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2020-12-17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劉邦做了皇帝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孝道,時常去跟劉太公請安。古代的請安是需要三跪九叩的,劉太公欣然接受,但他身邊的下人卻提醒他不能這樣做。劉太公問:「他是我兒子,給我請安不是正常的麼?」下人說:「他是您的兒子沒錯,但也是天下人的皇帝。讓皇帝跪拜您,您覺得合適麼?」劉太公驚出一身冷汗。等劉邦再來時,他便親自到門口相迎。劉邦要向他行禮時,他又急忙往後退。

劉邦問:「這是咋回事?」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心不甘情不願當太上皇的人便是唐高祖李淵。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強迫李淵立他為太子。後來為了防止夜長夢多,便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此時的李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連退位詔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在這裡,他的自稱已經變成了「吾」。

同樣的,唐玄宗李隆基由於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後便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對前來報信的韋見素和房琯說:「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此處,李隆基的自稱還是朕,不過權力卻早已被架空。而宋徽宗因為在金人攻來時急忙讓位給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沒臉面對兒子,所以在與宋欽宗在一塊時便自稱「老朽」。

至於我國歷史上最霸道的太上皇,那當然是統治時間長達60年的乾隆皇帝。他把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後,卻緊抓權力不肯放手。他的自稱仍是「朕」,諭旨稱敕旨」。奏章中若出現「太上皇」字樣,則要抬高三格寫。若出現「皇帝」字樣,才需抬高兩格。即使他退位了,仍要穩穩的壓嘉慶一頭。所以嘉慶皇帝直到乾隆死後,才開始收拾和珅。而乾隆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死後太上皇制度就此終結。

