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以前,中國經歷了數百年時間的戰亂,隨著春秋時期的過去,戰國七雄最終主導了天下大勢,其中秦朝在勵精圖治數代之後,終於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中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始皇嬴政上位以後,憑藉著秦國強大的實力,將其他六個國家逐一擊敗,成功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且稱自己為始皇帝,將自己的功績和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相提並論。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史學專家表示:將「朕」拆開看就明白了。
史學專家表示:在秦朝的時候,人們大多都是在水邊定居,以此來保障生活,同時還可以利用舟船捕撈魚蝦,不僅可以果腹,同時還能夠換取生活必需品,因此舟船就成為了古代百姓生存的重要工具。
其次秦朝的時候,火不僅僅是一種生活中必須用到的東西,同時也代表著地位和身份,這一點從很多的部落圖騰上面就可以看出一二,和火沾上邊的大都身份高貴。
史學專家告訴我們: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使用的還是和象形文字比較類似的小篆,在這樣的情況下朕這個字如果分開來看的話,分別代表著舟船和火的意思,這兩個東西對於古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因此秦始皇用朕作為專屬稱呼也就不奇怪了。
同時那個時候的自稱有三個,分別是:我、吾和朕。這三個自稱之中,我和吾都不霸氣,只有朕在秦始皇看來是最有氣勢的,因此秦始皇這個雄圖大略的始皇帝自然選擇朕作為專屬的自稱。
最後就是專屬自稱對於天下的影響,在那個時期我和吾都是平常百姓使用得最廣泛的自稱,而朕一般是貴族的自稱,如果選用朕作為專屬自稱的話,對於天下百姓的影響是最小的。
由此可見秦始皇選用朕作為自稱還是有非常深的考量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個自稱能夠和皇帝一樣,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流傳近兩千年。
隨著清政府的倒臺,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朕已經不再是皇帝的專屬自稱了,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夠在開玩笑的時候,使用朕作為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