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自測一下,你是否需要花幾分鐘的時間閱讀此文,是否需要學習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1、你本來擁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給自己安排了很多事,反而什麼事情也沒做好。
2、你在工作中遇到情緒問題和突如其來的任務時,不會合理調整情緒和既定日程,遇到突發事件就手忙腳亂。
3、睡前要刷手機的儀式感很強,每天想著要早睡,但是仍然控制不了熬夜。無法用精神百倍的狀態去工作和學習。
4、你發現身邊有些人平時看起來也在玩,很輕鬆,但是關鍵時刻,她的效率卻很高,花費時間少。
5、總覺得做一件大事,需要整塊的時間安靜地思考。在被打擾的碎片時間裡,無法提高碎片的時間利用率。
6、強迫自己做不擅長的事情,花費時間多,效果也不甚理想。
如果以上這幾條情況你都有一點的話,你可以耐心讀完以下文章,會對你的時間管理有所幫助。
如果你可以親自讀完秋葉特訓營的《時間管理7堂課》這本書當然更好。
沒有人是天生的時間管理高手,即使你覺得某人是大神,但是他也會有焦慮、拖延和低效的時刻,所以當你偶爾有些焦慮、低效、拖延的時候,用一些有效的方法進行調整,你就會進入良好的時間管理的狀態。
搜圖
編輯
目標管理——用時間創造真正的價值
01
找對大目標,把你的時間用在大目標上,你的時間才能被高效利用。
為什麼很多人懷念自己的高三?正是因為那時候有一個值得奮鬥的大目標,所有的辛苦都是為了上大學,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目標是跳一跳能夠碰得到的,是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可以用緊急重要度模型和人生九宮格模型來協助自己管理大目標和小目標,必要的時候要學會取捨。
情緒管理——選對適合你的時間工具
02
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沒有得到合理的排解,他就會道理都懂,但說什麼都沒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所在。
這些情緒帶來的問題,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但是卻沒法通過時間管理來解決。
當一個人有這幾種非理性情緒的時候,就削弱了我們利用時間的能力——總是需要被讚賞、對自己有過高的自我期許、過度擔心潛在的後果、不自覺想逃避責任、習得性無助、過於情感依賴、害怕被孤立、不願意逃離舒適區(惰性)。
這裡主要解釋一下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他在行動的一開始形成負面的自我預期,哪怕他面對的是一個好的計劃,也會認為這事一定會失敗。這個心態不解決,給他制訂怎樣的計劃都難以完成。
所以,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首先得學會客觀理性地為自身的成敗找到正確的原因,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情緒,以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時間利用能力。
精力管理——找準你的作息節奏
03
哪裡有什麼時間管理高手,都是自律高手。
睡眠最重要的是比質量,而不是比睡眠時間長度。作息規律,不給自己的放任找藉口,有助於快速恢復精力。
當一個人清楚知道自己每天的精力節奏時,就要養成一個工作習慣:不是勻速地前進,而是在自己的精力高峰期一鼓作氣,趁著精力充沛狀態好的時候,把重要的事情多做一些。在精力不充沛的時候,反而可以給自己安排簡單的工作或者休息一下。
日程管理——不怕變化太快
04
每個「牛人」,都是時間管理的強人。來學習一下「牛人」管理時間的模式,制訂一周日程表。
不僅要寫日程事項,也要寫日程事項的產出,比如每天讀書,不如改成每天讀書多少頁。
給某項日程預留更換備選項的可能。比如計劃跑步的時候遇到下雨,可以改成室內鍛鍊。
日程表也需要動態更新。比如已經完成的事項移除、對於重複性工作,需要評估之前的時間和精力耗費是否滿意,進行後期調整。
另外一個需要切記的是,要為重要工作留時間餘量,允許不重要工作順延。要有機動工作時間。
效率管理——讓你的一天等於別人的幾天
05
做好效率管理,是要做高效的工作者,而非天天加班者。
如果對於一項工作,自己明顯在用時和質量上不如行業平均水平,說明要提升的不是你的時間管理水平,而是職業技能。
一個人的工作效率高不高,跟他進入全神貫注進入「心流」狀態的快慢關係很大。
「心流」是指一個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會全情投入,整個人在投入這件事的過程中,會享受到非常充實、非常幸福的感覺。
大部分人都進入過心流狀態,比如玩遊戲時候。
當人忘乎所以地做某件事時,其效率自然會提高。
碎片管理——碎片時間,一樣可以完成主要任務
06
為你的碎片時間尋找多元用途,需要減少被信息幹擾的次數,列行動清單,只做行動清單上列舉的事情,儘量避免被他人切碎時間。
很多「大咖」都有這種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大塊工作的能力。你也可以思考一下,3分鐘你能幹什麼?5分鐘你能幹什麼?10分鐘你能幹什麼?
給不同場景下的碎片時間分配用途,就是在養成好的微習慣。如果不主動培養自己的微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地成為手機低頭族。
外包管理——每天工作4小時
07
外包的終極目標是,交換回來更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時間。
比如說把家政服務外包,用專業的軟體也是外包的一個好方法。