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墨緣
我們生活在紛繁的世間裡,一切事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切事物又都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我們與朋友相處也好,與親友相處也罷,總有人說你好,也有人說你不好。只要我們做好自己,做人無愧於心,做事心胸坦蕩,就不必執著於他人對自己得評價。
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行進,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無奇不有,無所不在。我們雖然不能改變天氣的變化莫測,但是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聲。」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放寬心態,順其自然,那麼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胸懷,保持豁達開朗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在煩惱之中。
七年前春季的一天,凌晨三點鐘,有位親友趁家人正在熟睡時,悄悄地離開家,走到附近的河邊,投河溺水身亡。年僅五十三歲的親友,家境很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有著一雙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家庭美滿,兒孫滿堂,盡享著天倫之樂。但是她步入更年期之後,遇事愛鑽牛角尖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遇上不順心事情,愛生悶氣,常常不開心。任憑家人和好友怎樣開導,她還是生活在鬱悶裡,最終走向極端,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當我們心情不悅,生活枯燥乏味時,不妨閱讀一些網上有意義、有內涵、有深度、有哲理的連結。作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知識,對人生的境遇,描寫得淋漓盡致,深刻精闢。使我們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找到開心的「鑰匙」;當我們心情不悅,可以聽聽音樂唱唱歌,用優美動聽,深情悠揚,寬廣豪放的歌聲,愉悅自己的心情。還可以學學書法,靜靜地在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折一鉤、一點一提之中,修煉自己的心靈,磨練自己的心志,把一切不悅淡忘。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人生的驛站,人生停靠的港灣,面對世事無常;笑看人生百態;耳濡陌生的口音;目染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環境。在艱難困苦時不氣餒;在受到挫折時不沮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遇事要沉著冷靜,三思而後行,切莫衝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對方總會有醒悟的時刻,將會理解你所做的一切,是由你擁有坦蕩的胸懷,而體現出來的。
流傳至今的典故,清代康熙年間朝廷宰相張英,他的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的問題上爭執不休……於是張家人千裡傳書到京城求助,張英收書後,寓意深長地賦詩一首:「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宰相張英,擁有博大的做人胸襟,沒有利用手中的權位去徇私枉法,去疏通地方官員,為家人開綠燈,而是深明大義,勸告家人做出退讓。這個典故流芳百世,傳為炎黃子孫有口皆碑的佳話。
人無盡善盡美,事無一帆風順。人生的旅途喜與悲,人生歲月的長河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暴風驟雨,不如意常有八九,淚與歡笑成對比。 生活不是比賽場,無需一較高低,爭個你死我活。要知道心情是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何必為不值得的事兒而生氣,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人都有做錯事兒的時候,交往都有誤解的時候,懂得換位思考,麻煩就會減少。懂得將心比心,感情就會加深。
有位師父很喜歡養蘭花,對蘭花愛之如命。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叮囑弟子,要好好養護寺裡的蘭花。沒料到,有一名弟子澆水時,不小心把蘭花架絆倒,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也散落在地。弟子嚇壞了,心想師父知道後,肯定會特別生氣。然而師父回來,臉上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反倒溫和地安慰弟子:「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那位師父的做人胸懷,在告誡他人:能體諒別人的不易是寬厚;能饒恕別人的錯誤是大度,遇事兒莫生氣,氣大容易傷身是真諦。
《數天數》歌曲唱得好:「人生苦又短,人間情更長,哪有功夫論短長?你去數一數, 你去想一想,你能活到多少數,恩恩和怨怨, 是是與非非,還有什麼煩惱不能放……」餘生不長,讓我們珍惜美好的時光,每天擁有好心態,凡事看開、看淡,不為閒事煩惱自己。豁達人生胸坦蕩,遇事無爭養心房。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