能沒多大出息,但願你家不是這樣

2020-08-21 王師傅帶悟空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儉,不鋪張浪費。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待孩子各個方面都很節儉,覺得沒必要投資那麼多,其實隨著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消費意識的不斷提高,家長在養育孩子時有些地方還真的不能太節儉。

案例

亮亮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的父母一直靠做小本生意賺錢養家餬口。平時一家人過得也很節儉,比如說在吃穿住行方面,能省就省。日常飲食都是一些素菜居多,偶爾為了孩子長身體考慮,媽媽也會做些肉菜。而穿衣方面,不追求什麼檔次,只要乾淨舒服就好。所以他的媽媽經常會在換季打折的時候給家人買衣服,家裡的電器也是。

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亮亮的父母在孩子學習方面從不吝嗇。還是需要什麼學習資料,或者要報什麼補習班,父母都會儘量滿足,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吃虧。而亮亮也是很爭氣,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父母的辛苦和付出也算沒有白費,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家長在這兩方面節儉,孩子可能沒多大出息

1.關於孩子的學習不要太節儉

現在學生的課程越來越難,學習任務也更重了。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還抱著「放養」的那種態度,覺得抓緊學習是上初中和高中的事情了,其實這種思想是不對的,孩子的學習應該從小打下基礎,關於孩子學習上,家長最好不要太節儉,認為投資沒有用。

一些優秀的學生,他們的家長早都已經懂得了在學習上多投資孩子,千萬不能吝嗇,只要是對孩子學習有用的,父母都會給孩子買。而孩子學習成績也確實不負眾望。所以關於孩子的學習,家長不要太節儉,太吝嗇。

2.對孩子的關愛不要太節儉

現在很多父母由於生活壓力太大,不得不出去賺錢養家,經常忙的顧不上孩子,連生活上都照顧不過來,更不用說學習方面了。他們一般都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管,很少有時間去關注孩子。

但其實就算父母工作再忙,對孩子的關愛也不能少。因為孩子長時間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會變得性格內向孤僻,甚至嚴重的還會引發自卑心理。所以建議家長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陪伴孩子,不要對孩子的關愛太過節儉。

有的父母養育孩子太過節儉,而有的家長卻對孩子大方過度,不僅給孩子買大量的學習用品,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而這種對孩子「毫不吝嗇」的態度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消費觀。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1.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如今在學生群體中,不知不覺也興起了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那就是孩子們喜歡攀比,盲目跟風。看到同學買了一雙帥氣的球鞋,或者一件漂亮的連衣裙,自己就也想要,即使那些東西很昂貴,這些孩子也絲毫不會考慮自己家庭的經濟情況,吵著鬧著非要問父母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面對這種錯誤的消費理念,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賺錢有多麼的不容易。可以嘗試著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獲取相應的報酬,讓他們懂得金錢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父母一點一滴辛苦攢下來的。從而教育孩子買東西要根據實際情況買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去盲目跟風,養成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2.給孩子零花錢要適度

有些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好,他們對孩子也十分的地方,孩子小小的年紀,不僅穿著一身名牌,而且兜裡經常會有父母給的很多零花錢,花錢也一點都不心疼。

其實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但是同時我們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也要有個合適的範圍,不能一下子給孩子好多錢,他們往往就很鋪張浪費,不懂得節省。

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適量的零花錢,養成孩子正確的理財理念,讓孩子學會如何合理的支配金錢,避免鋪張浪費。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該花錢的地方一定不要太節儉太吝嗇,而不該過度花錢的地方,父母也要懂得節制。家長的初衷都是為了自己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為了這個目標,希望各位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能多注意一些問題,讓孩子順利的成長,將來能更有出息。有一番大作為。

