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Claire,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麼用麵包機做出好的麵包。
說之前呢我想先來說一下我用麵包機的經歷,第一次買了個199的麵包機,收到後很高興,因為那時剛嘗試完手揉失敗的我內心是無比崩潰的,所以拿到機器後便迫不及待的做了個,額。。。看似麵包內部卻是饅頭組織的玩意兒。
那時我對於出手膜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的,感覺那是一件比登火星還要難的事兒,即便是揉了一個多小時全身出汗然而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在那段期間饅頭組織的麵包就成了我初期學習用麵包機做麵包的主打成品,家人的味蕾順帶也受了不少罪。
後來我又是怎麼突然開竅知道掌控麵包機呢,主要還是因為我學會了手揉麵團,經歷半年麵包大戰後遇上了一位很會做麵包的朋友,她對麵包的執著和熱愛可以說也感染到了我對美好麵包組織的嚮往,我何嘗不想吃口鬆軟並且能拉絲的麵包呢!
就在那段時間的某一天我又再次揉面,能成功的預感非常強烈,並且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當時做的是我至今任然非常喜歡做的北海道吐司,果真30分鐘以後真的出膜了,那種喜悅感可以說是從腳底衝上天靈蓋,無比開心。
自從那以後我手揉麵包就一直是成功的,當然,當我再拿起麵包機揉的時候就已經能很好掌控麵團的狀態了,出膜也就不再是難題。其實從現在看來,當時我擁有的只是熱情但沒有特別認真的去查閱各種理論知識,不過話又說回來,有時候理論學到了在實踐的時候也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說要是不想學理論知識就要實踐,實踐中少不了熱情,只有熱情能帶動你去挖掘失敗的原因,然而最後走的還是彎路一條,別打我,哈哈。(開個玩笑,熱情和理論方法一樣也不能少,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說了那麼多,其實我還想告訴你們的是,麵包機拿到手後,首先要做的還是先看看說明書裡的操作方式,亂按一通肯定是不行的,隨便弄個方子往裡面揉一兩小時也是不行的。
其實不會手揉也不能決定會不會看麵包機揉出的麵團狀態,我認識好些不會手揉麵包的朋友依然能把麵包機運用得非常好,做出來的組織也是棒棒的。
這是我第一次用麵包機做成功的椰蓉麵包。
這是我第一次手揉成功的北海道吐司
那段時間掌握度後做出以下一些麵包,也都出膜了。
好了,說到這裡咱們就開始今天的主題吧!
麵包機版北海道吐司直接法
可做450g吐司一個
高筋麵粉(麵包粉)300g、細砂糖50g
牛奶88g、淡奶油65g、蛋清45g
乾酵母3g、鹽3、無鹽黃油25g
講真,別去省掉或替換又或者減少以上任何材料,原因有三。
第一、省掉就會擾亂配方,麵團不成型太正常了。
第二、替換了就不是北海道吐司了,特別是淡奶油,沒有就去買吧!
第三、一定要用電子稱一個個稱準克數咯,要不然多點液體會稀,少點酵母發不起,多點粉會幹,當然了,也別手抖。
詳細步驟
1、把液體(牛奶、淡奶油、蛋清)全部倒入麵包機桶的底部,強調一下別忘記把攪拌刀放進去,要不然材料全部放完突然發現攪拌刀在外面那真是欲哭無淚了啊!
