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的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古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會自稱寡人?

2020-12-20 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古時候的皇帝為什麼會自稱寡人?

在歷史上皇帝用來稱呼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有朕、寡人、孤等等。不過大家知道這些稱謂都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這基本上都是沿用了秦始皇的規定。

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除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把皇帝的稱謂給定了下來。

從秦始皇開始,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許使用,寡人又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現在說寡人都是孤家寡人的意思,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為什麼還要稱自己為寡人呢?

從字面上理解,寡就是少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認為能夠登上皇權的最高位肯定是經過血雨腥風,有的甚至還要和自己的親人決一死戰。即便是登上了皇位,也是孤家寡人了。

所以這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只能用寡來形容自己形隻影單的悽涼,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寡人稱呼的意義以及內涵。

寡人從另一方面理解就是為寡德之人,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中國古代君王對自己的虔誠。在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的權威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權力給有德行的人。

君主如果師德就會失去皇位而謙遜也是一種美德。所以古代的君主就謙稱自己為寡人。寡人是一個極度謙虛的說法,也就是寡德之人。

這一種稱呼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比較常見,因為那個時候國家比較小,相互徵伐,所以每個君王都有一種危機感,他們非常渴望人才,遇到人才常常會自謙說寡人怎樣,意思就是說我的水平不行,你得過來幫我,也就是放低身段禮賢下士的一種稱呼。

清代學者趙翼考察了歷史上寡人的使用情況,得出的結論是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但楚王自稱不孤,而較弱的諸侯自稱為孤,孤獨的孤。

秦末漢初項羽分封所有的諸侯王,此時的諸侯王也自稱寡人。而東漢末年,袁紹、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人都習慣稱自己為孤。

曹操稱魏王,孫權為帝仍然自稱孤而不是寡人。而北魏北周隋朝時期的諸侯王常自稱自己為寡人,自唐朝以後少有自稱為寡人者。到了明朝之後,孤和寡人這兩個稱呼就用的非常少了,基本上就用朕。