與君共勉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們平時都在哪些方面捨得給孩子花錢?歡迎評論區積極留言互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要是把孩子給這3類爸爸帶,準沒出息,但願你家那位不是這樣的
    現在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強調爸爸的角色重要性,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勇敢」、「自信」、「責任」、「擔當」、「安全感」等意識的化身,如果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位,那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當然,在這千千萬萬的能力中,父母們最終都要把眼光放長遠,說到底最怕的就是孩子將來變得「無能」、「沒有出息」,然而,這點其實與爸爸有著更大的聯繫。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是偽節儉,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發現後快糾正
    我們民族一直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這也是被廣大家長用來教育孩子的一項準則,號召勤儉節約,避免鋪張浪費,一直是我們所堅持的,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到的。但如果說到有一些節儉行為並不是真的好,你認可嗎?有一部分家長由於自身的原因,對於「節儉」這一概念沒有完全理解透徹,甚至是「走偏」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自然也就出現了錯誤的節儉行為。
  • 低層次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娃將來難有出息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懂得節約,不會因為生活水平不斷好轉而變得鋪張浪費、大手大腳。但是很多父母可能是因為過度節儉,反而會讓孩子有些接受不了,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讓孩子難有出息,因為低層次父母的這種&34;,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李女士就有這樣的習慣,經常向孩子埋怨自己家裡很窮,希望孩子一定要省一省。但是實際上李女士和丈夫的收入在所在地方是中等偏上的。
  • 這些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什麼出息,但願你家不在其中
    現在的孩子相比以前的孩子,看起來要聰明的多,也就是老人常說的「鬼靈精」。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個聰明的孩子。那麼當別人這樣誇你的孩子時,是真心讚美孩子,還是只是口頭上的禮貌而已呢?或者是另外的意思呢?
  • 孩子小時有這幾種「節儉」,將來大多沒出息,家長別再沾沾自喜了
    文/晨媽說節儉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之一。相信每一位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浪費周圍的資源。並且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學會節儉的美德,這樣不僅僅能夠省下來很多必要的資源,也能夠讓他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即便走出社會,也會被他人認可,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 除了教育,在這幾個方面上,條件再差也不能虧待孩子,否則難出息
    現在不少家庭都開始強調「窮養」,認為孩子只有窮養,才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也才會更加努力地去讀書。於是為了達到窮養的效果,在各個方面都十分節儉,甚至都在教育方面下手。但是堂妹自從發現這一方法有效之後,對孩子「哭窮」越來越過分,甚至在孩子的生活各方面都越來越節儉。平時孩子的衣服全都靠朋友送,都是朋友的孩子剩下的舊衣服,也從來不給孩子零用錢,零食就更不用奢想了。
  • 孩子有這幾種「節儉」行為,不是什麼好情況,父母別再沾沾自喜了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許多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注重這一點,從小教孩子要勤儉節約。這本是一個很好的傳承,但是有些家長卻給孩子教「偏」了,並不是所有省錢的行為都是勤儉節約,家長一些錯誤的傳達,將來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李女士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每次去買菜總是會和老闆講來講去,今天想讓老闆送個小蔥,明天又想讓送個別的。
  • 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
    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不管條件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都提倡節儉、節約。當然了,在這樣的提倡下,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會下意識去培養孩子節儉意識,畢竟賺錢養家過生活也不容易,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引導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品質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的。
  • 家有兒子,父母要捨得在這4個方面花錢,孩子以後會更有出息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男孩子的時候,都抱著老一輩的想法「窮養兒」,不僅在孩子小時候限制孩子的開銷,在各種方面都捨不得給兒子花錢,覺得這樣培養能讓自己兒子更自強不息,但現實卻很殘酷,窮養兒不僅沒能讓孩子有大出息,反而讓孩子變得自卑內向。
  • 父母有以下「節儉」行為,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有的節儉行為,看起來雖然沒有奢靡浪費,是在節約,其實是在傳達不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如果父母有不正確的「節儉」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就是在阻擋孩子成人成才。這裡建議各位父母,這三種常見的「節儉」行為,千萬不要沾染,不然父母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 孩子小時候如有這些「節儉」行為,長大後很難有出息,不值得炫耀
    可偏偏有些家長還覺得自己的孩子這樣做,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是孩子聰明的體現,是孩子節儉的表現。「節儉」行為,長大後很難有出息:1.這種方式是一種非常讓人厭惡的節儉方式,孩子經常這樣做,只會引人反感,會讓覺得孩子素質很差。所以說,這種孩子將來也很難有出息,因為他們無法融入到社會之中。
  • 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在生活中,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難有大出息呢?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一樣,富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補習教育。誠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而窮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很難有出息,是因為父母沒懂這「3個道理」:1.學習很重要毫不誇張地說,學習是大部分窮人孩子改變自己命運最好的途徑。但有的父母,卻偏偏不懂得這樣的道理,認為孩子學習沒用,尤其是女兒,以後早晚要嫁人的,讀太多書就是浪費錢。
  • 只要家裡不是太拮据,父母在這3方面就別太節儉,會毀掉孩子格局
    但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教育孩子上,這幾方面還是不要節儉了,不然會毀掉孩子的格局。父母在這3方面對孩子不要太節儉1.在孩子興趣方面有些家長肯定會說,平時養孩子已經夠艱難了,哪還有閒錢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 「拿著,你是小孩沒人說」:父母的「另類節儉」,正在摧毀孩子
    宴飲結束時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好多媽媽對孩子各種暗示,示意他們把餐桌上剩餘的半瓶飲料帶回家,孩子很為難,媽媽會說:「拿著,你是小孩沒人說。」分析:父母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出於兩種心理。一是疼愛孩子,在家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如果數量不多會毫不猶豫地留給孩子,這種心理很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延續到外面。
  • 當孩子開口「要錢」時,一流父母謝絕說這三句話,但願你沒說過
    ,一流父母謝絕說三句話,但願你沒說過①「咱家這麼窮,哪有錢」經常對孩子說這句話,是典型的「哭窮」表現,父母通過用訴苦的方式表達賺錢不易,從而給孩子傳遞「家窮沒錢」的觀念。父母應該了解用錢的理由和用途,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且剛需,不論孩子的年紀多大,父母偶爾滿足一下他也未嘗不可。
  • 只要不是家裡太拮据,就別在這幾方面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
    導讀:只要不是家裡太拮据,就別在這幾方面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只要不是家裡太拮据,就別在這幾方面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眼界變狹隘的「節儉方式」,低層次父母才會有,希望你不是
    父母教育孩子節儉,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中,卻走入了誤區,讓節儉「變質」。過度的節儉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使孩子缺乏眼界和格局。「變質節儉」——愛在孩子面前哭窮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以下類似的話呢?「買什麼買,咱家沒錢。」「孩子,爸媽掙錢不容易。」「咱家什麼條件不知道嗎?怎麼能和別人比呢?」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中招了,因為都怕孩子從小就亂花錢,於是經常給孩子灌輸一種「家窮」的觀念,不僅如此,還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節儉還是美德嗎?不,別毀了孩子的格局,家長記住這幾點
    ,將來孩子長大,大概率不會有多大出息。哪樣的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小可如今家境殷實,但也都是靠自己和丈夫辛苦打拼十幾年才有現在的光景,看過很多富二代的前車之鑑,她很怕自己的孩子也一樣,所以她從孩子很小就灌輸家裡沒多少錢的思想,所有支出都精打細算。
  • 父母的這種「節儉」,會影響孩子的格局,長大很難有出息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也表現出來這種節儉的中華傳統美德。但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和未來,有時省錢並非好事,家裡沒錢的,從小就會告訴孩子,要節儉;而家裡富裕的,反而有好多也是告訴孩子家裡並不寬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