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若把孩子比作一粒種子,那父母就是孩子的播種者,父母的行為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庭條件一般的父母往往有節儉的習慣,也有不少即便家庭條件優渥,父母還是保持節儉,並且以此來教育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節儉,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中,卻走入了誤區,讓節儉「變質」。過度的節儉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使孩子缺乏眼界和格局。
昨天下班後,和同事一起等公交,無意間聽到旁邊有一個男孩子說:「媽媽,我也想刷一下公交卡。」
可是他的媽媽卻及時制止道:「刷什麼刷,多浪費一份錢,你還小呢坐車不花錢。」
任誰來看,這個男孩身高很明顯已經超過了1.2米,坐公交應該付錢的,我和同事倆人相視一笑,但也不好多說什麼。
等公交車來了,這母子倆恰好在我們前面上車,媽媽刷過一次卡之後,司機師傅說:「孩子身高超過1.2米也要付錢的。」
這位媽媽一本正經地和司機說:「我兒子身高不夠呀,夠了我肯定付錢。」
這時,旁邊的男孩反駁:「媽媽,不對,明明上周體檢我都1.3了,你還誇我長高了呢。」
孩子這話一出,引來了乘客的指指點點,這位媽媽也瞬間羞紅了臉,尷尬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趕快又付了孩子的公交錢,匆匆忙忙往後走了。
1.「變質節儉」——愛佔不該佔小便宜
如果是商場打折、促銷活動等,佔這樣的便宜是正當途徑,但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打著「節儉」的名義,佔一些不該佔的小便宜,比如教唆孩子逃票、在超市順點吃的等這些不道德不正當方式。
父母平時這些行為舉止,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模仿,正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說,父母佔一時的小便宜,殊不知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影響。
輕則只是孩子也愛佔小便宜,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和品德,甚至有些孩子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歪門邪道上。
2.「變質節儉」——愛在孩子面前哭窮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以下類似的話呢?
「買什麼買,咱家沒錢。」「孩子,爸媽掙錢不容易。」「咱家什麼條件不知道嗎?怎麼能和別人比呢?」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中招了,因為都怕孩子從小就亂花錢,於是經常給孩子灌輸一種「家窮」的觀念,不僅如此,還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這樣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在花錢時總會有心理負擔,掩蓋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和需求,時間久了眼界和見識也淺薄。很多孩子還會因為家境差而自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交際方面變得怯懦,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1.父母要分清,正確和錯誤的節儉方式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節儉,傳遞給孩子節儉的觀念,這都沒有錯,但要分清什麼是值得倡導的,什麼是錯誤的節儉。
正確的節儉:大寶的衣服給二寶穿,飯店沒吃完的飯菜打包,在長個兒的年紀少買點衣服……
錯誤的節儉:在超市順手撕好多塑膠袋回家用,孩子想喝酸奶不給買但讓他喝超市的試用品,總對孩子說「不能買」,帶孩子逃票……
2.父母有正確的節儉觀,別讓孩子因節儉而自卑
父母自己堅持並且教育孩子節儉,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美德和品質,但如果只是盲目節儉,孩子會因家庭條件而自卑。
父母要樹立正確的節儉觀,不必過度,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孩子有端正的外表儀態,也能表現出自信大方的氣質。
3.父母在能力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不論家庭條件好壞,父母都比較嚴格,怕孩子養成亂花錢的驕縱習慣,就拒絕孩子的一切要求。
父母一生努力打拼不都是為了孩子嗎,雖然不可能事事都如孩子所願,但如果是在父母的能力範圍內的,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