到了清朝寡人和孤兩個詞已經沒有在皇室中使用了,所以大家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除了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等之外,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隻傳到了今天。其中一個就包括把皇帝的稱謂定下來了。「寡人」和「孤」這兩個稱謂其實是沒有特別切實的說法,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君王覺得自己的道德和才能不配是天子,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 古代的稱謂都有什麼,「朕」和「寡人」有什麼區別
    自古代帝王生活中,都習慣稱作朕,但有的朝代也不稱為朕,而是稱作寡人。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在中國的古代時期,講究的都是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諸侯的權威都是上天賦予,只會把天下給有德之人,失德之後就會失去尊貴的身份和權利,所以他們都自稱為寡人。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原因?
    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原因?時間:2020-05-05 08: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原因?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可能還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古代君王自稱寡人是因為什麼,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正確答案吧,選對答案的話就可以領取180g小雞飼料了!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5日問題: 古代君王常    原標題:古代君王常常自稱寡人主要是為了什麼原因?
  • 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因為他開創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制,可以說是一個改元更始的一代帝王。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最鮮明的觀點就是秦始皇是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到底是偉大還是暴虐,千秋功過也只能留給後人評說。相信大家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皇帝的扮演者們,動輒就會稱孤道寡,並且很多朝代的皇帝還自稱為「朕」。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古代帝王稱自己為寡人,並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
    我們在現在的很多的關於古代的影視資料之中,都會發現,一些古代的帝王都會習慣性的稱自己為寡人,那麼,這個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這主要是與帝王崇高的地位有關,高處不勝寒嘛。而這也是一種君王專用的稱呼,別人在萬萬不敢這樣的自稱的,如果在古代一個普通人,自稱是寡人的話,那後果可是非常的嚴重的。所以帝王稱自己為寡人,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自己的是孤家寡人的意思,沒有任何人能在地位方面與自己相匹配,那麼,在我國的古代,君王的這個稱呼是不是真的是這麼一個意思呢?
  • 皇帝都自稱朕?朱元璋:我自稱咱,朱棣:我自稱俺
    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都能看見皇帝的自稱是朕,口頭語就是朕怎麼怎麼樣,是第二人稱指代自己。但其實朕這個字一開始並不是皇帝專屬的,春秋戰國時期有點文化的人都喜歡自稱朕,比如屈原。他就在離騷中說道「朕皇考曰伯庸」,可見確實人人都能用朕自稱。可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他就改變了原本的樣子。
  • 寡人的江湖派英語大法
    記錄了這幾年官方和字典更改了讀音和意思的中文詞字。很多以前彆扭卻是正確的發音、不彆扭卻是錯誤發音的詞,終於因為念錯誤讀音的人太多被官方更改了讀音。一時激起千層浪。很多人不滿的鬼哭狼嚎…… 寡人看了看文章裡更改過的詞字,一個不落,全是寡人念錯的詞字,而現在官方卻把寡人一直念錯的讀音更改為正確讀音。
  • 秦始皇為何要將「寡人」改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比如在先秦時期,各國的君主都被稱為「王」,秦始皇認為自己是古今第一人,「王」已經配不上他的身份和成就,所以便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了一個字,讓人尊稱他為「皇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按照秦始皇的想法,他是秦朝的開創者,之後還有二世皇帝,三世皇帝,所以他便是「始皇帝」,這也是「秦始皇」這一稱呼的來源。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羋月到底能稱「朕」嗎?「朕」到底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羋月到底能稱「朕」嗎?「朕」到底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羋月到底能稱「朕」嗎?別想得那麼簡單!   誰都能稱朕皇帝怎麼辦?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才有的。「皇帝」這一名稱誕生之初,「朕」的稱呼就出現了,因此並不存在矛盾。   在這之前,又是什麼樣呢?話說秦統一前,天下共主被稱作天子。天子的自稱為「予一人」,《禮記·曲禮下》有記載:「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這個「予一人」又是什麼呢?   孔穎達認為:「曰『予一人』者,予,我也。
  • 皇帝為何要自稱為「朕」?它有什麼含義?其實只需將字拆開便能看懂
    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謂的君主。其滅六國,推行郡縣制;同時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又修建長城,可謂「千古一帝」。細心的人會發現似乎自從秦始皇之後的極大部分皇帝對自己都開始自稱為「朕」。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道德經第39章:君王為何自稱寡人?到底是尊稱還是賤稱?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這一章雖然有些長,但並不難理解,首先要明白「得一」的含義。「得一」在本章一共出現了七次,而「一」在道德經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第22章中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第42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很明顯,一是由道所生,一就是道的一部分。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認為自己的功績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由此秦始皇拿出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由此君王變成了皇帝,此後自稱也是發生了改變。之前的君王自稱寡人,秦始皇成為皇帝後,開始自稱「朕」。由此來說,朕這個字就成為了皇帝的自稱,之後的歷朝歷代中,皇帝都是以朕自稱的。其後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這些規定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比如說皇帝的飲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
  • 秦始皇為什麼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也許會明白
    作為中國首位大一統皇帝,秦始皇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甚至放到現在來看,這種影響依然還在,我們之所以能夠使用統一的漢字,用統一的漢語,秦始皇功不可沒。作為千古一帝,在吞併6國後,秦始皇自然是非常歡喜,他不滿以從前的「王」自稱,因此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來稱呼自己。因為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所以秦始皇也被稱為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常被人們質疑,但相比他對後世所創造的功績來看,這些過錯也是不值一提的。
  • 你知道「我」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嗎?
    「我」在古代是一種兵器,不是現在第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現在的「我」與「伐」、「戰」、「戟」、「戣」這些打打殺殺的字長得很像,說明「我」在古代與它們是近親,與現在「我」的意思相差十萬八千裡。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時候,人們使用的第一人稱代詞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賤民」以及「餘」、「吾」等等,當然使用最多的還是「餘」「吾」二字。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
  • 《鶴唳華亭》蕭睿鑑望子成龍,又一味打壓折磨,太子終成孤家寡人
    有些事情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另一種角度看,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和感悟。羅晉、李一桐、黃志忠主演的電視劇《鶴唳華亭》也需要換一種角度去思考,在虐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愛。雖然渣爹皇帝蕭睿鑑對太子一味打壓折磨,但作為帝王,他需要自己的太子有出息,希望他強大,他的心態是典型的望子成龍心態,只是方式和方法有些偏頗。就連扮演皇帝蕭睿鑑的黃志忠都表示,蕭睿鑑最愛的兒子始終是太子蕭定權,而非金瀚飾演的齊王蕭定棠,更非辛鵬飾演的五大王蕭定楷。望子成龍,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