2、放完麵包粉後分別在每個角落放上糖、鹽、酵母,酵母是不可以跟糖鹽混合的否則會阻礙發酵,切記。
3、選擇和面模式,如果你跟我一樣麵包機上有一個iMix的功能那就用這個模式來和面,默認時間是20分鐘,咱們就先用默認的時間。如果沒有iMix那就選用普通的和面模式,至於和多長時間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揉出了成功的狀態,況且每個品牌的機器性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我選擇的就是20分鐘,這個時間基本上是可以把這個麵團揉光滑的。
揉面動態圖。
要是麵團揉成這樣那就先暫停機器,用刮刀把這些揉不到的面混入麵團中再繼續揉。也有朋友跟我反應有些拐角處揉不到,同樣的也可以採取上述方法。
4、麵團揉光滑以後就往裡面加軟化好的黃油,軟化好也就是用手指一戳就能有個洞的狀態,加入後繼續揉,如果也是用iMix的功能的話差不多5-8分鐘就能出膜。如果沒有iMix,那就等黃油完全融入麵團以後再揉個四五分鐘就開始檢查麵團是否能出筋膜,沒有就繼續揉,但是一定不能揉太久,要時不時檢查一下,揉過了就變泡泡糖狀態,雖然也能出膜,但是會很黏而且也不會烤出好的組織。
黃油揉到麵團裡的動態圖。
這是最後我揉出來的筋膜,很薄吧!所以麵包機是可以出膜的,揉不出膜多半是自己沒掌控好的原因,還是那句話揉多長時間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咱們每個人用的機器品牌不一樣,性能不一樣,但重要的是最終你揉出了一個成功的狀態。
5、我們開始進行第一次發酵,選擇的是低溫發酵/米酒。
麵團第一次發酵適宜溫度是25-28度之間(如果不用麵包機發酵的話),需要發酵到2-2.5倍大。有朋友又會問了要多長時間,我還是那句話最終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發酵到2-2.5倍大以後就會變成這個樣子,鼓鼓的。
咱們現在把手指蘸一點麵粉戳一下麵團,如果沒有明顯回縮狀態那就是麵團發好了。
6、接下來我們把發好的麵團放到揉面墊上把氣體排出。
7、再把麵團分成等量的兩個麵團,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其實分不分麵團無所謂,到了這個步驟一整個麵團也可以,分等量的三個麵團也可以,鬆弛好後完成整形再放到450g吐司模具中進行第二次發酵,最後再放進烤箱裡烤也是完全可以的。
8、咱們是要用麵包機來烤的所以先把裡面的攪拌刀拿出來。
9、進行整形步驟,用擀麵杖把圓麵團來回上下擀成一個橢圓,翻個面,光滑面朝揉面墊,粗糙的一面對著我們,就像下圖裡的這個樣子。(其實要是想偷懶不整形也是可以的,鬆弛完麵團以後直接一整個面放到麵包機捅中進行二次發酵就可以了)。
再把兩邊往中間對摺,如圖所示。
再用擀麵杖來回上下擀一下,不用擀太長。
再從上方往下捲起,無需卷太緊。
卷好的樣子如下圖所示。
10、再把整形好的麵團放回麵包機捅中。
這是整形好的第二個。
兩個一起放進麵包機捅中的狀態。
再來一張圖,完整展示給你們。
11、現在繼續開啟發酵功能,把麵團發酵到兩倍大,那在麵包機捅裡差不多要發到7分滿的樣子,別再問時間了啊,狀態,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第二次發酵好的樣子,胖嘟嘟的,表面很光滑。
再來展示一張。
12、現在咱們往麵團上刷一層薄薄的全蛋液,這樣烤出來更好看,不刷也可以的。
13、現在開啟烘烤模式,燒色我選擇的是」中「,這個個人隨意,淺中深都行。
這裡需要40分鐘的烘烤時間,一般機器都會有一個默認時間,但烤這樣一個吐司默認時間可能不夠,我們就需要按「+」號加烘烤時間,加到40分鐘再按啟動鍵,如果你跟我機器一樣那我很負責的跟你說按一遍啟動鍵是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的,還得再按一遍才會烤起來。其他機型那就自己掌握咯,但烘烤時間40分鐘不變。
40分鐘後麵包烤粗來拉,是不是好靚?在廣東呆久了,哈哈哈。
14、我們可以用麵包機送的掛鈎把麵包機捅勾出來,再用兩隻手套拿穩麵包桶把麵包倒到晾架上晾涼。
來張正面圖,燒色均勻,個人覺得」中「燒色很合適。
如果不馬上吃,那就在麵包跟手溫差不多的時候裝進保鮮袋裡紮好,不可以把麵包一直放在常溫下晾,會老化、會硬、會難吃。包好的麵包可以冷凍保存,沒錯,就是放冰淇淋的那個地方。吃之前自然解凍到常溫就可以直接吃了。但要切記烤好的麵包千萬不能放冰箱裡冷藏,就是放剩菜的那個地方,否則也是會加速麵包的老化的。
來張側面照。
來,掰開給你們瞧瞧,組織棒棒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分成兩個麵團的原因,烤好之後把它們分開的時候那種拉絲過程真是好過癮。
一縷一縷的。
薄薄的。
被我撕成這副鬼樣子了,哈哈。
最後再來一張用刀切過的表面,也是經得起考驗滴。
這也是我用麵包機揉出來的面再用450g吐司模具烤出來的成品,效果也是棒棒的。
這篇問沒有小貼士,感覺全篇都是貼士,哈哈哈!
但是給你們喝點雞湯吧。
我覺得做烘焙最不能怕的就是失敗,豐富的經驗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總結,這些,是花RMB也未必能買到的。如果你對烘焙是真愛,那就帶著你的熱情和執著的態度去一次次的實踐吧。
有一本書叫」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這本書的名字我很喜歡,直譯是」只有偏執狂才可以生存「。我想,不管做什麼,我們都需要都不斷進取,才能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近,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