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都幹了些啥,年逾九旬還納了新妃卻害慘和珅

2020-12-12 科技歷史說

乾隆是雍正四子,乾隆皇帝在即位初期,勵精圖治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均有發展,他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關注百姓生活,減輕百姓的賦稅徭役減輕農民負擔,興修水利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和水平,平復邊疆把新疆正式納入大清版圖。

但是在乾隆中期政治逐漸趨於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官吏混亂貪汙成風,百姓生活艱苦。逐漸忘記了自己即位時的初心。乾隆在位六十年是康熙之後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執政足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為太上皇,在成為太上皇后四年去世。他退位的那年是1795年。

與大多數皇帝不同,去世即退位,乾隆為什麼會選擇退位當太上皇?這與乾隆即位時,許下的承諾有關,即他在位的時間不超過康熙(康熙在位時長為61年)。承諾既然已經做出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依舊有人記得,身為皇帝如果不兌現承諾還會思考是否會被人恥笑呢?但是當了這麼多年皇帝,真的願意把大權放給自己的兒子嗎?

其實對於乾隆來說退位當太上皇只是把稱號做了一個改變,他並沒有把權力真正放下。那他是如何身為太上皇還把握皇帝的權力,大臣面對這樣的太上皇會做出什麼反映呢?

有這樣幾個事例可以看出這些,比如:他依舊對別人自稱為朕(自秦始皇以來,「朕」是皇帝的專屬稱呼),還規定在行文時遇到太上皇的字樣必須抬寫三格,而皇帝只需要抬寫兩格,以此來體現自己的地位高於皇帝,而且太上皇辦宴會的規格必須高於皇帝。文官武官要想見到皇帝還必須得到太上皇的同意。由此可以看出乾隆讓位可能僅僅是為了兌現當時的初時即位的承諾。

當然身為皇帝的嘉慶還是很懂老爹心思,知道老爹一生最愛富察氏,所以也給老爹在晚年又納了一位妃子,那就是晉妃,此時的乾隆已經80多歲了,可見當時乾隆身子骨還是挺硬朗的。

大家眾所周知的大清權臣和珅也是為了打壓自己的兒子嘉慶帝而扶持的,在清朝這樣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高度強化的時代,權臣的出現必然與皇帝的操縱有極大的關係,和珅是乾隆操縱政權打壓嘉慶的一顆棋子。

從住所也可以看出乾隆這個意圖,太上皇應該搬出養心殿,搬到當時已經修繕完畢的寧壽宮,他卻以不習慣作為藉口,拒絕搬出。審批奏摺理應是皇帝專有的權力,但是他讓位後仍然將審批,還將官員任免的權力也緊緊地握在手中,嘉慶形同虛設,這件事也體現了乾隆的退位並不意味著放權。「千叟宴事件」更是將乾隆這一意圖展現的淋漓盡致。

千叟宴是清朝的特大型宴會,在乾隆在位時舉辦過兩次,在乾隆的爺爺康熙帝在位時也舉辦過兩次,他把每件事都在與康熙進行對比以顯示他的治國能力可以超越康熙,最盛大的一場也是最奢華的一場舉辦於嘉慶元年。在某種角度來看這是在展現國庫的富裕,卻消耗過大導致國庫大大受損,這場宴會中乾隆召集了大約3000位老人有皇親國戚有老臣也有民間普通老人,這樣豪華的場面對於皇親國戚來說可能有些震驚,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輩子都沒見過的場面,甚至導致了老人因為興奮過度而去世,這讓原本的一場盛宴變成了一場鬧劇。

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只是讓了稱號但沒有讓權力,把治國理政的權力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還舉辦了勞民傷財的「千叟宴」間接的導致了國庫的空虛,國力的衰弱。但其實我們知道,最終這口鍋,毫無懸念地扣在了和珅的頭上。

