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在大部分時候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土地,在母親河尼羅河與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的滋養下逐漸擴張到了地中海區域。由於糧食年年豐收,東西方都是沙漠,北部是大海,而南部又是非洲大草原,所以古埃及帝國在早期並沒有從尼羅河谷地過多地向外擴張。然而自進入新王國時期之後,情況便發生了改變,圖特摩斯三世的祖父圖特摩斯一世將軍隊開到了黎凡特。在那裡,他們經歷的第一次降雨令他們心醉神迷,他們稱其為「從天而降的尼羅河」。全盛時期的新王國讓埃及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全球。
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母哈特謝普蘇特法老派遣船隻從紅海一路南下前往蓬特(Punt)-今天的素馬裡或衣索比亞一帶,去獲取乳香、象牙、烏木,以及沒藥樹,以移植至埃及的土地上。此外她還鼓勵地中海區域的國際貿易。雞的到來不僅標誌著物種的擴張,同時也凸顯了埃及帝國的興趣逐漸轉向對外界的探索與徵服,以及對異域貨物與動植物的收集。
就圖特摩斯三世個人比較痴迷於異域風情的事物。在卡納克神廟裡刻著描述每天下一個蛋的鳥類的牆附近,是一間鐫刻著代表石榴、鳶尾花、瞪羚以及其他非埃及本地物種形象的房間。
尼羅河貧瘠的西岸專門用於修建墳墓與陵墓,圖特摩斯三世的大臣菜克米爾的陵墓中陪葬有金屬瓶,這些瓶被認為是克裡特島的品。其中一個瓶上雕刻著獅子、公牛以及羚羊頭的畫像,還粗糙地畫著一隻鳥類,這隻鳥類有兩副垂肉、一個冠和銳利的喙,這也許是已知最早的公雞畫像。直至1923年人們オ得知,在古埃及雞不僅非常稀少,而且地位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