相關焦點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認為自己的功績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由此秦始皇拿出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由此君王變成了皇帝,此後自稱也是發生了改變。之前的君王自稱寡人,秦始皇成為皇帝後,開始自稱「朕」。由此來說,朕這個字就成為了皇帝的自稱,之後的歷朝歷代中,皇帝都是以朕自稱的。其後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這些規定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比如說皇帝的飲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
  • 古代「太上皇」怎麼稱呼自己?乾隆仍稱為「朕」,另外幾個很搞笑
    在古代,皇帝退位以後,就被新皇帝任命為「太上皇」,而太上皇在歷史上大多數是沒有實權的,只能相當於今天的顧問,這樣的角色,那麼他們退位後又是怎麼稱呼自己的了?乾隆仍然稱自己為「朕」,另外幾個的稱呼就很搞笑。
  • 皇帝都自稱朕?朱元璋:我自稱咱,朱棣:我自稱俺
    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都能看見皇帝的自稱是朕,口頭語就是朕怎麼怎麼樣,是第二人稱指代自己。但其實朕這個字一開始並不是皇帝專屬的,春秋戰國時期有點文化的人都喜歡自稱朕,比如屈原。他就在離騷中說道「朕皇考曰伯庸」,可見確實人人都能用朕自稱。可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他就改變了原本的樣子。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說文解字: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有網友說,看電視劇裡的皇帝都是自稱為「朕」,這是為什麼?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朕」的本義,再說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1、「朕」這個字,本來是「舟」字旁,本義是「舟之縫隙」在《說文解字》歸「舟部」,並說得很清楚,舟之縫隙稱朕,後來引申為凡是縫隙都叫做「朕」。戴震《考工記圖·函人注》中說:「舟之縫理曰朕。」
  • 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都幹了些啥,年逾九旬還納了新妃卻害慘和珅
    但是在乾隆中期政治逐漸趨於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官吏混亂貪汙成風,百姓生活艱苦。逐漸忘記了自己即位時的初心。乾隆在位六十年是康熙之後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執政足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為太上皇,在成為太上皇后四年去世。他退位的那年是1795年。與大多數皇帝不同,去世即退位,乾隆為什麼會選擇退位當太上皇?
  • 太上皇和皇帝之間,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看過電視劇的同學都知道,古代朝廷的統治者是皇帝。可有些朝代不但有皇帝還有太上皇,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國自然沒有二主,那麼太上皇和皇帝哪個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上幾個著名的太上皇,看一下皇帝和太上皇哪個第一哪個第二。
  • 古代君王自稱「朕、孤、寡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國家關於皇帝的自稱有很多種,比如說「朕、孤、寡人」都是君王用來自稱的。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偏偏就要這麼叫,這裡面是有歷史有故事的。一個皇上為什麼要把諸侯君主的自稱用在自己的身上呢,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就是因為秦國原來也是一個諸侯國,作為一個曾經的諸侯國的君主這麼叫是叫習慣了。在統一了天下之後就沒有改口,一隻這麼叫下來了。第二種可能性就是,秦始皇覺得原來都是諸侯國,都是對等的,但是現在統一了,以後這個稱呼你們都不能用,只能自己用。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在古代,太上皇和皇帝,誰應該聽誰的?原來講究還挺大的
    首先就說一下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漢高祖劉邦通過群毆的手段打敗了項羽,他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在他稱帝的時候,他父親劉老太公還沒有死,那就給他留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非常講究禮制和孝道,兒子要對父親孝順,不然會惹得天下人不滿。但是另一方面,秦始皇建立的君主制度又要求君主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所有人都必須臣服在他的腳下。
  • 作為太上皇,他怎麼和朱祁鈺交流
    因此朱祁鈺做了8年皇帝,從來都沒有正兒八經跟朱祁鎮交流過,因為壓根不知道以什麼方式跟哥哥交流感情。這才最終導致了8年後的奪門之變。一、太上皇從名義上來說,那是要比皇帝級別高的。歷史上的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的父親,諸如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嘉慶的父親乾隆。從這個角度來說太上皇的級別的確要比皇帝高。畢竟人家是皇帝的父親,從漢朝開始,就已經講究以孝治天下,可見皇帝必須要好好尊重太上皇才是。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專家:你試試將「朕」拆開念
    秦始皇為中國的封建王朝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他以後,所有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被稱作是皇帝,自稱詞也沿用了秦始皇的「朕」。當時有那麼多自稱詞,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專家表示: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古代因為生產工具落後,很多資源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所以在秦朝很多居民都喜歡住在水邊,因為水資源是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利用和依賴的資源。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史學專家表示:將「朕」拆開看就明白了。史學專家表示:在秦朝的時候,人們大多都是在水邊定居,以此來保障生活,同時還可以利用舟船捕撈魚蝦,不僅可以果腹,同時還能夠換取生活必需品,因此舟船就成為了古代百姓生存的重要工具。
  • 為允一個承諾,乾隆主動退為太上皇,退休3年的生活卻比皇帝還忙
    歷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是有名無實的形象代表,像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等,不過其中也不乏有些退而不放權的太上皇,典型的就是宋高宗和乾隆兩個人,尤其是乾隆,通過《還珠格格》、《鐵齒銅牙紀曉嵐》等清劇的影響,大家對於這位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可謂熟悉。
  • 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
    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秦始皇自認「德高三皇、改蓋五帝」取「帝」一字,自創「皇帝」,作為天下大一統建立者,又稱始皇帝。秦始皇還規定天子自稱為「朕」。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 皇帝為何要自稱為「朕」?它有什麼含義?其實只需將字拆開便能看懂
    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謂的君主。其滅六國,推行郡縣制;同時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又修建長城,可謂「千古一帝」。細心的人會發現似乎自從秦始皇之後的極大部分皇帝對自己都開始自稱為「朕」。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秦始皇為啥要自稱「朕」?歷史學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答案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這位改變中國歷史的偉大君主就用"朕"作為皇帝的專屬代稱。隨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我國各個朝代的皇帝也都用"朕"做專屬代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對於這一問題,史學家告訴我們答案:將"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 秦始皇為什麼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也許會明白
    作為中國首位大一統皇帝,秦始皇對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甚至放到現在來看,這種影響依然還在,我們之所以能夠使用統一的漢字,用統一的漢語,秦始皇功不可沒。作為千古一帝,在吞併6國後,秦始皇自然是非常歡喜,他不滿以從前的「王」自稱,因此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來稱呼自己。因為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所以秦始皇也被稱為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常被人們質疑,但相比他對後世所創造的功績來看,這些過錯也是不值一提的。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一般帝王都有著專屬的稱呼,但其實我們聽得最多的還是「朕」,追溯歷史咱們就會發現,這個稱呼其實從秦始皇開始就一直延續到了滿清。有人就會感到疑惑,秦始皇為啥用「朕」自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