#乾隆#

相關焦點

  • 乾隆禪位後又執政三年,這期間都幹了什麼?六件事傷害了國家
    乾隆皇帝的太上皇,當得是實至名歸,真的是皇帝之上的皇帝。在他之前,北魏的獻文帝拓跋弘、唐朝的唐睿宗李旦、宋朝的宋孝宗趙昚,也都是手握實權的太上皇,但是能算善始善終的只有乾隆皇帝。他雖然名義上將位置讓給了嘉慶,但是國家的實權從未旁落。而嘉慶帝也是低眉順眼,不敢對父親的旨意有絲毫違逆。
  • 盛極必衰:是有才害了和珅,還是有財害了和珅?
    盛極必衰:是有才害了和珅,還是有財害了和珅?據《和珅列傳》記載,和珅極其聰明果斷,記憶力驚人且多才多藝,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據說,和珅還是侍衛時,有一次乾隆皇帝背誦《論語》,突然背不下去了。
  • 乾隆說夢話,群臣都不解,和珅脫口答出6個字,嘉慶:和珅必須殺
    首先是和珅這個人儀表堂堂,而且有語言天賦,滿人出身的和珅,精通漢語、蒙古語甚至藏語,乾隆交給他的所有差事,他都能辦的井井有條。更為關鍵的是和珅的絕頂聰明,他可以很輕易的領會到乾隆的用意,乾隆皇帝剛皺一皺眉頭,和珅馬上就能猜透皇帝的心思,將事情妥善的處理完,因此不僅得到了乾隆的賞識,更是讓乾隆對他產生了依賴感。
  • 為允一個承諾,乾隆主動退為太上皇,退休3年的生活卻比皇帝還忙
    所以當自己在位60年的時間一到,好大喜功的乾隆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他將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召於殿前,當眾取出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上的建儲密旨 , 宣布立皇十五子為皇太子,並定次年行傳位大典,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開啟了太上皇生活。
  • 乾隆禪位之後,嘉慶成了皇帝,為何和珅卻還不討好嘉慶
    和珅之死罪有應得,但卻存在一個違背常理之處:乾隆傳位嘉慶之後,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護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遲早是嘉慶帝的,為何在這三年內和珅不趁機討好嘉慶?筆者認為,乾隆、嘉慶、和珅三人的性格關係,決定了和珅根本無法討好嘉慶!
  • 和珅一生小心翼翼,為什麼不提前討好嘉慶?其實是乾隆沒給他機會
    有一次乾隆皇帝收受朝臣的「朝貢」時,按照規定只能夠三選一,其他兩件物品都要退還給地方,可是偏偏當時的三件寶物乾隆都十分喜歡,最後礙於規定不得已選了一件,將剩餘的兩件還給了地方,和珅當時就在現場,後來用重金將剩餘的兩件寶物買下,偷偷的送給了乾隆,乾隆十分的滿意,甚至都沒問他寶物的由來。
  • 歷史上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間的真實關係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紀昀)是這些年來電視螢屏上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劉墉與乾隆關於劉墉與乾隆的關係,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說劉墉是皇太后的乾兒子,那麼就是乾隆的幹兄弟了。還有「和珅使壞,劉墉參萬歲」的傳說,這個傳說還被編入了傳統相聲《官場鬥》。總之,把劉墉說成是連皇帝都不怕,連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
  • 嘉慶抄了和珅上億兩白銀,為何一年就花完了?你看乾隆都幹了什麼
    「曾賦皇都與帝都,若茲形勝古今無。金遷元復其久矣,明築清修滋盛乎。御園法宮誠富此,返淳還樸益殷吾。論成知過淵衷寫,更勵聰聽奕葉圖」——乾隆。
  • 令妃因懷孕不能服侍乾隆,把身邊宮女獻給乾隆,後宮女離奇去世
    雖說大清的選秀制度非常嚴格,但縱觀歷史,大清的後宮當中很多妃嬪都是宮女出身。就比如說赫赫有名的令妃她曾就是宮女,後來被乾隆所看中成為了統攝六宮的皇貴妃,甚至最後還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其實除了令妃之外,她身邊的一個宮女曾也被乾隆那如果後宮他就是瑞貴人。
  • 三年當妃,十年六胎,令妃娘娘在真實歷史中是啥樣?
    在今年播出的兩部清宮劇裡,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令妃娘娘的身影,所有講乾隆的古裝劇裡幾乎都離不開她,她在歷史上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古裝劇為了某些劇情發展,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或多或少會添加一些歷史中沒有內容,那麼令妃娘娘在真實歷史中到底是啥樣呢?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
  • 令妃屍身百年不腐,果真是被乾隆毒殺?3大證據,替乾隆洗脫嫌疑
    鑑於前朝歷代帝王為避免「母壯子弱」而出現母后擅權或外戚專權等滅國之因,後世諸多學者猜測或許是乾隆皇帝狠心將令妃毒殺。但同時,歷史上的令妃曾經在10年之內為乾隆皇帝繁育6胎:四位皇子、兩位公主;曾經穩居「攝六宮事」皇貴妃之位長達10年之久;曾經獲得乾隆皇帝長達20年的盛寵。
  • 乾隆最疼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晚景悽涼!
    小二今天同各位分享的,就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和孝公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公主。在清宮中,很多嬪妃是因為誕下兒子才會得到皇帝的恩寵,然而十公主的生母卻除外。惇妃生下十公主後,由嬪晉封為妃,這種恩寵是極少的,要知道嬪妃們只有生下阿哥才會有晉位的可能。
  • 在古代,太上皇和皇帝,誰應該聽誰的?原來講究還挺大的
    在他稱帝的時候,他父親劉老太公還沒有死,那就給他留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非常講究禮制和孝道,兒子要對父親孝順,不然會惹得天下人不滿。但是另一方面,秦始皇建立的君主制度又要求君主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所有人都必須臣服在他的腳下。
  • 乾隆死後,嘉慶召老師進宮,和珅知道後長嘆:我命休矣!
    不管和珅身上的技能多麼的出色,但是他「貪」的屬性還是不能給忽略的,而他貪贓的錢財高達十億兩白銀,可能國庫都沒他貪的多,乾隆不想當皇帝了就進行了禪位大典,讓嘉慶繼位,但是當太上皇的乾隆並沒有兩耳不管窗外事,而是繼續幹涉嘉慶的決定,和珅也有了能夠繼續專權的靠山。
  • 和珅發跡有四種說法,雖然情節各異但都指向了兩個關鍵字——偶然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歲的和珅被授予三等侍衛,挑選上虞備用處。這是他第一次進入仕途,對於才華橫溢的和珅來說,侍衛並不是他最終的理想,在權力和金錢欲望的催動下,他無時無刻都在等待著出人頭地的機會。幸運的是,三年後即乾隆四十年,機會來了。
  • 劉墉到底是力克和珅的鬥士,還是奉承和珅的小跟班?
    其實,劉墉的前半生與和珅根本沒啥事,連交集都沒有,因為劉墉比和珅大30多歲,劉墉在朝為官的時候,和珅還沒出生呢。劉墉是個「官N代」,從他曾祖父起就在朝為官,其父更是一代名臣、官至宰相。出身這樣的名門望族,劉墉中進士,任編修,升侍講,仕途之路順風順水。也許是太順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家終於攤上大事了。
  • 和珅、阿桂、福康安、和琳,這四位乾隆朝的寵臣,誰權勢最顯赫?
    、阿桂、福康安、和琳,這四人皆為乾隆朝的寵臣,深受乾隆皇帝的重視,其地位較之其他臣子都要高出一大段。  和珅,嘉慶三年(1798年),白蓮教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清廷平定白蓮教之亂,和珅因功晉升一等忠襄公。  阿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阿桂成功取得徵伐大小金川的勝利,因功晉升一等誠謀英勇公。
  • 和珅:老紀,你算老幾?乾隆:紀曉嵐就像青樓女,還不開快編書去
    乾隆、和珅、紀曉嵐這三人是我國影視劇的常客,堪稱清朝最強三人組。在影視劇中,他們的關係大家都很熟悉。紀曉嵐聰明愛捉弄和珅,和珅也只能吃啞巴虧。至於乾隆呢,明面上是比較喜歡和珅,但在重大事件面前還是比較信任紀曉嵐的。
  • 和珅被賜死,福長安被判秋後處決,收到判決後他為何喜出望外?
    嘉慶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平庸天子,他在位25年,幾乎沒幹什麼大事,在政治上嚴格執行乾隆留下來的傳統,絲毫不做改革創新,不僅沒有延續盛世,甚至開啟了「道鹹衰世」,他初上位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和珅一黨這事,成了他執政生涯中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